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高速城市发展中时期,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各种灾害事故发生的频度迅速增加,城市安全问题倍受关注。在分析城市综合减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防灾规划对城市防灾的作用,阐明了城市综合防灾和城市防灾规划应有机结合。
【关键词】 综合防灾;生命线工程;防灾减灾
1 引言
目前,我国的城市防灾规划正处于从单向防灾规划走向综合防灾规划的探索阶段,无论是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范畴、内容深度、规划设计方法与程序等技术层面,还是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实施管理、保障体系等法规政策层面,均处于探索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各类灾害频繁发生,巨灾多而损失大。城市安全防灾已成为世人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因此加强城市规划对城市安全的综合协调作用,突出城市规划在城市防灾减灾方面的重要性刻不容缓,这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明的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2 城市灾害的定义及特点
2.1城市灾害的定义及种类
灾害是指由于发生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得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城市灾害是从灾害的分布空间考虑,灾害发生的地点或灾害的影响范围涉及城市,就称其为城市灾害。目前影响范围较大的城市灾害,多数是自然事物本身发展与演化叠加人类开发活动带来的负面作用而形成的灾害。
城市灾害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及人为与自然混合灾害,如水灾、火灾、旱灾、地震、台风、交通事故、化学品泄露、爆炸、恐怖袭击等等。
2.2城市灾害的特点
由于城市人口众多,建筑密集,财富集中,是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因而,城市发生巨大灾害常常具有种类多、损失重、影响大、灾害损失严重等特点。具体可以分为一下五点:
(1)灾害的种类繁多
(2)受灾对象多,灾害造成的损失异常的严重。
城市灾害的受灾对象很多,包括各种建筑物、构筑物、供水、供电、供气、通信、供热等生命线工程,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文物古迹等等。
(3)连发性强,一旦发生灾害使一个或者多个生命线系统损坏,很容易形成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4)城市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深远。
(5)灾害损失增长严重。
当今社会,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人类的生产力的提高,为了满足急剧的增长需要,不但掠夺式的开发资源、过量抽取地下水、而且肆无忌惮的排放废气、废水、因此,城市里出现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垃圾污染环境污染及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多种环境灾害,使人类遭受危害的机会大大的增加,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
3 城市的综合灾情及现状
我国现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这个多灾的国度中,洪水、地震等突发性强、能量大的自然灾害;干旱、农作物灾害及可能发生的大规模减产等是引起经济停滞与社会动荡不安的主要灾种。无疑,这类巨灾是减灾的重点和防御的重心。由于大江大河下游地区和重要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使保护这一地区和城市的防洪安全成为治理洪患的首要任务。
我国城市的大气环境管理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多数城市由于缺少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与环境效益的定量模式,致使环境规划难以实施;现行国家标准不足,以及不合理的利用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不仅有人为技术失误,更有决策管理上的失误。在北京市“第七次”专家与市长座谈会上谈到北京面临严重公害困扰,最严重的是:大气污染、汽车排污、水体污染、环境噪声、城市景观生态等。
4 城市综合防灾及城市防灾规划
4.1城市综合防灾
2002年7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单位编著的《城市规划读本》第三章第十节“城市规划与防灾减灾”中指出城市综合防灾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对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要全面规划,制定综合对策;二是对灾害发生后的各项救灾、减灾等措施要统筹安排,体现出综合性的策略。我国现有城市防灾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现有城市防灾基本上以单位防抗为系统,各种防灾规划自行其是,条块分割,在规划建设中各自为政,造成各种防灾规划之间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还没有形成横向的城市防灾网络系统。
(2)城市防灾工程缺乏侧重性,造成防灾设施布局不合理,重复配置,资源浪费。
(3)进行宣传教育不够,市民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和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4.2城市防灾规划
城市防灾规划依据风险理论对城市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我国制定城市防灾规划的根本目的在于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尽力减少由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带来的意外灾难和对城市造成的破坏,保护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明的持续发展。
