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巷无豆却有瓷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m506910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距漳州城东南约五十里,在大海与九龙江入海口的接壤处,有一个因海浪冲击而成的月牙形港湾,这个港湾因此拥有了一个诗意般的名字——月港。
  当年月港的主要位置就现在海澄镇的境内。但对于月港,对于繁华的商贾船运而使海澄建县这件事而言,小镇外边有条叫豆巷的古街则更有意义。否则,月港古街就会被轻易地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这条不起眼的古街,它曾有过太长时间的寂寞。在前些年多少还让人有些生疏,但近段日子它倒成了一个热词。因为和海丝有关,网上的文史爱好者在兵分两派争论月港的广义与狭义时,这条叫帆巷或豆巷的老街就被频繁地提及了。
  这条叫豆巷的老街是和一段历史纠集在一起的。明朝前期实行海禁,但生活在这里世代以海为生的渔民,头脑里多了一根弦。这是血脉里与生俱来的勇气和文化传承。这种传承从商鼎、周钟之始,在唐兵呼啸地从中原而来时就裹挟其中。商业文化在当时的中国并不是主流文化,它和其他用以糊口养生的工艺技能一样为士大夫所不屑。但小巷里的居民在从出海浪击中,学到了另一种生存的本领——海上贸易。在為官所允时称为市,在为官者所不允时即称其为乱。于是围绕着海上贸易历年的执政者经历了从默许、治乱、开禁、海禁的过程。明隆庆元年(1567),朝廷宣布在月港开放“洋市”,允许商人从月港出发往东、西洋进行海洋贸易,月港就成为当时中国唯一合法的商人出海贸易港口。
  月港之所以成为月港,海澄之所以成为海澄,就必须提及到那段令它脱胎换骨的混乱与无序,月港商船强有力的梁头构成对王朝秩序的猛烈冲击无疑是它实现华丽转身的前奏和序曲。因为这样的历史际遇,这条近千米长的豆巷老街便异彩纷呈。
  豆巷的起点是叫帆巷。帆巷的起因已无从考证。当从字面上理解:可能是当年买卖帆船用布的集市简称,如闽南常见的“雨伞街”“碗街”;另一种解释是当年客商云集,店家遮阳帆布撑满街面的情形。但无论如何当年帆巷商贾云集,开有布行、米行、糖冬瓜行、冰糖行、药材行、铸鼎行等专业行市,流通数十种世界货币。现在仍依稀可以看出昔日面貌,临街的一落是店面,大门两边为售货窗,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店窗”。第二落是店家伙计休息的地方,第三落为货仓。现在豆巷村的村民,五千多人至少有二三十种姓氏,反映了当时人员混杂的实况。
  豆巷在月溪与九龙江的接壤处拐了近九十度的弯,随着江海汇集的波澜推及,依次出现了饷馆码头、路头尾码头、中股码头、容川码头、店仔尾码头、阿哥伯码头、溪尾码头等七个码头,仍依九龙江由西往东分布,每个码头相距也不过数百米。
  现存的七个码头中,还有四座庙宇相伴。这些庙宇都不大,供奉的神各不相同。路头尾码头的庙叫“兴仁宫”,供奉的是“玄天上帝”;中股码头的是“中古庙”,供奉的是“三平祖师”;容川码头的则为“帝君庙”,供奉的是“关帝君”,这种密集的庙宇出现,直接反映着出海人不安的心态。海上贸易的巨大丰厚回馈与任何可能出现的闪失或风暴相伴随。临行前的反复叩拜,正是安抚这种不安情绪的一剂良方。
