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跟你说,希望你能看得见

来源 :中学生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v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洋姐有话说
  去年圣诞节的时候,我飞去广州看冯瑜。她带着我在广州的地铁里自如穿梭,恍惚间我都以为她是广州人了;后来我们干脆租了一辆车,由地下发展到地上,于是她就找不到她们学校了,O(∩_∩)O哈哈哈~
  她带我去了闻名全国的“方所”书店,在“方所”我们还邂逅了广东卫视《财经郎眼》的节目主持人王牧笛。这个性子柔都能拧出水的女孩啊,瘦得让人那叫一个嫉妒。于是我有一个想法:早知道她这么瘦,我就不当她编辑了。别问我为什么……
  冯瑜
  冯瑜笔名愈之,广东江门人,长居广东湛江。忙时读书写作,闲时摄影旅行。杂志专栏作者。至今累计发表作品上百篇,作品散见于各类杂志。
  侨乡、碉楼和冯如故居这些属于故乡的词语,似乎比居住了二十余年的滨海小城更具魅力。尽管这里有令人羡慕的景致:蓝的天,白的云,碧的海。可贫穷与落后早已成了它的标签,多年以来,除了新鲜的空气和在这里工作的家人,我不知道它还有什么值得我留恋的。
  我只知道这里是闻一多《七子之歌》里面提到的“广州湾”,若不是参加了湛江往事书吧的老街调研,恐怕我对它的了解会一直仅限于此。
  书吧的活动就是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收集口述史资料,这些历史亲历者们如今都已经是八九十岁的老头老太,稍微年轻一点儿的人也步入了退休行列,后者并没有亲身经历过那个时期,他们对此的了解源于父辈的讲述。前者的讲述能力很有限,因为他们并不一定记得那么清楚。
  调研是以三至四人的小组形式进行的,以至于期间有人以为我们是推销保健品的,看见我们就走,有人明白来意后劝我们回家看看书,闷得慌就去博物馆待会儿,总比大夏天四处跑好些,事实上一天下来,找到一两个适合的老人并非易事。闲荡了半天一无所获也是有的。时代在进步,历史属于过去,相比往昔,大家更关心这座城市的经济如何腾飞,工资何时上涨,自己何时能买房,谁有闲情雅致聆听过去的事情?况且就算听到了,生活也未曾改变吧。
  可是,有些故事,不记录,便遗忘。人的记忆如此,城市的过往亦然。
  参与后我才惊觉,如果爷爷健在,他的年龄应该和那些老人差不多,而我对他的了解和认识只存在于平日甚少的交流之中,“他和奶奶怎么认识的”我都是在他去世以后才从姑姑口中得知的!老人的故事需要倾听,因为它与个体有关,亦与时代相连。
  为了展示调研成果,活动结束的时候,书吧将写得优秀的口述史篇章结集成书,碌碌无为的我自然没有文章在里面,但是在这个活动之后,除了认识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之外,我开始重新看待这座城市。
  有一次,一个外地朋友来找我,我带着她四处游玩,途中给她讲起了这座城市的故事:红线女、马师曾等粤剧大师曾在这里登台演出,那条凹凸不平的青石路是统治广州湾地区的法国人建造的,时光一晃,它竟有了一个世纪的历史,我就读过的湛江市第二中学一直被人们当作重点学校看待,却极少人记得它源自法国人创办的安碧沙罗学校,近年来在小城里遍地开花的咖啡店,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存在了。尽管那时的意式或美式咖啡在当地人看来跟广东凉茶没什么两样——又黑又苦,一点儿也不好喝……一路上她都听得很认真,末了,用一种羡慕的口吻对我说:“生活在这里,真好。”
  是的。我想。
  每一次去外地旅行之前,我都习惯性地查找关于这座城市的过往,专挑有历史文化韵味的地方走,尽管不一定能把查到的知识点都记住,但至少对它有一点浅薄的了解,不至于单纯地把建筑当房子看,把拍摄“到此一游照”当成外出的见证。现在想来,既然愿意花时间了解别人呆腻的地方,为什么不用点心思倾听自己所在城市的故事呢?说不定,它会给你惊喜。
其他文献
凡事总有意外,高考也是这样,考好了,皆大欢喜,万一考砸了怎么办?凉拌!  [1]  6月8日下午五点,英语考试结束。当广播里响起“考试结束,请考生立即停笔”时,我的大脑像死机了一样。几秒过后,开机重启,我说了高考再见,当然,再也不见!  老妈在考场外等了很久,我一出校门就看到了瘦小的她。我问她为什么会来,她的回答是刚考完试怕有人打架会误伤我。我嘴上嘲笑老妈矫情,却在心里暗自高兴,我明白她是想陪我走
