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变化中反思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byxp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科学的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的成果,而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这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转变观念,把过去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式进行及时改进。把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此,笔者一直积极地朝着这个目标、方向努力着,使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多方面得到了提高。综观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的模式,在我们教师的努力下,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但变化的核心还是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者。
  
  一、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的变化
  
  由于新课程凸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枯燥学”为“乐意学”成为现实,实践了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与教学目标。这是发展性教学的内涵,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传统课堂教学通常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受到了冷落和忽视。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技能的同时,却往往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则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过程中得到体验,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及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教学主体化
  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等形式来获得知识,使过程与结论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处处体现出教师能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坚持以人为本,立足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来学好知识、树立信心。如在讲授“影响导体电阻因素”一节内容时,在笔者的引导下,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设想、动手,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思路、实验电路,然后通过动手实验去探索。通过这种教育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参与兴趣。通过讨论,分析各种方案,结合教师适当点拨,可能会让学生擦出知识的火花,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课堂教学情感化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摒弃所谓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发现,敢于批评争论,让课堂成为学生灵感的激发场所,鼓励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敢于向书本和权威挑战。教师应发挥“集思广益,智力互激,关怀肯定”的优势,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互动、合作、成功中完成学习任务。在分享成功喜悦中促进学生群体意识。在《科学》的实验中,有许多素材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这种合作精神,增强师生互动,增进师生情感。如在讲授“植物叶的形态”内容时,可组织学生参观校园植物,通过这种实践活动,既增长学生见识,获得知识,又可增强师生间、生生间相互了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是错误的,对学生来说既会有成功的体验更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
  3.课堂教学活动化
  传统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缺乏学习过程的体验,缺少学习方法的培养,只注重知识的获得,而忽视获得知识的过程。而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机会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大胆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亲自实践,大胆探索,真正体现科学课堂教学的本质。如在讲授“细胞”这一节教学内容时,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利用挂图等教学工具,从外到内讲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而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己操作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然后把看到的图像画在白纸上,再通过对比两幅图的异同获得细胞的结构知识。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探究知识,增进了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4.课堂教学的创新化
  创造性思维是学习中最可贵的思维品质,它是创造力的核心,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很多,如通过对一些实验的设计、探究,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讨论实验的结果,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科学的实验方法;通过对某些实验方案的改进,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小实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开放性试题,提倡思维多样化等。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探究和创新的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如在“空气有质量”这个活动中,课本内是用打气筒对其中一个带有气嘴的瓶子打气十多次,然后分别将这两个瓶子挂在细木条两端,调节它们的位置使得细木条保持水平,然后再将气门芯打开,观察发生的现象,再分析其中的原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了问题:还有没有其他的实验方案?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后,提出了好几种不同于书本的活动方案:如可以两个塑料瓶开始都充气,后对其中一个放气。还可以先把两个空塑料瓶挂在细木条上先调平,记下位置,然后对其中一个充气,再挂到原来的位置上去,看看细木条是否还能保持水平等。然后再讨论哪个方案更便于操作。又如在“冰的融化”活动过程中,按照书本的活动方案,学生发现在活动过程中很难观察到“冰融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的特性。这时,我就引导学生分析产生的原因,并讨论如何改进实验方案。最后,他们提出了非常合理的建议:利用冰箱的制冰装置,预先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固定在冰块中间,使温度计能真实地反映冰块的实际温度,同时在冰块融化过程中适当减少热量的供给。之后,同学们又按照他们改进的方案进行实验,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这样通过挖掘教材,提供创新平台,打破教材限制,让学生不拘泥于教材,善于思考,善于疑问,培养独立、创造能力。
  
