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益劳动参与意向探析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5568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益劳动是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必修课程。如何有效地使学生参与公益劳动,避免公益劳动中某些“投机取巧”的现象,是学生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探讨的问题。学生工作者应了解学生公益劳动的参与现状,分析学生公益劳动参与意向,提出增强学生公益劳动参与意向的建议:强化学生自觉参与的主体意识、设立和落实劳动检查监督制度、被尊重激励和责任感恩激励。
  【关键词】:公益劳动 理性 利益 意向
  意向可以预测个体行为发生的倾向性。个体依据自我态度和社会规范决定自己是否产生执行某种行为的动机,动机则决定了个体最终是否实施该行为。学生决定公益劳动参与的行为,不仅会综合自身的价值判断和劳动规范来决定是否实施劳动,也会从理性约束、规避风险和效用期望来判断是否参与公益劳动。
  一、学生参与公益劳动现状
  1、搭便车现象
  所谓“搭便车现象”是指某种事情产生了正外部性。学生被分成若干组参与公益劳动,一个小组中的人数一般为4到6人。虽然进行了分组和分工,但并不意味着小组集体中的每个个体都能自觉地完成公益劳动工作。当个体被分入集体时,集体的结构虽已构成,但个体的行为仍是受个体本身的“理性”所支配。
  根据“经济人假设”,个体行为的选择会以追求自身利益和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奥尔森(1965)认为,随着集体规模的增加,理性经济人不会贡献公共品,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实际贡献不会影响被提供的公共品的可能性。在公益劳动中,当小组中的某个个体进行或完成了集体的劳动任务时,小组中的其他个体便有可能不进行公益劳动,也即无须付出任何劳动成本便可从中受益。
  2、劳动参与意识薄弱
  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当今的学生们普遍具有了较高的权利意识,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和自身利益发展相关的学校和班级事务。学生们普遍关注能给自己带来实際利益的各项事务,但对于基础性事务的学习和坚持缺乏参与意识。
  劳动小组中的个体虽已具有大学生身份,但部分同学仍缺乏明确的身份定位和学习方向,角色转换缓慢或停滞。公益劳动是为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劳动意识,但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往往面临着来自外部世界的诸多“吸引”,相较于“单调而枯燥”的劳动打扫工作,他们更容易、也更愿意选择其他有“吸引力”的活动。学生们更加重视自己的主观体验和个人利益,公益劳动这种看似没有任何价值利益的工作,往往被他们选择“避而远之”。
  3、劳动效益递减
  公益劳动安排在学生进入校园的第一个学年度,从开学初的第四周左右开始到学期末的第十八周左右结束。在劳动进行的前期,学生的劳动积极性普遍较高。但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进入中后期时间段,学生们会开始出现“懈怠”的情况。人要长期保持对一项任务的积极性是存在困难的,加之人本身存在着“惰性”,在后期的时间段中,出现劳动效益递减的现象似乎也就自然而然了。
  提到效益,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益。边际效益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其效用的主观评价,人们在消费某一商品时,每增加一个消费单位,所增加的效益递减,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效用最小。事实上,在公益劳动中,随着劳动周期的逐渐增加,其效益也逐渐增加,当周期增加到一定周时,劳动效益不再正向增加;若劳动时间继续增加,劳动效益明显下降并出现负向增长。这种现象就是公益劳动上的“边际效应”。对于公益劳动,初期阶段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为高涨,但随着劳动周期的延长,其劳动效益逐渐增加,最后到达一个饱和点,若持续延长,劳动效益将持续下降。
  二、学生公益劳动参与意向
  1、个体理性约束
  根据传统主流经济学中“理性经济人”的观点,人们会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唯一选择动机。但是,“理性经济人”中的某些假设本身并不符合现实情况。利己偏好只是人类理性选择的一种最主要选择动机的产物,它并不能涵括所有的选择动机。学生在决定选择参与或不参与公益劳动时,抑或“流于形式”的参与等,并不仅仅只受“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影响。
  人们的选择动机是经济性和非经济性动机的混合,在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约束下,人们的行为理性选择所面对的通常是大于2的多元选择子集。在实际接触公益劳动时,学生会逐渐认识和了解到公益劳动本身呈现出的“多项选择”(认真劳动、不劳动、随便应付……)。然而基于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的限制,他们很难做出“绝对利己最大化”的选择。在考虑自利动机的前提下,他们也会考虑利他、公平、互惠等非自利选择动机形成的利他偏好行为。选择参与公益劳动的理性行为,也可以达成利己和利他的效用最大化。
  2、风险规避与选择偏好
  当面临风险与安全两种选择情境时,人本身所持的风险态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们的行为选择偏好。根据韦伯等人的研究,风险态度是指决策者在不确定情境中表现出的态度和偏好,其被概括性地理解为个体参与风险行为的程度。根据个体对待风险的态度将其风险选择偏好分为风险寻求、风险规避、风险中立三类。
  对风险寻求态度的个体来说,其为自己做出选择偏好时会更趋于冒险,而风险规避态度的个体为自己做出选择偏好时会更趋于稳定保守。因此,若不参与公益劳动,学生本身已选择将自己置于某种风险情境之中;而作为理性行为人,学生在不可能获取所有公益劳动“奖惩”信息时,做出风险规避选择偏好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3、效用期望调整
