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人的行为特征理论为指导,利用SD法对徐州市贾汪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广场空间设计进行评价,探讨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广场空间设计存在的亮点与缺陷,并结合人的行为特征理论,针对其缺陷,给出较为合理的改善设计策略。从而为今后的城市广场空间设计,在满足人的行为特征层面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行为特征;城市广场;SD法;设计策略
1 人的行为特征的理解
1.1人的行为含义
人的行为[1]从广义上讲,人的行为是指个人在社会交往行为。从狭义上讲,人的行为是指一个人的非社会环境的个人行为。这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该行为具有外部和内部点。前者如语音的行为,而后者就像是意识形态。人行为特征与城市空间设计间关系在国内外已有学者对其进行一定研究。
1.2行为列举
通过广泛查阅环境心理学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等的相关理论知识,归纳出了较为全面的人的行为习性,大致分为:走捷径、识途性、右侧通行(国内)、逆時针转弯习性、不走回头路、从众习性、聚众效应、乘兴而行、趋光心理、人流的暂时停滞、私密性与尽端趋势、依托感与安全感等。
2 实例研究
2.1实例项目介绍
贾汪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坐落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新城核心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建筑周围有着大片城市开敞空间,该空间被设计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公共开放的广场空间。不仅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的主体建筑为城镇居民文化娱乐交流等功能,但周围的广场,也是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地方。
2.2实例项目的评价
2.2.1SD法
SD法又叫做语义微分法,是一种心理测定方法,通过言语尺度进行心理感受的测定[2]。SD法通过对各既定尺度的分析,定量的描述了讲究对象的概念与构造。因为SD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所以SD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2.2评价因子
在SD方法的评估因子是一组形容词对。各组字由两个形容词组成,且它们具有相反的含义,一个用于正,另一个用于负极的。结合人的行为特征与人对城市广场空间的一般体验感受,本次调查选取了5组形容词对作为评价因子,它们分别是:明亮的——昏暗的、安心的——担忧的、便捷的——繁琐的、私密的——公共的和有趣的——无聊的。它们分别对应趋光心理、依托感与安全感、走捷径、私密性与尽端趋势和乘兴而行这5种人的行为。各形容词对对应的中性因子为:明亮度、安心度、便捷度、私密度和有趣度。
2.2.3评价尺度
为了让被调查者能够较为准确的做出评价,本次调查设置了7级评价尺度,即非常差、差、较差、一般、较好、好、非常好,对应于七个级别的分数是-3、-2、-1、0、1、2、3。
2.2.4评价过程
在第一步骤中,每个应答者给活动中心各项因子打分,以获得每个单一的样本的评分。在第二步骤中,20份调查问卷的平均结果总结,以获得在活动中心的因素的平均分数。在最后的步骤中,基于平均得分,绘制活动中心的SD方法评价折线图。得分±0水平线以上因素具有良好的属性;±0水平线以下分数因素具有较差的属性。
2.2.5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方法,得到贾汪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空间环境的平均分值结果(表1),并绘制出相应的评价折线图(图1)。
2.2.6评价结果
从折线图(图1)中可以看出:明亮的——昏暗的、安心的——担忧的和便捷的——繁琐的这3个因子的得分都在±0水平线以上,因此在贾汪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设计中,设计者有考虑到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积极地的采取了一些设计方法来迎合人的行为特征。
2.3为实例提供的改善建议
2.3.1提高明亮度的策略
结合人的行为特征中的趋光心理,给出的改善建议是:
(1)适当减少城市广场上的建筑小品或者建筑物围合而成的阴暗空间面积。
(2)合理布置城市广场夜间照明系统,以光照强弱分级,使光照有层次感,增大易聚集人群场地的光照亮度。
2.3.2保证私密性的策略
结合人的行为特征中私密性与尽端趋势的特点,给出的改善建议是:
(1)城市广场的开敞空间应适当结合绿化。
(2)合理的利用灌木、乔木等进行部分视线的阻挡,从而增加人在公共空间的私密性。
2.3.3增加趣味性的策略
针对广场空间缺乏趣味性,结合人的行为特征中的乘兴而行心理,给出的改善建议是:
(1)可以在城市广场上设计有趣空间体验的建筑小品,激发青年人的兴致去一探究竟。
(2)可以在城市广场上设置非永久性的景观,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更换,以吸引人们的到来。
3 结语
