浅谈《滕王阁序》运用典故效果

来源 :当代教育之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pan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滕王阁序》一文运用大量的典故来叙事、议论、抒情。文章用典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典故辞约义丰、含蓄委婉、华丽典雅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滕王阁序》;典故;效果
  
  用典就是在诗文中借前人故事或诗文成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滕王阁序》一文内容充实,文辞华美,气势奔放,音调铿锵。文章由洪都的位置、地势、人才写到宴会,用铺陈夸张的笔法写出了滕王阁的壮丽及周围的三秋风光,渲染宴会的盛况,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境遇和身世感慨,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情,表达了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对所谓“圣君”、“明时”的不满。作者运用铺叙手法叙事、写景、抒情,并将三者融为一体。而典故的大量运用,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文词洗练,辞约义丰
  骈文由于受语句形式和韵律要求的限制,讲究语言精练,而精练的语言又要能包含丰富的内容,这种精练与丰富的统一,往往体现在典故的运用方面。因为典故本身就具有意旨高远,事理深微,辞句美妙,语言切实的品质,所以借典言事,文词洗练,辞约义丰,并且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这在《滕王阁序》一文中有很好的表现。这篇文章仅有七百一十七个字,却表现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如此简短的文字,却涵盖了如此丰富的文化典籍和历史人物。当我们读着这七百余字的短文,这些文化典籍,这些历史人物,就都涌现在我们的胸中;这些文化典籍和历史人物使得文章的思想内容一下子丰富多彩起来。当然,这需要我们了解和熟悉这些典故。不难看出,本文因用典而达到了辞约义丰的效果。让我们再来看看具体例子。“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物华天宝”,概述了当地物产的珍奇,语词夸张。如果单有这类空言,显得堆砌词藻,空洞无物。而“龙光射牛斗之墟”,引用一个关于此地的典故来证实,就可见果真是“物华天宝”,从而使“物华天宝”成为了具体可感之事。二句一概括一具体,相互印证,颂扬南昌宝地,言之不虚,令人信服。七字典故,包含一个神话故事。这一神话故事,虽然未必是实际所有之事,但也可见得神奇,这种神奇之事,至少显得此地在文化上的“物华天宝”,何况古人原本比较相信这些神话。总之,这一典故的运用,印证了“物华天宝”的判断,蕴含着神奇美妙的内容,颂扬了洪都故郡的物产,节省了文字,切合了文体的需要。这就是所谓辞约义丰。假若作者不用典故而用列举或举例来说明“物华天宝”,那所用的文字恐怕是“龙光射牛斗之墟”的数倍或者数十倍了,哪有用典这样精练!
  2.含蓄委婉
  《滕王阁序》一文的典故运用,贵在把握分寸,藏而不露,琵琶半掩,愈见风姿,这就是所谓含蓄委婉。当然文章用典并不是通篇都含蓄委婉,而只是在表达自己“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和对所谓“圣君”、“明时”的不满时才表现得比较含蓄委婉。用典含蓄委婉的表达效果跟典故本身的品质有关。典故并不仅仅是历史故事的浓缩形式,还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特定审美形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典故沉积了人们对特定历史事件的理解,价值判断,情感倾向等丰富、复杂的因素;②运用这些典故,就会隐含着它们所具有的历史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因此用典可以含蓄、委婉地表达情感,可以避免锋芒太露。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作者连用四典来影射自己不得志和受贬斥的遭遇,发泄他的“时运不济,命运多舛”的人生感慨,本来是牢骚很深的话,但由于运用了典故,所以表现得非常委婉、含蓄。因为关于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的历史故事,早已沉积了人们对特定历史事件的理解,价值判断和情感倾向,如李广成了有才华而无法施展的代名词,贾谊成了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名词。③作者运用这些典故来比况自己,就委婉地表达了对“圣君”、“明时”的不满。
  3.华丽典雅
  《滕王阁序》一文词藻华丽典雅,但不晦涩,而且某些别出心裁的佳句,长期为人传诵。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此典化用庾信《马射赋》中“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青旗一色”句,但作者在用典时注意了妙手翻新,赋予了新境,经过灵活改造以后,构成了新颖的佳词丽句,增强了文章典雅华美的语言风格。作者抓住了秋水、秋色来写秋景,并把这种景象凝聚到一双对句的下句,描绘出一个旷远的背景;在这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点缀以红霞、白鹭,红霞在天上飘动,白鹭在红霞中翱翔,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的色彩对照;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并举,构成了一幅明丽鲜活的画面。并且将自己的喜悦之情寓于景中,毫不张扬,给人天衣无缝,妙合无垠之感,文词典雅,是人们千古传诵的佳句。《滕王阁序》一文因受体裁的限制,文字要求对偶,所以用典也不例外。本文的对偶主要有四四句对,如“冯唐易老”与“李广难封”,“东隅已逝”与“桑榆非晚”;六六句对,如“望长安于日下”与“目吴会于云间”,“酌贪泉而觉爽”与“处涸辙以犹欢”;上四六句与下四六句对,“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与“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与“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上六四句与下六四句对,如“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与“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典故的对偶用法,使句式整齐,相互对称,并且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有典雅之美。
  参考文献
  [1] 祝鼎民·典故知识查检·知识出版社,1992年。
  [2] 周红兴·古代诗文名篇选读·作家出版社,1986年。
