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不仅要关注课堂,也要关注课后,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后训练的有效性。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别就高中化学有效课后训练设计和编制及教学反馈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课后训练
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的要求,面对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面对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题海应试”方式,迫切需要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课后有效训练的研究。要研究高中化学的知识分布和结构以及教考要求,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课后训练对化学知识巩固提升的实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训练、选择训练等,提高学生兴趣,树立学习高中化学的信心;要进一步有效减轻学生的化学的习题负担,给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空间和时间,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而所谓有效课后训练,是根据一定的设计原则,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考试要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益,加强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更好的发展的课后训练。课后训练的有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能够进一步更好地掌握基本技能,在表述、运算、公式的记忆、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知识应用等方面都能提高一个水平档次,而不是前做后忘;(2)学生能够从中更好的归纳化学知识的规律和方法的精髓,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3)学生能够从中吸取化学的思想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能够终身受益;(4)能帮助学生看到优势,找出不足,提高兴趣,树立信心,而不是厌倦化学,同时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巩固训练”夯实基础,渐进循环扎实提升
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高二所学内容与高一化学内容有所脱节,学生容易出现明显的遗忘和断层,设计了专门的“巩固训练”以帮助学生整理基础内容,适时回顾和应用旧知,提升知识巩固率,渗透将要学习的新知等。这类“巩固训练”的三部分内容在编制时用分界线加以分割,其编制模板通常为:
第一部分:方程式书写——起初为常规的,逐渐到重点的、易错的、信息型的方程式,包括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以帮助学生巩固掌握一定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一般要求书写8个方程式。
第二部分:近期内容巩固——全部是近阶段学习中的原题、错题、重点题,偶有变式题,以帮助学生提高阶段性的知识巩固率。通常先是3~5个选择题,接着是1~2个非选择题。
第三部分:高一必修的回顾——选择内容均是必修1和必修2部分,以减少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遗忘和应用时的断层,为现阶段和以后的复习做一定的铺垫。通常先是2~4个选择题,接着是1~2个非选择题。
这类“巩固训练”的题目选择和编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基础性原则:选题必须依据大纲要求,紧扣教材内容,在一定的基础知识范围内选择,避免“偏难怪”。(2)针对性原则:选题要经过考证,或统计,或研究,选择学生可能出现的遗忘点、易错点、重点。(3)代表性原则:题目尽可能典型、精炼,使之能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效果。(4)适度性原则:训练时间和间隔要适度合理,既不要过分集中,也不要长时间断,题量不宜大,要让绝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完成,完成时间宜控制40分钟以内,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加“★”题。
二、“演练提升”反馈课堂,及时全面加强达成
为了检测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实际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在每一节新授课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教考要求,笔者设计了“演练提升”,以帮助学生掌握一节课的教学要点,也有利于教师了解掌握课堂教学达成度,亦可以及时完善、调整教学设计。这类训练的完成时间通常在30分钟内。其编制模板通常为:
选择题:通常为6~9个题目,其中大部分为基础性题目,少数为提升性题目(含选做的加“★”题),着重体现对知识的覆盖面和对课堂教学的达成度的反馈。
非选择题:通常为2~4个题目(含选做性加“★”题),在题目中增加思维量、化学
在“演练提升”的编制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层次化:除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有控制的习题总量外,还要考虑不同层次的训练题,用“★”的数量进行分层。使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吃到”,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吃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达到“抓两头,提中间”的目的。(2)科学化:教师必须精选训练题,既要防止学生陷入“题海战”,而加重学生作业负担,又要防止训练题的科学性错误,要达到量和质的和谐一致。(3)全面化:选题要充分考虑题型、题量、知识覆盖面、知识点、题的结构、题的代表性,使学生训练后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训练反馈”点面结合,讲评到位提高实效
众所周知,训练要取得实效,批阅、反馈和讲评是必不可少的,要对批阅时的错题进行统计或得分统计,并从知识要求、细节强化、能力要求、方法指导、推理应用等角度对训练进行讲评加以分析错误或强化基础。
“训练反馈”也应是从有效性角度进行。要根据不同学习现状和水平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尽相同的反馈办法,或表扬,或批评,或鼓励,或暗示,或指导;根据不同的题型、错误点采用不尽相同的讲评方法,或强调,或演示,或评错,或引导。根据不同模块的知识点亦可采用不同的跟踪巩固的方式,或默写,或记忆,或推理,或计算。这样,可以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后训练真正得到各取所需的训练效果,既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负担,也显著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课业负担,既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效果,也自然减轻了学生的心里负担,拉近了师生情感,从而也推动了师生双边的共进。
笔者在“训练反馈”中,对完成较好的学生公开表扬,同时亦指出其问题的存在;对暂时学困生个别指导和多加鼓励,同时对其取得的进步大家赞赏;对中等学业的学生多加肯定和交流,指导某些薄弱的环节或细节。不讲评或不批阅的训练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这样的训练越少越好。此外,在训练反馈讲评中不能只为了多讲几个题目、多介绍几种方法,而忽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训练和反馈,淡化学生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临摹、汲取、消化、创新的阶段,让学生真正的每次训练有所得。而教师通过对错误情况的统计、汇总、分析,评析自我命题的得失,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难度,及时发现并弥补教学中的问题,也使教师在每次训练中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孟娟.新课程下的作业布置[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2(4).
[4]吴茂江.论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作业的设计[J].化学教学,2001(12).
[5]晓明.浅谈化学教学中作业布置的方法与策略[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3)18.
