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岁文洁若仍在翻译长篇小说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j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跟萧乾生活的45年里,翻译《尤利西斯》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4年。”作家萧乾的夫人、88岁的翻译家文洁若回忆道。
  作家萧乾的夫人、88岁的翻译家文洁若,近日在首都图书馆带来了一场“文洁若与日本文学”讲座。她思维敏捷,讲述起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作品及其人生经历,就像谈自家的事儿一样熟络。
  分享翻译心得
  《丰饶之海》是三岛由纪夫的顶峰之作,是一部“大河小说”,共分为四部曲——《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这部作品将三岛的浪漫、唯美与古典主义发挥到了尽美之境,为其文学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重庆出版社此次出版的《丰饶之海》最新版本,由文洁若先生翻译了其中的《春雪》和《天人五衰》,并为《晓寺》和《奔马》撰写了推荐序。在上个世纪的下半叶,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等当代日本知名作家的作品,多是经由文洁若先生之手第一次引荐给中国读者的。---
  文洁若先生首先给大家讲述了《丰饶之海》整部书的故事:“这部小说从日俄战争一直写到二十世纪70年代初,其间发生在日本的重大历史事件差不多都涉及了。作者用佛教轮回转生的传说,将没有血缘关系的四代人联系在一起,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同时也写出了各个时代的特征。《春雪》无疑是四卷当中艺术性最高的。本多是贯穿四部曲的次角。他是唯一掌握轮回转生这一秘密的人。第二卷《奔马》的主人公勋是作者最钟爱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他本人的化身。”谈话间,文洁若先生还用董竹君的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与三岛由纪夫的作品相比,她说:“这两个人,一男一女,也象征着中国跟日本的区别,过去日本是侵略者,现在中国的影响则很大,中国领导人去美国的时候,美国是非常重视的,中国的前途确实很好。”
  当谈论到如何更好地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时,文先生说:“翻译没有捷径,就是要勤学苦练。另外要多读书,我家里有很多书,平时不一定都看完,但是到了翻译有需要的时候,临时抱佛脚,赶快看这个书,多看书,词汇就会多一些。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主要负责‘信’的部分,萧乾负责‘达’‘雅’。”文洁若先生还与读者分享了她喜爱的中国以及日本的作家,比如,丁玲、史铁生、松本清张都是她比较喜欢的。
  走进这位老人的翻译世界。“我想我能活到100岁,还能工作到100岁。”她说。
  手头还在翻译长篇大部头
  文洁若的家在木樨地附近,当她佝偻着身体,踩着小碎步,欢快地来开门时,她的热情、乐观就在那小小的动作间尽情流露了出来。
  屋子里最显眼的一张照片,是萧乾的黑白照片,那是他193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时的留影,小伙子意气风发、青春洋溢,似乎在快活地打量着他曾经生活过的家,好像从未离开过。
  文洁若独居,她的家很凌乱,衣柜的抽屉大都关不上,吃剩的饭菜还在碗里,但她坚持不请保姆,因为她根本不在意生活细节。“我儿子一会儿就给我送四斤包子来。”她很开心地说。
  事实上,她是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她钟爱的事情上了——搞翻译、写文章。她认为,这也是她快乐、长寿的秘密。目前她手头上正在翻译的是日本作家松本清张的长篇小说《热绢》,松本清张与英国的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均为社会推理派小说的鼻祖。1986年6月,文洁若到日本时曾拜访过松本清张,他送给文洁若的正是长篇小说《热绢》上下部。时隔快30年之后,这部60万字的小说终于要被介绍到中国了。文洁若说,这次她是和86岁的弟弟合译,弟弟初译,她来润色、审订。“他管‘信’,我负责‘达’‘雅’。”
  除此之外,文洁若还忙着另一件事——山东德卅『成立萧乾文洁若文学艺术馆。选择德州,是因为萧乾1935年最早进行的新闻报道,是从鲁西南开始,他曾写下著名的《鲁西流民图》。
  为了筹备文学艺术馆,文洁若家里的一张床、一张书桌,还有书柜和一些藏书将捐出去,“书都捐了,这样也好,能防雅贼。”老人说,家里曾珍藏有萧乾、钱锤书、杨绛的合影,还有《冰心全集》第一卷,但都被人不声不响地拿走了。文洁若说,文学艺术馆预计今年9月成立,她每年会到德州工作两三个月。
  60载翻译日本文学800万宇
  这个至今仍伏在案头,倔强地工作着的老太太,自己都已忘记,她翻译文学作品,迄今已整整60年了。
