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也相应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可在建筑业中存在的一些诸如高消耗、不符合环境的现象却时刻敲响了我们要将生态策略融入到建筑设计中去的警钟。只有在建筑设计中加入生态策略,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才能保证建筑设计的科学性。也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业才能够得到良性发展。生态策略不止要考虑到生态对建筑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到建筑队生态的负面影响,如何能做到双赢?本文首先阐述了这些现象及其原因,分为意识淡薄和评价体系不当。然后主要从增强意识、合理设计、减少能源消耗及解决建筑“垃圾”,阐述如何能将生态策略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最后人类作为生态环境最主要一部分,需要考虑到人类对建筑的特殊要求。
【关键词】生态策略;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
引言
众所周知,建筑业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能源与资源的产业。但面对巨大的市场,建筑业也只能在高耗能的道路上踽踽前行。然而这样下来的结果只是让人惶恐不安:房价只增不跌、资源耗费越来越多、环境污染严重。很明显这样的结果不是地球所想要的。为了改善这种境况,早在上个世纪末CharlesKibert博士就提出了可持续建筑的概念[1]。所谓的可持续建筑是指一个建筑从其规划、建设、使用及终止寿命的过程中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它不仅是耗能最小的、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的,而且更重要的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效益是最大的。该概念自被提出后,得到行业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例如再生住房(丹麦)、绿色建造计划(美国)。于是在本世纪伊始,行业者在可持续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策略,并将生态策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生态策略作为一种双向的建筑思想,一方面它需要考虑生态环境对建筑建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建筑对生态的影响。生态策略希望从这两个角度都达到双赢。那么如何实现双赢,如何在建筑设计融入生态策略呢,笔者将针对我国在建筑生态化上的问题着手,对症下药来阐述解决措施。
1、我国在建筑生态化中的问题
1.1 意思淡薄。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淡薄,虽然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上个世纪已宣传了很多年,然而发现我国在建筑设计中仍未彻底贯彻这一科学思想。我国大多地区尤其是偏远贫穷地区仍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在建设中选用毒害性大的材料、所用能源浪费严重。显然这不止浪费了资源,更对入住者身体健康有害。其次,建筑设计中仍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整体意识。建筑是生态的一个部分,生态条件同样会影响到建筑的设计,而在我国许多建筑设计忽略了建筑与生态的关系,没有整体意识。比如在不适合的地方盲目建设,零散的建筑没有形成整体的优势。
1.2评价体系的不当。
在国外建筑在追求建筑的实用性功能的同时,国人还沉溺于用是否“好看”来评价建筑。综合考察我国各地的建筑发现,我国的建筑大都建造得富丽堂皇、豪华气派,甚至一味的追求占地面积的大。比如越来越多大学校园的“圈地运动”,在占有大片土地后再建造一些并不实用的建筑;各地的大得惊人的别墅。显然这些做法是与生态策略相悖的,华而不实的建筑其实质功能有多少值得行业者去反思[2]。
2、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的措施
2.1意识的增强
首先行业者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整体意识,在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时刻把握可持续发展,将建筑和生态联系起来,将建筑设计者、管理者和社区参与者联系起来,务必使最终的建筑不仅美观,更要是消耗小的、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
2.2生态策略融入到建筑设计方案中(以德国议会大厦建筑设计为例)
首先为了使建筑的特色分明,我国传统的做法是尽量拉大建筑与原本生态环境的方差。但实际上这样的建筑方案没有体现整体意识。并没有将生态条件考虑进去。与此相对,生态策略要求建筑设计方案中必须考虑当地的生态条件(如气候、土地和人文环境的因素)。尽量做到建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只有这种条件设计理念下,建筑才可不仅被喜爱,使用寿命才更长。其次要考虑到建筑的能源消耗。在设计时需要对建筑的综合效益进行仔细的分析,在考虑经济效益不受影响、建筑物够美观的同时,更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生态效益。务必考虑到当地影响建设的条件,比如(土壤、气候);务必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中可用的能源(如阳光、风),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比如德国的议会大厦(如下图),该建筑的圆形穹顶有一种倒锥体光反射装置,当光线找到装置中的反射板时,太阳光就可以反射成散光,从而将这个室内照亮。因为这个装置,议会大厅只在没太阳的日子才需要照明,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2.3将能源的消耗考虑到建筑设计中去