  当时的豆巷,当时的月港一派繁荣。“物货通行旅,资财聚财富。雕镂犀角巧,磨洗象牙光;棕卖异邦竹,檀烧异域香;燕窝如雪白,蜂腊胜花黄;处处园栽橘,家家蔗煮糖。”月港的吞吐涵盖了丝绸、药材、瓷器……同时带动了周边市镇的繁忙,漳州城百工鳞集,机杼炉锤交响。甘蔗、烟草、花生、甘薯都是在这时期进入月港百姓的日常生活。晏海楼见证了月港从未有过的盛况,这座楼是当年重要的海防设施。楼高三层再加上基座,是当年月港的最高建筑。登上斯楼,可以鸟瞰到石码,厦门以及帆影绰约的海面。
  出口最大宗的商品应该算瓷器,原本是应由景德镇的产品来唱主角,但这桩浩大的生意本身一开始就不堪张扬,再加上路途遥远,成本上升。月港商人便把目光移向了“南胜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这是一种地域经济选择的必然,当然也离不开“人”的因素与当年特定的官场情势。那个年代刚好前后有13位江西籍官员主政漳州平和,这些江西籍的官员积极地从江西引进陶瓷生产技术,大力扶持平和民间的瓷业生产。平和的窑口与月港的码头竟紧紧牵扯在一起。遥想当年:窑火染红南胜太极峰;一条欢畅的小溪载着重负的小舟日夜穿梭于山涧溪流间,而夜色中繁忙容川码头却一宿未眠……如果用影片的镜头语言来描述,这定是个跨山越水的长镜头。
  站在依旧浩荡的江水边,那芳草凄凄的码头被淤泥所侵覆。想起前段读过的一则消息:“海澄豆巷有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小伙10多年来在家中附近码头或小洲的淤泥中拣到七八袋漳窑青花瓷片,为了印证当时的月港贸易,他想将这些瓷器碎片重新整理分类,在自己的家里开设月港古瓷标本馆,供人免费参观。”
  这是一则吸引无数眼球的消息。有文物情怀的读者一定在想象:陷在月港的滩涂上,挥起锄头狠狠地朝着淤积百年的黑泥刨去,每一次的锄落泥翻一定都会闪着片瓷柔光……
其他文献
平和县的土楼挺多,据县志记载,解放前就拥有476座。我出生于平和坂仔一个叫黄坡楼的土楼里。黄坡楼不大也不高,总面积大约在1000平方米,上下两层,土木结构,坐北朝南。小时候听奶奶说,这座土楼修建了年代挺久远,有几百年的历史。  师范毕业后,我分配回坂仔镇乡下教书。有一次,在查阅铜壶林氏族谱中,无意发现了关于黄坡楼的一些文字记载。才得知黄坡楼是漳州古代大富翁林六公的孙子所建,建楼的时间大约是在元末明
期刊
炊烟袅袅,河流奔腾  嫩绿的草尖上露珠滚圆  三月清风,拨弄琴弦  我用梧桐叶子写诗,港西村  彩虹路上铃儿响叮当  丰饶的村庄来自汗水和智慧的浇灌  每一粒白米都有一张干净的脸  每一粒麦子都有一个明媚的春天  港西村的石头不动声色  铭刻八卦图腾的那块石头  藏着好风水 乡村的好气质  庄稼,草木,学堂  朗朗读书声,有人播种  有人收获  游人如织的中驰山庄,可以荡漾  可以筑梦,可以呼吸的
期刊
漳州市区自东向西有十一座桥横跨九龙江南北两岸,它是连接漳州市区和漳州高新区的重要通道,十一座桥犹如十一条彩虹,把九龙江点缀得异彩纷呈、璀璨夺目。  自西向东称得上大桥的有:金峰大桥、芝山大桥(建设中)、战备大桥、水仙花大桥、漳州大桥、九龙江大桥、马洲大桥(建设中)西溪大桥,总共有八座;另三座桥,有两座是景观桥,中山桥和南山桥,一座防洪桥,西溪桥闸,这三座桥只准摩托车和行人通过,机动车辆不能通过,所
期刊
早期,漳州老火车站,位于市区北面清静的南坑路终点。南面未建大马路,只有一条狭窄的土路,两旁桉树林立,右边一片仓储库房,左边是高低错落的水田。土路沿一条水沟延伸通往岳口街道。  漳州老火车站,简陋淳朴,候车室低矮,空间狭小,没有疏散广场。候车室门口,一些小商贩摆摊设点,最吸引人的是一篓篓装好的香蕉、菠萝、龙眼荔枝干。只见络绎不绝的旅客,一手提着香蕉、菠萝;一手拎着行李,穿梭在候车室,正在等候上车;只