【关键词】高中化学;有效;课后训练
面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的要求,面对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面对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题海应试”方式,迫切需要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课后有效训练的研究。要研究高中化学的知识分布和结构以及教考要求,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课后训练对化学知识巩固提升的实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分层训练、选择训练等,提高学生兴趣,树立学习高中化学的信心;要进一步有效减轻学生的化学的习题负担,给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空间和时间,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身心的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发展。
而所谓有效课后训练,是根据一定的设计原则,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和考试要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益,加强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更好的发展的课后训练。课后训练的有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能够进一步更好地掌握基本技能,在表述、运算、公式的记忆、实验能力和、分析推理、知识应用等方面都能提高一个水平档次,而不是前做后忘;(2)学生能够从中更好的归纳化学知识的规律和方法的精髓,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3)学生能够从中吸取化学的思想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能够终身受益;(4)能帮助学生看到优势,找出不足,提高兴趣,树立信心,而不是厌倦化学,同时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巩固训练”夯实基础,渐进循环扎实提升
笔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高二所学内容与高一化学内容有所脱节,学生容易出现明显的遗忘和断层,设计了专门的“巩固训练”以帮助学生整理基础内容,适时回顾和应用旧知,提升知识巩固率,渗透将要学习的新知等。这类“巩固训练”的三部分内容在编制时用分界线加以分割,其编制模板通常为:
第一部分:方程式书写——起初为常规的,逐渐到重点的、易错的、信息型的方程式,包括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以帮助学生巩固掌握一定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一般要求书写8个方程式。
第二部分:近期内容巩固——全部是近阶段学习中的原题、错题、重点题,偶有变式题,以帮助学生提高阶段性的知识巩固率。通常先是3~5个选择题,接着是1~2个非选择题。
第三部分:高一必修的回顾——选择内容均是必修1和必修2部分,以减少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遗忘和应用时的断层,为现阶段和以后的复习做一定的铺垫。通常先是2~4个选择题,接着是1~2个非选择题。
这类“巩固训练”的题目选择和编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基础性原则:选题必须依据大纲要求,紧扣教材内容,在一定的基础知识范围内选择,避免“偏难怪”。(2)针对性原则:选题要经过考证,或统计,或研究,选择学生可能出现的遗忘点、易错点、重点。(3)代表性原则:题目尽可能典型、精炼,使之能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的效果。(4)适度性原则:训练时间和间隔要适度合理,既不要过分集中,也不要长时间断,题量不宜大,要让绝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完成,完成时间宜控制40分钟以内,同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加“★”题。
二、“演练提升”反馈课堂,及时全面加强达成
为了检测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实际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在每一节新授课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教考要求,笔者设计了“演练提升”,以帮助学生掌握一节课的教学要点,也有利于教师了解掌握课堂教学达成度,亦可以及时完善、调整教学设计。这类训练的完成时间通常在30分钟内。其编制模板通常为:
选择题:通常为6~9个题目,其中大部分为基础性题目,少数为提升性题目(含选做的加“★”题),着重体现对知识的覆盖面和对课堂教学的达成度的反馈。
非选择题:通常为2~4个题目(含选做性加“★”题),在题目中增加思维量、化学
在“演练提升”的编制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层次化:除统一的基本要求和有控制的习题总量外,还要考虑不同层次的训练题,用“★”的数量进行分层。使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能“吃到”,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吃饱”。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以达到“抓两头,提中间”的目的。(2)科学化:教师必须精选训练题,既要防止学生陷入“题海战”,而加重学生作业负担,又要防止训练题的科学性错误,要达到量和质的和谐一致。(3)全面化:选题要充分考虑题型、题量、知识覆盖面、知识点、题的结构、题的代表性,使学生训练后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训练反馈”点面结合,讲评到位提高实效
众所周知,训练要取得实效,批阅、反馈和讲评是必不可少的,要对批阅时的错题进行统计或得分统计,并从知识要求、细节强化、能力要求、方法指导、推理应用等角度对训练进行讲评加以分析错误或强化基础。
“训练反馈”也应是从有效性角度进行。要根据不同学习现状和水平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尽相同的反馈办法,或表扬,或批评,或鼓励,或暗示,或指导;根据不同的题型、错误点采用不尽相同的讲评方法,或强调,或演示,或评错,或引导。根据不同模块的知识点亦可采用不同的跟踪巩固的方式,或默写,或记忆,或推理,或计算。这样,可以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后训练真正得到各取所需的训练效果,既大大减轻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负担,也显著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课业负担,既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练习效果,也自然减轻了学生的心里负担,拉近了师生情感,从而也推动了师生双边的共进。
笔者在“训练反馈”中,对完成较好的学生公开表扬,同时亦指出其问题的存在;对暂时学困生个别指导和多加鼓励,同时对其取得的进步大家赞赏;对中等学业的学生多加肯定和交流,指导某些薄弱的环节或细节。不讲评或不批阅的训练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这样的训练越少越好。此外,在训练反馈讲评中不能只为了多讲几个题目、多介绍几种方法,而忽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训练和反馈,淡化学生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临摹、汲取、消化、创新的阶段,让学生真正的每次训练有所得。而教师通过对错误情况的统计、汇总、分析,评析自我命题的得失,及时调整教学的进度、难度,及时发现并弥补教学中的问题,也使教师在每次训练中有所得。
参考文献:
[1]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孟娟.新课程下的作业布置[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2(4).
[4]吴茂江.论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作业的设计[J].化学教学,2001(12).
[5]晓明.浅谈化学教学中作业布置的方法与策略[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