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备忘录

来源 :现代审计与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7691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星移斗转,岁月悠悠。陕西省审计机关从组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二十五年的奋斗历程,这二十五年,是审计机关艰苦创业、开拓发展、自我完善的二十五年,也是审计人依法监督、公正执法,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有力支持的二十五年。回顾二十五年的奋斗历程,意义深远,可以使人记住昨天,珍惜今天,也能启迪后来者,使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共和国的审计事业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创业艰难百站多
  
  1987年年底,我从《经济日报》社调入陕西省审计厅工作。当时,省厅正在初创时期,租用兰州军区西安零三办事处的客房办公,办公室十分狭小拥挤。直到数年之后的1989年才建好现在的位于四府街的办公楼,1989年5月迁入新楼办公。这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生命也步入知天命之年。回忆这二十多年,我与同志的一起共同从事审计理论研究,共同办审计刊物,虽然很辛苦,付出很多,但想一想能在二十多年里为共和国审计事业添砖加瓦,尽一些微薄之力,其实也是一种缘份。由此在劳累之余,心中往往也会产生一些欣慰。
  陕西审计科研事业的发展,基本上与审计事业同步,省厅1983年12月1日开始对外办公,省审计研究所1984年6月19日发文成立。研究所工作起步时,主要包括科研工作、学术交流工作、办刊工作及培训工作。后来成立了培训中心,培训工作就分出去了。最初搞科研工作难度是很大的,一是人手少,二是社会上审计理论文章不多,写作参考资料很少。所里经常安排搞科研的同志到基层审计局调查研究,组织座谈会,倾听一线审计人员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开展课题研究。当时条件有限,到市县审计机关都是坐长途客车或火车,十分辛苦,但工作作风却十分扎实,到一个市县,往往要呆几天,详细了解当地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及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方法或当前审计执法存在的问题等,有時甚至深入到审计现场寻找第一手资料。不像现在,交通方便了,条件好多了,但调研中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现象也增多了。
  在我印象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审计工作初创阶段,陕西在全国叫响的理论成果也出了好几项,如完成审计署科研所安排的重点课题《同家审计作业规范》、编辑出版了《陕甘宁边区的审计工作》等等。九十年代发展得较为平稳,新分来的大学生、选调的专业人才及部队上转业米的同志,使队伍逐步充实。创业的老同志逐步退休,实现了新老交替,新人逐步增加,为后来的发展积蓄了力量。进入新世纪以后,陕西的审计科研工作更是进入了一个硕果累累的新阶段。多项科研选题在全国重点审计课题招标中中标,多项理论成果在审计署或中国审计学会获奖。陕西作为文化大省,其文化底蕴与行业结合产生的效应得到充分展示。这些成果的取得,首先有赖于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其次是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包括审计研究所人员,包括高校审计学科的专家学者,也包括我们一些业务处的同志们,都为这些课题研究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审计研究所主办的刊物《现代审计与经济》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二个阶段。一是初创阶段,1985年6月15日创刊,当时刊名为《陕西审计》,实现了从无到有,补填了陕西审计工作的空白。由于适应了新生审计事业和广大审计人员的需要,刊物面世后很受欢迎,读者投稿十分踊跃。创刊时,由省审计厅拨款相助,后来随印量增加,收取一些工本费,以刊养刊。随着审计事业发展,审计研究所加强了与全同兄弟省市同行和各种刊物的交流。办刊质量逐年提高。自1989年起所里每年召开一次宣传发行工作会议,总结宣传通联工作经验,安排下一年度宣传发行工作,有时还由编辑部同志到会辅导写作知识,各市县审计机关组织通讯员和发行人员积极参加。由于各方面共同努力,杂志发行量由最初的不到3000份大幅上升,刊物也由铅印改为胶印,面貌焕然一新。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时间大约从1992年-1999年。由于刊物质量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加上所里同志们的不懈努力和省厅的支持,1992年10月29日,经陕西省新闻出版局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由新闻出版署发文批准,《陕西审计》获准为全国公开出版物,在全国公开出版发行。1995年,杂志版本又改为大十六开国际标准版本,栏目增多,内容更为丰富。1995年围绕创刊十周年纪念活动,《陕西审计》作为东道主,召开了全国审计刊物座谈会。审计署中国审计出版社、全国二十多家审计刊物派员参会,省、市审计机关及部分企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百余人到会祝贺,有的同志当场赋诗作词,以志庆贺,会议气氛十分热烈。座谈会上,《陕西审计》介绍了办刊经验和基本做法,受到了全国同行的一致好评。第三阶段是2000年至今,可称为规范、成熟阶段。这几年间,刊物围绕打造精品的目标,着力提高用稿质量,提高对最新审计主题的挖掘深度,追求刊物的整体构思和创意。把办刊工作同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结合起来,团结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壮大了撰稿人队伍。同时健全了内部管理机制,实行了岗位目标责任制,使办刊工作进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2003年全国开展报刊大整顿,由省级审计机关主管的全国公开发行的审计刊物裁减得仅剩下六家,而《陕西审计》经有关部门评审后得以保留,继续向全国发行。2005年,在《陕西审计》创刊20周年之际,刊物正式更名为《现代审计与经济》,陕西省省长陈德铭、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为刊物题词祝贺,中国审计学会、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等向刊物发来贺信。杂志的宣传领域由此从审计拓展延伸到整个经济层面,质量和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梅花香自苦寒来
  