“今晚一定要把稿子写完!”作者小莫一回到家就在朋友圈发了这种“豪言壮语”。这时离最后交稿时间还有一晚时间,对于一篇3000字的稿件一个晚上绝对是绰绰有余了,小莫心想。那么小莫是如何分配这一晚的呢?  首先小莫打开word文档,泡上一杯咖啡,打开微博,巨细无遗地看看大家发了些什么好玩的。然后查看邮件,其中几封是团购的广告,嗯,有几家餐厅适合周末和朋友小聚的,于是小莫在询问各个朋友意见之后团购了其中一
格子的话痨时间  周末和一学妹约了吃饭,中途她衣服不小心溅到了点汤汁,于是在后半段饭程中,我基是在妹子魂不守舍的念叨和催促声中度过的。  虽然我一直告诉她,只是几个小印点,不仔細看是发现不了的,而且陌生人根本就不会意这些。然而妹子完全听不进去,总能以“你没发现刚才服务员送菜时多看了我几眼吗”“我得对面桌那个女生老盯着我估计是发现了”之类的话未反驳。  本该是极为享受的用餐时间,却在妹子疑神疑鬼、惶
我一直都想写点什么,关于我和你,关于我们认识的这七年的记忆。可每次提笔以后,我又只能无奈搁置,因为思绪总是乱作一团难以分离。  而你说若是觉得困难就再等等,等一个更为合适的契机。你总是这样,会用各种小借口安慰我,让我对你总是变得心安理得。  我似乎很少关注你的想法,而你又总是对我顺从,像是我的男闺蜜。关于你的一切都像是酒心巧克力一样温婉绵长,回忆起来都有醉人的香。  我依然记得我们刚认识的时候每天
抢红包  当我说“我没事”的时候,其实我真心希望的是有人能握住我的手看着我说:你有事,给你1000块!  怡明姐:元旦到了,你还是一个人吗?  王语嫣:当然是一个人,难道我还会变成一只汪吗?  围子姐:你就是啊,单身汪……  王语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单身贵族一下就变成了单身汪……累觉不爱……  围子姐在群里扔了一个红包——  “噔噔~”  “单身汪元旦专享。”  然而当我打开时却看见如下字样
有一些父母固执地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在你生活的各个方面指手画脚,操心操稀碎。  当你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你感受到自己的感受、想法、念头都是错的、不重要的或者是该感到愧疚的,他们的才是正确的。  “控制型”教养方式的惯用策略  1. 社交隔离  如果要控制一个人,首先就要营造一个封闭的环境,防止他接觸外界的信息。  要报备去哪里玩、见什么人,早请示、晚汇报,限制孩子的正常社交。同时向孩子灌输:“其
整个高三我都是坐在男生堆里,出去上个厕所就要有一排人起身让位,没办法,谁让我坐最里面呢。久而久之,每次我一起身,他们就“恭送太后娘娘圣驾”。  身处狼多肉少的理科班,我和小何一直是众男生的重点保护对象,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但我们一致认为男生也一样,而理科班一直都是他们的主战场。某日下午,小何提议追忆往事,于是我们双双坠入记忆的长河,翻腾打捞着那些深深刻在脑海里的场景。  1  小何首先想到一个人,
最近学习很多新东西,慢慢有一个感受:百无禁忌即自由。我们常常会怕,又因为内心的胆怯找出很多合理的借口拒绝一些新事物……但面子是最求而不得的东西。越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尊,越是常常受伤,反倒那些无所谓的嘻嘻哈哈,都变成了自信的底气。  10月,生活有没有好一点?  青春里的烦恼都是相似的  蒙面一号:  姐姐你好!我不知道怎么诉说我现在的情况。我今年高二,很不幸分到了全校最差的一个班。班上大部分都是插班
人生大部分是“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苦苦苦苦苦中作乐”。我能怎么办。我虽然也很绝望。但还得过下去。  1.一件很绝望的事  昨天,我抱着一堆衣服要出去洗,把门关上的那瞬间我就知道了,我成功被锁在门外,而且还没有备用钥匙。更悲催的是学校的保安大叔出去吃宴席,整个学校只有我一个人。  漫漫长夜,我蹲在校门口扒着大门看着外面寂静的小路,1小时过去,我的手机电量剩50%,3小时过去,我的手机成功关机,也没盼
冯瑜,笔名愈之,90后写作者,广州某校经管类出身。“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典型人物。忙时读书写作,闲来旅行摄影,用看展览听讲座逛书店点缀生活。  那天刷朋友圈看到王同学发了一条动态:发完工资就剁手去了。配图是一箱子的书。  我好奇,问他怎么就买这么一大箱子书,他回复道:“我是学霸啊!”  我盯着屏幕一时无言以对,心里郁闷自己见识浅薄,现在才见到没能考上大学的学霸。  王同学初中和我同班,分数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