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螺旋CT薄层及CT值测定在继发性肺曲菌球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2例肺曲菌球患者,采用螺旋CT薄层法对患者进行扫描,观察患者的发病部位、肺曲菌球的寄生空洞(腔)的CT特征和曲菌球的CT特征。结果:32例肺曲菌球患者中,病灶位于左肺上叶,左肺下叶,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和右肺下叶,分别为8例,3例,10例,3例和5例。球中含气征6例,气环征9例,空气新月征10例,滚珠征即曲菌球在空洞(腔)内随体位滚动7例,经平扫和增强扫描,强化效果不明显9例。结论:螺旋CT薄层扫描及CT值测定在继发性肺曲菌球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螺旋CT薄层扫描;CT值测定;肺曲菌球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09-01
肺曲菌球是肺曲菌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无典型临床症状[1]。曲球菌在人体免疫系统出现功能缺陷或者失调时,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并大量繁殖,形成肺曲菌球,引起肺部病变。本研究选取我院32例肺曲菌球患者,对螺旋CT薄层扫描及CT值测定在继发性肺曲菌球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诊断的32例肺曲菌球患者,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4.8±6.5)岁。患者临床表现21例咳嗽,15例咯血,12例咳痰,8例痰中带血和2例胸痛。
1.2 方法 使用TOSHIBAActivion TSX-031A东芝16排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平扫,层间距和层厚均为5mm。工作站内重建二次图像,层间距和层厚均为1.25mm,纵隔窗宽和窗位分别为350Hu和50Hu,肺窗宽和窗位分别为1200Hu和700Hu。对4例病灶进行多平面重建。9例行平扫并完成增强扫描,将370g/L优维显作为造影剂,用量控制在80~100ml,流量控制在2~3Ml/s,行自肘静脉团注。
2 结果
2.1 病灶发病部位 病灶位于左肺上叶,左肺下叶,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和右肺下叶,分别为8例,3例,10例,3例和5例。
2.2 肺曲菌球的CT特点 32例肺曲菌球患者中,28例出现空洞,12例薄壁空洞,且为结核性空洞,厚度不超过3mm,洞壁呈现光滑和厚薄均匀特点;16例厚壁空洞,其中6例厚度超过5mm,10例厚度在4~5mm,16例厚壁空洞中,11例为结核性空洞,洞壁呈现内壁光滑和洞壁不均特点,4例为慢性脓肿性空洞,且内壁呈现不光滑。28例空洞患者未出现内突结节症状。4例空腔,且为先天性肺囊肿,厚度低于3mm,内壁呈现光滑特点。
2.3 曲菌球寄生空洞(腔)CT特点 曲菌球多呈现球形、椭圆形,其位置在空洞、空腔内,直径在5~45mm,6例直径低于10mm,22例直径在10~33mm,4例直接超过30mm。17例密度均匀,球中含气征即球内有点片状、条索状气体影6例,4例球边缘有点样钙化;双肺多发3例,同空洞有2个曲球菌2例;气环征9例,空气新月征10例,滚珠征即曲菌球在空洞(腔)内随体位滚动7例,串珠征4例,实性结节影3例。寄生空腔、空洞未出现液平。平扫后曲菌球CT值4~45Hu。9例行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5~61Hu,增强扫描图像与平扫图像相比,强化效果不明显。
3 讨论
肺曲菌病可分为四种类型,主要包括慢性坏死型曲菌病、曲菌球、侵袭性曲菌病和变应性支气管曲菌病。曲菌球进入肺部后,曲霉菌会寄生繁殖,当曲霉菌寄生繁殖时,菌体、细胞碎片、纤维蛋白、曲菌丝和粘液容易形成球形状团块。依据空洞、空腔来源可分为继发性以及原发性,以继发性空洞较为多见[2]。检查曲菌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螺旋CT薄层扫描,由于螺旋CT能够有效地实现多平面重建以及高分辨率重建,因此被广泛使用。对继发性肺曲菌球进行诊断时,可分为曲菌球结节以及寄生空洞、空腔两方面诊断类型。
