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纵观当今教育界,人才的培养与时代发展的需求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于是课程改革就生机勃勃地走进了广大教师的生活。细心地研读教材、理解教材后,我们教师们由衷地欣赏新课标。它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提倡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师作为创新教育过程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急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等。教师要有创新动机、创新欲望和创新兴趣,才能在平时教学和班级常规管理中,不断营造创新的情景,来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引起学生的创新期待。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一般来说,教师是爱学生的,只是爱的表现不尽相同,很多教师的爱是以“严”来表现的,教师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学生自己的思维、个性,在这种被动的学习中被弱化,以致磨灭。师生关系的隔膜和不民主,必然会影响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这是许多教师所始料未及的。在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努力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以激活学生创新潜能的良好愿望,应该作为一种趋势、理念。这种理念有大体包括三层意思: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已任;2、坚信每个大脑功能正常的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3、学生的创新精神,连同创新是可以培养发展起来的。这种理念是一旦确立,在教学中就会积极地表现出来。于是老师的爱就会以“宽”去表现——宽容、宽厚、宽松。这样教师就不再是高居于学生之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履行“唤醒和激励”的职责。老师应该努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表扬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参与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热情地去唤醒学生创新的欲望,形成动机,激发创新潜能,让其尽情施展,实现个性潜能的发挥。
三、率先垂范,引导学生的创新学习
教师充分运用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性教学,引导学生创新性地学习,“以创新来培养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处处为学生示范,体现创新:
在课堂结构上创新——将传统的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
在思维方式上创新——将传统的注重聚合性思维、求同性思维变为大力倡导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
在教学手段上创新——将传统的课本、黑板变为利用CAI课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将传统的灌输式变为启发诱导式。
科学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质疑、发现、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跳跃”式思维,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质疑释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充分地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标新立异,想问、敢问、会问,通过质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一方面要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以便多角度探索求异,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质疑开始的。我们要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的问题的判断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判断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
五、善于抓住契机,带动学生主体创新活动
在课堂上,学生的好奇与创意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创新的萌芽,鼓励学生大胆讲出与众不同的见解,由此自主学习的兴趣得以提高,探究与创造的勇气也大大增强。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教师都要重视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并开展创新性活动。开展多种多样的、富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广泛、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大胆、主动、灵活、自主等一系列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有益的个性品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创造力,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一些环境保护、当地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等方面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参观科技馆、科技发明成果博览会、工艺品展览等,在学校组织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等。让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各种各样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又是情感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伴相随,相辅相成。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为其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学Book Three Lesson 26的课文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Edison began to work when he was sixteen .How old are you? What do you do?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学生们纷纷发言。如:“We must work hard and go to the best school .”等。这样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积极动脑,参与活动,既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效果很好。
加强课堂讨论,可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Book Three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时先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画或影视片段,然后问学生:How do you like the pictures?征求学生对环境污染录像的看法。多数学生回答:“Terrible! We should care for our environment .”也有的学生说:“中国人口太多,应该控制人口来保护环境。”有的学生则说:“我们居住的环境太差了,人类应该寻求新的家园。”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尽管有的看法不是很客观,也是值得肯定的。紧接着再提出问题:“What should we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让学生们先阅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十来分钟,做出回答。学生们积极动脑,平等地交流讨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有所收获,因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将游戏引入英语课堂,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以及新信息的获取。如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What do you do?以chant的形式教学,它的节奏极强,可以把有关职业和运动的单词及句型轻轻松松地掌握,学生们爱读、爱说、爱练,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七、科学训练,夯实学生创新基础
在创新教育中,教育者的一切教育行为都必须科学。“求真、求实、求活”是根本之首。求真可以远离功利,求实遵循客观规律,求活激发学生的个性。科学的训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实践产生的最有价值的成果。训练应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生活、学科内容结合才恰当:训练与思维结合,强调灵活性;训练与生活结合,强调应用性;训练与学生个体结合,强调自主性。
在创新教育的实践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每一个步骤,巧妙创新每一个情景,认真组织每一次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师生携手,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我们一定能看到创新教育的百花齐放,也一定能看到课程改革的满园春色。
