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7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个陌生的女孩,她比我大一岁,个子没我高。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子影。我第一眼看见她,就喜欢起她来。她留那种很短的学生头,浑身上下流露出一种豪爽的男孩气,尤其是那双眼睛充满了灵性和对这个世界的悟透。
晚饭后,父亲拿出子影的画给我看,其中许多画都获了奖,有的还参加了日本的儿童画展。父亲要我收敛点玩性,好好跟子影学画画。我从来没有想过那些五颜六色的线条竟会构成那样一幅生动的画面。我暗暗佩服起子影的才气,还真的喜欢起画画来。
那之后每天早上一起床,我就摊开纸笔把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用心灵描绘出来,在子影的指导下,我在绘画方面的进步很快。父亲很高兴,做了一大桌菜,说这一切都归功于子影。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中,子影忽然止不住地哭了起来。在子影的泪水中我知道了她内心深处那个最伤痛的故事——
子影的父母都是搞艺术的,从小父母就很疼爱她,常常带她到野外写生。子影的父亲对艺术很执着。一次他在市中心搞广告牌设计时,因不满意美工的工作,亲自爬上了高高的脚手架,待自己满意地画完,正要下去时,忽然一脚踩空,从高高的架子上摔了下去,此后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子影的母亲受不了这个打击,精神恍惚,每天除了看昔日的照片就是哭泣,很少管子影。子影常出神地望着窗外,看太阳升起又落下。
直到有一天,当姥姥捧着母亲的骨灰盒,将子影带到汉中的老家时,她才知道,母亲在一次下乡的巡回演出中出了车祸,车上11人,惟独子影的母亲因伤势过重身亡。不到一年的时间,子影失去了父亲又失去了母亲,成了一个孤儿。子影越发沉默内向了。
在汉中的日子,子影孤独而又不合群。她讨厌和同龄的孩子玩,讨厌他们追在她身后,用一块又一块的稀泥巴丢在她的衣服上,丢在她的脸上,骂她是没有爸妈的孩子。认识我后,子影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从我身上子影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友情。
整整一个月,我们好得像一个人似的,睡一张床,在一个锅里吃饭,从子影那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如果不是父亲对子影太好,我想我们的感情会一直好下去,可是嫉妒让我失去了友谊。
我一直在父亲那里深受宠爱,可自从子影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吃饭的时候,父亲为子影夹菜添饭;晚上睡觉后,又几次起来为子影盖被子,我看在眼里,心里莫名地疼起来。子影这个各方面都在我之上的女孩子,占据了我在父亲心中的位置。
我的心开始不平衡起来,同时我对子影的态度也变得不那么友善了。有时我故意气她,和伙伴们跑出去做游戏,不让她参与,看着她站在圈外那副受伤的表情,我得意极了,从心里希望她尽早离开我们家。那是父亲第一次对我发火,他坚持让我向子影道歉,我委屈地哭了两个小时,对子影更加怨恨了。晚上睡觉时,我把一个冷背对着她,任她用手推我,我也不理她。终于,子影发现我在排斥她,原本快乐的眼神又黯淡了下来。
那天是周末,父亲向人借了辆翻斗车,带我们到农村写生。晚上我们住在郊区旅馆,一个三人间,父亲睡在中间的床上。子影后天就要走了,姥姥想念她了。一整晚,父亲和子影说说笑笑,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我用被子蒙住头,觉得子影的声音是那样刺耳。
隔日,我们回到家,子影开始收拾东西,我冷眼旁观。她闲下来的时候,似乎有话想对我说,我却故意不理。
那夜特别漫长,躺在床上我们各自想着心事。子影用手推我,仿佛鼓了很大的勇气,我装作睡着了,她再推,我仍然没有反应。过了一会儿,我隐约听到她嘤嘤地哭泣声,像针一样扎在我的心上,第一次我体会到心痛的滋味,泪水顺着眼角无声滑落。
第二天,子影要走了。父母去送她,我执拗地不肯去,一个人呆呆地待在家里,失魂落魄的样子。子影出了大门,又飞快地跑回来,定定地望着我,眼圈红红地说:“鹿儿,我走了。”我冷冷地说:“你走呗。”子影伸手递给我一张卡,那是她自己画的最美的一张画。成行成行的泪顺着子影的脸上滑下来,她拉着我的手哽咽着说:“鹿儿,你不要不理我好吗?你是我长这么大唯一的一个朋友。我好喜欢你,是你让我知道了这世界上还有友情。我走了,给我写信好吗?”