  回顾在审计机关二十多年的工作,也见证了二十多年来审计的发展史,我目睹了一拨又一拨审计人的无私奉献,他们都在审计发展之路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足迹。一年又一年,他们中有的人已经作古,有的虽还健在,但生活空间已局限在病榻或轮椅上,但他们仍然关注着审计,每每见面,还关切地询问目前的审计工作情况。我在被他们执着精神感动的同时,也深深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感到事业接力捧的沉重,我只能和同志们一起,付出加倍的努力,除此别无选择。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米,我们的努力逐步化为工作的成果,刊物这块蛋糕渐渐做大了,科研成果也层出不穷,这些成果对审计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这几年,审计研究所不断克服科研人员短缺等实际困难,努力改进和提高理论研究水平。注重与中国审计学会和审计署科研所保持密切联系,关注全国最新科研动态,精心选题,精心组织审计理论工作者、审计一线人员、高佼学者专家组成的“三结合”的执笔队伍,完成了多项审计署立项的全国重点科研课题。同时按照厅领导的要求,针对审计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每年在厅内安排几项“短、平、快”科研项目,鼓励各业务处和审计人员积极参与。这两年分别安排了“查找大案要案线索”、“审计与治理商业贿赂”、“审计经费管理”、“专项审计”、“文 明审计”、“计算机审计”等方面的课题,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和推广,既解决了审计实践中的问题,也提高了广大审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可以说,这也是科研组织管理的一种探索和创新吧。我们的这些做法,曾在中国审计学会会议上受到审计署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在会议总结中建议推广这些做法。春花秋实,从2000年至今,审计研究所已连续九年被审计署出版社评为“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挂靠在研究所的陕西省审计学会在省社会科学系统两年一次的评选中,已连续三届被评为全省“先进社团”,挂靠在研究所的省审计志编撰办公室也被省志办评为“编志工作先进集体”和“编志培训工作先进集体”,审计研究所2005年、2007年两次被省审计厅评为“厅机关先进集体”。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波及陕西时,《现代审计与经济》及时组织编辑记者进行采、编报道,收集了大量抗震救灾和救灾款物审计的资料,编辑出版了一期抗震救灾审计专刊,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深刻记录了一些非常时期难忘的历史片断,受到广泛好评。
  