为了将能源消耗减到最低,需要在追求高效的同时,利用最少的能源建造最合适的建筑。首先因“地”制宜,在尽可能少的改变土地原始条件下,合理的利用已有条件减少能源。比如湘西的吊脚楼,沿岸而建,顺应了当地植被和水文的条件。其次充分利用生态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在建筑的设计中将太阳光和通风条件考虑进去,减少了建筑消耗更多的不可再生资源。比如上图中屋顶装置就充分利用了太阳能。然后需要考虑建筑材料,尽可能做到因地取材。在材料选择上首选当地材料,这样一方面减少材料运输带来的麻烦,也减少了建筑所需费用。最后在水缺乏地区,需要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可根据水质的及需要,循环并合理利用水资源[3]。
2.4将建筑“垃圾”考虑到建筑设计中去
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生态条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更要考虑到某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不仅需要考虑到材料的使用寿命,还要考虑是否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使用的材料是否会污染大气,遗留的材料是否可重复利用。比如建筑中常用的水泥已渐渐被后工业废料粉煤灰取代。因为水泥生产不仅消耗能源高,更会产生废气二氧化碳。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同时建筑最终被人所用,所以建筑设计必须考虑到人类的生存需要和条件,建筑需要以建造舒服的生活环境为宗旨。而这也是生态策略的主要任务。首先建筑师需要考虑到温度和湿度,在设计时需要按照人类的生活习惯、太阳的照射、门窗的大小等条件,尽可能得创造一个光线充足,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居住环境。其次考虑到当地的风向,尽可能使用自然风,保证建筑通风良好,室内空气清新。最后考虑到家庭需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到建筑空间,因为家庭人口会发生变化,可在设计中预留空间以备不需;针对一些特殊人群(如残疾人、老人),要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出人文关怀。
4、结语
可持续建筑作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推崇,而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并未很好的贯彻,而生态策略是可持续建筑的关键,只有在设计中考虑采用生态策略,这样的建筑才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生态策略不仅要考虑生态条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考虑到人类作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一环,建筑设计也应该特别关注人的需要。在上述三个方面都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才能改变当前我国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大、污染环境等负面现象。
参考文献:
[1]胡佳.论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策略渗透[J].建筑规划与设计.2012(10):166、169
[2]石文红. 谈 生 态 策 略 在 建 筑 设 计 中 的 融 入[J].山西建筑.2012(5):18-19
[3]马自翔,石云志. 生态办公建筑设计对策初探[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2) :15-17
【关键词】生态策略;建筑设计;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
引言
众所周知,建筑业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能源与资源的产业。但面对巨大的市场,建筑业也只能在高耗能的道路上踽踽前行。然而这样下来的结果只是让人惶恐不安:房价只增不跌、资源耗费越来越多、环境污染严重。很明显这样的结果不是地球所想要的。为了改善这种境况,早在上个世纪末CharlesKibert博士就提出了可持续建筑的概念[1]。所谓的可持续建筑是指一个建筑从其规划、建设、使用及终止寿命的过程中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它不仅是耗能最小的、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的,而且更重要的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效益是最大的。该概念自被提出后,得到行业的认可,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例如再生住房(丹麦)、绿色建造计划(美国)。于是在本世纪伊始,行业者在可持续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策略,并将生态策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生态策略作为一种双向的建筑思想,一方面它需要考虑生态环境对建筑建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需要考虑建筑对生态的影响。生态策略希望从这两个角度都达到双赢。那么如何实现双赢,如何在建筑设计融入生态策略呢,笔者将针对我国在建筑生态化上的问题着手,对症下药来阐述解决措施。
1、我国在建筑生态化中的问题
1.1 意思淡薄。
首先是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淡薄,虽然在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上个世纪已宣传了很多年,然而发现我国在建筑设计中仍未彻底贯彻这一科学思想。我国大多地区尤其是偏远贫穷地区仍走“先污染、后治理”道路,在建设中选用毒害性大的材料、所用能源浪费严重。显然这不止浪费了资源,更对入住者身体健康有害。其次,建筑设计中仍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整体意识。建筑是生态的一个部分,生态条件同样会影响到建筑的设计,而在我国许多建筑设计忽略了建筑与生态的关系,没有整体意识。比如在不适合的地方盲目建设,零散的建筑没有形成整体的优势。
