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合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适合每一个人发展的教育。从学校的角度,就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既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张人与社会的和谐,主张回归教育的原点培养人,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一、创设适合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环境是一种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师生文明素养的重要标志,在“适合教育”理念引领下,建设和谐、健康的育人氛围,让学校成为一本立体的教科书。
自然环境体现和谐。“让每一寸土地说话、让每一面墙壁启智”。实现整体布局和谐、绿化美化的和谐、色彩搭配的和谐、动静区分的和谐,建设以和谐雅致为基调的书香班级文化,以国学和足球为特色的墙廊文化,让校园处处散发人文精神的芳香,为学生打造生活、学习的乐园。
人文环境体现关爱。营造民主、平等、向上的工作氛围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求教师做到“六个多”:多一点细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微笑;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赏识。让学生时刻沐浴着来自教师的期望和爱护,时刻品味着学习的快乐和充实。
二、完善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积极建设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做实。抓实道德与法治、科学、语文、数学、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等国家级课程,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质量。
地方课程做活。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灵活进行妫川文化、国际理解、毒品预防等地方课程的教学,让地方课程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校本课程做亮。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为切入点,实施“七彩童年校本课程超市”。
为保证实施质量,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必修校本课程,一节选修校本课程。选修课采取走班制,打破年级界限。
三、构筑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合作型课堂
适合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改革课堂,实施“合作学习型”课堂,提高四十分钟质量,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自主的发展。
(一)建立学生合作小组
科学划分小组。根据学生性别、身高、性格及学习成绩分小组,每4人一个小组。
设计小组名字。每个小组成员自己设计小组名字和目标。如低年级的“小胡巴组”、中年级的“诚实组”、高年级的“创新组”、“奋进组”。
明确成员分工。小组当中的四名学生明确分工,正组长1名负责学习组织,副组长负责记录, 1名负责评价,1名负责记分。
完善小组评价。建立由个人评价转向小组评价的评价机制。课堂上,从态度、习惯、能力三个方面,相互评价。每个月,各班评选班级优秀小组。
(二)尝试合作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实践,各学科形成“自主建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提升”的“合作学习型”课堂基本流程。“自主建构”包括课前预习、课上反馈等,“合作探究”突出个人思考、组内合作,“展示交流”体现小组展讲、双向交流。“拓展提升”包括思维训练、综合实践等。
合作课堂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得到增强,自主活动的空间、时间在不断扩大,学生参与面、参与度明显扩大。
四、实施适合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实践活动
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收获自信、挖掘潜能、陶冶情操,使学生在活动践过程中达到自主、自律、自信、自立、自强。
(一)主题教育活动
养成教育。以学科渗透、活动促进、家校社三结合教育为途径,加强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生态教育。普及生态知识、组织学生开展生态教育实践活动等,落实“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做生态文明延庆人”的教育主题,弘扬生态文化,加强绿色实践教育。
感恩教育。组织学生深入家庭、走进社区进行感恩教育活动和国学教育宣传。每年春节前教组织学生为村民写春联,实现学校文化向家庭和社会的辐射。
法制教育。充分利用地区资源,聘请康庄司法所所长为法律顾问、派出所所长为法制校长,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安全教育。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定期对学生进行交通、食品等安全教育,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二)节日教育活动
重大节日。以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利用“世界水日、地球日”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以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具体化、多样化。
学校节日。体育节:每年9月30日定为学校体育节,召开学校运动会,开展跳绳、踢毽、拔河等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足球节:每年5月26日举办学校足球节,组织亲自足球赛、个人技能赛等; 艺术节:利用每年6月1日的艺术节,进行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等艺术特长生展示和评选;科技节:利用每年4月的科技节活动,开展模型制作展示、科技知识征文、科幻画比赛等引导学生致力于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
(三)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育人、育社会人”。社会实践活动是现行课程的拓展,是全方面的知识、能力培养过程。
社会实践活动做到三个“延伸”:课前延伸:每次活动前,要求教师认真准备,明确活动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什么情感、什么思想,让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参加活动;课上延伸: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充分体现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学习;课后延伸:活动结束后,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学科渗透、展示评比等,及时做好课后的“课程再开发”,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