  [3] 任志鸿·优秀教案高二语文下·南方出版社,2004年。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由于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的行为表现严重缺乏人文素养,令人担心。而语文教学则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有效途径,故重视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语文新课程理念与课改指导下,本论文立足教材,就如何找准人文教育的切入点进行了探讨,并论述了怎样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浸润人文精神。  【关键词】人文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浸润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也就是对人的教化
期刊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各学科都在不同程度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对于溶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身体锻炼为一体的体育学科而言更是大有用武之地,可以说无论是体育理论课的教学还是体育技术课的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在其中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教学效果。结合近年实践,就现代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优化运用谈一点浮浅认识。  1.化解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教学因其
期刊
教学观念制约教学实践,要使复习教学走上高效率的轨道,必须以上述的教学观念为指导,努力改善复习教学的实践。其基本做法可整理为以下几点:  1.复习目标的确定  正确地确定复习目标,才能有效地展开复习活动。在制订复习目标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适纲性。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既有《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又有省、市《初中毕业、升学会考考纲》的考试目标。考试目标小于大纲教学目标。而考纲则是试卷命题的依据,因此必
期刊
语文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果将它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将众多的教学方法从三个方面加以归纳:以教为主的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方法系统;教、学兼重的方法系统。这三个分系统体现着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1.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语言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的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1.1 讲授法。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语文知识的一种基本
期刊
【摘 要】创新不仅是学生的创新更是对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创新。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大方面论述了在信息技术课中创新意识如何培养?其中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又从建构主义、探究教学、学生的主体作用、训练思维和理论实践几个方面进行论述。为素质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的结合,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创新;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学关于教学技术AECT1994这样定义:“为了促进学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教学过程,注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提高学生分析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提问;合作学习;发展空间     以学生为主体讨论式教学是新课改的主导思想,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的必然导向。传道、授业、解惑已不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怎样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教师与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也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本中的例、习题是经过编者精心设计的,具有典型性的范例作用,极具探究价值.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用好用活课本例题习题,本文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挖掘课本例、习题的潜在价值,让学生对例、习题进行充分探究,从而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关键词】课本习题;探究;思维;能力
期刊
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许多优秀的课堂教学中都有一股“源头活水”。因此,激活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引进“活水”,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还要在教学方法上真正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和谐交流,把学生交“活”。“活”是切实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要保证。  1.联系实际,与时俱进,让学生走进语文课就有成就感.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
期刊
历史活动课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历史新课程最有效的教学形式。自从事初中历史教学以来,在新课程探索实践中,笔者对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有了一些浅显的思考。  1.历史活动课教学给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历史活动教学是历史新课程的必然要求,给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初中历史新课标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