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自修入门百日功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jklm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成拳以养生与实战价值吸引了无数武林学子。大成拳博大精深,愈钻愈觉其深,愈练愈感其难。修习大成拳无固定之法,修习者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掌握。但在众多大成拳习练者中,能够得到明师指点、口传身授者极少,大多数人是靠自学。自学大成拳有一定难度,许多人习不得法,或因种种条件所限,一直未能真正步入大成之门。


  笔者也是一名自学大成拳者,幸小有所成。今愿将本人自修入门之过程心得整理出来,以助初学者一臂之力,早日步入大成之门。习练者参考时不可拘泥。
  自修大成入门功整个过程约百日。
  准备工作
  初学大成拳,当研读王芗斋所著《大成拳论》,以后修习过程中也须时时参照,认真体会。大成拳讲究“悟”性,而“悟”的基础则是对拳学理论的深刻体会。非边思边练不能有得。
  第1~10天 只站浑元桩


  摆好桩式后,从头顶开始至颈至躯干及臂、腿依次放松。须松静站立,不加任何意念,切记头直、目正、神庄、心静,并于桩功中体会这四个词的含义,照此修正外形及神意。
  呼吸自然,不应憋气或做作。双目可睁可闭,不可意守任何部位。大成拳不走经络不练气,练意则对,练气则错(初学者尤须注意)。
  站桩时间不强求,欲速则不达,每次桩功,应站至感到疲劳或酸痛难支时即止。若用拙力勉强支撑,则有害无益。
  初练者可能站桩时间较短,益多加练习,每日最好能站三至四次,且两次站桩之间隔一定时间,这样既能尽快出功,还有利于神经和肌肉疲劳后的恢复。


  第11~30天 加练摩擦步和试力
  经过10天修习,再站浑元桩时可加入一定意念,如:摆好桩式、放松身心后,即可意念两臂环抱一气球,既不可松,松则飞走;也不可紧,紧则会破。再以意念使气球慢慢胀大,同时两臂及手似被气球所撑,稍向外拉开一点,体会两手拉开时的感觉。意念中双手、双臂抱紧一点,体会抱紧时气球的阻力感。初练时,动作幅度可大一点,越缓慢、均匀越好,但不可用拙力。此时,即可感觉到内劲的初步产生,两手随意念会有发麻通电之感,但意念不可过强,似有似无即可。如此每日修习,这种力感会由手渐及臂、肩等处。
  每次站桩完毕,可做一些试力动作,不必多,一两种即可,如钩锉试力、开合试力都行。试力时切记松、缓。在松和柔顺、意念集中的状态下,方可真切细微地体会到桩功所得的内劲。功力浅时,只在手部有力感;日渐功深后,全身处处皆力感,由此可知自身功力进步情况。
  摩擦步的练习,宜在桩功后进行。初时应只求慢、稳、松,体会全身之动,不可求快。练习时间宜长一些,最好练至稍有疲乏出汗为止。
  此时的摩擦步练习,既可练习全身之动,又可增强下肢力量,对桩功大有益处。
  本阶段总结:
  随功力的加深,站桩时间应相应延长(全凭自然,不可强求),而力感也会由两手渐及肩背,酸、麻、胀、痛、热等感觉均可能出现。此时当继续放松身心,体会身体内部的细微变化。
  第31~40天 只练矛盾桩
  经过30天的认真练习,大致应能初步体会到内劲的存在。若求技击,则可开始站矛盾桩。按桩式要求站好后,需保持以下原则:
  1.头上顶,有挺拔之意;2.两臂及全身各处夹角均成钝角;3.继续保持放松,绝不可有拙力。
  在此10天中不需加意念,只需在间架不变的情况下保持松静,站至疲乏即止。此阶段,主要是适应矛盾桩的桩式。
  本阶段总结:


  初站矛盾桩,可能会觉得原来站浑元桩时的力感有所减弱,且站桩时间减少,酸、麻、胀、痛的感觉加重。这些都是桩功的正常反应,当努力放松身心,一段时间后自会适应。
  第41~80天 矛盾桩、钧锉试力、摩擦步
  矛盾桩适应后,当加入一定的意念活动,即用心去体会两手臂的开与合、推与拉、提与沉之力,亦即体会左右、前后、上下六面力。配合意念活动可逐一试之,两手及臂可有微微动作,并以全身与之应合。此时应能逐渐感觉到六面阻力的存在。随动力加深,两手臂犹如固定在空中,移之不动,并有很强的沉重感和膨胀感。
  练习钩锉试力,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用意不用力,意念高度集中,全身松和柔顺。
  2.愈缓愈慢愈好,在缓慢动作运行中去体会两手臂及身体的细微反应及变化,体会身体的内动,再体会身外之阻力。
  3.多面力感:向前推时,双手要有向前、向上及向左右的分力;向后拉时,要有向后、向下及向左右的合力。
  4.体会争力:向前推时,两手掌根要有后拉之意;向回拉时,两手指端要有前指之意。此即李照山先生所讲的“力意相逆”之意。
  本阶段的摩擦步训练已不再是单纯的步法训练,要在走步中去体会全身的阻力感(实际是全身的试力),走时宜平心静气、缓慢运行,要有王芗斋所讲“在大气中游泳”之意,久而久之,自有所得。
  同时,利用走步可结合试力训练,但须注意保持全身上下协调一致,一动无有不动。
  本阶段总结:


  在此阶段,随着桩功的修习,功力会明显增长,力感亦由手臂渐及肩、颈,而后达胸、腹。同时,由于走步和桩功的配合训练,双脚及腿部也开始有内劲产生,并向腰部逐渐会合。全身会有重力感和膨胀感,站桩时有,平时也有;肩、背、胸、腹等部位同时有流动感,十指时常有不规则跳动。全身大部已具备一定的抗击能力,身体敏捷,打击力倍增。
  第81~100天 矛盾桩、单操手试力及摩擦步训练
  此时练功,应不再局限于固定时间,除站桩外,平时心中应常存意念,时时体会身体气血之流动、身外阻力之变化,即所谓“行走坐卧,不离这个”、“拳拳服膺”之意,如此功力才能迅速增长。桩功可仍站矛盾桩,应多加意念活动。此时力感已渐达全身,站桩时,全身形成整体,犹如一个圆桶。在外形不动的情况下,加推拉、提沉、撑抱六面力意念,均有强烈力感。
  此时已可做单操手试力,如劈拳、崩拳、炮拳、虎扑、圈捶等。练习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1.动作要缓慢,要柔顺、要“整”,即以全身之动去动。
  2.要有对敌意识,取“无敌似有敌”之意,即虽为试力,但神意要真。
  3.在精不在多,要选择自己认为得心应手的单操手多加练习,以备日后实作之需。
  此时的摩擦步训练已是一种综合性训练,即是走步,又是试力,还需有一定的应敌意识。节奏和速度也可有快有慢,并可任意结合试力和单操手动作。
  本阶段总结:
  经过百日苦修,学者应具备一定的功力,胸部坦荡,腰部充实,全身力量浑厚而又柔和,全身力感渐渐融为一体。日后更须苦心修习,认真思考,细心体会,边思边练,边练边悟,依次修习七妙法门,努力奔向大成之境。□
其他文献
晚年,辛弃疾罢居铅山。此时,有客来访,眉飞色舞,大谈功名。辛弃疾看似如千年古井,不起波澜,而心中却有万马奔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chān音搀)突骑渡江初。燕兵夜(chuò音绰)银胡(lù音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犯。辛弃疾聚众两千,参加耿京抗金义军。次年,辛弃疾奉表南归,而耿京却被叛徒张安国杀害。  辛弃疾闻讯大怒,“赤手领五十骑,
期刊
我自幼喜武,曾学习过多种拳术与功法,但收获不大。偶得一本李照山先生大成拳专著,细细研读后,对大成拳之高级境界甚为神往。为能更加深入地体悟大成拳,我参加了《精武》大成拳函授班。这次学习,使我对大成拳有了新的认识,愈学愈觉其神妙与深奥,愈学问题愈多。适逢《精武》在信阳举办大成面授,我毫不犹豫地参加了——能得到李照山先生的耳提面命,实为幸事!  八月,中原流火。南下千里的劳顿所带来的种种不适都随着李老师
期刊
八极拳是我国传统拳种之一,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八极拳以套路演练独特,功法训练、技击对抗威力显著等特色,历久不衰。清末民初,威名赫赫的“神枪李书文”是八极门中杰出代表人物。他以贴身靠打的精技纯功名震武林,以出神入化、精妙绝伦的大枪技艺扬威海内外。他把八极拳发展到一个新高度,铸就了八极拳的辉煌。  李书文(1862~1934年),字同臣,河北沧州盐山县王南良村人。他幼时首拜八极五世传人张景星为师,习练八
期刊
古时人们外出经营商业、贩运物资之旅行,或信使递送,军卒衙役执行流放、发配人犯的解递、押送,以及官吏的升迁赴任,大多是步行或骑牲口,只有大户人家、巨贾商人或是相当品级的官家,才有车轿代步。而凡为行旅之人,不管车马行、车轿行,都与步行跋涉者一样必备两件东西——一是雨伞(或斗笠、蓑衣等雨具);二是朴刀(又曰“双手带”,或单刀、剑器,武技高强者则一条木棍足矣),故朴刀实为行旅、跋涉者最重要的防身护卫武器和
期刊
如果学拳击、踢击或泰拳,那么力量训练不可小视。因为这些运动对肌肉及相关组织要求很高,力量训练还可以防止运动损伤。它可以改善你的薄弱环节,使其日益强健,从而增强抗击打能力。  对于技击者来说,更主要的还是锻炼踢击部位的肌肉。如果你是位泰拳手,还要锻炼肘和膝的力量和相关的能力。  人们常说,一根链子往往从最薄弱的环节断开,习武也是如此。如果身体各部位发展不平衡,就很容易导致动作变形,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进
期刊
21世纪是飞速发展的世纪,而武术却如一个老人,脚步逐渐放慢,与现代化的氛围格格不入。变则通,武术如何更好地与世界接轨,不被外部信息所左右,是一个极其艰巨的认知过程。为缩短这个认知过程,我们有必要就中国武术的过去以及面对的历史情境和存在的问题作一番探讨。    武术面对的历史境况    自《诗经·周南·免置》“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记载起,有文字记载的武术已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沧桑。清末,中国社会变革急遽
期刊
太极拳为什么要慢练?就是经典理论著作也没有专门阐述过这个问题。慢慢地演练太极拳架好像是天经地义的,“慢练就是慢练,还需要说为什么吗”。  太极拳所包括的内容大概有四个方面:1.攻法;2.架子;3.推手;4.散手。武派太极拳家李亦的著作《走架打手行功要言》,论述了架子与推手之间的关系。这篇文章从练架子与练推手的目的说起,后又涉及到了推手与散手的关系。文章开头便说,欲“四两拨千斤”,则须“引进落空”
期刊
著名武术家、八卦掌第三代传人李子鸣是我的师爷,他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七个年头了。七年来,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时时在我的眼前浮现,还是那样的亲切,还是那样的意味深长!  我最早认识李子鸣师爷是在1975年,那时我正读小学4年级。十月初的一天,张旭初师伯应我父亲张全亮的邀请带领他的弟子到我们村——北京市大兴县南各庄乡崔指挥营村为乡亲们进行武术表演,那时我正放秋假,父亲便让我和师伯一起进城代他去看望李子鸣师爷
期刊
学习格雷西柔道就如同读书,如果你想在搏击中处于劣势——被压倒的情况下怎样获胜,就必须从头学起。  练格雷西柔道,特别是防守位,须从基本开始。这里所说的防守位是指自己仰面倒地,对方位于你的两腿间。对方把你压在下面是十分不利的,所以一旦遇上这种情况,必须采用相应的战术。    定义    在正式学习防守前,必须弄清两个术语。“封闭防守”是指用自己的双腿双脚夹住对方的躯干部位,同时击之,但这只是暂时的,
期刊
吴图南先生身后留下的太极拳理论专著颇丰,他在教拳的实践中有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学子练功的指路标,不走弯路。  明示一:立志学练太极拳者应刻苦修炼,对太极拳要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明示二:松为太极拳之灵魂,高境界为“无形无象”,即空无。修炼者进入拳场起始,即受松柔、松空、虚灵的教诲,认识什么是太极拳的松。吴图南在他未发表的《松功论》中,著有周身上下十八种松功。吴师生前没有留下出书发表之遗嘱,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