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确保校本课程开发取得良好效果,国家在制订有关课程管理的文件中提出,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校本课程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为此,中小学要有意识地开发符合学情、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进而打造特色校本课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的知识或感受更容易对个体产生影响。那么,如果能把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转化为自然活泼的生活体验,必然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所学产生切身体会与感悟。鉴于此,以下将基于与自然体验相结合的理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展开讨论。
一、自然体验教育简介
自然体验教育是指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及相关素养,与之相关的学习称为自然体验式学习[1]。而传统填鸭式教育强调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可见,自然体验教育有别于传统填鸭式教育。由于自然体验教育尊重学生的天性,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能够很好地避开填鸭式教育对学生天性的压抑。自然体验教育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自然、关注他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在体验中体会自身的价值与尊严。这样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精神上的解放,更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2]。
二、我国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分析
1.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环境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情感体验,只是让学生机械记忆所学知识,没有让学生自己去经历、体验、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导致学生对“科学世界”的感情淡薄。二是教师对教材中情感因素的挖掘有所欠缺。教师不善于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也就无法创设适宜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产生相应的体验和感受。三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示范教学,也就很难将恰当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四是教学活动缺乏深度体验。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掌握不足,不能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致使部分学生不能深入体验学习。五是教师代替学生思考。教育实践表明,教师与学生的发言次数比为1∶5时最佳[3],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很少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六是过度依赖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常常读念多媒体课件,虽然课件内容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但若不能在课堂上进行悉心解读,也会成为填鸭式教学的翻版。此外,也有一些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目标,而没有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没有及时提炼并运用课堂中的有效生成。
2.课堂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1)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已有经验和技能。学生已有经验和技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二是学习兴趣。学生若对课程产生兴趣,便会专心努力地学习,更容易产生良好效果。三是活动参与度。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则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四是学习方法。有些学生虽然努力,但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自信心受挫。
(2)教师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学观。教师固守陈旧的教学观或教学思想,将不利于有效落实教学改革。二是责任感。如果教师没有将教育视为终身事业,而仅仅将其当作谋生的手段,那么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就可能大打折扣,由此也会影响教学效果。三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重要的再学习活动,是分析优劣、寻找对策的重要手段,而部分教师忽视了教学反思,致使教学效果原地踏步[4]。
三、自然體验教育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初步应用
杜威(John Dewey)认为,自然和经验是齐肩并进的,即经验表现为认识自然、深入自然奥秘的唯一方法,而经验所揭示出来的自然则使经验的进一步发展深刻化、丰富化。国内学者方红认为,体验式学习像生活中的其他体验一样,是个人在情绪、知识上的参与所得;盛爱军指出,教育应创设开放的、个性化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对自己及周边环境有深切感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入手,倡导体验式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综合能力[5]。例如,新加坡教育机构曾与我国昆明市教育机构等联合主办了“金色阳光”系列游学活动且倍受欢迎,而受欢迎的关键就在于其倡导自然体验学习,将学生置于无压力的环境中,用渗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又如,西南师范大学的邵小佩老师成功地将体验教育运用于幼儿英语教育中,她主张教师创建良好的英语体验环境,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再如,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创建了“英语城”,将在国外生活中会遇到的一切场景,如办签证、商场购物、旅游问路等,尽可能地创设在英语城里[6],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习和运用英语。这些成功案例均是自然体验教育的初步尝试,换言之,目前国内有关自然体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不多见。但中小学校可以扛起重任,将自然体验教育理念应用于校本课程开发,开办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自然体验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自然体验教育的目的是释放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等。自然体验校本课程的形式并非只局限于一种,可以有感官式、展示式、游戏式等。在开发自然体验校本课程时,可参考以下策略。
1.明确“以自然体验教育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明确理念有助于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聚合教育影响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相比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以体验教育为本的校本课程更应以本校学生为本,课程目标更应贴近学生实际,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7]。传统学科教学容易导致教育和精神建构的分离,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而自然体验教育理念更具有宏观统领、微观可行的特点,将其融入学科教学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应首先充分领会自然体验教育的理念。 2.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受传统课程管理思想的影响,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教育决策者和专家才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实际上,教师才是与学生最直接的接触者,更具有课程开发的发言权。所以,保障教师在自然体验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归纳总结、反思和完善,是自然体验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
