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有效性教学理念的提出,关于作文教学的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变得格外重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关注社会环境和精神生态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是有效落实语文新课程理念、促进素质教育深入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
那么,怎样改变学生写作中出现的生态失调、灵性缺失的现状呢?怎样才能做到作文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统一。
一.自由博览与入格写作的统一
鲁迅谈到自己的写作技巧时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了。”林语堂写《生活的艺术》时坦陈受到袁中郎、金圣叹、李渔、袁枚等人的影响,他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所喜欢的作家,即等于一个飘荡的灵魂。”纵观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作文题目,我们可以看出,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作文在保持考题的严肃性和选拔性的前提下,越来越贴近中学生的生活与写作实际,越来越明确了作文应尽的职责,那就是关注社会、积淀文化、书写思考。“文章合为时而著”,只有关注社会,将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才不会导致作文教学和作文测试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而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才不会让学生的思想成为假、空、死的垃圾站而毫无生气。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博览全书,学会积累,细腻品味,并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在作文中把这些素材用起来。
当然,自由并不等于天马行空,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我们应该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有“格”。不同文体有不同文体的格。议论文的基本格是起承转合;记叙文的基本格是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其他文体也都有各自的基本格,在使学生掌握了基本格的基础上,再从拟题、章法、语体三方面进行格的强化训练。把思路给学生,把方法给学生,让学生在大方向的引导下走出他们自己的作文之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是高效的基础。
二.共性标准与个性彰显的统一
常听到语文老师发这样的感叹:高中生的作文不如初中生的作文有情,初中生的作文不如小学生的作文有趣。这感叹反映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高中生的作文存有一种假、大、空的现象,缺乏个性,缺乏情趣。过多地强调作文的应试技巧,忽视生活的积累,必然带来千人一面的恶果。比如高考作文《坚韧——我追求的品格》中,不少学生死了父母、爷爷奶奶等亲人,要不就自己断了胳膊断了腿,看得阅卷老师心惊胆战。如果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强调共性标准的同时也强调个性的突显,应该就可以缓解这种问题。
作文要和生活融合,这就是要感悟自然、社会、人生。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冰心曾经说过:“人的心灵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写作应该写“我”之心,“我”的内心感受和人生体验,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感悟,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坚持写周记与随笔是不错的选择。学生有感触了,就立刻诉诸文字,三五百字皆可。学生的经历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就一定能在作文中写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材料而言,实在是极平凡的,然而作者却从平凡的物与人身上看到了生命的真谛,从而写出了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不朽名篇。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来说,也不过是摄取自己与父亲在南京车站离别时的情景,但那真挚的父子之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说,只要留心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就会发现很多闪光点,这样实实在在的事能给人一种清新爽朗之感。
笔者的学生曾写了一篇《让我铭记的人》的作文,回忆他初中的物理老师,他在文中写道:
“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有意思,真有意思,你们觉得呢?为了不挨骂,我们都敷衍一句:当然有意思。于是他就会笑得止不住,洋洋得意地讲题。他特别喜欢看我们读物理书,所以一到他的课我们就装模做样地读,而他总会很满足。我们背地里都笑他傻。不过每次到考试,我们都物理第一。到了期末,他对我们说:其实老师知道你们读书是给我看的,不过读总比不读好,所以老师还是愿意夸你们的。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大智若愚,他在装傻!”
多么可爱的学生!多么可敬的老师!小作者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平凡的小事中老师的形象是多么具体可感!没有细心的观察,没有随时记录的好习惯,焉有这样的好文章!
