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 ”背景下河北民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z12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世纪以来,民间传统文化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很多民间音乐被收录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对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此背景下,河北民歌文化发展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形成了系统化的传承体系,使很多濒临失传的民歌得到了及时的抢救性保护。当前,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启动之际,河北民歌也面临新的契机。河北省应该把握新的机遇做好自身文化传承的布局,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做好创新工作,赋予河北民歌深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特色。因而,本文结合“十四五”建设宏伟蓝图,在加强河北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探讨了河北民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的方法与策略,以期加强河北民歌理论基础与实践探索的深度结合,打造河北民歌文化传承新格局。
  【关键词】 “十四五”;河北民歌;文化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70-02
  2021年是“十四五”建设的开局之年,我国的文化建设也进入了全面的发展时期。国家“十四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和《“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颁布和实施,进一步推进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工作,也为河北省民歌艺术的文化传承提供了创新动力。因而,在新的文化建设背景下,契合“十四五”建设宏伟目标,对河北民歌文化遗产保护策略进行全面创新改革和传承发展,非常有实践意义和探索价值。
  一、进一步深化河北民歌理论基础建设
  河北民歌是千百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展现了燕赵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经典流传的优美旋律中,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民歌文化。《小白菜》《赵州桥》《回娘家》《放风筝》《茉莉花》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民歌,展现了河北民歌质朴、醇厚的艺术特征。在优美婉转的动人音乐中,河北民歌成了汉族民歌的集大成者,将燕赵人民群众博大的胸怀和乐观的性格进行了淋漓尽致地展现。但是,由于受传统传承方式的影响,河北民歌主要依托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播,因而也缺乏系统的记录方式,导致河北民歌产生的渊源、文化流变、艺术形式和表演特征等主要内容没有被完整地记录下来,造成了研究和传承上的困难,弱化了河北民歌的理论基础。所以,在将来的传承变革中,要进一步深化河北民歌理论基础的建设,加强对河北民歌文化的理论体系构建,做好河北民歌文化传承的根基性工作。
  首先,要做好河北地方民歌类型的整理和收集工作,为河北民歌文化传承做好基础性的保障工作。唐山地区对冀东民歌这方面的工作就做得非常好,对地域内的山歌、交货调、小调、秧歌调等各种民歌类型进行了挖掘工作,所以这也给民歌传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启示。一方面,相关的文化部门要对河北不同地区的每一种民歌做好记录工作,完整地记录民歌的文化形态,之后对不同的河北民歌进行系统的分类,形成全面、扎实、系统的民歌理论研究基础。秦皇岛昌黎地区在民歌收集和整理工作过程中,对地方民歌产生的文化背景、音乐特征、思想情感等内容进行细致地梳理,能够较为丰富地呈现河北民歌文化深厚的理论基础,形成全面性的理论材料。此外,秦皇岛地区对地方民歌的曲调、旋律、唱腔等内容进行系统的记录,整理成为理论性丰富的研究资料。
  其次,对河北民歌进行理论书籍的整理和完成,将各种河北民歌音乐收录其中,可以为演唱者和研究者提供丰富的理论材料。过去,虽然河北地区对本地方民歌进行了一些收录工作,但是涉及的内容和范围都是有局限性的,并未全面地开展河北民歌的整理工作。20世纪80年代,刘荣德主编了《唐山地区民间歌曲集》,对唐山地区的民歌进行了整理;20世纪90年代初,《張家口地区歌谣》分为上中下三册,对地域内的民歌进行了录入,留存了珍贵的文化遗产。因而,在后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开展中,要加强对河北民歌理论体系的构建意识,加大河北民歌理论书籍的研究力度,为研究河北民歌文化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持续提升河北民歌作品的创作力
