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以来的山水画家中,黄宾虹老人恐怕是最注重“笔墨写生”,且到老都是身体力行的一位。
我所以要特别强调“笔墨”二字,是源于民国之后,直至今日“西风东渐”之故,笔墨一词如同汉字,几乎被新文化运动废掉。虽然汉字几经周折形被简化,意被简单存了下来,可笔墨却没有这么幸运,中国画里原本的笔墨精神陷入空前的黑暗危忘之中。正鉴于此,宾虹先生独以其深沉之心得,以治病救人之道,引吭高呼——中国画舍笔墨无它!以其震古烁今之疾声告诫人们:“国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笔墨”。他目光深远地指示道:“国画艺术的精粗、高下之分,就是笔墨变化之中,既是笔墨分明,又能浑然一气,既是浑成,又能分明,其中变化就透出造化的消息来。”透出造化的消息一语,真乃空谷足音!中国画只有遵循笔墨畦径,才能传递出“造化的消息来”。不论写生还是创作,脱离了笔墨精神的所谓“国画”,在宾老看来不足议也。
在黄宾虹的眼里,笔墨写生的第一要义,必须是“以书入画”。黄宾虹一生都在恪守“书法是画法”这一理念。这源自他幼年受益于乡贤的教诲——当如作字法,笔笔亦分明,方不至为画匠也。宾翁终身铭记,刻刻不忘于实践中证之验之。因此,画法全从书诀中来成了老人一生艺术实践的依据。想要以书入画,就必须深入持久地研究传统书法,从传统书法中汲取笔法养分。没有这一条原则做底线,画者就会坠入画匠行列。
一般来讲没有传统笔墨的,没有以书法为依据的中国画,实在不能算做中国画。宾老少年遇到的乡贤是位高人,授他不宣之秘笈,使之不蹈魔界,转而步入中国画正脉真传。宾老所以强调以书入画,画法通书法,实则是为了明确骨法用笔这一观念,在给友人的书信里,宾老屡屡提道:“鄙意画事重在骨法,骨法之妙,可于勒钩见之。”画法全是书法,古称枯藤坠石之妙在于笔尖有力,刚而能柔,最为上品”。“鄙人以为画家千古以来,面目常变,而精神不变,因即平时搜集元、明人真迹,悟到笔墨精神。中国画法,完全从书法文字而来,非江湖俗客所可貌”。黄宾虹老人以自己的亲历总结出的笔墨之道真是一字千金之金玉良言。在讲到山水画的写生问题时,宾老特别强调“笔墨写生”,他在《沙田问答》一文中指出,“写生须先明各家皴法,如见某山类似某家,即以某家皴法写之。盖习国画与习洋画不同,洋画初学,由用镜摄影实物入门,中国画则以神似为重,形似为轻,须以自然笔墨出之,故必须各家笔墨皴法,乃可写生”。宾老提出的“笔墨皴法”写生观,是他长期师古人、师造化,慎思妙想,所谓“三思而后行”所得出的宝贵经验。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当然这也是由于宾老这一理念与时下学院长期推行的西式教学“用镜摄影实物入门之法”有所出入,甚至大相径庭。
黄宾虹老人强调皴法,实则是为了强调笔墨精神。这个笔墨精神是民族根性。宾老反复强调:“国画民族性,非笔墨之中无所见。”强调以书入画,骨法用笔,就是为求得书法用笔力度与画法笔性高度统一起来,其一致性要能达到二者合而为一,它的落脚点就在“自然笔墨”四字上。什么是自然笔墨?黄宾虹认为自然笔墨就是出自平常的书法练习,研究古人用笔之意,大量的临帖临画后修炼出来的笔墨能力,也叫腕力或笔力。他指出:“气韵生动,全关笔力”。有了这个笔力,师古也罢,师造化也罢,都可以游刃有余地做到“以自然笔墨出之”。自然笔墨乃中国画之关枢,有了这个自然而然的笔墨功底,就有了审美的传承,其作品才能产生审美意味。中国画里的民族性,所谓笔墨精神,就是靠它支撑着。(待续)