曲菌球多呈现球形、椭圆形,也有不规则形,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大小不一和边缘光滑。结核性空洞是曲菌球寄生的常见位置,本研究结果表明病灶位于左肺上叶,左肺下叶,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和右肺下叶,分别为8例,3例,10例,3例和5例。由此可见,曲菌球病易发于肺部上叶和下叶,上叶多为常见。有关研究分析造成曲菌球病多发于肺部上叶的主要原因是肺尖部更适合曲菌球生长[3]。曲菌球密度也较为均匀,造成CT值和曲菌球密度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为球体成分。
曲菌球在空洞、空腔内CT多表现为串珠征、空气新月征、滚珠征以及气环征。空气新月征又被成为空气半月征,海蚌含珠征,该特征多见于腐生型肺曲菌球。本研究诊断结果,气环征9例,空气新月征10例,滚珠征即曲菌球在空洞(腔)内随体位滚动7例,串珠征4例,实性结节影3例。螺旋CT薄层扫描能够实现多平面重建,而且还可从不同角度对球体密度与其周围关系进行观察,有利于进行肺曲菌球诊断。
综上所述,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结果表明,肺曲菌球在空洞、空腔内其特点为边缘光滑和大小不一,且伴随球中含气征、空气新月征、串珠征以及气环征等特征性现象,经增强扫描后,结节仍无明显强化,在诊断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咳嗽、咯血、咳痰、痰中带血和胸痛等症状,并联系患者滥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慢性消耗疾病以及糖皮质激素等病史,初步诊断为肺曲菌球。并对发生变化部位出现特征进行观察,其特征性结果为滚珠征,因此可被诊断为肺曲菌球。螺旋CT薄层扫描及CT值测定在继发性肺曲菌球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兰涛,朱继兰,张正福,等.肺曲菌球在多层螺旋CT中的表现和诊断价值[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49(1):70—72.
[2]冯结傻,陀子能,梁汉欢.64层螺旋CT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6):948—950.
[3]赵广成,张健,何燕.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J].中国防痨杂志,2011,33(10)671—674.
(收稿日期:2015.10.15)
【关键词】 螺旋CT薄层扫描;CT值测定;肺曲菌球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09-01
肺曲菌球是肺曲菌病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无典型临床症状[1]。曲球菌在人体免疫系统出现功能缺陷或者失调时,经呼吸道进入体内并大量繁殖,形成肺曲菌球,引起肺部病变。本研究选取我院32例肺曲菌球患者,对螺旋CT薄层扫描及CT值测定在继发性肺曲菌球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诊断的32例肺曲菌球患者,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4.8±6.5)岁。患者临床表现21例咳嗽,15例咯血,12例咳痰,8例痰中带血和2例胸痛。
1.2 方法 使用TOSHIBAActivion TSX-031A东芝16排螺旋CT机对患者进行平扫,层间距和层厚均为5mm。工作站内重建二次图像,层间距和层厚均为1.25mm,纵隔窗宽和窗位分别为350Hu和50Hu,肺窗宽和窗位分别为1200Hu和700Hu。对4例病灶进行多平面重建。9例行平扫并完成增强扫描,将370g/L优维显作为造影剂,用量控制在80~100ml,流量控制在2~3Ml/s,行自肘静脉团注。
2 结果
2.1 病灶发病部位 病灶位于左肺上叶,左肺下叶,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和右肺下叶,分别为8例,3例,10例,3例和5例。