周记与随笔是一种生态的长征、道德的长跑。我们教师要鼓励、提倡学生养成写周记与随笔的习惯,抓住自己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星冥想、一次奇遇、一次邂逅、一点纠葛、一段插曲、一场梦幻,甚至是偶尔听到的几句对话以及从生活平面飞跃的一点浮想,都可能心有所动,即“乘兴走笔,倚马可待”,都可以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也就是说作者要有真情投入,拥抱真情,用作者的“情动”唤起读者类似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共鸣。作文中没有“我”,就没有真生活,没有真感情,没有真灵魂。作文要张扬个性,要理直气壮地表现“自我”。
三.片段作文与完整作文的统一
学生为什么写不好一篇文章?那是因为他们写不好一个一个的段落。因此,教会学生写片段,然后再让他们连缀成篇,可以大大优化作文的写作。
教学中,笔者把记叙文片段训练分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等五部分,把议论文片段训练分为举例论证、修辞论证、引用论证等部分,按先让学生自己写——挑选出有典型特点的例文(好的习作和有问题的习作)印出来——集体讨论批改——老师讲评——最后学生再写一篇同一内容的作文这个过程,进行作文训练。这样,简洁明了,便于学生掌握。片段作文可以有下面几个作用:
1.学生作文能有的放矢
学生只要按照总的要求,或动作或语言描写,或举例论证或比喻论证,只要扣住这个目标,联系身边的人或事,有话可说,用不着拔高或制造英雄事迹来应付老师的作文要求,可以写凡人小事,写平常的人的思想感情。这样,就避免了现在一些命题和要求远离他们的生活实际,不能反映他们真实思想感情的倾向。
2.学生作文能兴趣浓郁
挑选好的习作和有一定缺陷的习作印出来,针对性强,学生兴趣高。由于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学生感到是自己够得着的文章,而不像名家名篇难以企及。好的学生习作印出来,甚至推荐到校报与杂志上发表,可以激发这些同学的积极性,产生成就感。有一定缺陷或问题的习作印出来(隐去其名)可以引起这些同学的重视,使他们了解自己作文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这种缺陷和问题因为带有普遍性,其他同学也明白问题所在,以前自己是否也有存在,以后该怎么解决,这样一来,他们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了。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参与者,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而兴趣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最好的老师。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备课更应考虑周全,要深思熟虑。尤其是例文的挑选要有针对性和普遍性,老师对学生们争论中产生的问题和见解应有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讨论的结果上升到理性高度,讲评起来就可以言简意赅。教师还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指导、总结,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要有预见性、倾向性,潜心为他们创造合适的条件,甚至提供争论的话题,设计自由的境界。要让学生每次讲评后有所得,有所悟。当然,更要有个性,更要有创造力。从而避免教师辛辛苦苦批改,学生看一看就过去的情况。
片段作文训练后,可就作文谋篇布局的一般方法指导学生写完整的作文,这样,学生的作文中就可以有一个个精彩的段落与亮点,从而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并且能够说好。
四.争论式讲评与总结式评讲的统一
作文评讲课无疑是比较令教师头疼的一种课,很容易陷入老生常谈、枯燥乏味或泛泛而讲、一无所获的境地。课堂的高效主要应该表现在学生身上,所以作文评讲不是我们教师讲了多少东西,主要应是学生想了多少,悟了多少。因此,课堂上能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直接影响到作文讲评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教师应多采取“沙龙”式教学。要允许争议,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想,要激励学生学会用慧眼去发现别人和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真理就产生在讨论中!学生一旦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他们就会变成一个个的“作文专家”,在分析与总结中找到真正的作文之法。
笔者同事曾用此法开了一节作文课,他先印发了班级优中差的作文数篇,但并不标明得分情况,然后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几篇文章展开了精彩的评点,结果有几篇文章与教师当初给的分数有一定距离,而学生给的分数都能有理有据。我想,长期这样的训练,学生一定能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作文套路。这样的教学,当然是高效的教学。
当然,作为主持人的教师要能高屋建瓴,要对学生有基本的作文方法的引导与评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行驶在正确方向的作文道路上。
有效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教学。学会了感悟生活和深度思考结合的学生,一定可以写出真正的美文!
