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你为何不肯好好说话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xianshengz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里美人很多,美貌可称得上是大观园的通行证。
  人人喜欢美女,大美女晴雯却不招人待见,原因恐怕是,所有人的脾气加起来,也没她脾气大——“爆炭”一词形容她再合适不过了。林语堂曾经评价说:“晴雯坏处,在其野嘴烂舌,好处在其烂漫天真。”晴雯常常带着冷笑,一开口就给自己挖坑埋雷,给如今的职场人士留下不少教训。
  为人刻薄
  晴雯教训小丫头是个常见画面,并且不分场合,毫不避讳旁观者,说起话来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无情。比如在大观园里看见小红在逛,晴雯不分青红皂白就指责她偷懒,听了解释知道小红是帮凤姐办事之后,依旧不依不饶:“怪道呢!原来爬上高枝去了,把我们不放在眼里……”
  小红工作能力不弱,头脑清楚,又是管家林之孝的女儿,晴雯对她说话尚且夹枪带棒,若是看见底下人做得不够好的,更会大肆批评。
  晴雯常嫌丫鬟们懒,有次得知贾政要回来,宝玉连夜恶补功课以备检查,怡红院里的大小丫鬟们都得在眼前侍候。见几个小丫鬟困得前仰后合,晴雯十分不满,立即开骂:“什么蹄子们,一个个黑日白夜挺尸挺不够,偶然一次睡迟了些,就装出这腔调来了。再这样,我拿针戳给你们两下子!”
  这不光是口头威胁,也有相应的行动,晴雯真的像容嬷嬷似的会扎人。那次听说坠儿偷了平儿的虾须镯,尚在病中的晴雯取了簪子向坠儿手上乱戳,边戳边骂:“要这爪子做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不如戳烂了。”
  晴雯之前带病补雀金裘,是非她不可,宝玉身边的其他人都没这手艺;这次她带病扎人,又把坠儿赶走,却是在袭人不在的情况下,这明显是越俎代庖。后来小丫头睡着撞到头,人们都以为她被晴雯打了,这心理阴影也太大了!
  晴雯不像袭人,自己勤快用行动来服众。晴雯见不得别人懒,自己似乎也并没有多勤快,也许是带着老员工和技术人员的骄傲,也有把怡红院当成自己家以后要做姨娘的自觉。
  麝月让个子高的晴雯帮忙套镜套子,晴雯坐在那里说自己刚暖和过来,不想动,最后还是宝玉起来套。袭人不在的时候,晚上宝玉要喝茶,麝月起来倒了茶,晴雯让她也给自己倒一杯,如愿之后得意地说:“等你们都去尽了,我再动不迟。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其他人都去尽了,在她心目中自己应该是唯一能留在宝玉身边的人吧?可在怡红院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只认袭人,不认晴雯。
  虽说晴雯有帶病补雀金裘这样的热血时刻,可只有内部几个核心成员知道;她对人体贴、干活的事没有人知道,也不便张扬,她骂人却是大张旗鼓——试想你总遇见隔壁部门的经理当众骂下属,心里会怎么想?
