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古诗词的多媒体教学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xuexi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课件是随着课改而走红的“时代宠儿”,以其“图文并茂,动感无限”的课堂优势,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启发学生大胆想象,促进学生思维形像化,教学效果良好。
  古诗词以其短小、精练、文学价值高等优点走进了学生课堂,它读起来朗朗顺口,欣赏起来回味无穷,但同时也就出现了如怎样理解诗词的真正含义,如何正确使用名言佳句,如何更好的突破难点等诸多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就需要为学生设置一个合理的情境,进而拉进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给学生以实实在在的可触感。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这些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实现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学习知识的目的。
  
  一、创设情境。引题激趣
  
  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一般习惯于直接揭题,然后解题,这就使得讲解过程枯燥、单调,很不容易把学生带人诗词的意境。因此,在教学内容前,教师应该首先精心设计一个适合的情境,如:适当地介绍一下诗词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或用生动的故事逐步引入授课内容。通过创设容易理解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正确理解诗词的目的。
  例如在教《泊秦淮》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幅“诗人夜泊秦淮河边”的影音画面。画面中,临岸是一酒家,灯红柳绿,时时传来热闹喧嚷的声音,中间更有婉转悠扬的歌曲声。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对照画面叙述诗意,而后再随着音乐声朗读《泊秦淮》。这样就创设了一种适合的意境。慢慢地把学生带人诗情画意之中,为他们深刻理解这首诗创造了前提。
  
  二、借助画面,理解诗句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画面,能起到调动学生多种感观的作用,使学生思维形象化,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话很难理解,有的学生认为“烟”是“烟雾”、“炊烟”的意思,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诗词的意境,教师可以在多媒体的画面上展示缭绕的雾气,然后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晚上秦淮河上会有什么?”因此,学生就把这句理解为“雾气笼罩着的河水,月光笼罩着沙滩”。然后教师再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这是一种互文的现象。同时,指导学生边看图画,边做出正确的翻译。正是由于这种思维的形象化,加深了学生理解诗词的程度。
  
  三、运用故事,巧破难点
  
  古诗词大多内涵深远,与我们生活的经历、朝代、空间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例如诗中“隔江犹唱后庭花”看起来很简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卖唱的歌女还在吟唱陈后主所作的《后庭花》”,但这并不是诗词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如何正确把握古诗词的内在涵义呢?这就需要把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其作者所处的背景联系起来。此时教师可以设置两幅图画,着力表现出晚唐时期各个阶段的生活情况。其中,一幅是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横尸遍野;另一幅是地主阶级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幸福生活”,学生通过两幅画面形象的对比,就可以非常轻松地理解诗词的真正含义:作者是借《后庭花》来喻指唐朝就要灭亡的现实,从而讽刺了统治阶级醉生梦死的生活。让学生了解与古诗词相关的背景故事,会有效地降低古诗词的理解难度,进而突破理解中的难点,诗词的主旨也就自然明了了。
  
  四、启发想像,领悟内涵
  
  古诗词描绘的意境犹如一幅水墨画。因此,在理解诗句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像,使诗句所描绘的景象在头脑中形成色彩鲜明的图画。只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使他们很好地学习古诗词的内容。然后通过进一步的讲解,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情感。
  利用屏幕展示三幅画面:诗人泊秦淮、商女唱小曲、贵族寻欢作乐。教师可以适当予以点拨和引导,如:“商女被迫卖唱时的内心在想什么?贵族们寻欢作乐的场景是怎样的?诗人看到此景又会有怎样的内心感受呢?”通过对照画面,学生此时已和作者产生了心灵上的共鸣。这时,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把当时的情境描绘出来。这样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因而能够更深刻地领会了诗词的主旨。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那么,在古诗词中引入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并实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在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发达的网络的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课外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进而使语文的教学贴近生活、融入社会。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提问”包含两个方面的内涵:“问什么”和“怎样问”,即提问内容和提问方法,把握好这两个方面内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关键词:提问内容 提问方法 瞄靶心 扔石子 巧迁移    思维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和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明代学者陈献章说:
期刊
信息点的储备就是对在阅读中文本信息和生活信息的不断积累的过程,让学生产生大量的信息储备,是为学生习作提供丰富源泉的关键。因此,指导学生做好信息点的储备对学生习作是有促进作用的。那么如何做好信息点的储备呢?根据长期的实验与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关注。    一、储备来自阅读中的信息    (一)储备大量的语言信息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习作中丰富的语言材料从何而来,当然离不开
期刊
摘要:新教材实施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认知、体验、感悟等生活形式的统一。本文从实际问题切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从几个案例出发,进一步诠释数学教育的灵活性和应用性。  关键词:数学 生活 教育 实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它表明了“行-知-行”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学生能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既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也要讲究合理的教学方法。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比较法最为常见,笔者在此进行总结探讨。  一、个例比较,概括一般  引导学生对某类事物中的一些特殊个例进行分析、比较,把这些事物间共同的本质属性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一般规律。这种比较方法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例如:在分式的教学时,教师可给出有理式,,,,,并指出只有前三
期刊
听说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老话题了,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多次著文、一再强调,但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升反降,出现了诸如语言不规范、汉语水平差、写作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近年来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弊端。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听说读写紧密结合,切实搞好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全面提高
期刊
摘要:要提高课堂效率。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要做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利用好奇心,培养兴趣:鼓励开口,培养自信:教学方法多样化:通过运用知识使兴趣持久。  关键词:尊重学生培养自信 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期刊
儿童美术教育不仅能传播和继承人类文化艺术,进行审美教育,而且也是一种开发大脑潜能,培养儿童创新精神的综合教育课,因此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接受美术教育。然而由于年龄的差异,儿童绘画又分为不同的阶段,而且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家长在儿童绘画的不同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总结如下,希望给广大家长朋友提供一些借鉴。    一、涂鸦期    在幼儿1-2岁时,喜欢拿起笔
期刊
目前,全国上下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深入,而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实现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这对于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常见的,也是迫不及待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作为物理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响应教学改革的号召,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中的一些实践和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在
期刊
随着学生从小学步人初中的门槛,各种思想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同时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初一新生的思想一般都很不稳定,并且对社会上的是非判断能力差。针对初一学生思想的可塑性和语文这一学科特点,下面就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利用语文课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意义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我觉得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思想品德
期刊
探究性学习的提出,意在实施开放的、自主的学习活动,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使多学科知识之间的融会贯通。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重视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把教师总结好的、现成的结论“拿来”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