  在现实决策中,选择者会以追求最大化作为行为理性选择的目标,表现为一种效用期望,而这种效用期望往往是个体的主观期望。在做出行为理性选择的过程中,由于始终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限制,选择者追求效用最大化时,做出的行为选择会包含着对未来结果的忧虑和不确定。同时,选择者要做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必然会考虑影响未来结果的各种信息和环境等复杂因素,从而实现自利最大化。
  值得注意的是,理性行为人要考虑和认知到与行为选择相关的复杂因素,需要付出极高的认知成本,但极高的认知成本会使选择决策主体极大可能地放弃这种主观期望,所以在难以实现效用最大化时,选择者便会对选择结果进行效用期望调整。学生选择参与公益劳动时,期望获得做出参与这个选择行为带来的最大化效用的结果;在后期劳动过程中,即使参与劳动并没有给自身带来预期的最大化效用,学生也会根据现实情境对效用期望进行调整。   三、增强学生公益劳动参与意向的建议
  1、强化学生自觉参与的主体意识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的发展模式从大学管理转变为大学治理。发展模式的转变,也带来了学校事务参与主体的转变,使得其参与主体从管理者转变为利益相关者。作为理性行为人,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是其必须认识到的事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马丁·特罗在研究“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的问题”中提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自身的治理活动也变得更加繁重与复杂,亟需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去解决传统管理方式所产生的负效应。这其中一个主要的变化表现在:大学的管理与领导将更多地受“民主”政治程序的制约,并受到学生、校友以及其他大学利益相关者的影响;随着学生在大学内部治理中的权力日益凸显,他们逐渐拥有影响决策的权利,学生参与的形式和程度成为这一转型时期的主要问题。
  每一种强烈的意识都是生活的源泉,都是我们整个生命活力的基本要素,我们必须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具有独立思维意识的个体。学生作为利益相关者之一,通过参与实现自己在大学治理中享有的话语权,提高自身的主体参与意识,从而影响甚至改变自己的行为。学生参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学生的自我发展方面,不仅能增进学生的个体技能、决策领导力、团队合作力等事务性技能,而且能培养学生对“具体事务”的批判思维和参与意识。因此,学校应不断强化学生公益劳动参与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对学校事务的热情和关注,强化他们对学校事务的参与意识,主动提升参与治理的意识自觉和能力自信。
  2、设立和落实劳动检查监督制度
  没有制度,人们的行为就没有约束。社会中,个体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或多或少地都会受到来自内部或外部主体和力量的牵制、约束。在某项活动中,有限理性的个体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做出“搭便车”的“理性”行为,但实际上这并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当被置于制度框架下时,个体行为的现实选择是在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共同约束背景下进行和完成的。公开、公正的检查监督制度提醒着学生“什么该做与什么不能做”,可以增强学生群体的稳定性和向心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实现学生群体协调、平衡发展。因此,设立和落实劳动检查监督制度可以保障各个劳动小组按部就班地履行各自的职责,在良性的检查和监督循环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检查是对劳动结果的评定,监督是对劳动行为的督促,落实劳动检查监督制度必须形成完整的检查监督系统。首先,制定合理的检查评分表。检查时,认真记录留存,并及时公布。二是制定考核评比表,监督落实并通报反馈,推动督查行为步入常规化发展。三是,形成督查层级。小组成员——班级生活委员——学院检查小组——老师——学校,形成层层递进的检查系统。针对初级的监督过程必须要做到逐项比对,及时发现问题并遏制,保障检查监督的效果。
  3、被尊重激励和感恩激励
  激励是指人们因不满足的需要或需求而促使自己完成目标或任务的心理过程。有不满足需要的人会做出目的明确的行为来满足需要。当劳动参与者存在投机行为时,适时的激励能够有效地抑制参与者的投机行为。但是因为劳动本身具有公益性,而且参与者是存在于学校这个场所,并非是现代企业,所以激励应更多地倾向于精神层面。
  大学是学生转换成社会人的过渡场所,他们寻求自我和平等的意识也更加强烈。在大学治理中,他们有权利也早已经开始参与学校的各项决策工作,并期望自己的诉求或意见能被采纳,甚至能产生正面的影响。劳动安排者应充分了解参与者的群体特点,尊重参与者的个体差异,通过劳动组织和仪式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劳动身份,继续参与公益劳动。尤其在公益劳动的后期,个体本身固有的惰性会导致其实施的行为的效益减损,所以及时在思想上引导和激励劳动参与者就显得尤为必要。劳动参与者是大学校园资源的受益者,同时也承担着家人的期盼和社会建设的责任,激发和延续他们对自身和社会的责任和感恩意识,触发学生内心对劳动的情感共鸣,将责任和感恩融进公益劳动中。
  四、结语
  校园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素养的重要场所之一,学校开设的各种课程和组织的校园活动在培育学生素质素养方面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学生参与校园课程活动的意向不仅影响着他们综合能力的锻炼和获取,也反映出学校引导和培育学生的效果。虽然基于个体理性“利益最大化”的假设,学生在课程校园活动上的参与意向会增强,但对看似“无利可图”的公益劳动来说,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意向可能就“大打折扣”。因此,学校更应增强学生对基础性课程活动的参与意向,培育学生对基础性事务的学习和坚持精神,进而强化学生对公益劳动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张淑辉.边际效益理论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4.
