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体会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我主要从“理解诗词大意,整体感知内容”、“ 体会诗词感情,走近作者心理”、“品味诗词‘金’字,感叹炼字功底”、“赏析诗词名句,陶冶精神家园”、“学习诗词技法,指导学生写作”等五个方面进行古诗词赏析教学。
关键词:赏析;体会;享受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是人类家园中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它以其细腻的感情、丰富的内容、和谐的音韵、优美的意境熏陶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的目标是“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根据这一精神,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谈一下自己是从哪几方面进行古诗词教学的。
一、理解诗词大意,整体感知内容。
赏析古诗词最基本的就是对诗词中词语、句子的意思达到正确的理解,进而从整体上感知诗词的内容。这是我们赏析诗词的基础。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可以出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1)诗词中的某个词或某句话有几层意思?你能说出来吗?(2)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诗词中某句话所写的景色吗?
如:在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我出示了以下的问题:(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共有两层意思,你能说一下吗?(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它所展示的“千古壮观”吗?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学生们就很轻松地把这首诗的大意理解了。
二、体会诗词感情,走近作者心理。
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由此可见,抒情是诗歌最基本的特点。诗歌的创作过程始终是伴随着诗人感情的激动而进行的,是其强烈感情的产物。为了让学生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应该尽可能多的让他们了解诗人的经历、创作风格。像读李煜的词,我们就要明白他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的经历,这样才能真正体会他作品中的深重忧愁。读李清照的词,就要知道她前期清新明快、后期悲壮凄婉的风格。另外,古人用一些特定的表达方式来传递某种特有的情绪,像用折柳表达送别,借明月抒发思乡,寄秋风以忧愁等,也应让学生了解。如果学生头脑中有了以上这些基本知识,再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就能准确地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
如:我在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时,首先让学生明白这首词是她哪个时期的作品,再让学生结合全词看看是否体现了她后期的创作风格,是从哪几句话中看出来的。课堂上,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对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得淋漓尽致。
三、品味诗词“金”字,感叹炼字功底。
古人写诗作词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像人人皆知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传说,王安石在写这句时,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由此可见,古诗词中的字可谓“一字千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常出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1)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2)你认为某个字(词)好在哪里?为什么?(3)把某个字(词)换成另一个字(词)行吗?为什么?在学生思考前,还要提示他们,不能把字(词)孤立起来,要把它放在句子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去分析。
如:在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尽”能否改成“进”?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确,用“尽”更能体现出作者和友人那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
四、赏析诗词名句,陶冶精神家园。
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主旨深刻,催人奋进;有的感情细腻,感人至深;有的景色宜人,赏心悦目。欣赏这些名句,对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都有很深刻的意义。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主要提示学生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2)这句话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3)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抑或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如: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话时,可引导学生主要从动词运用的角度去分析: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通过对名句的赏析,不但训练了学生的理解、分析、想象、表达等能力,而且也使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陶冶了精神家园。
五、学习诗词技法,指导学生写作。
优美的古诗词不仅在感情、意境方面能感染人,打动人,而且其突出的表现手法更是需要学生学习与掌握的,这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想象等等。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我主要提示学生这样思考:诗中运用了何种手法?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当这些问题解决后,我再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种手法写作。这样,就达到了学以致用,指导写作的目的。
通过对古诗词的欣赏,学生更能体会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
当然,只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古诗词中有更多的妙处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去研究与体会!
关键词:赏析;体会;享受
古诗词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民族情感,是人类家园中永不老去的童心梦幻,是文学的源头,是艺术审美金字塔的顶端,它以其细腻的感情、丰富的内容、和谐的音韵、优美的意境熏陶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提出的目标是“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和运用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根据这一精神,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谈一下自己是从哪几方面进行古诗词教学的。
一、理解诗词大意,整体感知内容。
赏析古诗词最基本的就是对诗词中词语、句子的意思达到正确的理解,进而从整体上感知诗词的内容。这是我们赏析诗词的基础。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可以出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1)诗词中的某个词或某句话有几层意思?你能说出来吗?(2)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诗词中某句话所写的景色吗?
如:在教学王维的《使至塞上》时,我出示了以下的问题:(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共有两层意思,你能说一下吗?(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优美,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出它所展示的“千古壮观”吗?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学生们就很轻松地把这首诗的大意理解了。
二、体会诗词感情,走近作者心理。
李渔《窥词管见》有云:“词虽不出情景二字,然二字亦分主客,情为主,景是客。说景即是说情,非借物遣怀,即将人喻物。有全篇不露秋毫情意,而实句句是情、字字关情者。”由此可见,抒情是诗歌最基本的特点。诗歌的创作过程始终是伴随着诗人感情的激动而进行的,是其强烈感情的产物。为了让学生准确地体会作者的感情,应该尽可能多的让他们了解诗人的经历、创作风格。像读李煜的词,我们就要明白他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囚的经历,这样才能真正体会他作品中的深重忧愁。读李清照的词,就要知道她前期清新明快、后期悲壮凄婉的风格。另外,古人用一些特定的表达方式来传递某种特有的情绪,像用折柳表达送别,借明月抒发思乡,寄秋风以忧愁等,也应让学生了解。如果学生头脑中有了以上这些基本知识,再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就能准确地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
如:我在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时,首先让学生明白这首词是她哪个时期的作品,再让学生结合全词看看是否体现了她后期的创作风格,是从哪几句话中看出来的。课堂上,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对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得淋漓尽致。
三、品味诗词“金”字,感叹炼字功底。
古人写诗作词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像人人皆知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传说,王安石在写这句时,在原稿上曾经换过许多字,先用“到”,又改作“过”,后改作“入”,再改作“满”,都不合意,修改了好多次,最后才选定了这个“绿”字。由此可见,古诗词中的字可谓“一字千金”。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常出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1)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字(词)是哪个?(2)你认为某个字(词)好在哪里?为什么?(3)把某个字(词)换成另一个字(词)行吗?为什么?在学生思考前,还要提示他们,不能把字(词)孤立起来,要把它放在句子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去分析。
如:在教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我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尽”能否改成“进”?为什么?通过讨论,学生明确,用“尽”更能体现出作者和友人那种依依不舍、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
四、赏析诗词名句,陶冶精神家园。
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主旨深刻,催人奋进;有的感情细腻,感人至深;有的景色宜人,赏心悦目。欣赏这些名句,对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陶冶学生的性情,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都有很深刻的意义。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主要提示学生从这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2)这句话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3)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抑或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如: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话时,可引导学生主要从动词运用的角度去分析: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通过对名句的赏析,不但训练了学生的理解、分析、想象、表达等能力,而且也使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陶冶了精神家园。
五、学习诗词技法,指导学生写作。
优美的古诗词不仅在感情、意境方面能感染人,打动人,而且其突出的表现手法更是需要学生学习与掌握的,这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征,想象等等。在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时,我主要提示学生这样思考:诗中运用了何种手法?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当这些问题解决后,我再让学生尝试着运用这种手法写作。这样,就达到了学以致用,指导写作的目的。
通过对古诗词的欣赏,学生更能体会中国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
当然,只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古诗词中有更多的妙处需要我们引领学生去研究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