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相互交流合作发展过程的一种活动形式,重点介绍思政课堂教学的“三路四点”互动教学模式的定义、构建以及这一模式的评价机制。
[关 键 词] 思政课;“三路四点”互动教学模式;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1-0092-02
自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后,深感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为不辜负党和国家重托,大家积极投身工作,兴起学、做、研、思的热潮,一起钻研教学资源,求同存异,互学互鉴,创新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三路四点”互动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政课堂高效高质的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三路四点”互动教学模式
“三路四点”就是指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教学内容的逻辑思路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切入点以及授课内容的特点。而“三路四点”互动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谋篇布局,即以教师为导向,设计了“提问—讲授—设问—倾听—点评—总结”的教路,以学生为主体中心,设计了“回答—静听—讨论—汇报—反思—运用”的学路,用思维导图引领教学内容的逻辑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亲自突破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找准新旧知识衔接的切入点,并根据政治课内容抽象枯燥的特点,亲自参与学生的课堂讨论,引导培育课堂学习情境,使新知识在润物无声的活动中落地生根发芽。通过课堂把各种教学资源融合在一起,运用互动教学等创新教学手段,相互促进课堂成果的有效生成。我们把这种融为一体的动态互动课堂的教学行为方式,称之为“三路四点”互动教学模式。
二、构建多维互动课堂
互动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行为方式,是师生利用课堂这个载体,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老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相互的沟通交流合作,在合作中相互启发,享受彼此间的思想、经验,发现新问题,达成新共识,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与学活动中产生良性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从表面上讲,有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人与多人等形式间互动;从内容上来讲,它既有情感互动,又有智力思维等互动,这些互动是多样性的。而整个过程,教与学是运动着的一对矛盾,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教师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是主导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是外因,起到指导辅助的作用;学生是内因,通过学生的课堂思考和亲身体验,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喜悦与成就感。
(一)激发学生情绪,营造互动教学氛围
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1]也就是說,教师选择教法时要想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对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政治立场以及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接受程度,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理想追求,以达成共识,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首先,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从心灵深处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一种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对话,才能真正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一过程,一旦被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老师“心中有我”,就容易激发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实现情感互动,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凸显课堂互动产生的良性教学效果,有效解决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抽象枯燥的问题。例如,在德育课堂上,学生在回答已知那些法律后,老师给予“大家答得真好”类似话语,及时给予肯定,体现老师的亲和力。反过来,如果学生对答案有质疑,老师可以先认同学生,后进行共同探究,再推翻学生的质疑,这样的互动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从实际出发,创设互动情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熟悉的校情、乡情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等情境,挖掘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德育元素,及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顺利完成新旧知识的切入,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譬如讲完法律的概念,让学生头脑风暴一下,说说身边的法律事件。
(二)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互动合作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育人就要深入本质且触及灵魂的思考,只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才会有知、情、意、行转化的自觉。现实中每位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教师课堂上给学生留白,其实质是提供机会给学生,让学生相互间进行自由交流,抓住重点问题共同探讨,实现共同成长。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在争辩中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并在思维碰撞中得以提升。例如,课中让学生带着“法律有何作用”这一问题观看社会热点新闻《海珠之眼》视频后,教师设计四个问题,让每组各认领一个,结合他们已学法律知识进行讨论,场面可谓热烈,各组代表汇报时,答案可谓精彩纷呈,教师点评时,学生欢呼鼓舞,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全程参与,结论由学生独立得出,给人的感觉是学习过程简洁,难点迎刃而解,学习成果水到渠成,令人耳目一新。
(三)把握时机,促进有效的课堂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2]这里表达的是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手段需要因境而变,千万不要生搬硬套,课堂才能焕发生机活力。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并把生成教学资源,第一时间纳入课堂教学的临场设计中,创设宽松且富有生机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重归预设。当今课堂教学非常重视互动生成并运用生成资源,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不断调整互动方式,确保课堂互动持续高效,充分展示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多重角色(如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学艺术,达成有效的课堂互动。 首先,要明确教学的出发点。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是一个统一体。课堂上师生间相互倾听,经常进行角色互换,换位思考,有利于形成新的课堂资源。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及时引导学生朝着教学的预设方向发展,达到预设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要知道教学的归宿点。教师应帮助学生生成新的知识结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板书,巧于呈现教学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脑海印记,生成新旧知识链接,这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思维有序和知识结构模块化,如课堂上教师板书呈现的教学内容逻辑思维导图。
三、推动形成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
(一)评价客体必需多元化
