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暑系列之四 正确用空调三招保健康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调房间里负离子甚少,缺乏负离子时,6小时后空气氧含量下降13%。
  空调房温度较低,应多吃一些能温通经脉的食物,还应多喝温凉白开水。
  炎炎夏日。“数伏”天的酷热让许多人喜欢贪凉,特别是更愿意躲在空调房里或电风扇旁。对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风湿免疫专业博士董宏生告诉您:炎炎夏日如何正确使用空调和电扇.如何避免不当使用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长时间开空调负离子少
  董宏生指出:电风扇、空调吹来的风会使我们感到凉爽,这是因为风使周围的空气流动加快,身上的汗随空气流动蒸发加快,蒸发带走了身体表面的热量,因而使人感到凉爽。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时,皮肤的感觉神经会将外界的温度变化传到大脑的温度调节中枢。随着体温的变化,血液温度的改变也传导到温度调节中枢。由此引起血液运动神经的活动,从而调节皮肤血管的舒张和收缩。正常的人体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产热和散热都能维持相对的平衡,从而保持恒定的体温。但长时间在电风扁、空调房间工作或生活的人,首先由于过冷的刺激,会使人体皮肤温度出现不同,导致温度调节中枢“指挥”出现误差;在空调房间里,负离子甚少。负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空气分子,可使人精神振奋,提高人体机能,在缺乏负离子时,房间中的人感到空气“不新鲜”,6小时后空气氧含量下降13%。
  贪凉易患多种疾病
  天气炎热,很多人从温度较高的室外回到家中或工作、生活的地方时,往往喜欢把空调一下子调得很低,感觉很痛快,殊不知这样的危害最大。因在人体皮肤上有几百万个汗毛孔,每天约排汗1000毫升,每毫升汗液在皮肤表面蒸发可以带走585卡的热量,在调节体温方面,皮肤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温差较大且温度骤变时。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难以适应,尤其固定一个方向或长时间地吹风,使人体表部分皮肤血管呈收缩状态,汗液蒸发得很快,形成一个刺激区,而未吹到风的体表皮肤的温度仍很高,致使体表皮肤血管呈舒张状态,汗液却蒸发得慢,这样,使体表汗液排泄失调,机体的保护反应不能及时跟上,当体温中枢来不及调节,使体温达不到平衡状态,就很容易引起疾病。轻者鼻塞、疲劳、头重脚轻、恶心呕吐、腰背酸痛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在配有加湿机的空调器中,许多微生物可随供水进入并污染空气湿化系统,6小时后产生大量的大肠杆菌、阿米巴病原虫、细菌、霉菌等,它们被气流吹进房内,污染室内空气,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者可发生骨关节炎、面瘫等疾病,尤其是原来并无明显症状的冠心病、高血压病等,会使病情加重,容易突发心绞肩、心肌梗塞或脑血栓。对女性来说,寒冷刺激可影响卵巢功能,排卵发生障碍,表现为月经失调。
  使用空调风扇别太随意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单位和家庭使用空调或风扇,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所有时间都适合使用空调和风扇,应注意以下问题:
  1.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之后,浑身大汗淋漓的时候,不要马上吹电扇、吹空调。
  2.孕妇、产妇、婴幼儿及年迈体弱者,应尽量避免近距离吹。不要对着吹风,且时间不宜过长,风速不宜过快;彻夜使用时,应开至微风挡,从侧面吹风,以利体温中枢进行调节;患有感冒、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及久病未愈患者,尽可能不用或少用电风扇、空调,以避疾病的剧烈变化对身体不利。
  3.使用空调必须注意通风,每天应定时打开窗户,关闭空调,通风对流,调节室内空气,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新鲜空气;最好一个月清理空调机一次。空调开到26摄氏度,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要超过6摄氏度。
  4.注意补充水,多进食水果,例如西瓜含有大量的水分和各种维生素,有助提高免疫力。
  一旦得了“电扇病、空调病”,应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专家教你防治电扇空调病
  董宏生谈道:中医所讲的春夏养阳,指的就是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阳气畅达。
  1.早晨喝姜汤驱寒气:现在都市人群白天、晚上多待在电扇、空调房内,虽然能享受到清凉,却导致阳气压制、阳气发散受阻、阴阳失衡,而最终影响正气,导致免疫力下降。可以在早晨喝一些姜汤,驱散体内的寒气,帮助身体出汗,升发阳气。
  2.适当运动精神愉快:由于电扇病、空调病的病变部位主要表现在肺部,中医学认为“悲忧伤肺”,所以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愉快。特别是白天长期在电扇、空调房间工作的人,中医认为久坐会伤气,下班后规律的体育运动,适当出些汗,调节表里,可有助提高人体正气。