  创作是发展的动力,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就当前阶段河北民歌文化的传承发展状况而言,新作品的创作力不足是非常显著的一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河北民歌文化传承的发展进程。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河北民歌创新内在的驱动力不足集中体现在新民歌作品的创作力匮乏层面,主要体现在现代舞台中具有影响力的民歌新作品较少,也缺少与其他艺术文化的融合发展,尚未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此外,河北民歌在创作方式上也缺乏创新动力,在当前的发展中还延续了传统的舞台表演方式,使河北民歌难以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彰显出自身的文化优势。所以,在河北民歌文化遗产传承中,要大力提升河北民歌的创作力度,诞生更多体现河北新民歌文化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和杰出作品,彰显河北民歌新的艺术价值。
  此外,在对河北民歌创作的调研中得知,河北民歌依然依托于民间的土壤进行自身的创作和发展,而难以真正地渗透到地方文化建设中来,体现河北民歌独特的文化特征。再加上相关文化部门对于河北民歌创作人才的培养意识不强,培养动力不足,对河北民歌创作的重要性认识欠缺,没有注意到民歌创作改编是当前河北民歌改变生存状态的重要方式之一。所以,在“十四五”发展背景下,河北民歌只有不断地激发自身的创新动力和创作能力,才能使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可持续发展,才能与时代发展同步,实现可持续的文化传承。因而,在河北民歌的传承发展中,要以现代性的思维来创新民歌的呈现方式,使河北民歌作品一直处于不断更新之中,这样才能永葆河北民歌的艺术魅力。
  从近些年河北各个地区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影响力的民歌作品,如唐山市群艺馆的混声合唱《捻船号子》,在汲取了当地渔民号子的核心音乐素材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创作技法的精心润色,以A+B+C曲式结构逐步深化主题,通过领唱、合唱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船工劳作的场景,在铿锵有力的节奏中传递了船工乐观豁达的品质,展现了浓厚的冀东民歌风格。昌黎民地区也对地方民歌进行创新改编,《新编绣灯笼》《昌黎人儿好气派》都是在保持了地方民歌风格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艺术创作,展现了群众精神面貌和幸福生活。新编的《渔歌号子》还获得了民歌大赛一等奖、燕赵“群星奖”。可见,创新河北民歌形式,创作出更多丰富多彩的河北民歌内容是推进河北民歌发展的关键性途径,只有转变这个意识,增强对河北民歌新作品的创作力度,才能使其紧跟时代步伐,得到良好地保护和传承。   三、逐步增强河北民歌文化的创新力
  创新是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保护的根本动力,所以在针对河北民歌文化发展的策略提升过程中,要不断地加强河北民歌文化创新力,提升民歌的创新价值,这是河北民歌文化发展必须要走的道路。提升河北民歌文化传承的创新力,必须从河北民歌艺术的内部特征和外部环境进行系统考虑。河北民歌是古代音乐文化的积淀,所以从内部构成中散发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的审美意蕴,所以要在当前社会大力推进河北民歌的发展,则必须从河北民歌内部焕发出新的艺术生机,这样才能由内而外带动河北民歌文化的系统发展,为河北民歌音乐的外部表现提供保障。
  所以,创新是河北民歌音乐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民歌音乐发展的必要手段。尤其是现在多元的文化类型为河北民歌的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泛的平台,因而在音乐文化内涵和艺术呈现的方式上有了丰富的变化,增强了民歌艺术内在的文化创新动力。
  从河北民歌内部的创新力而言,民歌发展必须从内部激发自身的创新力,比如在新民歌作品的创作上,要结合河北民歌的曲调特征和审美风格,保留民歌鲜明的原生態特色,进行与时代发展和文化审美相适应的音乐作品创作,能够满足当前群众的民歌审美需求和文化市场需求。各个地方的文化部门也发挥自身职能,积极地调动各界力量的创新积极性。
  唯有如此,河北民歌才能不断创作出符合时代的好作品,使河北民歌在新的文化环境中,不断地激发自身的内在创新能力和创作能力,使这种古老的民歌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从河北民歌的外部表现创新而言,河北民歌必须结合文化环境的优势,进行宣传力和影响力的拓展。
  河北民歌外部优势包括现在河北省市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政策优势、资金帮扶以及产业渠道融合等,一方面,要在当前国家和地方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前提下,做好河北民歌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划,所实施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符合民间音乐发展的规律,融入更丰富的创新途径,使河北民歌发展呈现新的态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要不断地寻求资金上的帮扶和产业渠道的拓展,这种借助文化市场大环境所进行的传承创新,能够给河北民歌带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全面推进河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工作。
  四、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推进,更多建设性的有效策略和方法被应用到河北民歌的发展中来。应该审时度势对河北民歌的文化传承进行顶层的设计,融合多元的方法,深化民歌发展途径,理论联合实际,对河北民歌创新发展做出系统化的部署,促进河北民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永全.基于当前时代背景下对河北民歌文化传承之创思[J].今古文创,2020,(47):36-37.
