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梵高绘画作品中的色彩力量与象征意义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p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梵高作为后印象主义的先驱,是著名的后印象派画家,其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星夜》、自画像系列以及向日葵系列等都是其绘画艺术的代表作,其所具有的色彩力量和蕴含的象征意义可以带给受众极大的震撼。梵高的绘画作品在色彩表现方面独树一帜,通过有效运用色彩语言,提升了绘画作品的视觉表现力,增强了绘画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同时,梵高以独特的视角对自然与世界进行观察和感受,在对自然意象的表现方面通过色彩语言的运用不仅表达了其思想和情感,还赋予了深厚的象征意义。本文简单分析了梵高绘画创作的特征,并对梵高绘画作品的色彩力量与象征意义进行了相关探索。
  著名画家梵高出生于牧师家庭,职员、商行经纪人、传教士、画家等称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其一生的主要经历,绘画是其最后投身和从事的“职业”。梵高早期绘画不仅受到了荷兰传统绘画的影响,还受到了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以至于其早期的绘画艺术创作呈现出鲜明的写实风格。后来,在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以及日本浮世绘作品的影响下,其绘画艺术创作的色彩表现更加强烈,作品画面更加简洁和明亮,可以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梵高的一生只有短短的37年,其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内创作出《向日葵》《星夜》等经典作品,它们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也受到了受众的广泛喜爱和追捧。同时,梵高绘画作品中独特色彩语言的应用与表现也使受众更好地感受到色彩的力量,其通过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赋予了自然意象深厚的象征意义,受众在对其作品的鉴赏中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作者内心思想和情绪的变化。
  一、梵高绘画创作的特征
  (一)题材质朴
  梵高的绘画道路是艰难、曲折的,其在开始绘画艺术创作之后依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没能阻挡其艺术创作的脚步,他以绘画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在绘画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艰辛的岁月让梵高可以更好地体验社会生活,也为其探索自然和世界创造了良好的机会,使其可以更加深入了解现实社会中的人、事、景,以至于其在绘画创作中将质朴的农民以及农民生活作为创作的主体对象。梵高对农民、田野风光、乡村生活充满了极大的热情,对诸如向日葵、麦田、豌豆花和星夜等自然物象非常喜爱,在其绘画艺术创作中也往往以自然物象为创作题材,因此,梵高的绘画艺术创作呈现出题材质朴的显著特征。例如,梵高创作的向日葵系列作品就是以自然物象为创作题材创作而成的,《乌云笼罩下的麦田》《有乌鸦的麦田》这两个绘画作品的创作也都是以自然中的麦田为创作题材。当然,除了自然物象题材的绘画作品,梵高的绘画作品也存在其他题材,但它们都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质朴无华是其所有绘画题材的共性特征。
  (二)色彩奔放
  梵高绘画作品在色彩表现方面独树一帜,其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位色彩主义画家,其在绘画作品创作中对于色彩的应用和表现是充满创造性的,因此,梵高绘画作品中的色彩是奔放的,其绘画作品具有一种独特的色彩力量。用光亮明快的夸张色彩进行装饰、用大色块的对比进行装饰以及用绝对的黑白色进行缓冲是梵高绘画作品中奔放色彩的主要体现,人们在《向日葵》《咖啡馆之夜》《播种者》等绘画作品中都可以感受到其奔放的色彩,都可以感受到作品所具有的色彩力量。
  (三)造型狂野
  梵高的绘画创作笔触厚重、粗放,注重“神”的传递,因此,其绘画作品在造型方面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狂野是其个性化特征的具体体现。梵高在绘画作品造型塑造中主要以自己的主观思想和情感为重要依托,再加上其长期疾病缠身,心理也难免会受到影响,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其绘画作品的形象造型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扭曲和变形。梵高自身的性格特征以及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环境对于其绘画艺术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其绘画作品造型狂野的特征和风格。
  二、梵高绘画作品的色彩力量
  (一)视觉表现方面