我所以要特别强调“笔墨”二字,是源于民国之后,直至今日“西风东渐”之故,笔墨一词如同汉字,几乎被新文化运动废掉。虽然汉字几经周折形被简化,意被简单存了下来,可笔墨却没有这么幸运,中国画里原本的笔墨精神陷入空前的黑暗危忘之中。正鉴于此,宾虹先生独以其深沉之心得,以治病救人之道,引吭高呼——中国画舍笔墨无它!以其震古烁今之疾声告诫人们:“国画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笔墨”。他目光深远地指示道:“国画艺术的精粗、高下之分,就是笔墨变化之中,既是笔墨分明,又能浑然一气,既是浑成,又能分明,其中变化就透出造化的消息来。”透出造化的消息一语,真乃空谷足音!中国画只有遵循笔墨畦径,才能传递出“造化的消息来”。不论写生还是创作,脱离了笔墨精神的所谓“国画”,在宾老看来不足议也。
在黄宾虹的眼里,笔墨写生的第一要义,必须是“以书入画”。黄宾虹一生都在恪守“书法是画法”这一理念。这源自他幼年受益于乡贤的教诲——当如作字法,笔笔亦分明,方不至为画匠也。宾翁终身铭记,刻刻不忘于实践中证之验之。因此,画法全从书诀中来成了老人一生艺术实践的依据。想要以书入画,就必须深入持久地研究传统书法,从传统书法中汲取笔法养分。没有这一条原则做底线,画者就会坠入画匠行列。
一般来讲没有传统笔墨的,没有以书法为依据的中国画,实在不能算做中国画。宾老少年遇到的乡贤是位高人,授他不宣之秘笈,使之不蹈魔界,转而步入中国画正脉真传。宾老所以强调以书入画,画法通书法,实则是为了明确骨法用笔这一观念,在给友人的书信里,宾老屡屡提道:“鄙意画事重在骨法,骨法之妙,可于勒钩见之。”画法全是书法,古称枯藤坠石之妙在于笔尖有力,刚而能柔,最为上品”。“鄙人以为画家千古以来,面目常变,而精神不变,因即平时搜集元、明人真迹,悟到笔墨精神。中国画法,完全从书法文字而来,非江湖俗客所可貌”。黄宾虹老人以自己的亲历总结出的笔墨之道真是一字千金之金玉良言。在讲到山水画的写生问题时,宾老特别强调“笔墨写生”,他在《沙田问答》一文中指出,“写生须先明各家皴法,如见某山类似某家,即以某家皴法写之。盖习国画与习洋画不同,洋画初学,由用镜摄影实物入门,中国画则以神似为重,形似为轻,须以自然笔墨出之,故必须各家笔墨皴法,乃可写生”。宾老提出的“笔墨皴法”写生观,是他长期师古人、师造化,慎思妙想,所谓“三思而后行”所得出的宝贵经验。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当然这也是由于宾老这一理念与时下学院长期推行的西式教学“用镜摄影实物入门之法”有所出入,甚至大相径庭。
黄宾虹老人强调皴法,实则是为了强调笔墨精神。这个笔墨精神是民族根性。宾老反复强调:“国画民族性,非笔墨之中无所见。”强调以书入画,骨法用笔,就是为求得书法用笔力度与画法笔性高度统一起来,其一致性要能达到二者合而为一,它的落脚点就在“自然笔墨”四字上。什么是自然笔墨?黄宾虹认为自然笔墨就是出自平常的书法练习,研究古人用笔之意,大量的临帖临画后修炼出来的笔墨能力,也叫腕力或笔力。他指出:“气韵生动,全关笔力”。有了这个笔力,师古也罢,师造化也罢,都可以游刃有余地做到“以自然笔墨出之”。自然笔墨乃中国画之关枢,有了这个自然而然的笔墨功底,就有了审美的传承,其作品才能产生审美意味。中国画里的民族性,所谓笔墨精神,就是靠它支撑着。(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