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荡乾陵问何极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a555551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场秋雨过后,午后的阳光驱散了乌云,灿烂如旧,风吹动落叶,飘来丝丝的凉意,关中大地朗润起来了,视野也延展得广袤无边,黄土、河流、绿树,色彩斑斓,我们从西安往西向乾县进发,去领略感受乾陵的无穷魅力,思绪也随着车行驰骋在苍茫的历史夜空中。
  乾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北部六公里的梁山上,为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车抵巍峨的梁山脚下,沿着宽广的司马道拾级而上,两旁的文武大臣石雕塑像或威武或儒雅,斑驳的颜色透着浓浓的历史味,让人不由心生庄严肃穆之感,大唐盛世的恢弘气势扑面而来。朱雀门司马道西侧矗立一块方形石碑即述圣记碑,是武则天亲撰、其子唐中宗李显所书,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一通功德碑。可惜并没有几个人会从石碑上的文字去记住一个人的功德,一个人的历史功绩是记载在人心中的。在朱雀门外的司马道东侧,耸立着闻名于世的无字碑,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线刻成腾空飞舞的巨龙,栩栩如生。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我抚摸着苍凉的巨石仔细观察,马屈蹄俯首,雄狮则昂首怒目,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无不彰显古代高超的雕刻技艺。武则天不愧为古代唯一的女皇,气魄宏大,见识高远,一生功过是非无需用有限的文字来记述。仰望巍峨壮观的石碑,思维越过悠长的午后,与苍凉的古意有了刹那间的融合,古来万事如流水,容得天下风情万种的一代女皇,权谋、争斗、荣耀,经历过一切爱恨情仇,达到人生巅峰的时候,似乎产生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苍凉孤独,她可以打败世间的任何人,到头来却败在上苍的脚下,仰望苍穹,一切都可以放下了,放下外在的虚无,返璞归真,雁阵惊寒,响彻渭水之滨。
  乾陵引人注目之处,还有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的两组石人群像。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我细细数一下,西侧三十二尊,东侧二十九尊,共六十一尊。这些石人是当时唐王朝属下的少数民族官员和邻国王子及使节,唐高宗入葬时前往参加葬礼,武则天为炫扬大唐威势,将他们雕像立于陵前。在石人像的背部刻有国别、官职和姓名,今有些石像的字迹还可辨认。这些石人残像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六十一番臣像”。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也有翻领紫袖。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这无不彰显盛唐的强盛,最奇怪的是这些石像都没有脑袋。据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地震的原因导致的,对这种说法我甚是怀疑,地震也不可能只震掉石像的脑袋,而其他部位完好无损。另有民间传闻,这些石像的头部是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在明朝初期,有个外国使节到乾陵去游玩,发现自己的祖先竟然被立在这里给唐朝的皇帝守陵,觉得既有损国格,也有辱于人格,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损害,便想把这些石像给毁了,但是他又怕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于是便想到了一个妙计。他每天晚上都要到乾陵附近的庄稼里践踏粮食,然后在第二天又煽风点火似的,和百姓说这都是那些石像做的,他们在晚上便成精了,开始糟蹋庄稼,要想保护好庄稼和粮食就必须把这些石像消灭掉,砍掉它们的脑袋,让它们不能再出来祸害庄稼。当地的群众认为这个外国使者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一气之下便把这些石像的脑袋给砍碎了。传说仅仅是传说,我们似乎不必去较真历史的真相,历史本来就是浩如烟海,世间正因为有许多的未知才给了我们心灵丰富的想象空间,我们才有了求知的欲望,生命才丰盈润泽。南飞的雁阵追赶着飘动的白云,带来旷古的沉寂。
  我没有停下追寻的脚步,继续往北峰进发。唐朝都沿袭了“因山为陵”的葬制,登上梁山北峰,此处不愧为当年两位著名星相学家袁天罡和李淳风不约而同相中的风水宝地,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乾陵玄宫即位于北峰之下。梁南面两峰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远远望去仿佛一位少妇裸睡在蓝天白云之下。伫立、眺望、遐想,苍穹间弥漫着禅意的静穆,风呼啸而过,雁鸣阵阵,白云悠悠,思载悠悠,上至辉煌如日月当空照的女皇,下至微如草芥的平民都来自大地,最后都归于这片黄土,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切都付之笑谈中。遥望广袤的关中大地,沟壑纵横,落木萧萧,思绪也驰骋得无边无际,人生匆匆,百岁光阴,恍若白驹过隙,在历史长河中真乃沧海一粟。脚踏在这片厚重的黄土上,内心舒展得无比空旷辽远,纵使我们经历了人世间再多的风霜雨雪,也能荡涤心中积聚的尘埃,也可原谅世间任何的不堪和苟且,把功名利禄喜怒哀乐轻轻放下,让精神找到皈依之所。