(作者单位:072750 河北省涿州中学教科研室)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师作为创新教育过程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急需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等。教师要有创新动机、创新欲望和创新兴趣,才能在平时教学和班级常规管理中,不断营造创新的情景,来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引起学生的创新期待。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一般来说,教师是爱学生的,只是爱的表现不尽相同,很多教师的爱是以“严”来表现的,教师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学生自己的思维、个性,在这种被动的学习中被弱化,以致磨灭。师生关系的隔膜和不民主,必然会影响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这是许多教师所始料未及的。在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努力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以激活学生创新潜能的良好愿望,应该作为一种趋势、理念。这种理念有大体包括三层意思:1、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已任;2、坚信每个大脑功能正常的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3、学生的创新精神,连同创新是可以培养发展起来的。这种理念是一旦确立,在教学中就会积极地表现出来。于是老师的爱就会以“宽”去表现——宽容、宽厚、宽松。这样教师就不再是高居于学生之上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履行“唤醒和激励”的职责。老师应该努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表扬激励带进课堂,把竞争、参与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热情地去唤醒学生创新的欲望,形成动机,激发创新潜能,让其尽情施展,实现个性潜能的发挥。
三、率先垂范,引导学生的创新学习
教师充分运用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性教学,引导学生创新性地学习,“以创新来培养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处处为学生示范,体现创新:
在课堂结构上创新——将传统的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
在思维方式上创新——将传统的注重聚合性思维、求同性思维变为大力倡导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
在教学手段上创新——将传统的课本、黑板变为利用CAI课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将传统的灌输式变为启发诱导式。
科学地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质疑、发现、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跳跃”式思维,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质疑释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充分地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标新立异,想问、敢问、会问,通过质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一方面要经常换个角度看问题,以便多角度探索求异,正如“横看成岭侧成峰”;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质疑开始的。我们要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培养学生对复杂的问题的判断能力,并在课堂教学中随时体现。设计一些复杂多变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判断解决,或用辩论形式训练学生的判断能力,使学生思维更具流畅性和敏捷性,发表出具有个性的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每堂课里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
五、善于抓住契机,带动学生主体创新活动
在课堂上,学生的好奇与创意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智慧的火花、创新的萌芽,鼓励学生大胆讲出与众不同的见解,由此自主学习的兴趣得以提高,探究与创造的勇气也大大增强。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教师都要重视实践,鼓励学生参加并开展创新性活动。开展多种多样的、富有创新性的实践活动,能激发学生广泛、强烈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不畏困难、大胆、主动、灵活、自主等一系列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有益的个性品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和创造力,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开展一些环境保护、当地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等方面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参观科技馆、科技发明成果博览会、工艺品展览等,在学校组织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等。让学生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各种各样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教学过程既是认知过程,又是情感过程。这两个过程相伴相随,相辅相成。积极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充分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课程理念。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机会,不断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为其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创造的时间和空间。如教学Book Three Lesson 26的课文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Edison began to work when he was sixteen .How old are you? What do you do? What do you think we should do?”学生们纷纷发言。如:“We must work hard and go to the best school .”等。这样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积极动脑,参与活动,既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效果很好。
加强课堂讨论,可以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Book Three 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时先让学生观看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图画或影视片段,然后问学生:How do you like the pictures?征求学生对环境污染录像的看法。多数学生回答:“Terrible! We should care for our environment .”也有的学生说:“中国人口太多,应该控制人口来保护环境。”有的学生则说:“我们居住的环境太差了,人类应该寻求新的家园。”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回答问题,尽管有的看法不是很客观,也是值得肯定的。紧接着再提出问题:“What should we do to improve our environment?”
让学生们先阅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十来分钟,做出回答。学生们积极动脑,平等地交流讨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畅所欲言、有所收获,因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此外,也可以将游戏引入英语课堂,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中思维的碰撞以及新信息的获取。如What’s your favourite sport? What do you do?以chant的形式教学,它的节奏极强,可以把有关职业和运动的单词及句型轻轻松松地掌握,学生们爱读、爱说、爱练,学习效果非常显著。
七、科学训练,夯实学生创新基础
在创新教育中,教育者的一切教育行为都必须科学。“求真、求实、求活”是根本之首。求真可以远离功利,求实遵循客观规律,求活激发学生的个性。科学的训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实践产生的最有价值的成果。训练应与学生的思维发展、生活、学科内容结合才恰当:训练与思维结合,强调灵活性;训练与生活结合,强调应用性;训练与学生个体结合,强调自主性。
在创新教育的实践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每一个环节,精心设计每一个步骤,巧妙创新每一个情景,认真组织每一次活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师生携手,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我们一定能看到创新教育的百花齐放,也一定能看到课程改革的满园春色。
(作者单位:072750 河北省涿州中学教科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