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山水情怀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h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山居吟》是一首流传至今的古琴音乐佳作,早在明代1425年的《神奇秘谱》中已有记载,并收录于多部琴谱之中。该曲结构严谨,意趣生动,全曲采用散板,在短小的篇幅中多次出现调性转变,是本曲特别之处。笔者试以龚一先生的演奏版本为代表,对琴曲的历史、结构和调性、演奏技巧特点、音乐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和评述,力图更深入地解读此曲的传统风貌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山居吟;结构分析;演奏技法;音乐特点
  [中图分类号]J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2-0107-03
  一、琴曲《山居吟》的历史
  《山居吟》是南宋时期毛仲敏创作的一首古琴小品,该曲结构短小严谨,音乐调性变化丰富,意趣生动,是一首深受文人喜爱的古代佳作。该曲最早记载于古琴谱集《神奇秘谱》,并收录于《琴苑心传全编》《五知斋琴谱》《蕉庵琴谱》《天闻阁琴谱》《琴学初津》等多部琴著中。《神奇秘谱》对该曲题解为:“臞仙曰是曲者,宋毛敏仲翁所作。其趣也,巢云松于丘壑之士,澹然与世两忘,不牵尘网,乃以大山为屏,清流为带,天地为之庐,草木为之衣,枕流漱石,徜徉其间。至若山月江风之趣,鸟啼花落之音,此皆取之无尽、用之无竭者也。所谓乐夫天命者,有以也夫。又付甘老泉石之心,尤得之矣。”《五知斋琴谱》中亦记载:“毛子所作也。与世两忘,弗牵尘网,大山为屏,清流为带,天地为庐,草木为衣,枕流漱石,徜徉其间,真乃乐天安命者也。音高洁,放荡中流之意。高弦下指,必要老干冲足为妙。”[1]不难看出该曲是一首以隐士山居为主题的音乐作品,表达着古人超凡脱俗、淡然忘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山水意趣和生活情趣。
  《山居吟》自1425年以来曾由20多部琴谱集收录,版本各异,其中龚一先生的演奏版本(据《五知斋琴谱》打谱)闲逸自在、中正秀丽、个性鲜明,具有较高的分析价值。本文以此为依据,对琴曲的音乐结构、演奏技巧和音乐特点进行分析和阐释。
  二、乐曲分析
  古琴曲《山居吟》全曲由三个段落加后奏段和尾声组成。由于琴曲长期根植于民族音乐中独立发展,已成特有的体系,不能机械地套用西方音乐的概念去解释。这里的“段”亦不是西方作曲理论中的“乐段”,而是琴谱中已形成的自然分段。
  第一段:
  由跨越五度音的打圆入调,停顿在d音上尽量伸长,左手在弦上轻微移动,发出微弱的走弦音,速度极慢(=40),刻画出一种空旷、遥远、静谧的画面(谱例1),此时乐曲的调性并未明确。
  打圆之后,bB羽调式中的bB、G、D主三音全部出现,明确了主调的调性bB。在深山空谷幽静的境界之中,连续级进上行的种子音调(一)開始出现(谱例2,用+表示),并贯穿全曲变化和发展。第一句以D、F、G音组成的简短段落过渡到下一句。
  紧接着(谱例3),演奏转入下准音区,音色松沉浑厚,曲调依然从种子音调(一)的发展而来,句子拉长,略带起伏,从空虚中衍生实感,仿佛景象由远及近,营造出风荡山林、空谷传响的意境。
  第一段共包含两个句子,均结束在羽音G上。
  第二段:
  第2段由跨越八度音的打圆开头,似水击岩石的坚韧,紧接着由种子音调(一)的变化重复句作为过渡,引出种子音调(二)(谱例4,用↓表示)。
  此处出现了变宫A音,给原有的曲调带来了新的色彩,为转调做了铺垫。经过了一段模糊调性的状态,该句以羽音G收束,预示着bB羽调式的结束。
  接下来(谱例5)气息一转,以F调的宫音f开头,并多次强调该音,将曲调转入F宫徵调式。
  第二段频繁的“进复”“退复”,旋律上下跳进,为高潮段的到来做了情绪上的铺垫。此段接入谱例2的结尾小节作为过渡,以G商音结尾。
  第三段:
  第3段开头回到bB宫G羽调(谱例6),旋律自由发展,气息急促,节奏紧密,临时变音B的出现给人动荡不稳定的感觉,连续的音符下行使情绪内在波动,描绘出一副山崖绝壁、跌宕生势的壮观景象。
  第二句(谱例7)“打圆”在G音上同音反复,铿锵有力,由种子音调(一)和(二)变化而来的曲调两次重复,层层递进,将全曲推入高潮,仿佛满谷松声,涛声不绝于耳,苍松翠柏屹立挺拔,展现出自然风光的动态美,也是作者内心情感激动的表露。
  此句变宫A音的出现,再次预示着调性的转换。结尾转向F调,曲调由快至慢,随即恢复平稳,以商音g结尾。
  该段依然以谱例2中的材料过渡至“收音”,结于商音g。
