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经济结构 推动老工业基地经济转型

来源 :党政干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llp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鞍山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致力于扭转经济结构中长期存在的“一企独大”、“一钢独大”、“一业独大”等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以增量调结构,优化布局,改善投入,从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经济结构;转型;鞍山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1-0058-03
  
  改革开放以来,鞍山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一方面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动市场化进程;另一方面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进行调整,从而推动现代化转型。在这一过程中,既积极扩大经济规模,又大力改善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鞍山经济结构的历史特征
  早在新中国建立前,鞍山就已经是国内重要钢铁工业基地,对建国初期经济恢复和建设起到很大的作用。经过长期发展,鞍山经济结构形成鲜明的历史特征。
  1.在企业结构方面:鞍山存在“一企独大”格局。作为鞍山主要国有大型企业,鞍钢在鞍山经济中扮演了支柱性角色。这在为鞍山带来辉煌和荣誉的同时,也使得鞍山经济对鞍钢的依赖性很大,企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工业结构和需求结构都严重失衡,地方工业、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等发展滞后,不利于分散经济风险,影响了鞍山经济多元化发展。
  2.在工业结构方面:鞍山存在“一钢独大”格局。作为老工业基地,鞍山工业结构历史上比较单一,长期以钢铁工业为主。这也是鞍钢“一企独大”格局的必然结果。
  3.在区域结构布局上:鞍山存在“环状封闭”的城市格局。由于历史上长期是以钢铁工业为主导的老工业基地,鞍山城市功能比较单一,城区布局、人口集聚乃至污染分布都是围绕鞍钢等所支配的相对高度集中的工业布局而形成,使得整个城市形成环状封闭结构,“钢城”类“生产型城市”特征突出,非钢产业区域集中度相对较低,地方企业“单打独斗”现象明显,不适应产业和城市转型发展的需要。
  4.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鞍山存在“一业独大”格局。由于“一企独大”和“一钢独大”,工业在鞍山产业结构中长期占据支配地位。与沈阳、大连相比,鞍山第二产业比例明显偏高,而第三产业则有些偏低。
  5.在要素投入结构方面:鞍山经济粗放型特征明显。由于技术改造不充分,资金投入不足,产业发展粗放,存在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降低了生态环境质量。既严重影响了“钢城”的形象,又制约了鞍山经济社会进一步转型升级的发展空间。
  二、鞍山调整经济结构的主要做法
  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鞍山对症下药,因势利导,通过增量调结构,促进鞍山由结构单一的生产型城市向科技型、生态型、消费型城市转变,使其经济转型呈现出鲜明的“鞍山特色”。
  1.推动鞍钢和地方经济共同发展。针对企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中存在的“一企独大”问题,鞍山一方面大力支持鞍钢转型升级其既有的优势主导产业,另一方面则积极发展地方经济,扩大地方产业、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的增量,从而实现企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转型。首先,鞍山坚持以项目为核心,在“十一五”期间每年至少引进500家规模以上企业、1000个以上的工业项目、300个以上服务业项目和400个以上现代农业项目,从而扩大地方经济规模。其次,在大力支持大型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鞍山还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支持中小企业。例如市工商联建立了人民银行、银监局、中小企业局三方联动的推进中小企业贷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银企对接牵线搭桥。最后,鞍山通过优化融资环境和服务环境、持续降低准入门槛、以大项目为引擎来推动非公经济发展。
  2.推动钢铁产业和非钢产业共同发展。针对工业结构中存在的“一钢独大”现象,鞍山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推进传统的钢铁产业和具有较大地方优势的非钢产业共同发展。在做大做强钢铁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矿产品深加工、化工新材料和光电光伏等支柱产业,使得钢铁产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比重下降为30%,鞍山第二产业内部结构由“一钢独大”转变为“五业并举”。
  在传统的钢铁产业方面,近年来,鞍山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将钢铁工业发展重心由过去主要追求规模调整为狠抓产业升级、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产业层次和产业丰厚度,着力扩大精特钢生产,并通过推进注灌产业集群、模具产业集群、环保设备产业集群、标准件产业集群建设,提高钢铁深加工率。为了有效支持钢铁工业发展,鞍山还大力发展钢铁相关产业,特别是当地具有传统优势的钢铁加工配送和物流业等生产性服务业。鞍山重点建设了东北钢铁物流大市场,强力支撑鞍山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钢铁分销加工中心。如今,鞍山钢铁产业正在实现由生产普碳钢为主向普碳钢和精特钢共同发展转型升级,由以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的产品结构向合理发展中间产品或制成品的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由钢铁原材料生产大市向钢铁精深加工、综合生产和物流配送基地转型升级。