  有位哲人说过“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回望浩荡乾陵,叩问苍穹,我们就会感悟到生命的真谛,风吹动流云,耳畔传来杳寂的天籁之声,仿佛发自心灵,亦仿佛发自旷远苍茫的时空……
其他文献
踏过火盆,迎面伸来一双手,稳稳接住了我。抬头一望,一双带笑的眼,慈祥的面容,干净利落的短发——是爱人的妈妈,我的婆婆!  这双手是那样地厚实、有力,牵着我走进红幅高悬布置一新的厅堂,紧张的心渐趋平静。妈的嘱咐犹然在耳:“孝敬公婆,当个好媳妇。”  寒冬傍晚,下班踏進家门,婆婆望着我,眼里满是心疼。  “嘴唇又冻紫了,手伸过来下。”  又是这双大手,将我的手拖了去。瞬间,暖流传导至全身,所有细胞活跃
期刊
晾台上种植的迎春花葱茏青翠,远方吹来的一缕缕寒风越过防盗金属网摇曳着花枝,枝头含苞欲放的红色、金黄色蓓蕾轻轻晃动了起来,那是迎春的舞姿;立春节气天空中流淌着春天的气息,春暖乍寒是花的守候;蓝天下的云彩裹着阳光缓缓移动,那是流年的红尘,潮来潮去;花开花谢,辗转着不息的轮回。  时光流逝,岁月沉淀。窗帘外,行道树上刚刚悬挂起来的一盏盏红灯笼,为迎接春节的到来营造出了一派祥和的节日气氛。年,越来越近,心
期刊
品尝着母亲从乡下捎来的农家自产小麦面粉,故乡就近了。  去年春暖花开时,正是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我们一家响应政府号召,选择就地过年。时光飞逝如电,母亲得知我们国庆节要回家,竟兴奋得一夜未眠,她早早地守候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眼巴巴地望着迎来送往的车辆,生怕遗漏掉什么。  家里的晚餐很简单,包水饺是母亲的“拿手好戏”,这道美餐一做就是三十多年了,那皮薄肉嫩的水饺分明是母亲的味道。
期刊
很多人对于孤独的定义就是:独来独往,独自一人去餐厅,去图书馆,去逛街等等。这种人在那些活泼外向、合群的人看来,是一种病态,因为他们不合群,似乎也没有什么朋友,你看到他们的样子总是孤孤单单一个人。然而,所有的人,都在误解。事实上,孤独是灵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孤独是一种常态,每一个都会有,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在面对孤独时,处理的方式不一样,所带来的结果也会不一样。  好友
期刊
关于红树林,我记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一个传说,也不知是哪朝哪代的事了,在南部的深海中,潜伏着一只乌龟,吸取天地精华之后修炼成精,没事时就爱到海上冒泡,刮起狂风巨浪,把住在海边的渔民搅得永无宁日,没法生活下去。天后娘娘见此情景,派遣天兵天将抓拿龟精,并从自己头上拔下几根青丝,玉指一弹,几根青丝立刻幻化成红树林,在海面上平铺开来,蔓延得越来越广,从此一望无际的红树木便成了海洋的守护神,再大的风浪在它面前也
期刊
很多年前,就听说马铺乡杨美村倩影飘扬的芳名。单单听它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字眼,就令人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盛夏时节,一帮文朋诗友来到慕名已久的杨美村访古,满怀惊喜地撩开它隐约朦胧的面纱,近距离领略它的神秘与美妙。  站在高坡的水泥路上,朝着东南方向眺望,连绵起伏、层层叠叠的青山亲昵地环抱着一马平川中的杨美村。这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村庄,村前溪流晶莹清澈,村后翠竹松柏长青。正是荔枝成熟季节,红艳艳的珍珠缀
期刊
每到阳明公园,都仿佛置身于欢乐沸腾的海洋。  蝴蝶、蜻蜓、金鱼……各种造型的风筝在小朋友们的手中随风飘扬,大人们紧随其后,心情就像那手中的线,高高低低,一路欢呼雀跃。宽阔的广场上,滑步车嗖嗖地从身边穿过,小朋友们你追我赶,骑得飞快,就像一群滑翔的小鸟。比起滑步车,轮滑快得像梭镖,风驰电掣卷起一阵风,轮滑摩擦着地面,发出汩汩响声。欢快的年青人弓着腰,快步蹬腿,就像一群竞速的飞鱼,争先恐后一闪而过,在
期刊
角美流传村除了一座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天一总局”之外,听说还有一座供奉“龙裤祖师”的禅院,就叫“龙裤禅院”。知道闽南有平和的三平祖师,安溪的清水祖师,这龙裤祖师就少有所闻了。本文综合一些史料,对这位佛界高僧的生平事迹作个比较详细的介绍。  岐山石室苦修而成得法高僧  龙裤禅院坐落于郭姓村落流传村。禅院修建于此,就是为了纪念为社会,为弘扬佛法,为黎民百姓做了许多好事的明代高僧龙裤祖师。祖师于明嘉靖三
期刊
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人类史就是一部考古与创造史。  考古,是对古文明的一种发现。也是对历史的一种追踪。创造,是对未来的一种探索,也是对现代的一种沉淀。有时候,通过一场考古的讲演可以揭开某个沉睡上万年乃至更久远的谜底真相,也可以给未来创造提供更完整的思路。或许,这正是考古与创造最有趣的地方。今天,就来讲一段关于葡萄的故事。  2014年11月29日下午,著名考古学家张居中在河南博物院进行一次大型公益
期刊
沐浴着舒心醒神的阳春海风,笔者周游了荣获全国“十大美丽海岛”之首的福建东山岛,饱览了美丽海岛如诗似画的旖旎风光。  东山岛是著名的“闽台古陆桥”(亦称“东山陆桥”)起点,距今数百万年前,台湾海峡岩浆活动非常剧烈,地质变迁频繁,远古时期从东山岛到台湾的滚滚波涛之下,横亘着一道由若干浅滩组成的隆起地带,这条隆起地带水深不到40米,大多数地段只有10米,被称为“东山陆桥”。在史前冰河时期,“东山陆桥”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