1.2评价体系的不当。
在国外建筑在追求建筑的实用性功能的同时,国人还沉溺于用是否“好看”来评价建筑。综合考察我国各地的建筑发现,我国的建筑大都建造得富丽堂皇、豪华气派,甚至一味的追求占地面积的大。比如越来越多大学校园的“圈地运动”,在占有大片土地后再建造一些并不实用的建筑;各地的大得惊人的别墅。显然这些做法是与生态策略相悖的,华而不实的建筑其实质功能有多少值得行业者去反思[2]。
2、生态策略融入建筑设计的措施
2.1意识的增强
首先行业者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整体意识,在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时刻把握可持续发展,将建筑和生态联系起来,将建筑设计者、管理者和社区参与者联系起来,务必使最终的建筑不仅美观,更要是消耗小的、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
2.2生态策略融入到建筑设计方案中(以德国议会大厦建筑设计为例)
首先为了使建筑的特色分明,我国传统的做法是尽量拉大建筑与原本生态环境的方差。但实际上这样的建筑方案没有体现整体意识。并没有将生态条件考虑进去。与此相对,生态策略要求建筑设计方案中必须考虑当地的生态条件(如气候、土地和人文环境的因素)。尽量做到建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只有这种条件设计理念下,建筑才可不仅被喜爱,使用寿命才更长。其次要考虑到建筑的能源消耗。在设计时需要对建筑的综合效益进行仔细的分析,在考虑经济效益不受影响、建筑物够美观的同时,更要考虑到建筑本身的生态效益。务必考虑到当地影响建设的条件,比如(土壤、气候);务必充分利用生态环境中可用的能源(如阳光、风),减少建筑的能源消耗。比如德国的议会大厦(如下图),该建筑的圆形穹顶有一种倒锥体光反射装置,当光线找到装置中的反射板时,太阳光就可以反射成散光,从而将这个室内照亮。因为这个装置,议会大厅只在没太阳的日子才需要照明,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2.3将能源的消耗考虑到建筑设计中去
为了将能源消耗减到最低,需要在追求高效的同时,利用最少的能源建造最合适的建筑。首先因“地”制宜,在尽可能少的改变土地原始条件下,合理的利用已有条件减少能源。比如湘西的吊脚楼,沿岸而建,顺应了当地植被和水文的条件。其次充分利用生态的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在建筑的设计中将太阳光和通风条件考虑进去,减少了建筑消耗更多的不可再生资源。比如上图中屋顶装置就充分利用了太阳能。然后需要考虑建筑材料,尽可能做到因地取材。在材料选择上首选当地材料,这样一方面减少材料运输带来的麻烦,也减少了建筑所需费用。最后在水缺乏地区,需要考虑当地的水资源条件,可根据水质的及需要,循环并合理利用水资源[3]。
2.4将建筑“垃圾”考虑到建筑设计中去
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到生态条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更要考虑到某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不仅需要考虑到材料的使用寿命,还要考虑是否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比如使用的材料是否会污染大气,遗留的材料是否可重复利用。比如建筑中常用的水泥已渐渐被后工业废料粉煤灰取代。因为水泥生产不仅消耗能源高,更会产生废气二氧化碳。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类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同时建筑最终被人所用,所以建筑设计必须考虑到人类的生存需要和条件,建筑需要以建造舒服的生活环境为宗旨。而这也是生态策略的主要任务。首先建筑师需要考虑到温度和湿度,在设计时需要按照人类的生活习惯、太阳的照射、门窗的大小等条件,尽可能得创造一个光线充足,温度和湿度都适宜的居住环境。其次考虑到当地的风向,尽可能使用自然风,保证建筑通风良好,室内空气清新。最后考虑到家庭需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到建筑空间,因为家庭人口会发生变化,可在设计中预留空间以备不需;针对一些特殊人群(如残疾人、老人),要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出人文关怀。
4、结语
可持续建筑作为新时代的主旋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推崇,而在我国,可持续发展并未很好的贯彻,而生态策略是可持续建筑的关键,只有在设计中考虑采用生态策略,这样的建筑才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生态策略不仅要考虑生态条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建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后考虑到人类作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一环,建筑设计也应该特别关注人的需要。在上述三个方面都秉承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才能改变当前我国建筑业的能源消耗大、污染环境等负面现象。
参考文献:
[1]胡佳.论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策略渗透[J].建筑规划与设计.2012(10):166、169
[2]石文红. 谈 生 态 策 略 在 建 筑 设 计 中 的 融 入[J].山西建筑.2012(5):18-19
[3]马自翔,石云志. 生态办公建筑设计对策初探[J].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9( 2)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