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引人入胜,渐入佳境”,如果一堂课做到了这八个字,那么这堂课一定是一堂好课。这要求教学设计要有层次性,步步深入,最终指向学习任务的完成。这要求教师要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一步一个台阶,最终实现思维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绿色语文;课外阅读;个性化解读文本
【现状分析】
学生方面:我们学校是农村学生比较多,学生大多数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在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从小在课外阅读上经典名著类读得比较少,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杂志类或者比较短小的文字,做读书笔记一般也是摘录杂志上面的,近几年,发现学生读网游小说现象比较严重。写作的时候,缺乏真情实感,而作文能打动别人,能让别人接受的东西,必须是发自内心深处真实的呐喊。
教师方面: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是是非非”,语文老师都是感触良多,但最终仍是各说各有理,尤其是谈论现在的阅读教学,对于分数和语文素养不可兼得的现状,大家既忧虑又无奈。
因此,依据赵谦翔“绿色语文”和“发现学习理论”,我们根据本校实际经验总结提出了“一三五”课外阅读模式。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既是教师本人业务提升的途径,又是实现学生分数与素质创造性成长的和谐构建过程,也是适应语文改革的必经之路。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同事们的指导,发现“一三五”阅读教学模式是确实一种实用而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模式简介】
一:一个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文本为中心。
三: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五个环节:激情导入,交流预习,品读感悟,个性表达,推荐阅读。
【模式解读】
(一) 一个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文本为中心。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这透露出的信息是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而这种信任体现出来的却是教师的教學自信。只要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学”,教师的引导到位,铺垫到位,学生的潜力一定能够激发出来,帕尔默所说的教学的勇气就在于这里。
(二) 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 五个环节解读与操作流程。
1. 激情导入
(1)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引起师生情感共鸣,迅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操作程序:
教师激情导入。推荐导入方式:背景导入,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故事导入,歌曲导入,时政导入(根据本节课主题确定适合自己的导入法)这样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所学内容上,激活学生的大脑兴奋点。
注意点:导语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吸引力。而且导语语言要精练,导入时间不宜过长。
(2)出示教学目标(辅助环节)通过多媒体展示或小黑板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学习、探究。学生看多媒体或小黑板,明确了学习目标。教师准确揭示目标,引导学生追求目标。目标的制定要难度适宜,要有层次性,不宜过多,引导学生明确、识记目标。
2.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可以避免学生思维的单一性,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养成合作的精神,顺利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自主交流,教师巡视,利用多媒体或现有书籍资料等,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要推荐的文章以及在文中的疑惑或感触或好的读书方法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 品读感悟
这个环节是最关键的环节,重点抓住“读”“品”“悟”这三个字眼。“读”“品”“悟”是“一三五”阅读教学模式中最核心的内容,读是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的重要途径,读就是走进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指导诵读四步走:先让学生读,师生点评,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再读。也可以在最后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诵读,教师最好能背诵朗读,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比听录音要好,学生易于把握和学习,会有更好的效果。
比如课外阅读《田野上的白发》,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母亲的白发”是作者极力渲染的形象,也是作者情感的宣泄口。看到后面那些问题,诸如分析本文写了哪些事情啊之类的,我索性不让学生看那些问题了,我告诉学生只是欣赏这篇散文,不用做后面的题。我们先看看谁读得好,学生放开了喉咙大声地读,有的同学主动做摘抄,谈感悟,王明明同学饱含深情地朗诵了一首自创小诗:“母亲的眼神,您的眼神像三月里的小雨,丝丝滋润着我,您的眼神像冬日里的暖阳,缕缕温暖着我,您的眼神是深夜里的灯,是夏日里的星……”虽然语言比较稚嫩,文采也不出众,但是,真情感人。还有一位女同学深情地说:“读了这篇文章,我忽然想起周末在家时妈妈洗衣服,她弯着腰倒水的时候,我看见妈妈竟然有了白发,她才四十岁,怎么这么快就老了呢?”
4. 学以致用
语文课通行的上法是,走进文本,然后拓展文本。其弊端在于文本还没有弄明白,就急于拓展。我采取了另外一种做法。在涵咏文本的过程中,实现文本的拓展升华。其做法是课前收集与文本相关的材料,打印出来,冠名为“材料助读”,共分为三类:背景资料、讲授资料、拓展资料。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熟悉。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使助读材料与文本水乳交融,最终提升学生思维的提升。
5. 推荐阅读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阅读主题,推荐同类名作或经典文章,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加深经验积累,激发创新思维,提高思想觉悟。
参考文献:
[1]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教文汇,2007(2):58-59.
