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血管瘤18例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_l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管瘤是婴幼儿较常见的疾病,好发于头面部,严重影响患者外貌。目前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自2007年3月~2009年12月,我们应用醋酸泼尼松治疗血管瘤1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共18例患儿(男5例,女13例),年龄3~8个月;血管瘤发生部位:面颈部9例,额部6例,四肢3例;瘤体大小不等。血管瘤体积最小者为1cm×1cm,最大者为3cm×3cm,以草莓状血管瘤居多,占50%,其次为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占45%,混合型为5%。
  1.2方法:通常第1~8周,3.0~5.0mg∕kg,总量不超过50mg,隔日早晨顿服,第9周减量1/2,第10周服10mg∕次,第11周服5mg∕次,第12周停服,完成1个疗程,如需第2、3个疗程治疗,可间隔4~6周重复。
  1.3疗效与副作用:2个疗程结束后复查,治疗后瘤体完全消失、皮肤、粘膜色泽、形态正常6例;瘤体基本消失,皮肤、粘膜接近正常者7例;但对外观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瘤体明显缩小,但未完全消失者3例;停止生长者2例。18例中以停止生长为有效果,总有效率达98%。18例中有3例出现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满月脸”,其次是食欲增强和汗毛增多,但停药后这些副作用均能消失。
  
  2讨论
  血管瘤是一种临床多见的皮肤血管性病变,自婴幼儿期发病,除部分能自行消退外,大部分随年龄增长逐渐扩大加深,因此应早发现早治疗。1982年,Mullican[1]根据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特征分类将血管瘤分为真性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两大类。2004年,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成立脉管疾病学组,将脉管性疾病分为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两大类。对比新旧分类,新分类中的只有血管瘤为真性肿瘤,毛细血管海绵状血管瘤、草莓状血管瘤即属于此类。
  近年来发现糖皮质激素对多种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生物学效应是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receptor,GR)介导的,即激素和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后,与靶基因中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相互作用,进而促进或抑制基因表达,最终产生生物学效应。由于GR是介导糖皮质激素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其表达水平可直接影响靶细胞对糖皮质激素的反应性[2]。激素治疗的机制可能是借助抑制血管瘤内皮细胞异常增殖,组织幼稚新生血管的生长过程,从而达到对增生期血管瘤的治疗作用。目前公认的治疗血管瘤的首选药物醋酸泼尼松,其药理作用可通过多种途径干预血管瘤的生长,成为难治性、危险性大面积婴幼儿血管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在治疗期间同时服用维生素A、D、B、C及钙片,可有效减少或预防副作用的发生。口服醋酸泼尼松方法简单、经济安全、疗效确切,不失为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孙沫逸,杨耀武.血管瘤及脉管畸形的治疗观念待更新[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2):180-182.
  [2]王善良,Antoinee EID,张涤生,等.体表血管瘤的治疗综述[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8,12(1):19-22.
  [3]Gehring U.Glucocorticoid receptors: basis for the diverse clinical actions of glucocorticoids[J].Med Klin (Munich),2004,99(5):228-235.
  [4]愈 松,劉文英,唐 熳,等.糖皮质激素治疗血管瘤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6):1121-1124.
  [5]郑家伟,秦中平,张志愿,等.口服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口腔颌面部血管瘤[J].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6,4(3):228-232.
  
  [收稿日期]2010-03-01 [修回日期]2010-04-12
  编辑/何志斌
其他文献
2007年8月~2009年8月,我们使用E光治疗60例寻常性痤疮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少,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门诊患者,均符合寻常性痤疮诊断标准[1]。其中女38例,男22例,年龄14~35 岁。病情分级采用Pilsbury改良分类法[1]。患者中I级18例、II级24例、III级12例、Ⅳ级6例。  1.2 排除标准:①面部有除痤疮以
目的:了解上海市15~94岁汉族人泪槽及睑颊沟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将3200例上海市15~94岁的汉族人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段分为16组,通过调阅第二代
目的: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cells,ECMs)是皮肤发生、修复、重塑的关键性因素。研究糖尿病创面中ECMs增殖分化相关蛋白-角蛋白19(keratin19,K19)及β1整合素(β1-integrin)的表
目的:调查分析保洁员医院感染知识并提出相应医院感染防范与管理对策。方法:通过对50名病区保洁员进行问卷调查及培训,比较分析培训前后的效果。结果:保洁员责任心不强;消毒液使用
长时间阅读以及角膜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开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出现眼睛干涩、酸胀、视物疲劳等不适,甚至会产生畏光、灼热和异物感及视物不清等症状即为干眼症。干眼症患者多数为女性,男女比例为1:3.4,患病年龄多为中老年人,但近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女性干眼症患者较多可能与慢性雄激素缺乏所致睑板腺功能不良有关[1-3]。    1药物治疗  1.1人工泪液的应用:用人工泪液作替代治疗仍是目前治疗干眼症的主要方
[摘要]目的:探讨用自体耳廓游离组织瓣修复先天性鼻翼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切取同侧耳廓全层楔形复合组织瓣,插入鼻翼缺损区,牢固固定,供区拉拢缝合。结果:自2006年以来,应用该方法修复先天性鼻翼缺损畸形8例,缺损最大面积1.6cm×1.4cm,最小面积1.3cm×1.1cm。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访1~4年,耳廓组织瓣收缩小于10%。结论:应用自体耳廓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先天性鼻翼缺损可以较好
哲学教育在当今的民办医学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重要性是由哲学这一学科的本质特征以及民办医学教育办学特点双重决定的。民办医学教育只有重视哲学学科的教育,才能
我院自2005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外院应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病例18例,采用负压吸脂技术肿胀麻醉下小切口负压抽吸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6月,我科采用小切口负压吸脂技术收治该类患者18例。均来自外院,全部为女性。年龄18~47岁,平均31岁。取出原因:感染3例,移位3例,心理因素、外形欠佳12例(图1)。  2
目的:分析应用美容微切口同时治疗腋臭和腋毛增多症的效果。方法:局部肿胀麻醉下经微切口在双侧腋毛区皮肤真皮基底层与脂肪层之间锐性分离,刮除附着于真皮的大汗腺,同时破坏
目的:了解口腔科发生医源性感染的关键点,探讨预防控制对策。方法:采用诊疗后再生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无菌物品的储存等控制点的管理,制定控制感染程序,并落实执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