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深嵌生活的文化基因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4564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筷子,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寻常到常常觉不到其存在的重要性,但倘哪天没了筷子,往往会发现生活乱了套。筷子,就像深深打入国人生活的两根文化铆钉:一方面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如同本书所指,筷子里面包含古人运用杠杆原理的智慧,筷子摆放的仪式感饱含历史礼仪基因等信息。
   到底是谁发明了筷子,无据可考,但筷子在历史文字中并不鲜见。如本书所述,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筷子的文献是《韩非子·喻老》中的《纣为象箸》一文。韩非子借纣王用角牙做的筷子这一微妙变化,阐述了“慎微”的重要意义。这里的筷子已经不单单是工具意义上的,而是延伸到权力自律的深层喻意。本书还对四大名著中涉及筷子的地方统计后发现,“《红楼梦》中23处,《水浒传》中共8处,《西游记》中有4处,《三国演义》则为3处”。这些作品中的筷子,绝大部分不再局限于饮食本义,而是延伸至更远的生活范畴,像《红楼梦》里刘姥姥因为一双筷子,还成了大观园里的娱乐对象。
   本书梳理了筷子的古往今昔,让读者看到筷子已经深深嵌入华夏礼仪文化之中。从主宾座位的设置,到迎客做客之道;从筷子长短之别,到筷子摆放方向;从筷子使用范围,到举筷和放筷的时机等……如果说传统礼仪是消除彼此敌意,建立沟通信任的重要仪式,那么,筷子堪称餐桌文化的重要信物。有一点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只要谈及正事或者大事,哪怕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用餐者几乎都会放下筷子,尽管享受美食与倾听并不矛盾。
   本书的一个重点论述便是分餐制。倡导分餐制,是因为我们目前习惯合餐制。曾有学者指出,分餐制并非“祖制”。在周秦汉晋时代,中国实行的便是分餐制。但鲜有人真正知晓原因,即自唐宋以后,合餐制为何渐渐占了上风?或许相较于分餐制,合餐制可能更能体现权力的分流,毕竟位高权重者必须与他人同桌而食。
   自“非典”后便大力倡导分餐制的深圳大学人文教授王晓华认为,唐宋合餐制的出现,“器具的更迭确实起到了辅助作用”。技术的进步能否迫使权力自觉放下身段,与“下人”同桌而食,感觉逻辑力量稍显不足。分餐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依旧能够体现权力的中心意志,比如对宾主位置的逻辑设定,但这种预设的尊贵,显然与历史上分餐制中那种权力高高在上的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文化是个怪现象,合理只是其次,就像清兵入关后,中原汉人冒着被杀头的风险也不肯蓄辫子。而待到1911年满清帝国“关门谢客”时,许多汉人居然抱着所谓“老祖宗”的传统不放,死活不肯剪掉辫子。当众人围坐一桌,可以彰显国人“合家团圆”的深层文化寓意时,合餐制的文化地位实现了登峰造极。近年来,每年春节几乎总能看到一些地方大搞千人宴万人宴,似乎不如此就不足以彰显大团圆大家欢的祥和气氛。
   如王晓华教授和本书所极力倡导的那样,从卫生角度看,分餐制乃大势所趋。2003年的“非典”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表明分餐制的重要意义所在。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用筷子的国家,日本的分餐制为我们树立了典范。日本不仅分餐,在筷子摆放方面更接近于唐代,在这一点似乎比我们更尊传统。
   许多人并非不知晓分餐制的种种益处,尤其是年轻人,但一坐上桌子,又不自觉地走到合餐制的老路上去了。当筷子成为一种深深嵌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文化基因,“脱嵌”自然变得愈加艰难,更何况,现在大街小巷的酒店餐馆无不是建立在合餐制文化基础之上。从这层意义上讲,分餐制或许需要从家庭、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施以“组合拳”。还有一点我们应该明白,那就是历经上千年的合餐制文化,要想以分餐制取而代之,肯定需要长期甚至数代人锲而不舍的努力。
   一种文化基因的结晶沉淀,从来不是朝夕可及的。
其他文献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人谈“鄂”色变:湖北人不能回小区、找不到工作,湖北牌照汽车不能进服务区也无法下高速,乘坐高铁无法出站,或者被劝返。尤其是在招工方面,有些企业岗位宁可空缺,也不招湖北人。个别企业甚至把已经治愈出院的湖北籍老员工无故辞退掉。   笔者还在某媒体网站上看到这样一个视频:有些湖北人今年春节期间没有回老家过年,待在深圳,暂时住在旅馆,以便年后找个好工作。出乎意料的是,疫情突然发生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教会了我一个新词——“宿主”。宿主不是客店的旅客,那是病毒栖居的动物体。这就好比是,虱子曾经总跟人搭伴。疫情害了太多的人,把全中国、全世界都吓坏了,要确定那新冠病毒最初栖身何处,当然必要。不过我觉得更要紧的是,得找出把动物界病毒搬到人界的“一传手”。为啥这么说?因为野生动物跟人界从来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跟人在一起的,只是给人类当劳工的牲畜、由人饲养的肉食动物以及供人类玩赏的宠物。人类