作者简介:
江国灵,山东省聊城市,山东省莘县莘州中学。
关键词:绿色语文;课外阅读;个性化解读文本
【现状分析】
学生方面:我们学校是农村学生比较多,学生大多数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差。在学习方面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从小在课外阅读上经典名著类读得比较少,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杂志类或者比较短小的文字,做读书笔记一般也是摘录杂志上面的,近几年,发现学生读网游小说现象比较严重。写作的时候,缺乏真情实感,而作文能打动别人,能让别人接受的东西,必须是发自内心深处真实的呐喊。
教师方面:对于语文教学中的“是是非非”,语文老师都是感触良多,但最终仍是各说各有理,尤其是谈论现在的阅读教学,对于分数和语文素养不可兼得的现状,大家既忧虑又无奈。
因此,依据赵谦翔“绿色语文”和“发现学习理论”,我们根据本校实际经验总结提出了“一三五”课外阅读模式。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既是教师本人业务提升的途径,又是实现学生分数与素质创造性成长的和谐构建过程,也是适应语文改革的必经之路。笔者经过多年的探索,结合同事们的指导,发现“一三五”阅读教学模式是确实一种实用而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模式简介】
一:一个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文本为中心。
三: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五个环节:激情导入,交流预习,品读感悟,个性表达,推荐阅读。
【模式解读】
(一) 一个中心,以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文本为中心。课标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这透露出的信息是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而这种信任体现出来的却是教师的教學自信。只要教学设计立足于学生的“学”,教师的引导到位,铺垫到位,学生的潜力一定能够激发出来,帕尔默所说的教学的勇气就在于这里。
(二) 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 五个环节解读与操作流程。
1. 激情导入
(1)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学生注意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引起师生情感共鸣,迅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操作程序:
教师激情导入。推荐导入方式:背景导入,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故事导入,歌曲导入,时政导入(根据本节课主题确定适合自己的导入法)这样的目的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到所学内容上,激活学生的大脑兴奋点。
注意点:导语的设计必须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吸引力。而且导语语言要精练,导入时间不宜过长。
(2)出示教学目标(辅助环节)通过多媒体展示或小黑板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学习、探究。学生看多媒体或小黑板,明确了学习目标。教师准确揭示目标,引导学生追求目标。目标的制定要难度适宜,要有层次性,不宜过多,引导学生明确、识记目标。
2.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可以避免学生思维的单一性,通过讨论让学生主动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养成合作的精神,顺利找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自主交流,教师巡视,利用多媒体或现有书籍资料等,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把自己要推荐的文章以及在文中的疑惑或感触或好的读书方法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3. 品读感悟
这个环节是最关键的环节,重点抓住“读”“品”“悟”这三个字眼。“读”“品”“悟”是“一三五”阅读教学模式中最核心的内容,读是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的重要途径,读就是走进文本,倾听文本,领会意思。指导诵读四步走:先让学生读,师生点评,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再读。也可以在最后加上老师声情并茂的诵读,教师最好能背诵朗读,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比听录音要好,学生易于把握和学习,会有更好的效果。
比如课外阅读《田野上的白发》,这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母亲的白发”是作者极力渲染的形象,也是作者情感的宣泄口。看到后面那些问题,诸如分析本文写了哪些事情啊之类的,我索性不让学生看那些问题了,我告诉学生只是欣赏这篇散文,不用做后面的题。我们先看看谁读得好,学生放开了喉咙大声地读,有的同学主动做摘抄,谈感悟,王明明同学饱含深情地朗诵了一首自创小诗:“母亲的眼神,您的眼神像三月里的小雨,丝丝滋润着我,您的眼神像冬日里的暖阳,缕缕温暖着我,您的眼神是深夜里的灯,是夏日里的星……”虽然语言比较稚嫩,文采也不出众,但是,真情感人。还有一位女同学深情地说:“读了这篇文章,我忽然想起周末在家时妈妈洗衣服,她弯着腰倒水的时候,我看见妈妈竟然有了白发,她才四十岁,怎么这么快就老了呢?”
4. 学以致用
语文课通行的上法是,走进文本,然后拓展文本。其弊端在于文本还没有弄明白,就急于拓展。我采取了另外一种做法。在涵咏文本的过程中,实现文本的拓展升华。其做法是课前收集与文本相关的材料,打印出来,冠名为“材料助读”,共分为三类:背景资料、讲授资料、拓展资料。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熟悉。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点拨与引导,使助读材料与文本水乳交融,最终提升学生思维的提升。
5. 推荐阅读
教师根据本节课的阅读主题,推荐同类名作或经典文章,引导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加深经验积累,激发创新思维,提高思想觉悟。
参考文献:
[1]郝毅.探析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教文汇,2007(2):58-59.
作者简介:
江国灵,山东省聊城市,山东省莘县莘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