2.2 肺曲菌球的CT特点 32例肺曲菌球患者中,28例出现空洞,12例薄壁空洞,且为结核性空洞,厚度不超过3mm,洞壁呈现光滑和厚薄均匀特点;16例厚壁空洞,其中6例厚度超过5mm,10例厚度在4~5mm,16例厚壁空洞中,11例为结核性空洞,洞壁呈现内壁光滑和洞壁不均特点,4例为慢性脓肿性空洞,且内壁呈现不光滑。28例空洞患者未出现内突结节症状。4例空腔,且为先天性肺囊肿,厚度低于3mm,内壁呈现光滑特点。
2.3 曲菌球寄生空洞(腔)CT特点 曲菌球多呈现球形、椭圆形,其位置在空洞、空腔内,直径在5~45mm,6例直径低于10mm,22例直径在10~33mm,4例直接超过30mm。17例密度均匀,球中含气征即球内有点片状、条索状气体影6例,4例球边缘有点样钙化;双肺多发3例,同空洞有2个曲球菌2例;气环征9例,空气新月征10例,滚珠征即曲菌球在空洞(腔)内随体位滚动7例,串珠征4例,实性结节影3例。寄生空腔、空洞未出现液平。平扫后曲菌球CT值4~45Hu。9例行平扫和增强扫描,CT值5~61Hu,增强扫描图像与平扫图像相比,强化效果不明显。
3 讨论
肺曲菌病可分为四种类型,主要包括慢性坏死型曲菌病、曲菌球、侵袭性曲菌病和变应性支气管曲菌病。曲菌球进入肺部后,曲霉菌会寄生繁殖,当曲霉菌寄生繁殖时,菌体、细胞碎片、纤维蛋白、曲菌丝和粘液容易形成球形状团块。依据空洞、空腔来源可分为继发性以及原发性,以继发性空洞较为多见[2]。检查曲菌球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螺旋CT薄层扫描,由于螺旋CT能够有效地实现多平面重建以及高分辨率重建,因此被广泛使用。对继发性肺曲菌球进行诊断时,可分为曲菌球结节以及寄生空洞、空腔两方面诊断类型。
曲菌球多呈现球形、椭圆形,也有不规则形,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大小不一和边缘光滑。结核性空洞是曲菌球寄生的常见位置,本研究结果表明病灶位于左肺上叶,左肺下叶,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和右肺下叶,分别为8例,3例,10例,3例和5例。由此可见,曲菌球病易发于肺部上叶和下叶,上叶多为常见。有关研究分析造成曲菌球病多发于肺部上叶的主要原因是肺尖部更适合曲菌球生长[3]。曲菌球密度也较为均匀,造成CT值和曲菌球密度出现差异的主要因素为球体成分。
曲菌球在空洞、空腔内CT多表现为串珠征、空气新月征、滚珠征以及气环征。空气新月征又被成为空气半月征,海蚌含珠征,该特征多见于腐生型肺曲菌球。本研究诊断结果,气环征9例,空气新月征10例,滚珠征即曲菌球在空洞(腔)内随体位滚动7例,串珠征4例,实性结节影3例。螺旋CT薄层扫描能够实现多平面重建,而且还可从不同角度对球体密度与其周围关系进行观察,有利于进行肺曲菌球诊断。
综上所述,采用螺旋CT薄层扫描结果表明,肺曲菌球在空洞、空腔内其特点为边缘光滑和大小不一,且伴随球中含气征、空气新月征、串珠征以及气环征等特征性现象,经增强扫描后,结节仍无明显强化,在诊断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咳嗽、咯血、咳痰、痰中带血和胸痛等症状,并联系患者滥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慢性消耗疾病以及糖皮质激素等病史,初步诊断为肺曲菌球。并对发生变化部位出现特征进行观察,其特征性结果为滚珠征,因此可被诊断为肺曲菌球。螺旋CT薄层扫描及CT值测定在继发性肺曲菌球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兰涛,朱继兰,张正福,等.肺曲菌球在多层螺旋CT中的表现和诊断价值[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3,49(1):70—72.
[2]冯结傻,陀子能,梁汉欢.64层螺旋CT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6):948—950.
[3]赵广成,张健,何燕.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J].中国防痨杂志,2011,33(10)671—674.
(收稿日期: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