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错误本源,寻找改进对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benlad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万以内数加、减法是三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个教学重点,它在整个计算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以20以内数的加、减法,尤其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为知识基础,而它又是后续小数加减法、多位数乘两位数、小数乘除法等内容的知识基础。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计算错误层出不穷,可从聚焦易错题本源入手,分析错因,从基础落实、强化对比、计算习惯等角度寻找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易错题搜集 错因聚焦 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6-040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是整数计算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它以20以内数的加法、减法为基础,尤其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些加减法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直接影响万以内数加、减法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又是后续学习的小数加、减法,多位数乘两位数,小数乘除法等内容的基础,足见这一内容的重要性。
  一、分析教材学情,统计错误现象
  从计算的角度思考,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算法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字相加减;二是从个位算起;三是分为两种情况:加法是哪一位上的数字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减法是哪一位上的数字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一做十,相加后再减。这三个步骤学生口头表达已非常清晰,但具体运用第三个时却是差强人意。
  从教材呈现的内容分析,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可以分为加法和减法两大块。加法可以细分为:A.三位数加三位数出现一次进位(可以是任何数位相加满十);B.三位数加三位数出现两次进位(可以是任意的两个数位相加满十);C.三位数加三位数出现三次进位。减法可以细分为:a.三位数减两位数或者三位数,个位不够减出现一次退位;b.三位数减两位数或者三位数,个位、十位不够减,出现两次退位,被减数中间、末尾都没有0;c.三位数减两位数或者三位数,个位、十位不够减,出现两次退位,被减数中间、末尾都有0;d.三位数减两位数或者三位数,个位、十位不够减,出现两次退位,被减数中间有0,末尾没有0。
  根据这些分类对学生的计算易错题进行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二、分析统计数据,聚焦错误本源
  总体分析:根据以上的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学生的计算易错题总体上归类为:①减法计算错误率高于加法计算错误率(尤其退位减法比进位加法错误率要高)。②十位、百位计算错误率要高于个位计算错误率。③计算习惯不好的学生的错误率要高于计算习惯好的学生的错误率。如常有学生忘加进上来的1,忘减退位的1。
  阶段性分析:在加法计算中,第一阶段的一次进位学生不太会出现错误,而遇到连续进位后学生出错的情况明显增多,主要是对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加1的加法不够熟练造成的。在减法计算中,学生对于第一阶段的一次退位容易记住要减掉退位的1,而遇到连续退位,尤其是“被减数中间有0的情况,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十位不能退1,先要向百位退1,再从十位退1”的情况学生较难理解,尤其是一些学困生。
  三、分析典型易错题,寻找改进对策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错误并不可怕,它是学生经历了分析、对比、理解、调整等学习方式后对问题的一种反馈。那么,万以内加减法中的哪些计算题是学生难以掌握、容易犯错的呢?我搜集了大量的学生作业,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了调查、访谈与思考,归纳整理出了以下几种错误类型。
  类型一:个位倒着减
  典型错题
  错因分析
  这两道计算题都出错在个位。针对这样的错误,我对学生进行了访谈。
  【访谈一】
  师:你能说说412-269得数的个位是怎么算出7的?
  生:我是先从个位算起,个位的2-9不能减,那我就倒过来变成9-2了。
  师:2-9是不能减还是不够减?
  生:我听同学说是不能减。
  师:9-2够减吗?
  生:够。
  师:那2-9够减吗?
  生:不够减。
  师:2-9不够减怎么办?
  生:向十位借1再减。
  ……
  【访谈二】
  师:你能说说803-320得数的个位怎么算出是7的?