  咬定青山不放松
  
  从事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没有“甘当绿叶”、“甘当配角”的精神是不行的,不但要当,还要当好,这是一种隐形劳动,隐形劳动是不起眼的,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必须耐得住清淡和寂寞,投入全部身心,孜孜不倦,吃苦耐劳,方能有所作为。回忆自己二十多年的审计工作生涯,有几件事颇值得回忆。
  1992年底,陕西城固县审计人员李永恒由于在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碰硬被犯罪分子杀害,在全国引起了极大反响。当时,我与研究所老所长田春雨及鄢培录等人赴城固县调查了解此事,先后与汉中市、城固县审计局同志座谈,又到办理此案的县公安局了解案件经过及抓捕罪犯的过程,并到汉江边李永恒被杀害掩埋的现场进行实地察看、拍照,之后又到罪犯所在单位某公司进行调查了解,同时到县上有关部门及一些被审计单位了解李永恒生前的先进事迹。这其中由于李永恒生前性格耿直,嫉恶如仇,办事认真得罪了不少人,我们的“光顾”也受到数次“冷遇”,有的人甚至投来匿名信进行讽刺。但我们不为所动,坚持在城固县四处走访,收集各方资料,短短几天时间,就把审计人员遇害的过程及来龙去脉了解得一清二楚,也掌握了李永恒生前的許多先进事迹。回来之后,我以这件令人震惊的事件为素材,挑灯夜战,趁热打铁,执笔创作了电视连续剧《风雨壮行》。剧本公开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热切、正义的评论稿从全国各地纷纷寄来,称这部电视剧以浓厚的生活气息,展现了审计人员的酸甜苦辣,以曲折逼真的情节,溶入了大千世界的善良丑恶,以辉煌悲壮的故事,凝聚了审计人员的一腔热血,以生命的风雨坎坷,讴歌了无怨无悔的事业追求。之后不久,杀害李永恒的罪犯及其情妇(协助作案)均受到法律严惩。这部电视剧本也成为陕西献给审计机关成立十周年的宣传成果之一。
  在我印象中,二十多年来反映审计题材的电视剧本大概有四部,一是陕西的《风雨壮行》、二是湖北的《多雨的春天》、三是山西的《小城审计官》、稍晚一点审计署也产生了一部,名字我已记不清了。
  还有一次,也是到陕南去调研,时间大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一个深秋季节,当我们调研结束返回途中,铁路阳平关附近突因连日大雨发生严重塌方,交通陷于瘫痪,我们于夜晚被困于陕南一个火车小站内。由于车站滞留人员太多,拥挤不堪,我们只能裹紧单衣服坐在站台的水泥地上,寒风袭来,直打哆嗦,情景十分凄惶。那天我们在车站内整整坐了一夜,直到第二天天亮才出火车站改乘长途汽车风尘仆仆地返回。
  多年来,象这种难忘的工作片断和遭遇,有过好多次,而这一切,都未能阻挡我们前行的步伐。为了使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能有机结合起来,为了使刊物不断获得新的素材和信息,我曾与同志们一起,足迹遍布陕南、陕北、关中近百个市县,由此产生的一篇篇来自一线的经验材料,以及可歌可泣的典型事迹,为前进中的陕西审计事业增添了动力,注入了理性,也使我省审计工作的成绩在全国得到反映,鼓舞了在本土审计人员的信心,提振了审计队伍的士气。
  
