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应注重心理引导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0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老师问学生:现在学语文最怕什么?相信绝大多数学生会答:怕写作文。老师不要过分埋怨学生,其实学生的回答本身就暗显着老师教学中存在失误。学生怕作文表面上说是怕离题、怕无内容可写、怕没技巧、怕句子不通……实际上所有这些“怕”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全身心投入作文,爱上作文。学生并不缺乏爱,他们爱世上许多美好的东西,问题是他们还不成熟,认识事物还不深刻,没有找到美,这时老师的作用就必须凸显,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投入美,创造美,在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应体现这样的思路,只有这样,学生心中的“怕”才会消除。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有想写好作文的冲动
  
  我们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这些文章既有激情的诗歌,清丽的散文,又有准确的说明文,严谨的议论文,它们都折射出了作者的审美感受。当老师分析《安塞腰鼓》精彩文段时,学生必会为击打安塞腰鼓的激情所感动;当老师讲述《藤野先生》的故事时,学生必会为至纯至深的师生情所感动;当老师深情朗诵《天上的街市》时,学生必会为那优美的意境所陶醉……学生的心是真诚的,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向往课文中的美好,爱上了课文中的美好。卢梭说过:“一个人的心灵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从内心深处讲,学生不仅欣赏美,更希望成为其中美好的一员。也许有人会说学生这种心理只是不切实际的浪漫,但是我们要说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学生爱上作文的力量源泉。一次,老师声情并茂朗读了朱自清的《春》后,前面坐着的几位同学发出赞叹:“哇!”虽然他们不善表达对《春》美的感受,但他们已理解认识到了春的清新、活力,并为之感叹。当时老师就问了学生,“让你们来写秋,好吗?”许多同学微笑回答:“我能写得那么好就好了!”学生话中虽表意写不好,但内心已流露出想写好文章的潜意识冲动。
  
  二.启发鼓励学生,使他们相信自己有写好作文的能力
  
  一些学生怕写作文,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想写,只是由于自卑怕自己没有写好作文的能力。学生学了好文章,总认为别人是大作家,而自己是中学生,怎么能比呢。学中文的人都知道,创作来源于生活,老师应经常鼓励学生:大作家也是写自己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你们身边也有许多熟悉的美好事物,只要找出来,你们也能写出来。一次在讲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之前,老师提问学生:冬天来临时有什么情景?学生七嘴八舌说开了:寒冷、刮风、下雪、雪景漂亮、渴望温暖、富有诗意……学生说完后,老师再让学生看课文,等学生看完课文后,老师再问:大作家写的冬天情景跟你们说的冬天情景是否一样?学生都说“差不多”,“大同小异”,这时老师乘机鼓励:“英雄所见略同,看来大作家所见与中学生所见相差不远,其实你们也具备有成为大作家的潜力,只要善于观察,敢动手去写,你们也可以成为大作家,起码成为班里的小作家。”学生大笑,笑中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写好作文的鼓励,以及对他们具有写作能力的承认,从而树立起了写好作文的信心。注意,老师的启发、鼓励必须贯穿作文训练的始终。老师做好了这点,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话的内在含义。
  
  三.从基础做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赞可夫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学生爱美,更想成为美中的一员,表现在作文上,他们非常希望通过努力写出好作文来得到人们的肯定,从而获得满足感,中国的一句俗语“文章是自己的好”讲的也是这个道理,学生的这种心理应该得到鼓励。为了让学生在写作上获得美好的心理感受,老师不要一味要求学生写难而好的的作文,特别是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指导作文一定要从基础做起,起步要低,为以后写好作文打下基础,比如可让学生模仿课文文段,写写短文章,相信在老师的认真指导下,许多学生都能做得很好,加上老师的表扬、鼓励,学生一定会进一步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同时,学生也获得了写作上的满足感、成就感,学生这种心灵的快乐必将推动学生全身心投入作文,爱上作文。
  