5 城市综合防灾的保障措施
5.1立法措施
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或修订减灾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政府规章。全面规范减灾工作,提高依法减灾的水平,加强综合防灾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制定综合防灾规划和各类灾害防治规划与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实施保障机制。
5.2资金保障
(1)加大减灾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2)加强灾害保险工作
(3)建立救灾应急资金拨付机制
5.3技术保障
(1)构建立体监测体系,提高监测预警预报能力
(2)实施减灾工程,提高灾害综合防范防御能力
(3)加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和信息管理能力建设
5.4管理保障
(1)应急救助响应机制
(2)加强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
(3)完善大型企业和重点危险源等各类灾害的应急预案
6 结记
现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经济,而巨大的灾损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建国50多年来,我国各负责灾害的部门均作了大量的减灾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应将“安全、健康、舒适、高效”作为总目标,全面、系统地整合城市防灾规划与安全防卫规划,使城市防灾规划能满足综合减灾的要求,增强城市安全度。
对于城市总体规划来说,综合防灾规划应该更多地倾向于与城市空间相关的工程措施和政策措施。此外对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来说,前期确定灾种的种类和相应的对策是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而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尤其是同具体专业部门的协调则是规划得以實施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王卫敏,景国勋,刘秋菊.城市防灾规划与综合减灾初探.四川建筑,2007,27(4):13-14
[2]金磊.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研究.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6):9-11
[3]顾林生.城市综合防灾与危机管理.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5(2):41-46
[4]储传亨.论城市综合防灾.城市综合防灾,996.3:2-5
[5]金磊.浅谈中国城市防灾.城市管理,2003(3):14-15
[6]侯伟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福建建设科技,2006(14):5、10
[7]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全国市长培训中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同济大学戴慎志城市综合防灾规划
【关键词】 综合防灾;生命线工程;防灾减灾
1 引言
目前,我国的城市防灾规划正处于从单向防灾规划走向综合防灾规划的探索阶段,无论是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的范畴、内容深度、规划设计方法与程序等技术层面,还是城市综合防灾规划规划的组织编制与审批、实施管理、保障体系等法规政策层面,均处于探索阶段。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各类灾害频繁发生,巨灾多而损失大。城市安全防灾已成为世人关注的首要问题之一,因此加强城市规划对城市安全的综合协调作用,突出城市规划在城市防灾减灾方面的重要性刻不容缓,这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明的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
2 城市灾害的定义及特点
2.1城市灾害的定义及种类
灾害是指由于发生不可控制或未加控制的因素造成的,对城市系统中得生命财产和社会物质财富造成重大危害的自然事件和社会事件。城市灾害是从灾害的分布空间考虑,灾害发生的地点或灾害的影响范围涉及城市,就称其为城市灾害。目前影响范围较大的城市灾害,多数是自然事物本身发展与演化叠加人类开发活动带来的负面作用而形成的灾害。
城市灾害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及人为与自然混合灾害,如水灾、火灾、旱灾、地震、台风、交通事故、化学品泄露、爆炸、恐怖袭击等等。
2.2城市灾害的特点
由于城市人口众多,建筑密集,财富集中,是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因而,城市发生巨大灾害常常具有种类多、损失重、影响大、灾害损失严重等特点。具体可以分为一下五点:
(1)灾害的种类繁多
(2)受灾对象多,灾害造成的损失异常的严重。
城市灾害的受灾对象很多,包括各种建筑物、构筑物、供水、供电、供气、通信、供热等生命线工程,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文物古迹等等。
(3)连发性强,一旦发生灾害使一个或者多个生命线系统损坏,很容易形成连锁反应,产生一系列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4)城市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深远。
(5)灾害损失增长严重。
当今社会,由于城市人口的增长、人类的生产力的提高,为了满足急剧的增长需要,不但掠夺式的开发资源、过量抽取地下水、而且肆无忌惮的排放废气、废水、因此,城市里出现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垃圾污染环境污染及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多种环境灾害,使人类遭受危害的机会大大的增加,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