  在大力发展钢铁产业的同时,鞍山还注重发展以冶金成套设备为重点的装备制造和工业自动化产业,以镁合金、镁建材、镁化工等为重点的菱镁特色新材料产业,以煤化工和塑料为重点的化工新材料产业,以新能源、新动力、新光源和新热源为重点的光电装备产业。在发展支柱产业的过程中,鞍山着力提高矿产品深加工水平,将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布局调整相结合,完善各项平台建设,提升园区内产业集聚能力,并注重增加项目科技含量,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切实提高非钢产业的规模和质量,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从而形成五大支柱产业共同发展的工业结构格局,初步形成沈阳经济区钢铁精深加工、新材料和装备制造基地。
  3.推动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优化发展。针对环状封闭的城市格局,鞍山调整自身城市定位,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既要融入辽宁沿海经济带,又要融入沈阳经济区,并以此来指导城市布局。鞍山按照“工业进园区、商业进城区、居民进小区”的原则,调整土地存量,发掘空间增量,推动建设鞍海经济带,积极推进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城区规划控制面积由过去的624平方公里向800平方公里拓展,初步形成了包括西部工业区、中部生活区、东部生态区在内的全方位大开放城市发展空间格局。鞍山根据“一个基地、四大产业”的发展方向,规划灵山、达道湾、腾鳌等产业园区,大力建设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集聚能力,坚持工业进园区、“小船搭大船”,让企业由“单打独斗”到围绕产业集群“抱团”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集群内部技术示范、信息扩散、产品辐射和销售网络等优势作用,鼓励产业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通过优势互补、合作共赢而形成互为支撑的良性企业生态体系,由此推动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其经济总量占全市的90%以上。鞍山还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重点,以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县域工业,推动县域经济连续五年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的52%,规模和增幅均在全省名列前茅,扭转了原有城市发展格局和区域经济版图。
  4.推动三次产业共同发展。针对工业“一业独大”的问题,鞍山推进第一、二、三次产业共同发展。在第一产业方面,“十一五”期间,鞍山以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30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1/3;岫岩食用菌等特色农业也取得很大发展。在第三产业方面,“十一五”期间,鞍山积极发展生活性、生产性和社会性服务业,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由13%提高到20%以上,营业面积由原来的140万平方米增加到1000万平方米,服务业已经成为鞍山主要就业载体和第一大税源,其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9.5%提高到42%,促进了城市经济由投资拉动向投资和消费双向拉动转变。
  5.推动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和谐发展。针对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鞍山全面推进生态低碳城市建设,改变传统污染严重、环境不佳的钢城形象。首先,鞍山通过政策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大项目投入,开展“三废”综合治理和利用,使得鞍山“三废”综合利用产值在沈阳经济区位居首位。其次,鞍山还在节能减排上下硬指标,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每年下降5%以上,从而改善了城市环境。2009年9月,鞍山获批成为省级低碳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进一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最后,鞍山还积极推进绿化工作。近年全市新建及改造绿地面积200万平方米,城乡公路绿化率达到90%以上。2009年4月,鞍山市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得到国家林业局的正式批复,《鞍山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也于次年正式通过。
  整体来看,近年来鞍山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加速经济隆起,力求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2010年,鞍山成为东北地区唯一入选“转型·2010年中国经济十大领军城市”,城市综合实力由全国第46位跃升至全国三十强,在成功跻身中国经济增速最快城市之列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经济发展质量,为经济社会进一步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进一步推动鞍山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
  鞍山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按照新形势下“经济转型”的发展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鞍山经济转型的基本思路是继续本着增量调结构的原则,以“三转型一创新”作为鞍山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主线,围绕创新“四个共同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鞍山经济持续现代化转型,实现鞍山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力争到2020年,先在东北亚地区打响“钢都”品牌,成为东北亚主要钢铁精深加工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装备制造基地、新材料基地。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鞍山应该坚持一步一个脚印,不骄不躁,稳扎稳打,树立具体简明而又科学合理的阶段性目标,并将其层层分解,通过目标责任制等政绩考评方式加以督促落实。为此,鞍山需要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经济结构转型工作。