  3.吃一些温通经脉食物:由于在电扇、空调的房间里,温度较低,常致四肢不温,经络气血不通。人应多吃一些能温通经脉的食物,如桃仁、山楂、红花等。此外,还应多喝温凉白开水,有条件的还可以用麦冬、胖大海、菊花、枸杞、山楂泡水喝。饮食上要忌过热、过冷、辛辣刺激食物,要戒烟、酒,不要改浓茶。 车丽军
其他文献
站在《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22岁女孩曹青莞伸出右手,在空中画出一条弧线,用拳头拍打在左手掌上。她的嘴巴张得大大的,舞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如果没有看到她藏在耳朵后面的塑料管,不会有人怀疑她患有耳聋。获得亚军后,她一如既往地平淡,“这只是一次比赛而已,只要快乐就行”。  4岁时,她就开始学习与耳朵中间插着的这根粗粗的导管相处,这让她很不舒服。终于有一天早晨,她把助听器扔在一边,偷偷溜出家门,她使劲往
期刊
“跟萧乾生活的45年里,翻译《尤利西斯》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4年。”作家萧乾的夫人、88岁的翻译家文洁若回忆道。  作家萧乾的夫人、88岁的翻译家文洁若,近日在首都图书馆带来了一场“文洁若与日本文学”讲座。她思维敏捷,讲述起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及其人生经历,就像谈自家的事儿一样熟络。  分享翻译心得  《丰饶之海》是三岛由纪夫的顶峰之作,是一部“大河小说”,共分为四部曲——《春雪》、《奔马》、《
期刊
30年前,他以力挽狂澜和独木擎天的气势,引领国人踏进激情燃烧的围棋岁月。连续三届中日围棋擂台赛上近乎神奇的表现和坚持不懈,让他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骄傲,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体育运动的范畴。7月23日下午,中日围棋擂台赛30周年纪念活动在上海举行,战胜癌症的63岁的“棋圣”为围棋爱好者们讲述了当年的擂台风云和赤子之情。  为备战,戒酒又戒牌  花白的头发,瘦削的身材,63岁的聂卫平精神隽铄,丝毫看不出
期刊
陆川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导演,多次斩获国际国内大奖,是公认的青年才俊。2015年3月26日,陆川与央视美女主播胡蝶组建家庭,这是他的第二次婚姻,小陆川12岁的胡蝶则系初婚。两人相爱时,曾遭到胡家父母的坚决反对。一对有情人最终冲破阻力,让婚姻在疼痛中开出花朵……  戈壁黄沙见证困境爱情  2014年5月,陆川赴北京海淀区一家临终关怀医院做义工,与胡蝶不期而遇。陆川是享誉海内外的青年导演,执导的《寻枪》
期刊
1958年,一个叫渡边淳一的日本青年从札幌医科大学毕业了,他在一家矿工医院敞了一名外科医生。在世人的眼中,这是一份收入稳定而又体面的工作,可渡边淳一的内心里却十分纠结。  在大学里,他十分羡慕文学院的“文学青年”,经常为自己无缘坐在学校的图书馆中全力读文学,而只能啃—些枯燥的理化教材而愤愤不平。  成为一名医生后,他的工作十分繁忙,在他的内心深处,那个始终牵动着他的文学梦已经离他越来越远。一天,他
期刊
7月19日,南充市南部县河东镇一处拆迁安置房里,49岁的陈文珍显得有些沧桑……陈文珍,这个川东农村妇女唯一一次出远门,是随公公一同前往新疆料理前夫黄绍华的后事。那一年,她29岁,一个8岁女孩的母亲。“当时接到消息,我脑子里一片空白,觉得天都快塌下来了。”陈文珍说,黄家5个子女中,黄绍华是唯一男丁,排行老二,姐姐已出嫁,而公公黄国财当时已年过七旬,丈夫就是家里的顶梁柱。  时间回到1986年10月,
期刊
《中国好声音》第四季的热播,网友们评周杰伦是“综艺咖”,此话一点不假。近几年,周杰伦的佳作少了,但他一直没被冷落。此次首秀导师,周董尽显段子手本色,冷笑话不断,萌翻众人。这些均说明己为人父且艺术气质良好的周杰伦,对音乐、生活均充满了激情。音乐不像文字,不像语言,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但其内心的情调是首住的。有激情才有才情,才使他从一个草根小哥晋升到大神,事业家庭双丰收,可谓人生之大赢家。玩音乐、玩
期刊
6月里的成都溽热无风。成都图书馆“道德讲堂”的落地扇呼啦呼啦地转着,房间里坐得满满的。  下午两点半,人们等待的清瘦老人终于出现了,他穿着浅蓝色条纹衫、灰色裤子,腰带如同其他老人一样系得老高。这位老人就是流沙河。  众人向85岁的流沙河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次他讲“唐诗三百首”,两个小时,他讲了五首诗,分别是刘禹锡的《蜀先主庙》、张籍的《没蕃故人》、白居易的《草》、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和李商
期刊
《我的母亲》是胡适创作的一篇记叙文,写于1930年,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回忆。胡适的母亲名叫冯顺弟,是旧社会传统的“母亲形象”。胡适幼年丧父,母亲23岁守寡,一直守了23年,在受尽了人生的痛苦和折磨之后,于46岁时死去。她为了她唯一的儿子胡适,合辛茹苦,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她忍受一切,挣扎着熬过了23年。她宁可自己遭受困窘,也要供儿子读书;她处处为儿子着想,但又从不溺爱儿子;
期刊
记忆中的什刹海人民游泳场  说起什刹海周边的孩子们一年之中最主要的游戏,自然要数游泳和滑冰了。在20世纪50年代的寒暑假中,这两项活动也是我们胡同里的孩子们的最大乐趣。  那年月一到暑期,酷暑难耐,周边的孩子们便纷纷跳入长满荷叶、菱角的什刹海中打扑通、游狗刨。水中荷叶杂草丛生,常发生孩子溺水事故,也是周边家长老家儿最头疼的事儿。记得1950年,就在北京刚解放一年多,在前海西小海处,北京市政府就开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