3 城市的综合灾情及现状
我国现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我国这个多灾的国度中,洪水、地震等突发性强、能量大的自然灾害;干旱、农作物灾害及可能发生的大规模减产等是引起经济停滞与社会动荡不安的主要灾种。无疑,这类巨灾是减灾的重点和防御的重心。由于大江大河下游地区和重要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使保护这一地区和城市的防洪安全成为治理洪患的首要任务。
我国城市的大气环境管理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多数城市由于缺少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与环境效益的定量模式,致使环境规划难以实施;现行国家标准不足,以及不合理的利用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环境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不仅有人为技术失误,更有决策管理上的失误。在北京市“第七次”专家与市长座谈会上谈到北京面临严重公害困扰,最严重的是:大气污染、汽车排污、水体污染、环境噪声、城市景观生态等。
4 城市综合防灾及城市防灾规划
4.1城市综合防灾
2002年7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单位编著的《城市规划读本》第三章第十节“城市规划与防灾减灾”中指出城市综合防灾主要有两层意义:一是对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原生灾害和次生灾害,要全面规划,制定综合对策;二是对灾害发生后的各项救灾、减灾等措施要统筹安排,体现出综合性的策略。我国现有城市防灾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1)我国现有城市防灾基本上以单位防抗为系统,各种防灾规划自行其是,条块分割,在规划建设中各自为政,造成各种防灾规划之间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还没有形成横向的城市防灾网络系统。
(2)城市防灾工程缺乏侧重性,造成防灾设施布局不合理,重复配置,资源浪费。
(3)进行宣传教育不够,市民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和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4.2城市防灾规划
城市防灾规划依据风险理论对城市发展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作出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我国制定城市防灾规划的根本目的在于克服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尽力减少由于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带来的意外灾难和对城市造成的破坏,保护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明的持续发展。
5 城市综合防灾的保障措施
5.1立法措施
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或修订减灾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性政府规章。全面规范减灾工作,提高依法减灾的水平,加强综合防灾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制定综合防灾规划和各类灾害防治规划与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并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实施保障机制。
5.2资金保障
(1)加大减灾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2)加强灾害保险工作
(3)建立救灾应急资金拨付机制
5.3技术保障
(1)构建立体监测体系,提高监测预警预报能力
(2)实施减灾工程,提高灾害综合防范防御能力
(3)加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和信息管理能力建设
5.4管理保障
(1)应急救助响应机制
(2)加强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建设
(3)完善大型企业和重点危险源等各类灾害的应急预案
6 结记
现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经济,而巨大的灾损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建国50多年来,我国各负责灾害的部门均作了大量的减灾工作,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应将“安全、健康、舒适、高效”作为总目标,全面、系统地整合城市防灾规划与安全防卫规划,使城市防灾规划能满足综合减灾的要求,增强城市安全度。
对于城市总体规划来说,综合防灾规划应该更多地倾向于与城市空间相关的工程措施和政策措施。此外对于城市综合防灾规划来说,前期确定灾种的种类和相应的对策是规划得以有效实施的关键,而各部门的相互协调,尤其是同具体专业部门的协调则是规划得以實施的核心。
参考文献:
[1]王卫敏,景国勋,刘秋菊.城市防灾规划与综合减灾初探.四川建筑,2007,27(4):13-14
[2]金磊.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研究.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6(6):9-11
[3]顾林生.城市综合防灾与危机管理.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5(2):41-46
[4]储传亨.论城市综合防灾.城市综合防灾,996.3:2-5
[5]金磊.浅谈中国城市防灾.城市管理,2003(3):14-15
[6]侯伟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福建建设科技,2006(14):5、10
[7]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全国市长培训中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8]同济大学戴慎志城市综合防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