3.将模拟体验作为自然体验校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
教师要依据教材及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学习。一是对比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设计与知识点相反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对比强化和加深体验与感悟。二是想象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学习内容进行大胆想象与推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其情感[8]。三是话剧排演。在话剧排演中设定人物角色,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4.用实践活动延伸自然体验校本课程教学形式
(1)开展户外活动。户外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了解和体验自然,积累经验,建立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对话自然,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2)设置多样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文化活动、安全活动、劳动活动等,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增强社会适应性。例如,江苏省桃园镇新华中学结合学校实际开辟了种植园地,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植物的种植、管理、收获的过程,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并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这种自然体验教育深度挖掘了田园种植的教育意义,培养了学生的田园情怀[9]。
5.构建自然体验校本课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在构建自然体验校本课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时,要充分考虑态度、情感、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内容。一是评价内容全面化。要全面评估学生的品质、思维、态度、实践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二是评价方式多维化。评价时不能只注重纸笔测验结果,要侧重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意志行动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三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要鼓勵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四是评价形式多样化。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档案袋记录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总之,教育要回归人的本真、人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然体验教育尊重人性,强调回归现实本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未来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研究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海针.基于体验的生命教育教学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吕东升.让美流淌在课堂[J].基础教育参考,2006(4):40.
[3]张志泉.体验教育——当代教育的呼唤[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04.
[4]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1.
[5]阳泽,刘电芝.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模式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1(3):49-53.
[6]丁钢.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研究,2001(2):50-53.
[7][8]邬玉国.体验“生命在场”,构建“生命化”的课堂[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25(s1):93-95.
[9]张春美.种植园地中幼儿种植行为的观察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
心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的知识或感受更容易对个体产生影响。那么,如果能把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转化为自然活泼的生活体验,必然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所学产生切身体会与感悟。鉴于此,以下将基于与自然体验相结合的理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展开讨论。
一、自然体验教育简介
自然体验教育是指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及相关素养,与之相关的学习称为自然体验式学习[1]。而传统填鸭式教育强调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可见,自然体验教育有别于传统填鸭式教育。由于自然体验教育尊重学生的天性,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能够很好地避开填鸭式教育对学生天性的压抑。自然体验教育让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自然、关注他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在体验中体会自身的价值与尊严。这样的教育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精神上的解放,更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2]。
二、我国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分析
1.课堂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环境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情感体验,只是让学生机械记忆所学知识,没有让学生自己去经历、体验、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导致学生对“科学世界”的感情淡薄。二是教师对教材中情感因素的挖掘有所欠缺。教师不善于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也就无法创设适宜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产生相应的体验和感受。三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提高。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示范教学,也就很难将恰当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四是教学活动缺乏深度体验。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掌握不足,不能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致使部分学生不能深入体验学习。五是教师代替学生思考。教育实践表明,教师与学生的发言次数比为1∶5时最佳[3],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很少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六是过度依赖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常常读念多媒体课件,虽然课件内容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但若不能在课堂上进行悉心解读,也会成为填鸭式教学的翻版。此外,也有一些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目标,而没有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没有及时提炼并运用课堂中的有效生成。
2.课堂教学问题的成因分析
(1)学生方面的原因。一是已有经验和技能。学生已有经验和技能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二是学习兴趣。学生若对课程产生兴趣,便会专心努力地学习,更容易产生良好效果。三是活动参与度。如果学生不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则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四是学习方法。有些学生虽然努力,但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习自信心受挫。