期刊
与飞机赛跑的棉花  还是棉花吗  全然不见了当年  被的确良冤枉的颓丧  蓝天成为你真正意义上的  舞台,你成为这个舞台上  可以纵情撒娇的宠儿,爱怎样  绽放自己,唯有初心可以驱使  我懂得你此刻的心情  被平反以后,天上地下  城里城外,尽是雀跃的你  风使起坏来没有边际  约好的结伴成了独行  云心急火燎先走了  让我始料不及  三马赫的速度够快了吧  飞机打开了加力  我却还一再催促机师 
期刊
按理说,赏荷对于自幼生长在洪湖之滨的我而言,早已司空见惯。每到夏日,浩瀚无边的洪湖便呈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迷人景色,“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誤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晚上归来鱼满仓”的场景如今历历在目。然而,最近我却折服于一个深山古村的别样荷塘。  仲夏时节,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城市开始炎热,而藏在漫漫绿海之中的岛濑村却清凉如春。驾车去深山小村颇费周折,山路蜿蜒起伏,怎一个险
期刊
海天一色、金色沙滩、浪花拍岸……  说起大海,眼前便自然地浮现许多美好的画面,对大海的向往,是很多人的共同情结。漳州地处沿海,作为一个漳州人,有较多的机会与大海“亲密接触”。不管是东山的马銮湾、金銮湾,或者是漳浦的翡翠湾、火山岛,还是龙海的白塘湾,许多漳州人都曾到过。  说起大海,一定要说说夏日的海边风情。每到炎炎的夏日,带着放暑假的孩子,到海边去避暑纳凉,是许多人的“优选”,吹着海风漫步沙滩,游
期刊
朦朦胧胧,似乎从这片宽阔的江面上传来了轻轻的吟唱:  “海邑望茫茫,三隅筑女墙。旧曾名月港,今已隶清漳。东接诸倭国,南连百粤疆。秋深全不雨,冬尽绝无霜。货物通行旅,资财聚富商……”  随着低吟之声,思绪渐渐飘远,依稀看见一位身穿灰色绸袍,手握紙扇的文弱书生站在九龙江畔,瞭望江面叠叠层层的帆影和码头上来来往往的客商,任江风拂过耳际,让发丝随风飘逸……当回过神来,徐勃的诗句依旧在耳畔回荡。  明代文学
期刊
花香溢小城  春是绿色的季节。没有留意地上还是枝头,哪里先有了这悦目的颜色,微雨似油,润开了桃枝柳枝上的一串串蓓蕾。万绿丛中的这团花丛歇了,那团花丛又闹了。绿,就这样在不经意间,翻滚着引领着我们向前。春光中,风翩翩拉开漳州——这个九龙江畔的小城千家万户新一轮故事的篇章。人们在春天的怀抱里彼此祝福:把囤积了一个冬天的情怀呼唤出来吧,和新春一样,绽放其固有的生机。  人们载歌载舞,欢度自己的节日。孩子
期刊
雨势忽大忽小,没有间断过,雨把庄稼泡得奄奄一息,也把人心泡得发霉长毛,所幸,天终于放晴了。1481年5月18日,天边最后一抹云霞悄然隐退之时,时任漳州最高行政长官的姜谅约了几个同僚,带着贴身随从,沿着蜿蜒石头小路,来到云洞岩北坡附近的仙亭。站到山的最高处,凉爽的微风轻抚脸颊,放眼望去皆是盈盈碧绿,抬头,是被冲洗得透明湛蓝的天空,白云悠悠飘荡其中,此时,一想到百姓的庄稼暂时摆脱雨水的侵扰,一丝笑意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