  1.在企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方面:在进一步支持大型企业发展的同时,继续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扩大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比重,并提升其整体发展质量,使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吸纳就业的重要载体,将其作为鞍山经济转型发展的一项基本内容来抓。尤其要围绕五大支柱产业、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来关注支持相关中小企业的发展。针对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小的不足,在通过融资平台建设和税费等经济杠杆进行“补血”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需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经营灵活、可以迅速捕捉并开发商机的优势。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服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杜绝推诿扯皮现象,贯彻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尽可能地降低中小企业进出市场行业的交易成本,使得中小企业的“小船”真正可以“好调头”,从而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成长,以便活跃地方经济,推动转型升级。
  2.在工业结构方面:继续推进钢铁产业和非钢产业共同发展,将“五业并举”作为鞍山经济现代化转型的重中之重来抓,并在这一过程当中推动要素投入结构的改善。可以借鉴国外转型经验,在尽可能防止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的同时确保资金投入,从而为技术研发推广和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良好平台,推动产业升级。在各支柱产业中,首先要积极经营“钢城”传统品牌优势,举全市之力率先扶持钢铁工业及其配套产业做大做强。要顺时而动,抓住日韩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承接日韩尤其是韩国钢铁产业的技术、人才、资金乃至生产线的转移,结合自身钢铁产业发展实际,瞄准定位,力争引进电炉、精炼、高合金钢和钢铁制造等生产领域的较高端技术和生产线,并迅速加以消化吸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先进技术设备国产化水平,提升精特钢生产比重和钢铁深加工率。同时以钢铁生产及深加工为龙头,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借助钢铁加工配送和物流的市场资源,因势利导,适当发展出口导向的钢铁制造业,使其借助鞍山在东北亚崛起中形成的钢城品牌而快速发展。在非钢产业方面,鞍山未来装备制造业发展重心应向智能化、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方向转型,以提供钢铁和新材料生产加工所需设备为主;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减免税费、开发资本市场多层次融资平台、优化创新创业人才机制和孵化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体系建设等政策手段大力支持高端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最后,在五大支柱产业发展过程中,继续着力提升产业丰厚度、关联度、融合度和集中度。发展配套服务产业,培育、延伸、拓宽、深挖产业链,完善包括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内的多层次多功能企业竞合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产业集聚水平。
  3.在产业结构方面:继续推进三次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方向转型,将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鞍山经济现代化转型工作的先导来抓。围绕支柱产业建设,以中小企业为载体,以产业链为纽带,进一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依附性,可以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要节点进行定期考察,以评估鞍山生产性服务业的要素投入和产出情况,对于发展比较充分的节点可以通过提高行业标准、引导开发新的节点或亚层次节点等手段调整存量,提升服务质量,改善要素投入结构,提高经济效率;对发展相对不足的节点则需要及时查找原因,并想方设法推动发展,如向社会提供供求信息和技术支持,在资金和市场出入等方面实行优惠等。另外,基于鞍山钢铁生产、加工制造和物流配送等产业发展实际,针对鞍山金融服务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可以借鉴国外规避约束条件、开展金融创新的历史经验,在既定政策环境中鼓励金融创新,开发各种形式的专业化金融工具,从而拓展融资渠道,引导改善金融生态体系,提高金融支持力度。这样,鞍山在沈阳经济区可以发展为区域性专业化金融中心,甚至可以成为东北亚专业化金融服务中心。这对鞍山未来争取钢铁市场定价权等方面也将大有裨益。
  责任编辑 魏亚男
其他文献
[摘 要]群众工作是党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是党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的基本途径。党的事业的发展进步和兴旺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创造力量;党的全部执政活动,离不开强有力的群众工作。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整个党的建设过程。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建设思想,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制度建设和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创造。研究这一新思想,能够为做好新形势下党的群众
