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创新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guaig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困难易于激起人们解决问题的欲望,而问题的解决又可以让人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近期,笔者上了一堂省级公开课《庖丁解牛》(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创造形象 诗文有别”单元第2篇课文),赢得了听课专家、同行的一致好评。下面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设计。
  一、以漫画激趣
  上课之前,布置学生使用工具书自读课文,疏通大意,记下自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留待课堂讨论;并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庄子的生平、性格及思想主张。
  在备课时,我除了认真研读作品、吃透文本外,还特地找来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的《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用复印机扩印在投影胶片上。一上课,就用投影仪把漫画展示出来,请同学走上讲台,看着画面讲述“庖丁解牛”的故事。这样借漫画导入新课,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一下子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设计依据】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精辟地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于漪老师也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起来,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美国教学法专家则认为,阅读是青少年学习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学生步入科学殿堂的途径,也是他们了解和思索人生的工具。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尝受到阅读本身所具有的潜在的乐趣,这种乐趣是他们学习阅读的内在动力。
  的确,阅读本身是一种乐趣,是一种学习新知识的活动,是一种精神和审美的享受。所以,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包括古诗文教学)时要注意创设情境、提供条件,把学生的心抓住,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感受到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性情、激发创造的愉快。
  二、以问题情境启思
  课堂教学的第二步是学生讲述查阅到的庄子的资料,教师作补充。第三步为教师询问学生,自读中有哪些不懂的词句,教师或其他同学作解答,并强调应重点掌握“技盖至此乎”的“盖”、“岁更刀”的“岁”、“视为止”的“视”、“善刀而藏之”的“善”等重点语词和“技经肯綮之未尝”等难句。
  教学环节的第四步是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同学结合问题精读课文,深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我一共提出了四组问题:
  (一)课文哪些描写突出了庖丁技艺之高?
  (二)庖丁当过“族庖”“良庖”吗?他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
  (三)庖丁可以算是“神庖”了,他成为“神庖”的原因何在呢?你由此产生怎样的联想,得到哪些有益的启发?
  (四)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有何关系?
  这四组问题,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环环相扣,逐步把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学习活动的展开非常顺利。
  对于第三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同学们一个个畅所欲言:有的说,庖丁成功的原因在于他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有的说,原因在于他讲究策略,注意回避矛盾;有的说,原因还在于他达到很高的境界后,仍能小心谨慎,并不掉以轻心;有的说,由课文得到的启发是学习上要多动脑筋,又要有很高的追求……教师对这些答案的合理因素及时予以肯定,并通过讨论,明确这篇文章至少给我们如下启示: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主观冒进,而应通过反复实践,逐步掌握事物的内部规律,然后遵循客观规律处理错综复杂的社会事务;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三、以作文训练迁移
  课堂教学渐近尾声,我询问学生,对课文还有没有不理解之处。当学生提出两三个疑点后,再次逐一组织解疑。
  最后,我向学生提出:“如果要你就课文写一篇感想型议论文,你打算怎样选择角度、确立观点?请先拟一下作文标题。”学生拟出了“谈学习的过程”“臣之所好者,道也(谈把握规律的重要性)”“淡泊人生”等题目。教师又补上“探索·成功”“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美在于发现)”等,布置学生课后从中任选一题或自拟题目完成作文。
  【设计依据】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可见,不管从教师“教”的方面看,还是从学生“学”的方面看,训练都是需要的。当然,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有生命、有灵性、有个性的,是生活化、智能化的。掌握和使用语文工具的能力,不同于掌握、使用其他一般工具的能力。因此,语文训练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人性化和精神化的特点。叶老特别强调语文学习的“历练”和“悟得”,就清楚地表明了读书、作文这两种能力的获得一方面要靠自己的实践,一方面要靠对语言的感悟。
  事实上,读和写密切联系、相辅相成:“读”,是学习主体由外向内的一种吸收,从课本、书籍中汲取“营养”,以充实、丰富自己;“写”,是学习主体由内向外的一种输出,把自己吸收的精神营养,经过心灵的内化,熔铸成一种具有个性特色的精神创造。所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离不开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反过来,以“写”也能有效地促“读”,教师应相机做好这方面的指导工作。
  