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发展。没有好的教育也没有差的教育,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教育,只有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才可能是快樂健康的教育,才可能是幸福的教育。
一、创设适合学生快乐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
环境是一种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是师生文明素养的重要标志,在“适合教育”理念引领下,建设和谐、健康的育人氛围,让学校成为一本立体的教科书。
自然环境体现和谐。“让每一寸土地说话、让每一面墙壁启智”。实现整体布局和谐、绿化美化的和谐、色彩搭配的和谐、动静区分的和谐,建设以和谐雅致为基调的书香班级文化,以国学和足球为特色的墙廊文化,让校园处处散发人文精神的芳香,为学生打造生活、学习的乐园。
人文环境体现关爱。营造民主、平等、向上的工作氛围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求教师做到“六个多”:多一点细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微笑;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赏识。让学生时刻沐浴着来自教师的期望和爱护,时刻品味着学习的快乐和充实。
二、完善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以及学生的适应性”。学校积极建设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做实。抓实道德与法治、科学、语文、数学、外语、体育、音乐、美术等国家级课程,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质量。
地方课程做活。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灵活进行妫川文化、国际理解、毒品预防等地方课程的教学,让地方课程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校本课程做亮。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为切入点,实施“七彩童年校本课程超市”。
为保证实施质量,学校每周开设一节必修校本课程,一节选修校本课程。选修课采取走班制,打破年级界限。
三、构筑适合学生自主发展的合作型课堂
适合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改革课堂,实施“合作学习型”课堂,提高四十分钟质量,让学生获得生动、活泼、自主的发展。
(一)建立学生合作小组
科学划分小组。根据学生性别、身高、性格及学习成绩分小组,每4人一个小组。
设计小组名字。每个小组成员自己设计小组名字和目标。如低年级的“小胡巴组”、中年级的“诚实组”、高年级的“创新组”、“奋进组”。
明确成员分工。小组当中的四名学生明确分工,正组长1名负责学习组织,副组长负责记录, 1名负责评价,1名负责记分。
完善小组评价。建立由个人评价转向小组评价的评价机制。课堂上,从态度、习惯、能力三个方面,相互评价。每个月,各班评选班级优秀小组。
(二)尝试合作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实践,各学科形成“自主建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提升”的“合作学习型”课堂基本流程。“自主建构”包括课前预习、课上反馈等,“合作探究”突出个人思考、组内合作,“展示交流”体现小组展讲、双向交流。“拓展提升”包括思维训练、综合实践等。
合作课堂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意识得到增强,自主活动的空间、时间在不断扩大,学生参与面、参与度明显扩大。
四、实施适合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实践活动
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收获自信、挖掘潜能、陶冶情操,使学生在活动践过程中达到自主、自律、自信、自立、自强。
(一)主题教育活动
养成教育。以学科渗透、活动促进、家校社三结合教育为途径,加强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一生奠基。
生态教育。普及生态知识、组织学生开展生态教育实践活动等,落实“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做生态文明延庆人”的教育主题,弘扬生态文化,加强绿色实践教育。
感恩教育。组织学生深入家庭、走进社区进行感恩教育活动和国学教育宣传。每年春节前教组织学生为村民写春联,实现学校文化向家庭和社会的辐射。
法制教育。充分利用地区资源,聘请康庄司法所所长为法律顾问、派出所所长为法制校长,定期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安全教育。健全学校安全预警机制,定期对学生进行交通、食品等安全教育,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二)节日教育活动
重大节日。以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利用“世界水日、地球日”等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以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使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具体化、多样化。
学校节日。体育节:每年9月30日定为学校体育节,召开学校运动会,开展跳绳、踢毽、拔河等小型多样的体育比赛;足球节:每年5月26日举办学校足球节,组织亲自足球赛、个人技能赛等; 艺术节:利用每年6月1日的艺术节,进行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等艺术特长生展示和评选;科技节:利用每年4月的科技节活动,开展模型制作展示、科技知识征文、科幻画比赛等引导学生致力于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
(三)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育人、育社会人”。社会实践活动是现行课程的拓展,是全方面的知识、能力培养过程。
社会实践活动做到三个“延伸”:课前延伸:每次活动前,要求教师认真准备,明确活动要培养学生什么能力、什么情感、什么思想,让学生带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参加活动;课上延伸: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充分体现自主性、实践性、创新性学习;课后延伸:活动结束后,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学科渗透、展示评比等,及时做好课后的“课程再开发”,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学习能力。
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发展。没有好的教育也没有差的教育,只有适合与不适合的教育,只有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才可能是快樂健康的教育,才可能是幸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