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教学过程是各子系统的互动。所以评价课堂教学,理应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评价,也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当教师评价学生时,课堂评价内容不仅是知识目标层面,还应该把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等目标结合起来;当学生评价教师时,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内容可以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身体语言等,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的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除此之外,还必须把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亲身体验和收获、不足和反思等自我评价内容纳入评价体系。
(二)评价标准必需层次化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增强激励功能,促进师生相互交流。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长背景有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做到对学生分类、对评价标准分层,这个标准体系既要具有针对性,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首先,针对尖子生,要按竞赛性标准要求,让学生不断拓展知识,不断突破自己,激发自身潜能,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针对中等生,要制定与学业水平要求或略高于教学大纲要求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对于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在制定学业质量要求时按最低标准,尽力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自信心,及时鼓励,力求做到一个都不落下。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完问题时,教师的点评要精炼准确、富有亲和力,带有激励性,杜绝冷言冷语;教师要有包容之心,当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有误,教师应因势利导、客观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好能给学生以提醒、肯定或纠错。教师应多换位思考,要善于倾听,让学生表达自我,展现潜能,并适时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
(三)评价方式必需多样化
根据笔者摸查,目前大部分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仍以测验为主,重点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进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政课的考查教师应采取多样评价方式。
1.做到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
定量评价就是通过教学测量统计有关数据,对教学评价的内容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客观结论。定性评价是通过观察、访谈等收集教学信息,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决策性评定。
2.做到动态与静态评价结合
动态评价就是我们常说的形成性评价,它侧重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课中的参与讨论、互动,课后完成作业情况等表现,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终结性评价是一种静态诊断,指在一段时间学习结束,以考试的卷面得分,对学生学习情况或课堂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3.做到顯性与隐性评价结合
显性评价是指看得见、摸得着、有迹可循、可量化的评价。如学生出勤、课堂回答问题等。隐性评价主要指看不见,但又客观存在的,可持续的因素评价,如学生的爱好兴趣、品质意志,教师的情感态度等。
四、结语
教与学永远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课堂教学看似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实则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牵涉到了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种资源,只有科学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发展,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由于笔者自身的理论和能力水平限制,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仍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谢姬莉.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情感培养[J].福建教学研究,2016(5):4-5.
[2]陈新兴.把握教育时机演绎精彩课堂[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3).
[3]摆霞.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构建途径及方法分析[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20:3.
[4]刘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现状调研报告[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8):97-98.
编辑 郑晓燕
[关 键 词] 思政课;“三路四点”互动教学模式;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1-0092-02
自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后,深感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为不辜负党和国家重托,大家积极投身工作,兴起学、做、研、思的热潮,一起钻研教学资源,求同存异,互学互鉴,创新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三路四点”互动教学模式,实现了思政课堂高效高质的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三路四点”互动教学模式
“三路四点”就是指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教学内容的逻辑思路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切入点以及授课内容的特点。而“三路四点”互动教学是课堂教学的谋篇布局,即以教师为导向,设计了“提问—讲授—设问—倾听—点评—总结”的教路,以学生为主体中心,设计了“回答—静听—讨论—汇报—反思—运用”的学路,用思维导图引领教学内容的逻辑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亲自突破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找准新旧知识衔接的切入点,并根据政治课内容抽象枯燥的特点,亲自参与学生的课堂讨论,引导培育课堂学习情境,使新知识在润物无声的活动中落地生根发芽。通过课堂把各种教学资源融合在一起,运用互动教学等创新教学手段,相互促进课堂成果的有效生成。我们把这种融为一体的动态互动课堂的教学行为方式,称之为“三路四点”互动教学模式。
二、构建多维互动课堂
互动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行为方式,是师生利用课堂这个载体,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老师与学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相互的沟通交流合作,在合作中相互启发,享受彼此间的思想、经验,发现新问题,达成新共识,从而促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与学活动中产生良性互动的一种教学方法。从表面上讲,有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人与多人等形式间互动;从内容上来讲,它既有情感互动,又有智力思维等互动,这些互动是多样性的。而整个过程,教与学是运动着的一对矛盾,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学活动过程的主体,教师是矛盾的次要方面,是主导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知识的传播者。教师是外因,起到指导辅助的作用;学生是内因,通过学生的课堂思考和亲身体验,使学生在课堂中获得喜悦与成就感。
(一)激发学生情绪,营造互动教学氛围
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1]也就是說,教师选择教法时要想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对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政治立场以及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接受程度,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理想追求,以达成共识,实现教与学的互动。