  二、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发生的一些误区
  
  新课程的实施从理念到目标、到评价呈现出新的面貌,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囿于中考及相关政策、社会的要求、评价制度和课程管理体制等各种因素,“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没有彻底改观,一不小心就会步入误区,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加以重视的。
  1.杜绝课堂教学中的假探究现象
  有些教师对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一哄而上,把探究性学习搞成了新的形式主义,教学效果事与愿违。片面地认为让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是教师省力的好方法,所以把许多教学内容交给学生去探究,认为既可以代替老师的讲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真是一举多得啊!殊不知,由于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认真地准备、引导,表面上看学生学得很认真,动脑、动手的机会多、课堂气氛也很活跃,热热闹闹一阵子,但过后“烟消云散”,实际收效甚微,甚至劳而无功。如在“欧姆定律”一节课堂教学内容中,假如教师不加以任何引导,学生不知需要哪些仪器,放任学生自己设计研究方案、电路图,学生可能根本无从下手,这样一堂探究性教学内容就不可能达到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造精神的目的。因此学生自主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作用的削弱。相反,教师责任更加重大、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精心指导、引导,才能达到探究的目的。
  2.重视对课堂教学的驾驭和基本功训练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成为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愉快过程,但这并不代表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自由散漫、尽情放纵。科学不同于游戏,需要严谨的思维和逻辑推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不是“放羊式”教学,尊重学生并不等于不批评学生,必要的课堂约束和纪律要求更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四有”新人。所以教师在把握课堂节奏时应注意引导,无序的课堂教学看上去气氛热闹,但肯定对基本功的训练降低了要求。中国传统教学的优点是基本功扎实,这点包括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在向我们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不能否定一切,不能把我们的优点也丢弃。
  3.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教师在课堂中的引领作用
  学生是自我发展的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发展中起引导作用,新课程理念也符合这个要求。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获得最大的效益。脱离了教师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无从谈起。教师指导的关键在于如何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学生内在的需求和渴望,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形成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品质。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引领作用相统一的过程,就算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的引领作用仍然是必要的。当学生遇到疑难时,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想;当学生思路狭窄时,教师要启发他们拓宽;当学生迷途时,教师要引导他们上正路;当学生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铺路搭桥;当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要引导他们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把握会越来越到位、越来越准确,实施和驾驭新课程的能力和经验也会与日俱增,相信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将日益多样化和科学化,基础教育的春天已经来到。■
其他文献
7月6日 晴  今天一大早,天才蒙蒙亮,妈妈就把我和妹妹叫醒,说:“人类在这里筑坝拦截河道,用机器把河水抽干了。我们得搬家了,现在就搬!”  简单收拾了一下必要的行囊,我们一家四口就在晨曦的照射下朝着下游前进。  我们水獭一般在夜间活动,但是这次搬家选在白天,因为妈妈说我们的天敌大多也是夜行动物,在白天长途迁徙,就可以避开天敌。  我们不走陆路,而是走水路,在水里游泳对我们来说比较轻松。  下午,
前不久余映潮老师应约来我校献技,是他的拿手课例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散文。  余老师的课堂流程是这样的:     一、理解文意:试着给文章再拟一个标题,表示你读出了课文的味道。     二、朗读课文    (1)中速、深情地朗读课文,好像作者写完文章后欣赏自己的作品一样。   (2)读好文中的波澜,好像你一个人在扮演着故事中的几个角色一样。   (3)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我的本名叫任小小,我在学校里有个绰号:小当家。因为我需要照管我的爸爸。  你也许会想,我的爸爸为什么需要一个八岁孩子的照料呢?且听我说。  我爸爸1980年出生,长相非常年轻,有一次他带着我去参加一个聚会,人家看到我之后惊呼:“哎呀,任意,你还有一个这么小的弟弟!”我爸爸满脸通红,也不好意思解释什么,笑了笑,算是默认。从那之后,我干脆管爸爸叫“老哥”,我爸爸呢,大着嗓门儿答应,眉飞色舞的,显然对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语文的课堂其实就是学生与学生心和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心和情感的交融。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注重美读,以声传情    朗读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种传统方法,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里的读,应是叶圣陶先生提倡的“美读”,即读出课文的兴味,传达出作者的感情,最终使学生
什么是凡尔赛文学  凡尔赛本是法国巴黎附近著名的凡尔赛宫,是西方艺术、奢华的象征,因为装潢过分奢华,“凡尔赛”也成了华而不实的代名词。凡尔赛文学可以定义为一种朋友圈里的文学实践,它是一种假装忧伤、诉苦,实则炫耀、欲扬故抑的文体,具有一定的幽默感,运用得当的话,可以产生一定的文学审美价值。  其实,凡尔赛文学并不是近期才有的,很多明星和名人很早以前就有精彩的演绎,比如下面的两位学霸主持人,也许他们是
厚厚的书本又在一年中不知不觉堆起,封面表示年轮的数字也从2020变成了2021,个子长高了,衣服和鞋子变小了,那么在这瞬息万变的生活中还有什么是不变的吗?当然,比如你对意少始终如一的热爱,再比如,编编一年一度的宠粉新年礼物大派送!寒豆丁:对于时间,所有人都太乐观  岁月疾驰,速度快到让你措手不及。怎么做才能为某一天、某一个时刻增加一点点仪式感,让它变得与其他日子、其他时刻不同呢?这就需要一本颜值与
浙江省从2006年9月开始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采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至2007年11月必修部分全程结束。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经历了从开始时候的兴奋、期待,到经过实践试验后的反思、清醒。现将我们的心得体会略作梳理,与大家交流共享。    一、语文到底姓什么    首先有必要说说语文观。语文观要从语文史说起。中国的语文史,首先起自先民的结绳记事,仓颉造字,这是语文的萌芽期;然后在艰难摸索中经历
教师们一讲到“研究”两字,往往会觉得太高不可攀了,除非是为了职称评审,否则不太有心去考虑“研究”“论文”,等等。  为了使教师对“研究”两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上城区教学研究中心通过教师参与式培训的方式,首先让老师们讨论:教师应该搞“基础研究”,还是搞“行动研究”?出乎意料的是,几乎所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应该搞基础研究。可见,教师们对于什么是基础研究和什么是行动研究所知甚少。  所以,在培训中,我们
“三八”妇女节前一天,我布置学生写一篇《我的妈妈》的作文,当做献给妈妈节日的礼物,结果很多学生说没有内容可写。我提示学生,大家想想妈妈平时对自己的好和爱,学生想了半天说,妈妈对自己好是好,那也是应该的。这句话对我触动相当大。  我开始反思,到底是我们的孩子缺失了感恩,还是我们没有给他们一个感恩的教育环境?于是,我就这个问题对八、九年级的同学进行调查,结果是一样的:许多学生没有考虑父母的感受,当然也
“爸爸,我今天还想喝昨天你做的黑芝麻糊,里面有面皮的那种。”呃!为了不破坏在儿子心中的美好形象,我决定今天还把汤圆煮破。  舍友来到炒饭摊前:“大哥,来份蛋炒饭,加六个鸡蛋。”炒饭的大哥一点儿没含糊:“兄弟,我直接给你炒盘鸡蛋得了!”  一天早上,和朋友一起去湖边钓鱼,我们等呀等,鱼就是不上钩。到了下午,肚子有点儿饿了,我们就到附近的餐馆吃东西。我们问餐馆老板有啥好吃的,餐馆老板说:“有糖醋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