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朗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u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这就需要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情感的血液流动起来,与课文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在情感中阅读,能够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能够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感情光芒。因此,我在教学中尝试把二者结合起来,在情感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阅读探究,品读感悟
  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文质兼备,在优美的言辞中表达 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探究感悟,使其在学习积累优美语言的同时,思想情感,品德情操定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净化和升腾。
  深入阅读,体会感情。每一篇文章的阅读都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体味,只要学生深入阅读,教师引导到位,学生一定会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经验,去主动积极的理解课文,从而获得思想启迪,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品德得到定位。
  比如在教学《挑山工》一文时,可以抓住挑山工说的一席话,让学生反复阅读,联系全文,探究挑山工早到达山顶的原因,游人空手而行,反而比不上挑重担而行的挑山工的原因。教师并适当引导,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思考讨论在以后生活、学习中该当如何走下去,从而提高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踏踏实实,认定目标,努力攀登的精神品德。
  又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引导学生感受到圆明园的美和伟大后,让学生知道创造这样伟大工程的正是我们的祖先,从而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展示圆明园现在所存情况的照片,这一强烈的反差对比又会让学生有所思考的。“这样伟大的工程现在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子的?”老师接着向学生介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致使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毁灭圆明园经过。激起学生爱国热情和“为国家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感。
  二、由境入情,激发学生内心感受
  通过一系列办法使学生从文中之事、文中之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
  1、形象感染。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教育感悟人类,让人们在阅读中丰富知识,净化心灵,提高认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但是因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如果把文章所描绘的语言与可观具有视听效果的多媒体相结合,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情感更容易被激发,心灵深处也容易得到更大的振动。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便可结合电电教媒体而进行,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学习中感受到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收藏价值以及对英法联军丑恶行径的痛恨。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了泸定桥及周围环境的险峻,让学生了解了红军要夺取泸定桥的困难。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加强了直观效果,比单纯的文字说教效果要强很多倍。同时,为了让学生的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我还选取了飞夺泸定桥的电影片段,让学生真实感受了红四团和敌人抢时间、夺天险的情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教材内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情激情,启发想象。良好品德的培养必须陪伴着积极的思想情感的参与,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教师慷慨激昂的渲染,抑扬顿挫的讲述,对于启发学生进入角色,将自己的情感融于文中,与文中人物同欢乐、共磨难,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一定会起到强有力的感染。如教学《草原》一文可以从古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开头,叙述内蒙古草原的辽阔、壮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位访问队员,和作者一起畅游美丽的大草原。
  3、联系实际,亲身体验。 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描述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举出类似实例,说出自己的体会并进一步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再进一步理解课文,对提高其生活认识、品德的构建定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如《养花》一文中,当学到 “菊秧被死三十多种,一百多棵,全家都几天没有笑容时”,让学生举出类似例子。有的说他喂了一条小狗,不知何因突然死了,自己一连哭了好几天。即使现在想起来,心里也怪难受的。通过这种移情体验,学生由自己的境地深化了对作者境地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理解了养花之乐是一种高尚的情趣,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的乐趣,而亲身的实践同样会触及到他门的心灵。
  4、影视或图画助读。如教《珍贵的教科书》一课时,可放一曲合适的音乐,让学生配乐朗读。激越的乐曲能将学生带到炮火轰鸣的战场上,带到指导员的身边。使感情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启迪,让读者的心与作者的心融为一体,将那种不可言传的情感“言”出来。 我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先播放了邱少云在烈火中影片片断,让学生仔细观察,结合文字理解邱少云的内心活动,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意蕴。
  三、美读文章,感受意境
  教师的情感如春风化雨,每时每刻都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感染着每个学生,引导着学生积极的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范读是最为直接和亲切的,是火种、是催化剂。它能让学生透过教师的朗读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产生共鸣。教师的范读最容易感染学生,也最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因此,教师要借助美的声音、美的表情、美的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对课文丰富的情感体验传递给学生,鼓舞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感境界,获得准确、鲜明的感知。
  另外,在采用其他阅读教学方法(如引读、品读等)时,也应该融入情感因素,还可以利用脸部表情、体态语言来传达感情,让学生在情感阅读中训练语感。记得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在阅读教学中,时刻注意适当地融入各种情感,从而达到多层面训练学生语感的目的,这是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通过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将自己的情感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最佳朗读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1.分离3-4天的SD大鼠表皮基底层细胞,利用10分钟贴壁法分离出表皮干细胞。2,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K15、β1整合素、CD3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还可以这样说“育则立、不育则废”。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教育孩子是一件大事,培育孩子的基本能力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  小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必须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是一个由弱到强、息息相关的过程。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到学生的品行及基本培养能力并因材施教。培养小学生的哪些基本能力呢?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基本能力?我认为小学生的基本能力有:小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沿袭了几千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正在被素质教育的浪潮所淘汰。死读书,读死书,正在被世人所唾弃。
期刊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教学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的是学生学习情感中的喜怒哀乐,它发挥其特有得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成功的教学评价,能让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同时,积极接纳他人,学习他人,分享合作的快乐;成功的教学评价,会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地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的发展能力。  如何通过评价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得到保护,让学生在评价中快乐成长,树立健康合理的
【摘要】生本理念运用于作文教学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关注学生的表达欲望,把习作的自主权还给孩子,强化生命在习作中的提升和发展。“生本作文”教学的实施就是要唤醒体验,激发习作原动力;加大阅读,提升作文水平;崇尚生本,倡导自由评改;定位角色,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关键词】生本作文习作教学实施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学生写出的文章思路单一又呆板。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不是唉声叹气就
【摘要】在旧课堂里,教材是学习的文本,教师是学习的中心,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生命性。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下,提出要构建“生命性”课堂,本人认为:“生命性”课堂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区”;是多元文化的“接收室”;是学生探究的“实验室”;是生生对话的“小会场”;是创新思维的“发源地”;是现实生活的“摄像机”;是个性张扬的“展示厅”;是学生发展的“金殿堂”  【关
【摘要】根据近几年来对考生的话题作文的情况调查,我们发现有一部分考生得分较低。分析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审题错误,忽视话题作文的的特点,随意作文。这启示我们:话题作文还要强调审题。降低难度不是没有难度,强调开放、创新不是不受限制、约束。介绍写作小技巧,为作文增添亮点,对考生有所裨益。  【关键词】语文话题作文审题写作技巧  近十几年来,从升中考试作文题型,可以看出一个基本的发展轨迹:全命题作文——半
【摘要】对于初中文言文教学,新课标提出了这样的基本要求:“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吃透每篇课文,注重知识积累、知识迁移和运用,课内外联系精密。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热爱我们古代文化的精华,达到拓展与创新。  【关键词】文言文吃透课文兴趣学习积累运用  文言文的学习对于我们的初中生来说的确是一难点。其一:文章生
目的:溶血磷脂酰胆碱(1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作为一种两性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