  老人说,走上翻译这条道,和父亲分不开。文洁若7岁那年跟随外交官父亲到日本东京,进入日本麻布小学就读。偶然的一次,父亲看到她在模仿画日本小人书上的图,“父亲要我把小人吐出来的话改成中文,他说这就叫翻译。”1936年,全家人回到北平,一整套日文版、多达百万字的《世界小学读本》被带回了国。小学生文洁若愣是花了4年时间,将其翻译成了中文。
  文洁若真正走上翻译这条路,也得益于人民文学出版社老社长楼适夷。
  文洁若1950年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到三联书店当校对,第二年又调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她永远不会忘记那—幕,“有一天晚上,楼社长推开侧门走进我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部《白头山》日译本,要我对他的译作提点意见,这是朝鲜诗^赵基天的代表作,全诗分七章,主题是抗日武装斗争。”文洁若用铅笔在译稿旁写下修改意见,很快就交给了楼社长。楼适夷很满意,后来就让文洁若翻译了她有史以来的第一本译作——日本工人作家春川铁男的《日本劳动者》,该书中文版于1955年出版。
  60年走过,文洁若成为了个人翻译日本文学最多的作家,迄今已翻译了800万字。她主编《日本文学》丛书18卷,翻译14部长篇小说、18部中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井上靖、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等人的作品,都是经她的翻译才得以被中国人所熟知的。
  在她的家中还能找到那些珍贵的中译本,它们见证了文洁若和日本作家交往的故事。在三浦绫子的《绿色荆棘》中译本的末尾,文洁若用钢笔作注,“三浦绫子已于1999年去世。”1982年10月,正当我国舆论界为了日本修改教科书问题而哗然的时候,文洁若给日本著名女作家三浦绫子写了一封信,“三浦绫子在回信中说,‘作为日本人,我越发感到对不起贵国的人们,简直在你们面前抬不起头来。说实在的,我究竟该怎样向你们道歉才好呢?我想还是应当让尽量多的日本人,去了解日本人犯下了什么罪过。”’文洁若说,为了表示自己的心意,三浦绫子甚至说,日本侵略过中国,这本书的版税她不能要。
  翻译《尤利西斯》一生最开心
  “跟萧乾生活的45年里,翻译《尤利西斯》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4年。”文洁若回忆道。
  1990年,译林出版社要翻译《尤利西斯》中译版,原译林出版社社长李景端几乎请遍了国内一流的翻译家,没人敢接。李景端请钱锺书出山,钱锺书说:“八十衰翁,若译此书无异于别开生面的自杀。”当萧乾夫妇接到翻译邀约时,文洁若倒是很开心,“萧乾好像有点不起劲,觉得太难了,但是我觉得很起劲。”文洁若说。那一年,她63岁,而萧乾已是80岁高龄。
  文洁若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文专业,但是她从未翻译过英文作品,只是给萧乾与别人合译的英文作品《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做过校订。所以,当听说自己有机会挑战这部“天书”时,她简直心花怒放,“翻译这本书,活着有奔头。”
  萧乾刚开始心里没底儿,是因为1940年在英国留学时,就曾读过《尤利西斯》,他花了很大劲儿读完,在封皮上写下“天书。弟子萧乾虔诚。1940年初夏,剑桥”。不过,面对丈夫眼中的“天书”,文洁若竟不觉得翻译困难,她觉得萧乾找来的一本600页的大书给她帮了大忙,具体书名已不记得了,只记得那上面有关于《尤利西斯》的大量注释等。
  “萧乾后来为什么愿意投入了呢?因为他觉得我翻译的底稿还不错,他润色起来不费事。”文洁若说,萧乾越陷越深,他们后来是按照“teamwork”模式来工作,她做的是“信”,而萧乾做的是“达”和“雅”。萧乾还不失时机地为妻子送上赞语,“他说我连一颗螺丝钉都不丢。”多年以后的今天,文洁若回想起这句话,更有了全新的注释和延伸,“他的译稿,有时候会丢一些东西,我就要给他抠出来。”
  “1995年,这本书译完后,美联社一位女记者采访我,问我每天工作多长时间,我说每天十五六个小时,天天和衣而卧。”回想那段日子,文洁若还记起了一段趣事,小区的其他保姆常常问,奶奶(指文洁若)哪儿去了,出差去了?文洁若当时家里的保姆则赶紧回答:“在家呢,在翻《尤利西斯》呢。”
  关于《尤利西斯》,作家出版社等机构还会再版这部中译本。“我不会再作修订,我觉得翻译得已经很完美了。”老人家自信地说。
  董岩据中新网等整理
其他文献
6月18日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的“大美无界·中法美术家交流对话展”是一次隶属于中国国家画院的中国美术家的重要展览。展览的意义非常明确,通过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前院长和一级美术师与法国艺术家沙龙主席和前吉美博物馆馆长两位在法国有相当话语权和决策经验的艺坛精英的联展,通过法国艺术家行政和社保机构“艺术家之家”主席及法兰西美术院院士的捧场,把中国高级别的知名画家与新丝绸之路上的重地法国的部分文化界领袖,
期刊