  怡红院的小丫头坠儿偷了虾须镯,平儿最先想的是,别让晴雯知道,闹大了,可见晴雯的暴脾气名声在外,一点就着。婆子王善保家的眼中的晴雯是这样的:“天天打扮的象个西施的样子,在人跟前能说惯道,掐尖要强。一句话不投机,他就立起两个骚眼睛来骂人。”这几句市井之言算是给晴雯来了一幅速写,虽偏激刻薄却深得王夫人认同——王夫人也碰见过一次晴雯在大观园骂小丫头,“心里很看不上那个轻狂样子”,王善保家的描述加深了王夫人对她的成见。
  你在批评他人的时候,也在塑造自己的形象。人人撞见你打骂他人,晴雯脾气差的形象就这样被定格了。
  不会换位思考
  晴雯似乎永远搞不清别人为什么这样说话和做事,不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常解读成对方比较烦才找麻烦的,甚至故意跟自己过不去。
  晴雯因为晚上穿得少跑出去吓唬麝月,着凉生了病。李纨作为大观园里管事的大嫂,让老婆子对晴雯说:“两剂药吃好了便罢,若不好时,还是出去为是。如今时气不好,恐沾带了别人事小,姑娘们的身子要紧的。”晴雯听了立即生气地喊:“我那里就害瘟病了,我离了这里,看你们这一辈子都别头疼脑热的。”李纨的指示肯定不是针对晴雯,也不是要整她,只是作为负责的管理者,保障大观园姑娘们的安全是第一要务。
  但晴雯感到受伤,第一反应是攻击对方,说话还带点诅咒别人的意思,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睛雯像仙人掌一样一碰就扎手,谁会喜欢跟这样的人打交道,不跟上司投诉就算厚道了。
  宝玉过生日,怡红院里的丫鬟们商量着晚上偷偷办宴会喝酒玩耍,林之孝家的和几个管事的走查上夜,检查门户,再三叮嘱。晴雯觉得烦,关了门说:“这位奶奶那里吃了一杯来了?唠三叨四的,又排场了我们一顿去了。”麝月却表示理解,大家各司其职,那是婆子们的工作职责所在,要排除隐患,保护大观园的安全。
  职场上,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又和其他部门密不可分,只有对别人的需求予以理解和配合,才能保证整体工作顺利进行,实现双赢。眼中只有自己的眼前利益、不会换位思考的人,是走不远的。
  细细琢磨一下,晴雯在大观园里似乎并没有朋友。
  第46回里,鸳鸯对平儿细数了十几个称得上闺密的人,包括袭人、紫鹃、彩霞、麝月,甚至还有死了的金钏、去了的茜雪,当中并没有算上晴雯。晴雯死后,因为宝玉反复提及,同屋的袭人说了句,“那晴雯算是个什么东西”,虽是一时不忿,也流露出对晴雯的真实看法。敌人多而朋友少,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处境危险脆弱。
  晴雯对宝玉的事很热心,有时候还胡乱出主意,比如为了让宝玉不被贾政检查功课,提出说:“趁这个机会快装病,只说唬着了。”她说有人从屋顶跳下来了,这件事吓得宝玉满身发热,还做戏做全套,寻医问药上演更多戏码,闹腾了一晚上,给其他的丫鬟婆子小厮带来无尽的麻烦——领导一定会追查到底:怎么会有人进来?你们这些安保人员太不负责!我们的管理上有什么疏漏?大观园是不是得“严打”了?
  晴雯天真地认为自己一片好心,宝玉不被考试就天下太平,一团和气,得过且过就好。可世上的事总是一环扣着一环,引发蝴蝶效应。
  这个谎话,也让王夫人感受到查抄大观园的必要性,最终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感觉岁月静好的晴雯,突然就被贴上“妖精”的标签,毫无防备地被赶了出去。   她始终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其实都是一些细小矛盾的累积,得罪了身边许多人,以致各方的嫌恶凑在一起,当祸事来临时没人为她说话,当她缠绵病榻时也没人给她实质性的帮助。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后,一帮看她不顺眼的婆子拍手称快。
  “使力不使心”,是曹雪芹给晴雯的评语。忍不住让人对晴雯说:“姑娘,你可长点儿心吧!”