首先,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从心灵深处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要以一种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对话,才能真正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一过程,一旦被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老师“心中有我”,就容易激发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实现情感互动,激活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凸显课堂互动产生的良性教学效果,有效解决思想政治课教育内容抽象枯燥的问题。例如,在德育课堂上,学生在回答已知那些法律后,老师给予“大家答得真好”类似话语,及时给予肯定,体现老师的亲和力。反过来,如果学生对答案有质疑,老师可以先认同学生,后进行共同探究,再推翻学生的质疑,这样的互动一定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从实际出发,创设互动情境。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学生熟悉的校情、乡情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等情境,挖掘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德育元素,及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顺利完成新旧知识的切入,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譬如讲完法律的概念,让学生头脑风暴一下,说说身边的法律事件。
(二)因材施教,促进师生互动合作
教学过程也是一个育人的过程。育人就要深入本质且触及灵魂的思考,只有发自内心的认同,才会有知、情、意、行转化的自觉。现实中每位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教师课堂上给学生留白,其实质是提供机会给学生,让学生相互间进行自由交流,抓住重点问题共同探讨,实现共同成长。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在争辩中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并在思维碰撞中得以提升。例如,课中让学生带着“法律有何作用”这一问题观看社会热点新闻《海珠之眼》视频后,教师设计四个问题,让每组各认领一个,结合他们已学法律知识进行讨论,场面可谓热烈,各组代表汇报时,答案可谓精彩纷呈,教师点评时,学生欢呼鼓舞,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全程参与,结论由学生独立得出,给人的感觉是学习过程简洁,难点迎刃而解,学习成果水到渠成,令人耳目一新。
(三)把握时机,促进有效的课堂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2]这里表达的是教无定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手段需要因境而变,千万不要生搬硬套,课堂才能焕发生机活力。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并把生成教学资源,第一时间纳入课堂教学的临场设计中,创设宽松且富有生机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重归预设。当今课堂教学非常重视互动生成并运用生成资源,这就要求教师需要不断调整互动方式,确保课堂互动持续高效,充分展示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多重角色(如参与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学艺术,达成有效的课堂互动。 首先,要明确教学的出发点。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的,是一个统一体。课堂上师生间相互倾听,经常进行角色互换,换位思考,有利于形成新的课堂资源。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因势利导,及时引导学生朝着教学的预设方向发展,达到预设的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要知道教学的归宿点。教师应帮助学生生成新的知识结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板书,巧于呈现教学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脑海印记,生成新旧知识链接,这有利于促使学生形成思维有序和知识结构模块化,如课堂上教师板书呈现的教学内容逻辑思维导图。
三、推动形成教学模式的评价机制
(一)评价客体必需多元化
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而教学过程是各子系统的互动。所以评价课堂教学,理应是教师和学生的相互评价,也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
当教师评价学生时,课堂评价内容不仅是知识目标层面,还应该把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等目标结合起来;当学生评价教师时,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内容可以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身体语言等,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的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除此之外,还必须把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亲身体验和收获、不足和反思等自我评价内容纳入评价体系。
(二)评价标准必需层次化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增强激励功能,促进师生相互交流。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长背景有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要做到对学生分类、对评价标准分层,这个标准体系既要具有针对性,又要有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
首先,针对尖子生,要按竞赛性标准要求,让学生不断拓展知识,不断突破自己,激发自身潜能,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针对中等生,要制定与学业水平要求或略高于教学大纲要求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对于学习能力欠缺的学生,在制定学业质量要求时按最低标准,尽力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自信心,及时鼓励,力求做到一个都不落下。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完问题时,教师的点评要精炼准确、富有亲和力,带有激励性,杜绝冷言冷语;教师要有包容之心,当学生课堂回答问题有误,教师应因势利导、客观评价,而这些评价又恰好能给学生以提醒、肯定或纠错。教师应多换位思考,要善于倾听,让学生表达自我,展现潜能,并适时给予学生引导和帮助。
(三)评价方式必需多样化
根据笔者摸查,目前大部分思政课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仍以测验为主,重点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进步,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思政课的考查教师应采取多样评价方式。
1.做到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
定量评价就是通过教学测量统计有关数据,对教学评价的内容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客观结论。定性评价是通过观察、访谈等收集教学信息,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决策性评定。
2.做到动态与静态评价结合
动态评价就是我们常说的形成性评价,它侧重对学生的课前准备,课中的参与讨论、互动,课后完成作业情况等表现,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终结性评价是一种静态诊断,指在一段时间学习结束,以考试的卷面得分,对学生学习情况或课堂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3.做到顯性与隐性评价结合
显性评价是指看得见、摸得着、有迹可循、可量化的评价。如学生出勤、课堂回答问题等。隐性评价主要指看不见,但又客观存在的,可持续的因素评价,如学生的爱好兴趣、品质意志,教师的情感态度等。
四、结语
教与学永远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课堂教学看似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实则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牵涉到了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种资源,只有科学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新,才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发展,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由于笔者自身的理论和能力水平限制,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仍需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谢姬莉.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情感培养[J].福建教学研究,2016(5):4-5.
[2]陈新兴.把握教育时机演绎精彩课堂[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3).
[3]摆霞.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师生互动模式构建途径及方法分析[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课堂教学教育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20:3.
[4]刘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现状调研报告[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8):97-98.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