期刊
[摘 要]低碳经济的提法是基于人类对所处环境的深刻认识。2007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并提出了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若干设想。与此同时,低碳经济的研究和试点正在启动。辽宁较早地提出了生态省建设的战略举措,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当前,有必要从深入分析辽宁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条件,以助于认清形势,明确宏观的方
期刊
[摘 要]辽宁省现代物流业战略地位不断提升,但物流产业集群发展中仍存在集群效应不强、信息化基础落后、物流园区建设缺乏科学规划、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单一及物流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延伸物流产业链、加快物流产业集群信息的整合力度,鼓励物流企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物流产业集群;物流园区;产业链;集群化  [中图分类号]F207;F252.24 [文献
期刊
[摘 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特征的科学预测是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艰辛探索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重新定位与概括;江泽民关于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化与创新;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科学论断
期刊
[摘 要]抚顺的工业文明造就了抚顺过去的辉煌,抚顺曾经为共和国作出过突出的贡献。如今,由于种种原因,抚顺的工业文明似乎离我们渐行渐远。传承和保护抚顺工业文明成果,这是在推进抚顺城市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是身为抚顺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抚顺工业文明发展实际,建议采取多种形式对不同内容的工业文明成果进行系统保护。  [关键词]抚顺;工业文明;保护传承;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的市场化改革,我国体育事业在国家、市场和社会的多元力量的推动下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国家、市场和社会在运动员的福利供给上存在偏好的一致性,导致了运动项目之间,地区之间运动员福利供给的两极分化和双重再生产,造成了体育项目之间和地区之间发展的结构性失衡。因此重新定位和协调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在运动员福利供给上通过制定体育领域的公共政策,促进优秀运动员的合理流动和体育事
期刊
[摘 要]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国家各项事业健康顺利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我国目前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如何建立健全权力监督机制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了完善我国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监督;制约;权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D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2)03-0026-03    权力是
期刊
[摘 要]创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是阜新作为我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取得阶段性成果之后,确定的新的奋斗目标。同试点市相比,示范市具有全面性、先进性、科学性、规范性、可复制性和未来性等特点。创建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示范市需要着力构筑具有阜新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著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优化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提升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弘扬“创业创新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周本顺先生提出的“公民社会陷阱论”为思考点,根据其《走中国特色社会管理创新之路》行文思路,从公民社会的来源概念、公民社会与群众路线的关系、公民社会在国家与社会关系变化中的作用、以及公民社会培育和规范等方面论证了中国社会治理创新离不开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民社会;陷阱;社会治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D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
期刊
[摘 要]本文利用社会学统计分析方法和规范研究的方法,从地方政府创新理论的文献统计与实践案例的动态分析两方面入手,全面探析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发展现状。通过对理论研究现状的述评和对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的动态分析,探究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理论变迁与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理论与案例的动态分析对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发展作出趋势预测。  [关键词]地方政府;动态分析;现状述评;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D6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