余海娟,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江都。本文编校:舒 坦
那么,怎样改变学生写作中出现的生态失调、灵性缺失的现状呢?怎样才能做到作文教学的有效乃至高效呢?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个统一。
一.自由博览与入格写作的统一
鲁迅谈到自己的写作技巧时说:“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了。”林语堂写《生活的艺术》时坦陈受到袁中郎、金圣叹、李渔、袁枚等人的影响,他说:“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所喜欢的作家,即等于一个飘荡的灵魂。”纵观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作文题目,我们可以看出,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作文在保持考题的严肃性和选拔性的前提下,越来越贴近中学生的生活与写作实际,越来越明确了作文应尽的职责,那就是关注社会、积淀文化、书写思考。“文章合为时而著”,只有关注社会,将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才不会导致作文教学和作文测试脱离社会,脱离生活,而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才不会让学生的思想成为假、空、死的垃圾站而毫无生气。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博览全书,学会积累,细腻品味,并能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在作文中把这些素材用起来。
当然,自由并不等于天马行空,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我们应该要求学生的作文要有“格”。不同文体有不同文体的格。议论文的基本格是起承转合;记叙文的基本格是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其他文体也都有各自的基本格,在使学生掌握了基本格的基础上,再从拟题、章法、语体三方面进行格的强化训练。把思路给学生,把方法给学生,让学生在大方向的引导下走出他们自己的作文之路。“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是高效的基础。
二.共性标准与个性彰显的统一
常听到语文老师发这样的感叹:高中生的作文不如初中生的作文有情,初中生的作文不如小学生的作文有趣。这感叹反映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高中生的作文存有一种假、大、空的现象,缺乏个性,缺乏情趣。过多地强调作文的应试技巧,忽视生活的积累,必然带来千人一面的恶果。比如高考作文《坚韧——我追求的品格》中,不少学生死了父母、爷爷奶奶等亲人,要不就自己断了胳膊断了腿,看得阅卷老师心惊胆战。如果我们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强调共性标准的同时也强调个性的突显,应该就可以缓解这种问题。
作文要和生活融合,这就是要感悟自然、社会、人生。所谓“感”就是观察、感受;所谓“悟”就是体悟、思考。观察、感受是基础,体悟、思考是升华。冰心曾经说过:“人的心灵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写作应该写“我”之心,“我”的内心感受和人生体验,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感悟,用自己的笔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平时教学中,让学生坚持写周记与随笔是不错的选择。学生有感触了,就立刻诉诸文字,三五百字皆可。学生的经历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学会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就一定能在作文中写出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材料而言,实在是极平凡的,然而作者却从平凡的物与人身上看到了生命的真谛,从而写出了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不朽名篇。朱自清的《背影》就选材来说,也不过是摄取自己与父亲在南京车站离别时的情景,但那真挚的父子之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所以说,只要留心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就会发现很多闪光点,这样实实在在的事能给人一种清新爽朗之感。
笔者的学生曾写了一篇《让我铭记的人》的作文,回忆他初中的物理老师,他在文中写道:
“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有意思,真有意思,你们觉得呢?为了不挨骂,我们都敷衍一句:当然有意思。于是他就会笑得止不住,洋洋得意地讲题。他特别喜欢看我们读物理书,所以一到他的课我们就装模做样地读,而他总会很满足。我们背地里都笑他傻。不过每次到考试,我们都物理第一。到了期末,他对我们说:其实老师知道你们读书是给我看的,不过读总比不读好,所以老师还是愿意夸你们的。这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大智若愚,他在装傻!”
多么可爱的学生!多么可敬的老师!小作者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平凡的小事中老师的形象是多么具体可感!没有细心的观察,没有随时记录的好习惯,焉有这样的好文章!