  收音处的演奏区间转为下准音区,取音苍劲稳健,余音悠远,古拙沉逸,如作者内心的低吟浅唱,情感渐趋平静。结束于G商。
  全曲以一段泛音收尾(谱例8),在这段泛音中bB和F调的宫音均未出现,是模糊的调性归宿,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
  这支短小的琴曲素材精练,调性过渡自然,音乐流畅,结构如下表所示:
  段落素材结束音宫调调性一入调 种子音调(一)种子音调(一)GbB二种子音调(一),种子音调(二)种子音调(一),种子音调(二)连接C-GbB-F三自由发展种子音调(一),种子音调(二)连接GbB-F收音后奏段GF尾泛音GF三、演奏技法特点
  琴乐经过几千年衍变发展,流传至今,得益于减字谱的发明,然而减字谱只能记录弦位和指法,不直接记录节奏、音高。在20世纪40年代,杨荫浏开始用五线谱标明音高,到了50年代开始兴起琴曲打谱热。[2]然而由于古琴曲中多散板和吟猱,无论是减字谱还是五线谱都无法将琴曲的微妙之处记录下来,必须结合实际演奏,才能全面了解琴曲。本文中,笔者亦试将演奏技巧特点做分析和评述。以下为《山居吟》(龚一演奏版本)的演奏技巧特点:
  1.气息的处理
  所谓“气息”,体现在节奏的快慢、音符的强弱、吟猱绰注的徐急上。《山居吟》中,散板贯穿全曲,节奏并非规整,演奏者须遵循气息处理好每个音的轻重缓急,使全曲具有连贯性。   2.注重左手的技法
  (1)多次使用“奂”“撞”的技法。“奂”即“非音阶性的小进复,单一往来的揉弦”,给人带来节奏不稳定和摇摆的感觉,必须快速演奏方使乐曲更有情趣。“撞”为“大指按弦得音后,做急速进复,有撞击之感”[3]。这些多种形态的装饰音,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腔音”,彰显出古琴曲独特的韵味。
  (2)注重左手“吟猱”。《山居吟》全曲中,大量使用吟猱对主干音进行装饰,以丰富主干音的表现力。所谓“吟”,笼统地解释为“左手按弦,右指弹弦出声后,在音位左右做小幅度摆动”或“得音后,在音位右侧或左侧做两三次固定节奏的小幅度摆动”,所谓“猱”,解释为“左指按弦,右手弹出声后,在音位两侧做大幅度摆动”③。该曲中“吟”的处理有“缓吟”“落指吟”“少吟”等,“猱”亦有“荡猱”“落指猱”等。“五音之趣,半在吟猱”,处理独立的按音时,佐以这些演奏技法使琴曲更加生动细腻。
  (3)大量的“退”“复”等走手音。自唐朝以后琴曲渐渐由“声多韵少”向“韵多声少”转变,旋律线更加婉转复杂,而志趣及意趣表现得更为淡泊悠远。
  3.同音之间变化丰富
  全曲中出现了大量的按音同音反复,在龚一的演奏版本中,同音之间(如谱例3第一小节的两个g音)处理并不相同。除了谱面标注的“绰”“注”不同外,还对走音过程中对开头和过程的强调做了不同处理,使音乐变化更加丰富。
  演奏犹如二次创作,好的演奏能够更好地诠释乐曲的内涵和情调,以上所述的演奏技法,形成了《山居吟》独特的风格与面貌。
  四、琴曲《山居吟》的音乐特点
  1.多次调性的转换
  经过千百年的时代更替,琴曲创作在调式调性上有了长足发展。南宋时期的古曲《山居吟》虽全曲短小精悍,却经历了三次转调,极大丰富了曲目的表現力,是有别于其他古琴曲的亮点。此曲由借正调定弦演奏的bB宫G羽调式转到F宫C徵调式,再转入bB宫G羽调式,最后由F宫G商调式进入(收音)。其中多次出现调性模糊[4],并在无宫音出现的泛音中结尾。
  2.全曲由散板构成
  琴曲《山居吟》全曲由散板构成,未出现明确的节拍,是有别于其他琴曲的又一大特点。而“散”板并非毫无规律地“散”,而是“散在”气息之中。[5]《国语》中说“天地之气,不失时序”,音乐中一板一眼的运动也应符合自然规律⑤,在快慢之间、静动之间诱发出意味深远的艺术联想。而此曲散板的生动气韵,正体现出中国传统音乐“气盛化神”的审美追求。
  3.装饰音丰富
  古琴曲《山居吟》大量使用“吟”“猱”“绰”“注”“撞”“奂”“退复”等左手技法对音符进行修饰,有别于唐朝之前“声多韵少”的琴曲(如《广陵散》《神人畅》等),更加凸显着琴乐古朴恬静、意韵深远的艺术特点。
  结语
  在古代文人心目中,淡泊避世隐居山林已成为生活的向往,纯真无邪的山水田园已成为精神的归宿,中国传统思想中隐逸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历代的文人。笔者在分析《山居吟》这首经典古琴小品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体会到,他们在琴曲创作和演奏中流露出的“清、微、淡、远”的审美追求,正是这种文化内涵造就了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
  [参 考 文 献]
  [1]查阜西.琴曲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2010.