  色彩是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色彩的巧妙、合理应用可以使作品画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丰富作品的视觉表现,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梵高作为一位色彩主义画家,在作品创作中往往采用高明度、高纯度、高亮度的夸张色彩来表现画面的效果,这种具有现代感和时尚感的色彩装饰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视觉表现,受众在对其作品的欣赏中可以感受到一种强大的色彩力量。黄色是高明度、高纯度、高亮度色彩的典型代表,也是梵高在所有高明度、高纯度、高亮度色彩中最偏爱的一种色彩。例如,其在作品《向日葵》的创作中就充分应用了黄色,不同基调的黄色共同构成了作品的整体色彩,营造出了一种五彩缤纷、璀璨炫目的视觉美感。又如,梵高在作品《咖啡馆之夜》中以大面积的黄色为主色调,再配以黑色、深蓝色等色彩进行勾边装饰,使作品画面色彩效果更具装饰性,作品视觉表现力也更加强烈。
  (二)技法表现方面
  伴随着绘画艺术创作的不断发展,绘画艺术创作色彩语言和色彩风格更加多样化,设色技法也不断创新。梵高的笔触形式多样,不同形式的笔触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内涵,其在用色方面也不断创新,他色彩的每一笔都可以体現出其艺术创作的色彩技法。例如,梵高的作品《星夜》运用不同色彩的短粗线条来表现不同的自然意象,不同色彩和笔墨的有机结合使作品画面呈现出良好的色彩效果,同时也充分展现出其迷幻的精神世界。又如,梵高在《咖啡馆之夜》创作中以短弧线来表现近景的鹅卵石,以厚重的斜线条来表现绿色树的生长方向,不同形式线条的使用提升了色彩肌理的可读性,提升了作品色彩表现效果,使作品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肌理美,可以使受众更好地感受其作品的艺术美感。
  三、梵高绘画作品的象征意义
  不同的色彩可以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在绘画艺术创作中,画家也常常通过对于色彩的有效应用来进行内心情感的表达和传递。黄色、蓝色以及绿色是梵高绘画艺术创作中应用较多的色彩,每个色彩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黄色代表着高贵和富有,象征着光辉和希望,蓝色代表着智慧和天空,象征着希望与梦想,绿色代表着生机和活力,象征着生命。黄色、蓝色以及绿色是梵高绘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三种固定色彩。例如,作品《咖啡馆之夜》就充分运用黄色、蓝色和绿色三种色彩,三者的有机结合、巧妙搭配营造出明亮轻快的装饰效果,向受众传递出宁静夜晚人们的快乐和活力,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梵高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黄色是一种高明度、高纯度、高亮度的夸张色彩,在梵高《向日葵》作品中,其还象征着太阳,不同基调的黄色的应用既表达了其内心的情感,也赋予了向日葵这一自然物象以生机和生命,梵高绘画作品中黄色的应用也体现出其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感情的强烈追求。由此可见,虽然梵高绘画作品中色彩的应用较为固定,但是每一种色彩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都寄托着梵高内心的情感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四、结语
  色彩作为绘画艺术的主要表现语言,是绘画艺术创作不可缺少的元素,梵高绘画中独特的色彩语言在表达和宣泄其内心情感的同时也使作品呈现出一种令人震撼的色彩力量与象征意义。通过梵高的绘画作品,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丰富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可以更深层次地感受作品中所具有的色彩力量和象征意义。作为新时期的艺术创作者,人们要积极汲取前人艺术创作的精髓,在学习、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实现绘画艺术创作的创新。
  (郑州轻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作为诺贝尔奖唯一一位精通汉语的终身评委,马悦然致力于汉学研究与文学翻译,把大量中国古代和现当代文学作品介绍到欧洲,被视为“推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汉学家”。他割舍不掉的“成都情结”更是被中国大众津津乐道——从汉学启蒙、声名渐起、结婚生子直到成为译著等身的汉学大师,马悦然一生的许多重要时刻都与成都有着不解之缘。他在自己的著作《另一种乡愁》中将成都视为自己的“另一个故乡”,以一个“老成都”的身份将这一座
期刊
冲 突  四月,一个周六的午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那天我约了邻居,到我家一边下棋一边品茶,享受着这难得的惬意时光。本来我的棋局很好,却一不小心进入了死胡同。正当我举棋不定的时候,荣姐打来电话,我刚一接通,顿时感觉到一种异样的气氛。  “兄弟啊,做个女人咋就这么难呢?唉……”电话中,荣姐没有了往日的开朗风趣,变得长吁短叹。  我问:“姐,今天是怎么了,这可不像咱当兵人的风格啊?”  “你说,嫁