期刊
我们乌盟后山管乞丐叫“讨吃子”,闹饥荒时从南边来的特别多。有一年夏天爸爸带着我在县城饭馆吃面条,讨吃子比食客还多。我们正吃着,有几只脏兮兮的手伸过来。爸爸就往那脏手里一一夹几根面条,就像孔乙己给那些顽童分豆一样,这一碗面,爸爸恐怕连三分之一都没吃到嘴里。我们吃完起身时,一个讨吃子扑过来,端起空碗连里面的残汤都喝了下去。爸爸下意识地摸口袋,可是什么也没摸出来,我们已经连住店的钱都没有了。  还有一次
期刊
有问题,找小编,遇到问题请直接发送到电子邮箱tiwen@cpcfan.com,我们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在杂志上为您解答。    手机连接WiFi出现“网关无回应”  我的塞班手机通过路由器连接WiFi时,虽然可以顺利连接热点,但是在打开浏览器时却总是会得到“网关无回应”的提示,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出现“网关无回应”的情况通常是手机无法得到正常的IP分配所造成的,解决方法就是自己在手机端设固
期刊
# 手机·平板#  手机和平板逐渐成为人们常用的随身设备,它们可以拍照、录影、写围脖、看八卦,也能成为工作、学习中的好帮手。    利用iPod touch在陌生城市“找朋友”  行走在陌生的城市,你可能希望在这里发现几位好友,或者是平时远在天边的同学、朋友,利用“腾讯朋友”即可解决这一问题,这里以iPod touch为例:在iPod touch上安装“腾讯朋友”,以后每次到达相关城市,可以使用Q
期刊
此次抗击新冠病毒疫情过程中,为了切实切断病毒的社会传播途径,很多地方政府对城市社区和农村乡村实行封闭式管理,要求居民居家不出。其中,有一句话被广为传播,即“躺在家里就是贡献国家”。不少人对此津津乐道。那么,应该怎样理解这句“名言”?   这句话的来由,大致出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抗击疫情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医生。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张文宏医生以他精湛的医术、幽默风趣而又简洁明了的疫情
期刊
德是什么?就是内心的良知、操守。而内心的道德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内心是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外在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国家和中华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也是全体社会公民所应遵循的道德标准。对每个人来说,大众心里有着不同侧重的道德评判标准。普通人,应做到为人友善,处事谦和,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不坑蒙拐骗,不做损人利己之事,这是做人的起码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期间,平常不怎么爱在朋友圈发信息的我,也转发一些东西,转发的内容在我看来都是客观事实,当然有的也夹带着些怨天尤人的情绪和追责问责之类的话。为此,一位“好心”老姐一天一天地给我发来与之完全相对立的在她看来很“正能量”的帖子。开始,以为不过是为了让我“兼听则明”,没作理会。不日,“好心”老姐专门打来电话,郑重地告诉我“要注意身份”。这回我明白了,原来转帖也不是一件小事。   我认真地想
期刊
区区一个“司机问题”,原本引发自黑龙江的一个案中案,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盖如垠收受巨贿供认不讳,可是其中有一笔小钱,三十万,盖副主任说他没有拿过啊!再一查,原来是他的司机马门启独吞了——马门启谎称时任哈尔滨市委书记的盖如垠装修新居要买家具,向大庆的个体户张某索要三十万,张老板以为可以结识盖书记,立马送上三包现金,结果全数入了马门启的腰包,盖书记全然不知道呢!于是在盖副主任被判十四年的同时,马司机也
期刊
题目里罗列的三个“长”,都是官名,只不过厅长、处长是眼下的官儿,而亭长嘛,则是古时的官儿。   对厅长、处长目前在官员序列中的位置,大家应该比较熟悉;之所以用了“比较”这么一个词儿,是因为其中的学问,也并非人人都能搞得一清二楚。具体来说,我就见过一位副厅长的名片,上面专门标出:享受正厅级待遇。另外,官场上还有相当于正厅、副厅的巡视员、副巡视员,相当于正处、副处的调研员、副调研员这么一种非领导职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