周记与随笔是一种生态的长征、道德的长跑。我们教师要鼓励、提倡学生养成写周记与随笔的习惯,抓住自己生活中的一段经历、一丝感触、一星冥想、一次奇遇、一次邂逅、一点纠葛、一段插曲、一场梦幻,甚至是偶尔听到的几句对话以及从生活平面飞跃的一点浮想,都可能心有所动,即“乘兴走笔,倚马可待”,都可以原汁原味地记录下来。“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也就是说作者要有真情投入,拥抱真情,用作者的“情动”唤起读者类似的生活体验,从而产生共鸣。作文中没有“我”,就没有真生活,没有真感情,没有真灵魂。作文要张扬个性,要理直气壮地表现“自我”。
三.片段作文与完整作文的统一
学生为什么写不好一篇文章?那是因为他们写不好一个一个的段落。因此,教会学生写片段,然后再让他们连缀成篇,可以大大优化作文的写作。
教学中,笔者把记叙文片段训练分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等五部分,把议论文片段训练分为举例论证、修辞论证、引用论证等部分,按先让学生自己写——挑选出有典型特点的例文(好的习作和有问题的习作)印出来——集体讨论批改——老师讲评——最后学生再写一篇同一内容的作文这个过程,进行作文训练。这样,简洁明了,便于学生掌握。片段作文可以有下面几个作用:
1.学生作文能有的放矢
学生只要按照总的要求,或动作或语言描写,或举例论证或比喻论证,只要扣住这个目标,联系身边的人或事,有话可说,用不着拔高或制造英雄事迹来应付老师的作文要求,可以写凡人小事,写平常的人的思想感情。这样,就避免了现在一些命题和要求远离他们的生活实际,不能反映他们真实思想感情的倾向。
2.学生作文能兴趣浓郁
挑选好的习作和有一定缺陷的习作印出来,针对性强,学生兴趣高。由于是学生自己的东西,学生感到是自己够得着的文章,而不像名家名篇难以企及。好的学生习作印出来,甚至推荐到校报与杂志上发表,可以激发这些同学的积极性,产生成就感。有一定缺陷或问题的习作印出来(隐去其名)可以引起这些同学的重视,使他们了解自己作文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这种缺陷和问题因为带有普遍性,其他同学也明白问题所在,以前自己是否也有存在,以后该怎么解决,这样一来,他们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了。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参与者,就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而兴趣是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最好的老师。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备课更应考虑周全,要深思熟虑。尤其是例文的挑选要有针对性和普遍性,老师对学生们争论中产生的问题和见解应有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讨论的结果上升到理性高度,讲评起来就可以言简意赅。教师还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指导、总结,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要有预见性、倾向性,潜心为他们创造合适的条件,甚至提供争论的话题,设计自由的境界。要让学生每次讲评后有所得,有所悟。当然,更要有个性,更要有创造力。从而避免教师辛辛苦苦批改,学生看一看就过去的情况。
片段作文训练后,可就作文谋篇布局的一般方法指导学生写完整的作文,这样,学生的作文中就可以有一个个精彩的段落与亮点,从而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并且能够说好。
四.争论式讲评与总结式评讲的统一
作文评讲课无疑是比较令教师头疼的一种课,很容易陷入老生常谈、枯燥乏味或泛泛而讲、一无所获的境地。课堂的高效主要应该表现在学生身上,所以作文评讲不是我们教师讲了多少东西,主要应是学生想了多少,悟了多少。因此,课堂上能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直接影响到作文讲评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教师应多采取“沙龙”式教学。要允许争议,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思想,要激励学生学会用慧眼去发现别人和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真理就产生在讨论中!学生一旦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他们就会变成一个个的“作文专家”,在分析与总结中找到真正的作文之法。
笔者同事曾用此法开了一节作文课,他先印发了班级优中差的作文数篇,但并不标明得分情况,然后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几篇文章展开了精彩的评点,结果有几篇文章与教师当初给的分数有一定距离,而学生给的分数都能有理有据。我想,长期这样的训练,学生一定能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作文套路。这样的教学,当然是高效的教学。
当然,作为主持人的教师要能高屋建瓴,要对学生有基本的作文方法的引导与评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行驶在正确方向的作文道路上。
有效的作文教学应该是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教学。学会了感悟生活和深度思考结合的学生,一定可以写出真正的美文!
余海娟,语文教师,现居江苏江都。本文编校:舒 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