  殃及无辜
  晴雯有着青春期少女的感性,心情不好就是天大的事情,谁的面子也不给,本职工作也没心情做。
  有次晴雯和碧痕刚吵过嘴,听得宝钗来了,晴雯大声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不久,黛玉也来叫门,还自报了家门,晴雯使着性子说:“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一口气完成双杀,把两位女主角都给怼了,宝钗讪讪离去,林妹妹气得怔在门外。
  晴雯心情不好就赶客人,做事任性殃及无辜——摊上这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的下属,宝玉可得收拾一阵烂摊子。
  跌了扇子的晴雯跟宝玉怄气,袭人来劝和,晴雯毫不领情。后面袭人不小心说了一句“我们”,立即引来晴雯的炮火:“别教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我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直戳袭人的心窝子,后来又讽刺人家是“西洋哈巴狗”,谁受得了这样的同事?之后宝玉喝醉了,想和好,来哄晴雯,让她撕扇子玩儿,晴雯顺势把麝月的扇子也夺过来撕了。为了证明自己在宝玉心中的重要性,晴雯糟蹋东西来寻开心,有点“烽火戏诸侯”的味道。
  其实别看晴雯气势汹汹,说话气人,但她只是宣泄了情绪,让别人不愉快罷了,并没有威慑力。真有人上门吵架,她根本不是对手。坠儿妈来找茬挑错,她憋红了脸,也就只会一句:“你在老太太跟前告我去!说我撒野,也撵我出去!”这句话的说服力跟孔乙己涨红了脸说“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差不多,最终还得吵架高手麝月出来摆平局面。后来,她真的被撵出去了,也是自己一语成谶。
  晴雯因口舌取祸,除了宝玉,谁也不会为她离开大观园感到半点忧伤,她的“痴心傻意”,在于误判了形势,以为自己是最终会留下的人。晴雯死后,也只有宝玉伤心,写了一篇《芙蓉女儿诔》悼念她。
  宝玉的爱也就仅仅如此了,回头又觉得要怜取眼前人,跟袭人、麝月们好好过。跟黛玉一起雕琢词句的时候,宝玉就已经高兴起来了,对自己十分感动。这世上唯一爱她的人,并不能为她做更多努力,这份爱是没有能量的。
  晴雯为什么不肯好好说话?
  首先,晴雯在职场的第一个领导贾母塑造了她。贾母爱热闹,不喜欢身边人太四平八稳,对严肃的王夫人不太喜欢,一见说话俏皮的凤姐就开心,对身边的丫鬟也是纵容其个性发展,连傻大姐都是因为说话好玩儿被贾母留在身边解闷。所以晴雯在贾母那里保留了耿直的性子,说话随便,无论在何种场合,从不认为自己尖锐有问题,也就没反思过自己。
  其次,嘴巴毒的人一般心里比较苦。晴雯从小被卖到贾府的奴仆赖嬷嬷家,又被送给贾母,身世飘零,非常缺温暖和爱,没有安全感。她需要很多很多爱,所以异常自尊自爱清清白白,这也是她的骄傲之处,因此有道德上的优越感。
  晴雯有时候追求平等,曾因不满王夫人对袭人高看一眼,不屑地说:“同是这屋里的人,谁又比谁高贵些?”可自己出身贫寒孤苦,却不能同情那些同样孤苦的小丫鬟们,处处要高人一等,对想向上爬的加以打压。她的自尊和痛苦占据了全部身心,至于其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她是难以看到的。关系这种事,是相互支持的,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别人也很难看到你。
  隔着文字,我们欣赏有个性的晴雯,仿佛包容她就是包容怜惜孩子气的自己,可在现实中,像晴雯那样说话做事却行不通。并不会有人喜欢有这样的同学、同事或朋友——尤其有些人只学到晴雯的刻薄,并没有晴雯的美貌和才能。
  晴雯临死前叫了一夜的娘,并没有叫宝玉,让人无限感慨怜惜——她缺的是爱和安全感,不是爱情,爱情太缥缈和无力了,保护不了自己。
  编辑/汪微微
其他文献
1863年,莫泊桑13岁,母亲洛尔决定让他接受正规教育。由于长期过着近乎丧偶的生活,洛尔对孩子比较依赖,所以给莫泊桑选了离家最近的一所教会学校,同时也想让纪律严格的教会学校约束一下这个叛逆的孩子。  事与愿违,刚进学校,莫泊桑就感受到了强烈的压抑和拘束。学校纪律严苛,学生一犯错就要受罚。天主教的宗教节日和仪式极多,每年都有大量宗教活动,然而莫泊桑的父母都对宗教很淡漠,这些活动让他十分头疼。再加上学