  【2】 何大安.行为理性主体及其決策的理论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3.
  【3】 辛聚珊.风险态度、概率水平对不同决策角色诱发的偏好反转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3.
  【4】 李楠. 美国大学治理中的学生参与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其他文献
【摘要】:受计算机普及程度不断提升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受关注程度不断提升,数据加密技术也开始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相关研究的大量涌现也能够证明这一认知,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数据加密技术及其应用价值,并就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具体应用开展了详细论述,希望论述内容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数据加密技术 计算机网络安全 DES数据加密技术  前言:计算机在我国各领
期刊
【摘要】:随着国防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作战样式的快速转变,对军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当前我军在信息化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单纯依靠军队院校培养人才难以解决人才的供需矛盾。因此,必须依托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大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军事人才。但是,现阶段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仍然存在融合意识不强、融合渠道不畅、法规制度不全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融合意识、拓宽融合渠道、健全法规制度,不断改进军民融合式人才培养
期刊
【摘要】:《功守道》是由文章执导,马云主演的网络微电影。该片以中国传统的武术文化为源泉,致力于向全世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从传播符号角度具体分析了《功守道》传统文化传播特征、《功守道》等武侠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关键词】:功守道 传统文化 传播符号 跨文化传播  一、前言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支柱,通过各种方式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电
期刊
【摘要】:乔克托家族作为密西西比以东最大的印第安部落也是第一批迁往西部的部落。在为安置乔克托部落时所制定的政策也成为联邦政府在未来清除印第安人行动中所遵循的政策。迁移更对乔克托人来说是血泪之路,给乔克托人带来巨大打击。  【关键词】:印第安迁移 乔克托  在普遍的观念中,北美在遭遇欧洲殖民之前一直处于未开化的状态,在这种观点中“原始”作为一个贬义的标签紧紧的附粘于美国本土文化之上,从而否定了原住民
期刊
【摘要】:自2002年微软诉亚都使用盗版的MS-- DOS、MSWindows等软件,到16年的磊若软件公司诉明牌珠宝公司侵犯计算机著作权案。计算机软件盗版侵权问题的研究,尤其在前几年《计算机保护条例》公布,对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延伸到了最终用户,一直未业界的热议话题。对盗版软件的打击,以前更多的是对国外企业利益的维护,但是随着我国民族软件的壮大与发展,对盗版软件的打击更是对国内企业的保护。就像是金山
期刊
【摘要】:作为道德哲学家的托克维尔深刻分析了法国大革命后社会上盛行的个人主义问题,并指出个人主义是使民主社会堕落为专制主义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托克维尔提出了一系列克服个人主义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坚持自由与民主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托克维尔 个人主义 措施 民主  个人主义是西方文化发展到近代社会的产物,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但“个人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大革命中,欧洲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网络技术中,各种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处于高速增长期,这也为计算机的网络安全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所以对于网络系统来说,当前和今后的发展中需要强化对安全技术的应用。基于对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主要种类的了解和研究,本文提出了基于这些安全隐患的安全技术应用措施,保证用户在应用网络时能够防止安全隐患对其造成各类损失。  【关键词】:计算机 网络 安全技术  引言:就计算机安全隐患种类来看
期刊
“谚语”就是民间集体创造的,广为流传的,且言简意赅的语句。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谚语和一个民族的历史、生活、地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把自己获取的知识以口耳相传的方法流传给了后代。因此谚语也就在一代代人的口中不断发展而来。由于各族人民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各民族之间的谚语也产生了很大的区别。  目前有关汉维语谚语对比研究的公开发表著作不
期刊
【摘要】:人类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数字化以势不可挡的姿态迅猛的进入人类生活,电子化阅读受到成千上万的读者追捧,传统书籍的主流地位受到了猛烈冲击。面对社会市场、国家经济文化发展,增强读者主动性的信息阅读,促进读者与书籍的正向互动,建立优化的阅读引导关系,做出真正利于读者阅读,集审美与功能于一体的书籍设计是现代社会对设计者提出的需求。  【关键词】:书籍设计 立体结构 互动  一、书籍与互动  书籍
期刊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以黑板和粉笔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也因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运用变得越来越丰富。一个方便学生观察、探索、实验且操作简单、功能强大、小巧便捷的数学软件——几何画板,在几何教学中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几何画板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辅助软件结合起来,动态地表现相关对象之间的几何关系,能将点的轨迹的形成直观地展现出来。  点的运动轨迹是解析几何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抽象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