后来,子影来过几封信,谈她的生活,谈她的学习,谈她的画,也谈她想我。只是我没有回信,不知是面子还是其它更深的原因。等到我真的想见她时,却等来一个噩耗。
那天,父亲去汉中出差顺便看子影,到后才知道子影得了白血病,已到了晚期。子影见到父亲很高兴,说是父亲让她想起逝去的爸爸。父亲伤心地不忍离去。末了,子影呼吸已是十分困难,她喃喃地喊着我的名字,说她想见我。
当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家,告诉我这一切时,画笔从我手中跌落。我不相信地看着父亲:子影是不会得这种病的。
我一路哭着赶到汉中,可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追上子影远去的脚步。那是我幼小的生命第一次对死亡的接触。子影安静地躺在那里,像睡着了似的,我哭着扑在她身上,牵她冰凉的手,大喊着要子影起来和我说话,做我一辈子的朋友,可子影再也没有睁开眼睛。
子影的姥姥将一个绿色的画夹递给我,说是子影临终前要她交给我的,她说让我完成她没有完成的梦想,做一个画家。
这个画夹跟了我十几年了,每次拿起它,眼前便会出现子影美丽的身影,我拿它画出了许多优秀的画。画其实也是有感情的,每一笔画里都包含着对生命的理解,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幻想。
(编辑/李思源)
晚饭后,父亲拿出子影的画给我看,其中许多画都获了奖,有的还参加了日本的儿童画展。父亲要我收敛点玩性,好好跟子影学画画。我从来没有想过那些五颜六色的线条竟会构成那样一幅生动的画面。我暗暗佩服起子影的才气,还真的喜欢起画画来。
那之后每天早上一起床,我就摊开纸笔把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用心灵描绘出来,在子影的指导下,我在绘画方面的进步很快。父亲很高兴,做了一大桌菜,说这一切都归功于子影。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中,子影忽然止不住地哭了起来。在子影的泪水中我知道了她内心深处那个最伤痛的故事——
子影的父母都是搞艺术的,从小父母就很疼爱她,常常带她到野外写生。子影的父亲对艺术很执着。一次他在市中心搞广告牌设计时,因不满意美工的工作,亲自爬上了高高的脚手架,待自己满意地画完,正要下去时,忽然一脚踩空,从高高的架子上摔了下去,此后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子影的母亲受不了这个打击,精神恍惚,每天除了看昔日的照片就是哭泣,很少管子影。子影常出神地望着窗外,看太阳升起又落下。
直到有一天,当姥姥捧着母亲的骨灰盒,将子影带到汉中的老家时,她才知道,母亲在一次下乡的巡回演出中出了车祸,车上11人,惟独子影的母亲因伤势过重身亡。不到一年的时间,子影失去了父亲又失去了母亲,成了一个孤儿。子影越发沉默内向了。
在汉中的日子,子影孤独而又不合群。她讨厌和同龄的孩子玩,讨厌他们追在她身后,用一块又一块的稀泥巴丢在她的衣服上,丢在她的脸上,骂她是没有爸妈的孩子。认识我后,子影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从我身上子影感受到了从没有过的友情。
整整一个月,我们好得像一个人似的,睡一张床,在一个锅里吃饭,从子影那里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如果不是父亲对子影太好,我想我们的感情会一直好下去,可是嫉妒让我失去了友谊。
我一直在父亲那里深受宠爱,可自从子影来了之后,一切都变了。吃饭的时候,父亲为子影夹菜添饭;晚上睡觉后,又几次起来为子影盖被子,我看在眼里,心里莫名地疼起来。子影这个各方面都在我之上的女孩子,占据了我在父亲心中的位置。
我的心开始不平衡起来,同时我对子影的态度也变得不那么友善了。有时我故意气她,和伙伴们跑出去做游戏,不让她参与,看着她站在圈外那副受伤的表情,我得意极了,从心里希望她尽早离开我们家。那是父亲第一次对我发火,他坚持让我向子影道歉,我委屈地哭了两个小时,对子影更加怨恨了。晚上睡觉时,我把一个冷背对着她,任她用手推我,我也不理她。终于,子影发现我在排斥她,原本快乐的眼神又黯淡了下来。
那天是周末,父亲向人借了辆翻斗车,带我们到农村写生。晚上我们住在郊区旅馆,一个三人间,父亲睡在中间的床上。子影后天就要走了,姥姥想念她了。一整晚,父亲和子影说说笑笑,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我用被子蒙住头,觉得子影的声音是那样刺耳。
隔日,我们回到家,子影开始收拾东西,我冷眼旁观。她闲下来的时候,似乎有话想对我说,我却故意不理。
那夜特别漫长,躺在床上我们各自想着心事。子影用手推我,仿佛鼓了很大的勇气,我装作睡着了,她再推,我仍然没有反应。过了一会儿,我隐约听到她嘤嘤地哭泣声,像针一样扎在我的心上,第一次我体会到心痛的滋味,泪水顺着眼角无声滑落。
第二天,子影要走了。父母去送她,我执拗地不肯去,一个人呆呆地待在家里,失魂落魄的样子。子影出了大门,又飞快地跑回来,定定地望着我,眼圈红红地说:“鹿儿,我走了。”我冷冷地说:“你走呗。”子影伸手递给我一张卡,那是她自己画的最美的一张画。成行成行的泪顺着子影的脸上滑下来,她拉着我的手哽咽着说:“鹿儿,你不要不理我好吗?你是我长这么大唯一的一个朋友。我好喜欢你,是你让我知道了这世界上还有友情。我走了,给我写信好吗?”
后来,子影来过几封信,谈她的生活,谈她的学习,谈她的画,也谈她想我。只是我没有回信,不知是面子还是其它更深的原因。等到我真的想见她时,却等来一个噩耗。
那天,父亲去汉中出差顺便看子影,到后才知道子影得了白血病,已到了晚期。子影见到父亲很高兴,说是父亲让她想起逝去的爸爸。父亲伤心地不忍离去。末了,子影呼吸已是十分困难,她喃喃地喊着我的名字,说她想见我。
当父亲风尘仆仆地赶回家,告诉我这一切时,画笔从我手中跌落。我不相信地看着父亲:子影是不会得这种病的。
我一路哭着赶到汉中,可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追上子影远去的脚步。那是我幼小的生命第一次对死亡的接触。子影安静地躺在那里,像睡着了似的,我哭着扑在她身上,牵她冰凉的手,大喊着要子影起来和我说话,做我一辈子的朋友,可子影再也没有睁开眼睛。
子影的姥姥将一个绿色的画夹递给我,说是子影临终前要她交给我的,她说让我完成她没有完成的梦想,做一个画家。
这个画夹跟了我十几年了,每次拿起它,眼前便会出现子影美丽的身影,我拿它画出了许多优秀的画。画其实也是有感情的,每一笔画里都包含着对生命的理解,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幻想。
(编辑/李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