在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中,明初名将胡大海是李逵一类的人物,鲁莽、不懂礼数、有杀人瘾。其实这些纯粹是对胡大海的想当然,正史中的胡大海其实是一员儒将。  一  元末天下大乱,九州鼎沸,各地义军纷纷举起刀枪,开始和元廷作战,这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找条活路,另一方面也不乏一些枭雄想浑水摸鱼,成就帝业。朱元璋就是其中一个,他既属于前者,也属于后者。为此,他参加了义军,并在势力越来越大后摆脱了干岳父兼上司郭子兴,开
高考來了之名人版
期刊
在明朝一代,若论打黑力度最强的人,大概要数官员陈幼学了。陈幼学能成为打黑斗士,和当时的环境有关。万历登基四十多年,有三十多年不出宫,待在内廷,和妃子卿卿我我,以致“晏处深宫,纲纪废弛,君臣否隔”。也因此,整个大明一片乌烟瘴气。  1589年,陈幼学考中进士,去确山当知县,开始了他的“打黑”之路。他的治下有两个豪门大户,布政使刘浑成和行太仆卿陈耀文。布政使是当时地方大员,从二品,算得上一方封疆大吏。
拂衣抱着那坛长相忆走出浮生山的时候,流萤拦住了她,问:“拂衣,你可知这样做的代价?”她低头咬唇,沉默不语。  拂衣岂会不知,浮生山的仙灵成形时皆会用长相思果酿长相忆酒。若落凡尘,清酒入喉,仙灵便会灵气渐消,直至发白,不过一日长。  “流萤,我答应过她,在洛城垂杨道的浮生酒馆,赠她长相忆,还她长相守。”流萤看着拂衣的背影渐远,又一次踏入那十丈软红。流萤转身,长相思花正开得灼灼。流萤想:拂衣她再也看不
罢官疑案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正月,京城。雪下得正紧,满城缟素,都察院左都御使李楠府中却热闹非凡,红梅掩映中,水袖飘飘,乐声隐隐——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李天馥的家班“金斗班”正在演出金牌编剧、52岁的户部福建清吏司主事孔尚任编著的(《桃花扇》。  雪一直在下,卖力的戏班,叫好的看客,皑皑的白雪,怒放的红梅,正襟危坐的孔尚任……  一曲严冬里的《桃花扇》,成为康熙三十九年京城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严肃的历史中,有着很多非常不严肃的笑点。比如,朱元璋当皇帝之前有过一个乡土气息非常浓厚的名字:朱重八,朴实得让人心疼。  这还不算完。朱重八全家人的名字都有着偷工减料的嫌疑——他老爸叫朱五四,他爷爷叫朱初一,再往上数两代是朱百六和朱四九。而且,朱元璋在元朝廷面前公然吹牛时,身边有两个同样苦大仇深的战友——常遇春和汤和。他们家人的名字也是相当敷衍。汤和的曾祖父叫“五一”,祖父叫“六一”,老爸叫“七
每一部历史剧后边都有一群热心挖坑的观众,《思美人》自然也不例外,如此一来,还怎能成爆款?  无论是在空中,陆地上,还是在水里,男女主梦中的邂逅浪漫唯美,当然还有无处不在“秀”的飘逸长发。难道你们用的是《三生三世》夜华姑父的同款洗发露?哦,不对,应该是杀姐姐同款。  “授人以柄”,出自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用在这里,莫非编剧穿越了?  权臣为和氏璧专门造了一个精巧的机关盒,一敲盖子就自动打开,金灿
北宋名臣张齐贤特别能吃,最初就是凭借惊人的饭量引起赵匡胤的注意,从此走上仕途。  但张齐贤并非“酒囊饭袋”,他很有主见,眼光远大。雍熙三年(986年),大将曹彬、潘美率军北伐攻辽,大败而归,名将杨业也战死在朔州。危急时刻,张齐贤主动请缨,前去接管代州军务,旗开得胜,打得辽军落花流水,这在宋军漫长的攻辽战役中绝无仅有。所以不过几年,张齐贤就频频升官,最后做了宰相。  然而,颇有本事的张齐贤很是记仇,
禅位在尧舜禹时代,是美谈,是盛举。那时,帝王年老了,觉得自己精力不行了,就找一个能力好的、深得民望、智力出众的,将帝王之位传给对方,这样能够让自己的美政继续进行。这是百姓的幸运、民族的幸运,也是国家的幸运、历史的幸运。在大理,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而且,皇帝禅位,黄袍换袈裟,去当了和尚。其中秉义皇帝段素隆最具代表性。  段素隆接掌大位前,大力皇帝即宣肃帝段素廉有个儿子,名叫阿统。这人什么坏事都做,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