由华录百纳出品的42集抗日传奇剧《秀才遇到兵》将于8月5日登陆北京卫视红星剧场,并同步优酷、土豆首播。7月23日,曾经执导过《永不磨灭的番号》的著名导演徐纪周第三次挑战抗日题材,携剧中主演李晨、沙溢、李倩一同亮相北京卫视《秀才遇到兵》全国首播新闻发布会现场,为大家解读戏里戏外的精彩故事。  发布会一开始,李晨、沙溢就分别带着一个骰子和一对牌九登台,原来,在剧中两人正是通过“赌”认识的,马三炮平时嗜
期刊
双料博士后、85后副教授、智慧与美貌并存的女博导……面对众多大学生网友的关注,今年29岁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方璐,保持着超出其年龄的从容与淡然:“我从不在意外界给我的这些‘标签’。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带好学生,做好科研。”  走近方璐,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知性的微笑、秀丽的面容、飘逸的长发——有着85后年轻人特有的青春朝气,足以颠覆人们脑海中对女性科研工作者的传统印象。曾两度想放弃却
期刊
对周杰伦,观众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果以吐字清晰、归韵到住、快而不乱、慢而不断作为说唱艺术的审美标准之一的话,周杰伦绝对不能达标。估计就算是最喜欢、最熟悉他的歌迷,如果拿他的一首新歌来,不看着歌词或字幕的话,恐怕也不会知道他具体唱的是什么。  就算你一定要说这样的标准“落伍”、“老套”,一定要“颠覆”,一定要“创新”,但是确保让欣赏者听得清楚,是说唱表演艺术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毕竟,艺术是一种表现、
期刊
梁实秋与冰心的友谊,可以追溯到“五四”时期,当时,冰心的《繁星》与《春水》在《晨报副刊》上陆续发表,引起了梁实秋的注意。梁还写了一篇评论文章《繁星与春水》,认为冰心是一个理智多于情感的女诗人。不过那个时候,两人还不认识。  事有凑巧.1923年暑期,刚从燕京大学毕业的冰心与刚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梁实秋同乘“杰克逊总统”号赴美留学,就在船甲板上认识了。在海上的十几天里,他们还兴致勃勃地办了一份文学壁报,
期刊
他与潘光旦、陈寅恪、梅贻琦被称为清华百年历史上的四大哲人。  他,培育了李政道、杨振宁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王淦昌、钱三强等十多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数十位院士,被后人誉为“大师们的大师”。  他的名字叫叶企孙。关于他的故事,如同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一样,简单而复杂。  科学少年  叶企孙,1898年7月出生在上海的一个书香世家。其父叶景沄曾任上海教育会会长,他思想开放,非常推崇两方近代科学。受
期刊
世界首位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同时也是中国首位登上珠峰的登山运动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登山协会顾问、前中国登山协会主席王富洲7月18日因病去世。享年80岁。7月24日。王富洲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王富洲的一生,创造了世界登山界的里程碑,留下太多印记。  1960年北坡登顶珠蜂创人类历史登山精神超越体育本身  王富洲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北坡登顶珠穆朗玛峰
期刊
著名作家徐光耀日记整理出版工程日前告竣,400多万字的《徐光耀日记》7月26日正式面世,该日记也成了为徐光耀庆贺90岁大寿的特殊“生日礼物”。  徐光耀生于1925年,被称为“小兵张嘎之父”。他创作的以抗日小英雄为典型人物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成为影响几代人的文学经典,古稀之年创作的纪实文学《昨夜西风凋碧树》曾获鲁迅文学奖。今年6月,他的《平原烈火》和《小兵张嘎》被列入中宣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
期刊
42年前的第一张工作照  这张照片拍摄于1973年的初春,我从事的工作是当时被称做“做大员”的服务行业。  我工作的这家国宾馆座落在东交民巷内,那时是“文革”期间,被更名为“反帝路”,这里解放前是德国驻华大使馆所在地,解放后国务院将其改造成了宾馆。厨房的炉灶是西式设计,适合做“铁板”菜肴,方便用煎锅烹调。如果镜头回放到当年那个旧时代,这个设计相当先进了,虽说是用烧煤来导热。再看用来装油、装调料的陶
期刊
站在《超级演说家》的舞台上,22岁女孩曹青莞伸出右手,在空中画出一条弧线,用拳头拍打在左手掌上。她的嘴巴张得大大的,舞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如果没有看到她藏在耳朵后面的塑料管,不会有人怀疑她患有耳聋。获得亚军后,她一如既往地平淡,“这只是一次比赛而已,只要快乐就行”。  4岁时,她就开始学习与耳朵中间插着的这根粗粗的导管相处,这让她很不舒服。终于有一天早晨,她把助听器扔在一边,偷偷溜出家门,她使劲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