  生:不好意思!老师,我看错了,应该是3。
  ……
  从学生的访谈中,我找到了错误的原因:
  1.学生在平常的减法计算中接触最多的是被减数比减数大或者被减数和减数相等,也就是够减的情况,因此碰到被减数比减数小即“不够减”的式子,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认为没有这样的减法式子,是“不能减”的,即做不了,“不能减”那就倒回来减,两种减法的结果是一样的,这和加法式子将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再加结果不变是一样的。
  2.万以内数的减法主要是学习“不够减需要退位”的减法,经过大量具体式子的练习,学生头脑中浮现“不够减”的减法已盖过了以前所学“够减”的减法,受头脑中“不够减”的强势影响,把“够减的”也当成“不够减”的了。
  3.加法交换率的负迁移。在加法计算中如2 9和9 2的结果是一样的,学生认为减法9-2和2-9的结果也是一样的。
  改进策略
  1.规范数学语言。“不能减”和“不够减”虽一字之差,但意思差别很大。“不能减”是减法中的两个数字不能参与减法计算,不存在减法式子,而“不够减”是被减数比减数要小。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接受新事物的特点,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不够减”的减法式子外观上还不能很快接受,觉得很别扭。为此,在教学中,应先从心理上让学生尽快接受这样的减法式子,让学生清楚这样的减法式子属于“不够减”,不是“不能减”,在这之前碰到的减法都属于“够减”。特别注意的是,在做这样的减法时要规范使用“不够减”这一数学语言。
其他文献
[摘 要] “享学课堂”强调不断提升学生的感悟层次与实践的过程。通过预测“学情”“目标”“可能”,并做出相关的灵活处理,从而避免无效生成,拓展生成资源,演绎预约精彩,提升生成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享学课堂 提升感悟层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52  传统教学基本上是教师“一言堂”的模式贯穿其中,对于学生的课堂
[摘 要]“以学生自学为中心,教师围绕学生的自学转”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抓住生成的资源,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相互学习,并适时放慢脚步,挖掘学生的潜力,放飞学生的想象力,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呈现无限的精彩。  [关键词]放慢脚步 节外生枝 思考 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22  课堂教
[摘 要]“四学”是“三性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主要是指个体首学、小组互学、全班群学、师生共学四个学习流程。它的创建,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外显性评价的需要。教师在实际操作中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增加或者重组这些教学环节,以便达到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个体首学;小组互学;全班群学;师生共学;学时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
[摘 要]让数学课堂真正走向高效与精彩,是每位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的两次教学中,教师采取了让新知引入变得有趣、让深入探究变得丰富、让巩固练习变得综合、让课堂总结变得精致的有效教学策略,从而打造了高效、精彩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高效;精彩;数学课堂;数对;确定位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
为突显“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中,我组织“动手操作,合作探索”的活动,有效地达成了“自主建构”的学习目标。现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作简要的梳理和反思。  一、关注合作要素,促进合作成功  教学片断:  师:看来,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长和宽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师
[摘 要]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以下过程:一是创设形成情境,形成感性认识;二是抽象概念特征,初步理解概念;三是强化实践运用,巩固概念认知。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首先强调概念的引入,遵循现实性原则;其次强调概念的理解,遵循科学性原则;再次强调概念的强化,遵循应用性原则。  [关键词]概念教学 形成 三部曲 现实性 应用性 科学性 抽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 要]“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在教学中,应以感知生活中的角作为教学的重点,先让学生在趣味操作中认识图形中的角,然后立足生活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并通过巧引妙启,促进学生理解与内化角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角;初步认识;生活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2-0039-01  角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平面图形,学好“角
[摘 要]数学课堂应该将简洁作为最高追求,在简中求真,在简中启智。在“11~20各数的认识”的三次磨课中,教师逐步感悟到数学教学应该简化教的环节,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留出足够的空间,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关键词]磨课;简洁;大道至简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4-0004-04  老子云:“大道至简。”这告诉
[摘 要]“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各版本教材都有的经典内容,许多教师都对这一内容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通过一些经典的名师教学片段的赏析,找到如何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数学本质、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视角;数学本质;数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0-0005-02  
[摘 要]在解读教材时,教师不能只追求形式,对表象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替换处理,而应该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认知规律出发,对个体表象进行有机组合形成连体表象,并且充分利用个体与连体之间的逻辑关联,通过分步呈现的方式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让学生的注意力精确锁定目标问题。  [关键词]表象材料;数学价值;教学思考;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