人的行为特征对城市广场的设计是存在一定影响的,在现阶段或是未来城市广场空间设计中,要想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在人的行为等方面有所考虑。可以适当参考上述,在人的行为特征层面上,对徐州市贾汪区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设计缺陷的改善策略,从而改善城市广场空间生活的质量,创造人们更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关键词:行为特征;城市广场;SD法;设计策略
1 人的行为特征的理解
1.1人的行为含义
人的行为[1]从广义上讲,人的行为是指个人在社会交往行为。从狭义上讲,人的行为是指一个人的非社会环境的个人行为。这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该行为具有外部和内部点。前者如语音的行为,而后者就像是意识形态。人行为特征与城市空间设计间关系在国内外已有学者对其进行一定研究。
1.2行为列举
通过广泛查阅环境心理学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等的相关理论知识,归纳出了较为全面的人的行为习性,大致分为:走捷径、识途性、右侧通行(国内)、逆時针转弯习性、不走回头路、从众习性、聚众效应、乘兴而行、趋光心理、人流的暂时停滞、私密性与尽端趋势、依托感与安全感等。
2 实例研究
2.1实例项目介绍
贾汪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坐落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新城核心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建筑周围有着大片城市开敞空间,该空间被设计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公共开放的广场空间。不仅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的主体建筑为城镇居民文化娱乐交流等功能,但周围的广场,也是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地方。
2.2实例项目的评价
2.2.1SD法
SD法又叫做语义微分法,是一种心理测定方法,通过言语尺度进行心理感受的测定[2]。SD法通过对各既定尺度的分析,定量的描述了讲究对象的概念与构造。因为SD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所以SD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2.2.2评价因子
在SD方法的评估因子是一组形容词对。各组字由两个形容词组成,且它们具有相反的含义,一个用于正,另一个用于负极的。结合人的行为特征与人对城市广场空间的一般体验感受,本次调查选取了5组形容词对作为评价因子,它们分别是:明亮的——昏暗的、安心的——担忧的、便捷的——繁琐的、私密的——公共的和有趣的——无聊的。它们分别对应趋光心理、依托感与安全感、走捷径、私密性与尽端趋势和乘兴而行这5种人的行为。各形容词对对应的中性因子为:明亮度、安心度、便捷度、私密度和有趣度。
2.2.3评价尺度
为了让被调查者能够较为准确的做出评价,本次调查设置了7级评价尺度,即非常差、差、较差、一般、较好、好、非常好,对应于七个级别的分数是-3、-2、-1、0、1、2、3。
2.2.4评价过程
在第一步骤中,每个应答者给活动中心各项因子打分,以获得每个单一的样本的评分。在第二步骤中,20份调查问卷的平均结果总结,以获得在活动中心的因素的平均分数。在最后的步骤中,基于平均得分,绘制活动中心的SD方法评价折线图。得分±0水平线以上因素具有良好的属性;±0水平线以下分数因素具有较差的属性。
2.2.5评价结果
根据上述方法,得到贾汪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空间环境的平均分值结果(表1),并绘制出相应的评价折线图(图1)。
2.2.6评价结果
从折线图(图1)中可以看出:明亮的——昏暗的、安心的——担忧的和便捷的——繁琐的这3个因子的得分都在±0水平线以上,因此在贾汪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设计中,设计者有考虑到人的行为所产生的影响,积极地的采取了一些设计方法来迎合人的行为特征。
2.3为实例提供的改善建议
2.3.1提高明亮度的策略
结合人的行为特征中的趋光心理,给出的改善建议是:
(1)适当减少城市广场上的建筑小品或者建筑物围合而成的阴暗空间面积。
(2)合理布置城市广场夜间照明系统,以光照强弱分级,使光照有层次感,增大易聚集人群场地的光照亮度。
2.3.2保证私密性的策略
结合人的行为特征中私密性与尽端趋势的特点,给出的改善建议是:
(1)城市广场的开敞空间应适当结合绿化。
(2)合理的利用灌木、乔木等进行部分视线的阻挡,从而增加人在公共空间的私密性。
2.3.3增加趣味性的策略
针对广场空间缺乏趣味性,结合人的行为特征中的乘兴而行心理,给出的改善建议是:
(1)可以在城市广场上设计有趣空间体验的建筑小品,激发青年人的兴致去一探究竟。
(2)可以在城市广场上设置非永久性的景观,并间隔一定时间进行更换,以吸引人们的到来。
3 结语
人的行为特征对城市广场的设计是存在一定影响的,在现阶段或是未来城市广场空间设计中,要想更好的体现“以人为本”,就必须在人的行为等方面有所考虑。可以适当参考上述,在人的行为特征层面上,对徐州市贾汪区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设计缺陷的改善策略,从而改善城市广场空间生活的质量,创造人们更加人性化的空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