  四.彻底消除学生害怕作文心理,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如果将学生与作文比作一对情侣的话,他们之间的爱会怎样呢?我们不妨了解一下著名作家卜迦丘对爱的看法,“真正的爱情能够鼓舞人,唤醒他内心沉睡着的力量和潜藏着的才能。”学生爱上作文,摆脱了作文带来的阴影,他们必会主动丰富知识,主动观察思考,为写好每一篇作文而竭尽全力。随着知识的累积,思考分析能力的增强,学生写作的能力将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作文水平自然也就逐步提高。教师这时的主要责任就是要引导学生的写作彻底走上正轨,教师应鼓励学生有坚持创新的精神,并且可以逐步布置一些有一定深度的作文题目让学生写作,推动学生作文水平不断提高,并形成自己的风格。只有这样,学生作文才会真正达到较高水平,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老师所教的这些学生中还真会出现作家呢。
  学生的作文训练当然并不像上面这些内容写的这么简单,它是牵涉到环境熏陶,教师水平,学生个性修养,各科知识基础等等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这里只是针对学生面对作文时的心理角度进行了简要分析,这就是引导学生爱作文,学生爱作文才会写好作文。让我们记住:爱是勇敢自信的源泉,勇敢自信是展示才华的基础,展示才华是人生快乐的追求。
  
  钟晓东,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其他文献
创新是潮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其实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事业一直就在创新中前进着。现在人们把“创新”喊得响一点也是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只是空喊创新,更不能一说创新就对原有的全盘否定,这样做是不妥帖的。以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为例,你不能一提创新就否定过去讲过的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谋篇等等。作文写作行文基本规则、基本要素等,就像是理科的公式、定义一样,是解题必不可少的凭借依据。老师布置作文时所要求的“
在创办人民满意的理想教育过程中,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对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四有”新人等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在此笔者就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谈点肤浅的认识,并简要介绍一下本校所进行的实践。    一.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具体体现在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
我们一群人  陆陆续续聚集到江边  在一个矶头上祭奠先人  平静的江面  浪头突然就涌起来了  过后舅舅说  当时他正在祭告舅母  我来看你了  就出现了浪头翻滚的场景  舅舅托她照顾  他的父亲母亲也就是我的外公外婆  他没有说  让舅母也照顾一下我的父亲  我一想也对头  父亲一辈子好闯荡  现在没有一块墓地需要他困守  他是逆流而上回了重庆老家  还是在大海上到处游荡  我想他都不会再守在一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品味和文学涵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写作,作为一种高度综合的语文能力,它不仅能体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展示学生内在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独特的个性特点,折射出作者的人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个性特征,它是学生作为“人”之个体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文字外化显现。“文学即人学”、“文品即人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让作文教学闪耀出人文光彩。  
练笔以其轻便、灵活、机动的特点,有着大作文无法比拟的优势,堪称作文教学的轻骑兵。多年来,我一直坚持让学生写练笔,高一、高二每天一篇,高三每周一篇,从不间断。我认为这样做,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特别是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一.感受生活    学生初写练笔时,总想写最有意义的事,总以为自己三点一线的生活极为枯燥单调,很少有什么离奇的有意义的事发生。这样每天为练笔苦思冥想,痛苦不堪。  我告诉学生
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大概算得上是一个令人恐怖的名词,它意味着生命的终结,也标示着一个完全不为人所把握的而又无法直面的存在。除了如《聊斋志异》等少许鬼怪小说中,鬼具有人情味外,中国文学史上鬼总归是让人感到可怕的。鬼存在吗?“子不语:怪、力、乱、神”,儒家学说大概是“敬鬼神而远之”的,佛家学说和道家文化倒是常常以“鬼”来对人实行劝谕和警告。鬼,在西方宗教文化中被称做灵魂,远没有中国文化中那么多的恐怖、
语文即生活,这是大家熟知的。语文是一门植根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审美教育的情感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笔者强烈地意识到,要掌握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得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的形成,要求语文老师本身的语文素养必须处在较高的层面。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将教
语文既是渗透文、理、情的基础学科,也是最能给人美的享受、情的感染、意的激发的学科。这些内在的情感美、意志美如果不用适当的方法去激发,去挖掘,就很难使学生能真切领悟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精神力量、意志品格、人格魅力和灵魂情操。如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保障。运用多媒体课件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表现力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    一、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原则    
众所周知,语文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感操守,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编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道合一、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因此语文教师理应根据学科特点,凭借语文课堂教学阵地,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使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一.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探究文章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  在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看似平淡,可字里行间往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反复诵读,读多了,诗文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了。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也不例外。但教学现实情况却是学生阅读感受课文的时间被老师讲解的时间完全挤占了,学生自主朗读体悟的过程被老师忽略了。我们缺少“等待”过程,而过分关注于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落实与否,这为失误之二。事实上,在朗读和背诵这两种与语言最亲密接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最直接地体会到古代语言艺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