  [2] 章华英.近百年来琴乐之传承与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01):30.
  [3] 龚一.古琴演奏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4] 龚一.琴曲探微[M/CD].上海:龙音制作有限公司,2015.
  [5] 杜亚雄,秦德祥.中国乐理教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2.
  [6] 王震亚.古琴曲分析[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7] 许健.琴史新编[M].北京:中华书局,2012.
  [8] 章华英.古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种以视频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微课教学具有时间短、内容少、知识精练等特点,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是现代化教育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本文主要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微课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并以实例表述微课教学对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提升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微课;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
期刊
[摘要]湛江地处粤西地区,雷剧是粤西地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方高师院校,理应承担起保护地方民间戏剧的传承与发展的重任。本文以岭南师范学院音乐表演专业对于粤西“非遗”雷剧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通过课程建设、艺术实践两大板块,探索湛江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驻地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而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推广到对粤西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键词]高校;音乐表演专业;驻地人才;教学探索  [中
期刊
[摘要]王立平先生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是什么原因让王立平先生写出数量如此之多、质量如此之高、传唱如此之久的殿堂级佳作名篇呢?他的音乐纯然动听,深深地打动我们每一位人的心,并产生强烈的共鸣。很多歌曲的词作者亦是王立平先生,他的作品唱出来是歌,读出来是诗词,词曲皆是佳作,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  [关键词]王立平;《红楼梦》;语音语调;北方方言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期刊
为了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繁荣發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 11月6日至9日,由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长春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长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吉林省音乐家协会、吉林省图书馆、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长春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荷兰著名小提琴家郑锦龙吉林之旅”系列展演活动分为两场音乐会、一场讲座和一场大师班在长春成功举行。  郑锦龙先生是荷兰华裔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现任阿姆斯特丹交响
期刊
聲乐套曲《生活的浪花》
期刊
[摘要]音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娱乐价值,其文化内涵丰富而且精深,有着它独特的教育意义。音乐教育一般分为普通音乐教育和专业音乐教育。本文将着力探讨我国高校当今专业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学” 本科专业教育,并从“音乐学”专业改革发展的轨迹来分析若干深层次的问题,并期望获得对当下“音乐学” 本科专业研究的启示。以其立足当下,放眼未来,找准中国“音乐学”专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音乐学专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民族声乐润腔技巧在演唱过程中所起的裝饰性润腔的表层意义,来初探其深层的文化内涵,试图给声乐演唱者尤其是民族声乐演唱者做一提示:我们对待民族声乐的润腔技巧要做到由表及里,不仅要看到它是润饰声腔、装饰唱腔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它所蕴含的深层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将润腔技巧的运用达到一个深层的文化层次,从而将我们的演唱水平提高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民族声乐;润腔技巧;文化内
期刊
[摘要]1960—1963年,大庆油田开展了丰富的音乐活动,主要体现在元旦、春节联欢会,战区文艺会演,战区歌咏比赛,庙会,庆功祝捷大会,慰问演出等几方面。  [关键词]会战时期;大庆油田;音乐生活形态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2-0147-02  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人的音乐生活越来越丰富,形式多样,节目精彩。196
期刊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蕴含着中华民族英勇前进的文化内涵。其激昂奋进的旋律音调,丰富的歌词,对于培养中华儿女爱国向善的民族心灵,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唱国歌,可以在心灵深处滋润出一种民族情感,促进中华儿女在国际舞台上屹立雄姿,显示出国家的强盛。  [关键词]唱国歌;润心灵;民族精神;民族雄姿;民族情感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7)21-
期刊
[摘要]作为融合音乐戏剧、舞蹈和文学等多种艺术元素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歌剧无论从内容到形式都较其他艺术形式更具有吸引观众的特点。在进行中国歌剧创作时,只有更好地体现歌剧的这一特点,才能有效地进行中国歌剧推广。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以受众群的视角对中国歌剧的推广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关注这一问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歌剧;推广;受众群体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