  洒下一路驼铃声
  
  审计队伍历经二十五年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是与一批又一批人的开拓与传承分不开的,包括从中央到地方的许多老同志。有的我们耳熟能详,能娓娓道来,有的默默工作,埋头奉献,直到退休都是无名英雄。在纪念审计机关成立二十五周年之际,我们应向这些老同志表示怀念和敬意。
  记得1990年,中国审计出版社在威海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全国共计不到10人受邀参会,研讨审计宣传创作工作。会议期间有次在海边散步时,前中国审计出版社社长曾银青曾如数家珍般给我讲述了组建国家审计机关的一些往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和国务院高层领导就曾多次议论过建立审计机关的事宜。1981年5月,姚依林副总理在全国财政工作座谈会上就曾指出,把经济搞活,开放是必要的,主流是好的,但也会产生一些负面的东西,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制约的机构,不要等问题严重了再建立,那样就被动了。万里同志也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同样的观点。为了在宪法中体现审计制度,宪法修改委员会负责人之一的胡乔木同志也做了大量工作。1982年1月12日,胡乔木同志亲自给财政部长王丙乾写信,信中明确指示:“在调整国家机构期间,我同依林同志商量,拟在国务院下设一审计机构,称审计局或审计院均可,对国务院及其以下各机构和各大企事业单位独立行使财政、财务监督检查核算工作,在全国各级设立审计系统,培养选用高级会计人才,以利防止贪污盗窃、贿赂、浪费和其它不合法、不合理、不合算或来历去向不明的开支”。王丙乾根据中央和国务院指示精神,于1982年4月抽调财政部部分干部,开始筹建审计机关。1985年胡乔木同志在作客审计署时回忆这段往事时说:在起草宪法时,我查了一下外国的宪法,发现绝大多数国家都有审计机构,而且地位很高,有的直属总统,有的直属议会,审计长任期很长,相当于大法官,任何人都不能干预,我由此想到,我们国家也应设立审计机关,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很重要的,于是我就跟几位领导商量,财政部表示拥护,依林、万里同志赞同。
  应该说,当初国家审计机关能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这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具有远见卓识的言论是起了重要作用的,他们是审计机关诞生的推动者。
  其实,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有那么一批人,在中央精神的启发下,为审计机关的成立奔忙、呼吁,他们有的是党政领导,有的是知名学者或经济界人士,在他们的努力下,全国省市县各级审计机关很快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组建成立。创业之初,人才极度匮乏,于是,大量人才从四面八方、从各个渠道,包括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汇聚到求贤若渴的审计旗下,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审计人。审计机关白手起家,提出“边组建、边工作、打基础、谋发展”的口号,在一切办公条件尚不完备的条件下,迅速开展了工作。然而当时的政府机关由于收入偏低,没有外快,在社会地位上并没有优势,于是几年后又有人选择离开了这个“清水衙门”,或调到收入高一些的单位,或下海经商了。大浪淘沙,更多的人默默留下了,他们选择了坚守,选择了奋斗,一辆辆简陋的自行车,载着他们驶入风雨,数不清的日日夜夜,留下他们疲倦的身影。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象负重的骆驼,走过茫茫沙漠,留下驼铃声声,走向希望的绿州。任重道远,流年似水,今天,终于迎来审计机关发展壮大的时期,办公条件极大改善,审计环境逐步改观,审计权威日渐树立……东风吹来满眼春,追昔撫今,我们百感交集。虽然我们已经收获了成功,收获了欣慰,但我们决不能丢掉创业时期的那种精神,决不可忘掉风雨前行中的那些令人回肠荡气催人泪下的故事,更没有一丝一毫理由允许自己懈怠放任。我们唯有努力,唯有弹精竭虑,才能不辱使命,完成审计事业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才能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的长治久安、科学发展,也才能实现审计人自我的人生价值。我想,只要我们这样做了,不管今后有无喝采,我们都会无怨无悔,无愧无憾,因为,我们曾经奋斗过,我们曾经走过不平凡的昨天。
  拙文到此打住,值此国家审计机关成立二十五周年之际,聊作小诗作为本文的结尾:几度风雨几春秋,生命甘苦蕴其中,回望岁月无悔意,红叶片片伴秋声。
其他文献
介绍了轿车修补洪烘干装置的功能与结构特点、烘干参数的设定及调试的基本方法。
以丙烯酸树脂改性硅氧烷为基料,FeMnCuO4半导体复合氧化物为颜料,制备吸收率/辐射率(as/εn)达1.80的光热转换吸收涂层,研究了颜基比,底材,膜厚,粒径,温度等因素对涂层光学性能的影响。
以蓖麻油,甲苯二异氟酸酯、苯乙烯与丙烯腈单体为主要原料,合成了具有互穿网络结构的FT-01重防腐蚀涂料,该涂料附着力强,可带锈涂装,耐磨性及防腐蚀性能优异。在酸、碱、水、油、化工大
列宁在认识论的路径、时空观、因果观、真理观等相关问题上全面地运用和发展了恩格斯的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将哲学基本问题的本体论方面和认识论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考察,呈现出了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的主线,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针。审计机关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核心要义是围绕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也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科学审计观,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一是要坚持为地方经济科学发展服务的审计观。十七大报告对审计工作提
期刊
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严重危害到了党的执政地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群体性事件是新时期加强党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更好地推动
为了搞好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审计,现就银行账户管理和使用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从定性依据、审计要点和处理原则等方面介绍如下。  一、审查银行账户的开设、变更和撤销是否履行了有关审批手续。财政部、监察部、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银行账户管理的规定》(财综字[1999]88号)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开设、变更或撤销预算外资金有关专用存款账户,应向同级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并
今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汉中市市县审计机关根据当地政府部门抗震救灾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迅速投入到了抗震救灾之中,并根据审计厅要求和安排以最快速度投入到抗震救灾款物的审计监督工作中,在全体参审人员的努力下,圆满完成了阶段性的审计任务。现将这种特殊时期所采用的“事中介入、关口前移、全程跟踪、特事特办”的审计方式和值得思考的问题总结如下,以便相互借签,共同提高。    一、抗震救灾款物的审计工作措施及
如何解决湿固化聚氨酯色漆贮存期短的问题?从颜料的选择、除水剂的选用、不同颜料除水分散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实用实例。
经济学家左小蕾指出,现在是一个关键时刻,在美元币值出现大幅波动的同时。亚洲各国经济却在经历严重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的困扰,而越南的资产价格泡沫“率先”显示出破灭迹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