  这堂课结束后,听课的专家、同行们给予我较高的评价。他们总结本堂课的主要特色在于:一、老师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了和谐、融洽、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扎实;二、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引导得当,学生预习充分,发言踊跃,师生配合默契;三、教学设计巧妙,表现为以漫画切入新课,起课不凡;善于由浅入深的设置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以王国维三句话类比庖丁经历的三个阶段,十分贴切;读写结合,较好地促进了学生知识迁移和能力、素养的提升。
  (江苏省太仓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我国教育技术界权威专家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信息技术在教育技术手段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已经深人到了教学的各个学科,并通过整合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让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期刊
一、为什么要使课堂成为美的载体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发展智力和培养健康高尚审美观。就语文课程的特点而言,有别于其他课程的关键是:它运用语言文字这一特殊途径,使自身成为“人的灵魂的教育”。正如钱理群先生说,语文教学要使学生“在有声有色的思想,有韵味的语文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你窥见的是美的心灵,美的世界”。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适时启迪学生的审美思维,培养其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期刊
“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美国心理学家布鲁斯也认为学习不应该只是一种接受过程,而应该是一个探索过程。下面是我和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一点成果与大家同享,希望能使探究性学习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一、大胆猜想大胆探索  基本不等式是高中教材的重点内容,下面我和学生(以下简称甲、乙)对基本不等式 及 进行了探究:  探究1:甲:可以从项数进行拓展猜想是否有 成立?   试证:从 的证明中受到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语文味”这三个朴实而厚重的字眼,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提倡个性化的课堂教学。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促进语文味的生成,使课堂富有个性,充满生气和活力则是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针对这个问题,从个性化的角度来谈谈语文味的生成。  一、个性化的丧失与语文味的匮乏  语文味的倡导者程少堂先生曾经说过,别的学科之所以没有提出“历史味”,
期刊
在新课标中提出的语文综合学习,适应了语文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堂集中授课形式的补充与延伸,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特别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打破了学科围城,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  在这里,平时所谓的优生与后进生,一样地有表现的机会,学生是在平等的环境中探究、交流,在活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在这里,学生像鸟儿一样都能展翅飞翔。那么怎样组织语文实践性活动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目前初中阶段,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化归的思想、转化思想、函数的思想、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方法等。  一、 方程和函数思想  例1:去冬今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旱灾。解放军某部接到了限期打30口井的作业任务。部队官兵到达灾区后,目睹灾情,心急如焚,他们增派机械车辆,争分夺秒,每天比原计划多打3口井,结果提
期刊
摘要: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能唤起他们的警觉、注意,促其改正错误、缺点。把握好批评的艺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因“材”施教;二、因“地”施教;三、因“时”施教;四、因“情”施教。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要用爱去关心、爱护学生,让学生能够虚心接受教育,改正错误。  关键词:批评 教育 艺术    批评是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的思想言行给予
期刊
心理学表明:情感是对认知对象的态度的体验,它取决于认知对象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爱意浓浓的情感语言虽不是“蜜”,但它“可以粘住一切东西”。这就说明教学语言一旦饱含爱,就能产生“听语动容”、“受言激情”、“纳言暖心”的神奇效应。  语文和其它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翻开小学语文教材,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的文章中充满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亲朋好友、对同志的深挚情感,字里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难点。一说到作文,学生感到头疼,老师也感头疼——学生无材料可写,无事可记,无理可说,无情可抒,即使写出作文,多数也是东拼西凑之作,或是以前作文的再次翻版,应该说,仅存于家门、校门之间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材料,就会使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然而是什么原因使他们心中无材料呢?这是因为我国的作文教学历来不重视作文取材的指导,这与“代圣人立言”、“文以载道”的陈腐观念有直接
期刊
在文学的殿堂里,诗歌是最美的奇葩。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作为一名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和实施又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语文老师假如能针对文本资料安排朗读,运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