  [2]玉亭.论河北民歌的交融性与异质性[J].人民音乐,2019,(08):52-55.
  作者简介:侯芸莉,女,河北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 叶文玲在作品中书写和建构了宏大的地理空间,并融入了诸多的家乡地理因素,本文结合无尽人生三部曲,通过分析其家乡的地理环境,来解读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分析他们性格形成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 叶文玲;地理因素;性格;无梦谷;无忧树;无桅船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38-02  基金项目:本文为台
期刊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中期韩东提出了“诗到语言为止”的口号,一度成为“第三代诗人”的诗歌理论旗帜之一,对此后的诗坛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韩东所说的“语言”强调了诗歌写作中的本位问题,其实质就是符号主导问题。  【关键词】 语言;符号学;诗歌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40-02  韩东最早在《自
期刊
【摘要】 美国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珍妮姑娘》和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两部小说都为读者展示了女主人公的爱而不得的爱情悲剧。本文试运用福科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女性人物的主体性丧失的必然性。  【关键词】 《欧也妮·葛朗台》;《珍妮姑娘》;权力话语;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42-02  一、
期刊
【摘要】 社火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时至今日河北省井陉一带社火表演仍然在民间发挥着重要作用,桃林坪花脸社火主要在每年元宵节过会时规模最为盛大,由“香头”带头组织的社火表演在当下仍起到敬神祈福的作用,在研究民间传统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花脸社火;过会;桃林坪村  【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46-02  
期刊
【摘要】 无论是鲁迅对旧教育的批判,还是对科学教育思想的提倡,都是从打破“黑色的染缸”,砸烂万恶的旧世界为根本出发点的,而新的世界是由新生代的孩子们去开拓的,所以鲁迅一生都格外热切地关注着儿童的教育问题。他对封建专制的家长本位论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并提出幼者本位教育观,希望拯救作为中国希望和未来建设者的儿童,从而达到改造国民性和改良社会的最终目的。鲁迅先驱者的视角与启蒙的呐喊,丰富了近现代儿童教育思
期刊
【摘要】 中国和平发展思想历史悠久,上古有舜帝“以德化之”和平治国,儒家有“礼之用,和为贵”的中庸之道,墨家有“兼爱、非攻”的和平论断,道家提倡“无为、无争”的和平观。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根本出发,多角度论证揭示“和平养无限天机”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 和平养无限天机;和平发展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50-
期刊
【摘要】 《管子》是先秦诸子学中百科全书式的哲学思想著作,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书篇幅宏伟、思想丰富、博大精深、包揽各家,是一部杂儒、道、法、阴阳等各家学说在内的论文汇编,是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依据管仲立论的著作总集。《管子》全书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对于研究先秦時期的学术文化思想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价值,值得继续进行深入地挖掘和阐释。  【关键词】 《管子》;天人观;道论;气论  【中图
期刊
【摘要】 目前,国家十分重视“研学旅”项目发展,在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视阈下研究“研学旅”的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通过对景德镇“研学旅”资源的分析,提出了助力试验区文化发展的实施路径,期望能够以更高层次、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布局试验区文化产业新发展,激活试验区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 文旅融合;研学旅;景德镇;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279
期刊
【摘要】 中国人重“意”讲“意”不仅是自古以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儿女刻在骨血里的民族气节,还是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根基。本文以青藤老人为发端,继往圣,开来学。探究中国传统文人写意中的民族气派与当代传承。  【关键词】 文人画;徐渭;多元化;民族精神  【中圖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41-0091-02  何为写意?写意
期刊
【摘要】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联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浩大战争,几乎涉及了当时整个希腊世界。在修昔底德所著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可以看到伯里克利或许应该为他的两个错误负责。第一,伯里克利对雅典实力的过度估计,傲慢地拒绝了最后的和平机会。第二,在战争开始后他采取了保守的军事路线,并在没有做好充足准备的情况下匆忙地把原来世代居住在乡村的雅典人迁入了城邦,而这直接导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