(2)教师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学观。教师固守陈旧的教学观或教学思想,将不利于有效落实教学改革。二是责任感。如果教师没有将教育视为终身事业,而仅仅将其当作谋生的手段,那么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就可能大打折扣,由此也会影响教学效果。三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重要的再学习活动,是分析优劣、寻找对策的重要手段,而部分教师忽视了教学反思,致使教学效果原地踏步[4]。
三、自然體验教育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初步应用
杜威(John Dewey)认为,自然和经验是齐肩并进的,即经验表现为认识自然、深入自然奥秘的唯一方法,而经验所揭示出来的自然则使经验的进一步发展深刻化、丰富化。国内学者方红认为,体验式学习像生活中的其他体验一样,是个人在情绪、知识上的参与所得;盛爱军指出,教育应创设开放的、个性化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对自己及周边环境有深切感悟,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入手,倡导体验式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综合能力[5]。例如,新加坡教育机构曾与我国昆明市教育机构等联合主办了“金色阳光”系列游学活动且倍受欢迎,而受欢迎的关键就在于其倡导自然体验学习,将学生置于无压力的环境中,用渗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又如,西南师范大学的邵小佩老师成功地将体验教育运用于幼儿英语教育中,她主张教师创建良好的英语体验环境,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再如,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创建了“英语城”,将在国外生活中会遇到的一切场景,如办签证、商场购物、旅游问路等,尽可能地创设在英语城里[6],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习和运用英语。这些成功案例均是自然体验教育的初步尝试,换言之,目前国内有关自然体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不多见。但中小学校可以扛起重任,将自然体验教育理念应用于校本课程开发,开办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自然体验校本课程开发策略
自然体验教育的目的是释放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等。自然体验校本课程的形式并非只局限于一种,可以有感官式、展示式、游戏式等。在开发自然体验校本课程时,可参考以下策略。
1.明确“以自然体验教育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明确理念有助于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聚合教育影响力,形成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相比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以体验教育为本的校本课程更应以本校学生为本,课程目标更应贴近学生实际,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7]。传统学科教学容易导致教育和精神建构的分离,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而自然体验教育理念更具有宏观统领、微观可行的特点,将其融入学科教学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时,应首先充分领会自然体验教育的理念。 2.充分发挥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受传统课程管理思想的影响,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教育决策者和专家才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只是课程的实施者。而实际上,教师才是与学生最直接的接触者,更具有课程开发的发言权。所以,保障教师在自然体验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归纳总结、反思和完善,是自然体验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
3.将模拟体验作为自然体验校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形式
教师要依据教材及教学目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学习。一是对比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设计与知识点相反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对比强化和加深体验与感悟。二是想象体验。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学习内容进行大胆想象与推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其情感[8]。三是话剧排演。在话剧排演中设定人物角色,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4.用实践活动延伸自然体验校本课程教学形式
(1)开展户外活动。户外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了解和体验自然,积累经验,建立与自然之间的情感联系。通过对话自然,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2)设置多样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文化活动、安全活动、劳动活动等,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增强社会适应性。例如,江苏省桃园镇新华中学结合学校实际开辟了种植园地,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植物的种植、管理、收获的过程,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并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这种自然体验教育深度挖掘了田园种植的教育意义,培养了学生的田园情怀[9]。
5.构建自然体验校本课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在构建自然体验校本课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时,要充分考虑态度、情感、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内容。一是评价内容全面化。要全面评估学生的品质、思维、态度、实践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二是评价方式多维化。评价时不能只注重纸笔测验结果,要侧重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意志行动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三是评价主体多元化。要鼓勵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四是评价形式多样化。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档案袋记录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
总之,教育要回归人的本真、人的体验,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然体验教育尊重人性,强调回归现实本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未来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研究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海针.基于体验的生命教育教学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
[2]吕东升.让美流淌在课堂[J].基础教育参考,2006(4):40.
[3]张志泉.体验教育——当代教育的呼唤[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04.
[4]郑晓梅.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策略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1.
[5]阳泽,刘电芝.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模式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1(3):49-53.
[6]丁钢.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研究,2001(2):50-53.
[7][8]邬玉国.体验“生命在场”,构建“生命化”的课堂[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25(s1):93-95.
[9]张春美.种植园地中幼儿种植行为的观察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