期刊
不管是帝皇李煜,还是诗人李煜,对于其人生旅途来说都是短暂的,他的诗词成就颇高,特别是他的词既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其父李璟、南唐宰相冯延巳等的影响,冯李二人都突出地抒发了自我之情怀,突出创作的主体性,表现出或发人深思或感人至深的真情。亡国前的李煜应该说表现的并非婉约而是一种闲情逸致,用明快的语言形象生动地表达一种情真实感,但风格鲜明,可以说李璟、李煜、冯延己开创了诗词创
期刊
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是以时代背景为基础,通过人物形象的设计、人物价值的选择以及人物细节的体现将整个事件串联起来,其中,人物形象的设定是作家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中,诸多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性格迥异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人物形象的审美意蕴,人们能够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从而为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借鉴。  人物形象的设计是文学作品创作的核心要素,也是文学作品灵魂的展现。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
期刊
李叔德是具有全国影响的襄阳作家,迄今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500余万字,有十卷本《李叔德选集》行世。他先后荣膺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华人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湖北文艺最高奖“屈原文艺奖”等多项文学大奖,数次荣获襄阳政府奖“孟浩然文艺创作奖”,堪称“襄阳文学界的领军人物、当代襄阳文学的高峰符号、襄阳市的文化名片”。  李叔德以小说创作见长。1982年其农村题材短篇小说《赔
期刊
沈从文的《边城》给人们展示了湘西世界和谐自然的生命形态,描绘了一段近乎理想化的生活和一段哀伤凄美的爱情故事。它不仅体现了淳厚的人性,更使美的意象深邃,令人慨叹之余有着深刻的现实感悟。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优美的环境、和谐的自然、田园的情调、淳朴的民风、凄美的爱情、无期的希冀共同编织成湘西茶峒的桃源风情。沈从文正是通过《边城》给人们展示了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一段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生形式更是体现了
期刊
这些年来,女性题材已渐渐成为方方笔下的一个独立视角,其作品常常以关注和思考女性命运为主,因此见解独特、思想深刻。以《何处是我家园》为代表,方方精心设计秋月的每一段人生,从她对不同阶段人生境遇的反应和转变来剖析、揭露她的内心。如此一来,以秋月为缩影映射的那个时代女性集体的“家园丧失”感便引起更多人的思考,特别是秋月与方方其他作品中失去家园的女性不同,她的人生与自我人格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而她对失
期刊
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文学方面推崇表达人的真情实感,这为“物哀”审美奠定了基础。日本文学先是用“哀”来表达人的情感,随着主观感情的不断加深,只用“哀”已经无法完整表达出文学中所蕴含的感情和审美理念,随后衍生出“物哀”,它是日本文学的精髓,也是日本民族精神的本质体现。  一、“物哀”内涵  日本文学的审美情趣以“物哀”为主,“物哀”审美情趣不仅包含在日本文学中,也与日本人的生活精神面貌有关。“物
期刊
《一地鸡毛》作为20世纪90年代知识分子宏观叙事退潮期的作品,在叙述中体现了选官制下的知识分子精英在权力和道德场域“士”的立场的退出。在理想消失后,知识分子精英显示出“唯物质主义”的倾向,在权力的规训和运行中,知识分子得到了资源分配。小说文本的断裂化叙述回避了社会问题的因果逻辑,消解了传统知识分子探索社会的深度和力度。  《一地鸡毛》是刘震云于1991年发表的一部中篇小说。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小林
期刊
自2016年上映以来,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引起很大反响。有人说它达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最高水准。《大鱼海棠》这部电影画面唯美,令人心随神往,情节环环相扣,看完之后让人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很多影评人对此部电影的主题和人物形象进行了点评,也有很多学者从美学、伦理学以及女性主义视角对此电影加以分析。本文试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即潜意识、性本能和人格三重结构这个新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并挖掘出隐藏在影像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