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演示实验

来源 :湖北教育·科学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cy_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学科学离不开实验,他们通过实验能检验猜想、建构概念、发现规律、发展新知,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科学课教学中,我们对如何做好小学科学演示实验应当加强研究,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认真研究和准备。如果轻视演示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往往会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导致教师在课堂上手忙脚乱,最终只能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演示实验课前准备不充分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看见别人做过,或者怕麻烦等,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演示实验的课前准备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备用器材要充分。如演示串联、并联电路的实验中,要考虑到万一某灯泡灯丝断了怎么办的问题,要准备好备用器材。
  2.在课前要反复操作,直到熟练。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要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
  3.掌握好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
  4.除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升教学效果。
  5.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6.实验教学的成败与实验材料的关系十分密切,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实验设计、材料和仪器的配置等)。尤其要重视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准备,因为现行教材中的实验,许多材料实验室是没有的,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配置。如引导学生探究物体在水中的沉和浮时,要准备各种质地、大小和形状不同的材料(石块、木块、小铁钉、橡皮、泡沫塑料等),供学生实验用。
  二、实验演示,激发兴趣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操作供学生进行观察的实验。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以便于他们通过分析实验现象,认识自然现象及规律。因此,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进行全面观察,提醒学生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不仅用眼看,还要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用嘴尝,或借用工具进行观察,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激发他们开展科学探究的兴趣。
  如教学《玩转电磁铁》一课,教学导入时我演示了一个直钩钓鱼实验。在演示这个实验前,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与思考: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当学生看到“金鱼”确实被“钓”上来时,很高兴。直钩为什么能钓鱼呢?同学们联想到学过的磁铁的知识,很快判断出这不是“钓”上来的,而是吸上来的,说明这个“鱼饵”有磁性。再通过剖析这个“鱼竿”,学生看到它是由导线、电池、铁钉组成的,我顺势告诉他们这样的装置叫电磁铁,并出示课题。整个实验,由于演示恰当,使教学一环紧扣一环,学生的思维也一环紧扣一环,不仅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认真探究和积极思维的良好品质。
  三、实验操作要规范
  操作规范是指教师在使用仪器、连接和装配仪器及演示现象时,动作要准确、标准。
  例如:在使用托盘天平时,取用砝码、移动游码必须用镊子而不能用手;酒精灯在点燃时要用火柴,不能用灯与灯对接;火柴用完后不能随手扔在地上,要放在专门的污物缸中;酒精灯用完熄灭火焰时要用灯帽盖灭,而不能用嘴吹灭;连接电路时应断开开关,先接线路后接电源;导线两端接头要拧成一股,弯成一个弯儿,在接线柱上绕的方向要同螺母旋紧的方向一致;拆卸电路时先断电源,后拆线路等。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的规范操作,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而且会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习惯。
  四、尽可能让学生参与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不能总是由教师做给学生看,再讲给学生听,这种做法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仓库”,是不可取的。教师在演示的同时,要及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啟发提问,让他们分析、讨论,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做演示实验,如让学生上来读数或动一动手等。
  如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实验时,教师可以先让两个学生“大力士”上来拉,结果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然后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小的学生来拉,他们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
  再如,我在讲解凸透镜成像时,把物体放在不同的位置上所成像的大小、倒立、虚实都不同,但成像的规律如何,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才能真正体会到。实验中,当屏上出现像的时候,同学的心情无比激动,兴趣倍增,体验到科学实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教师还要尽可能地设计、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实验,如针对所学内容让学生做小磁针、水滴透镜、土电话等,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能保持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
  五、实验用语要规范、准确
  教师在介绍实验仪器、阐述实验过程和总结实验结论时,语言必须准确,不能含糊。有的老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不注意语言的准确表达,对学生正确认识仪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就会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在称呼仪器名称时就有这样的现象:一是随意更改仪器名称,如将滑动变阻器称为电阻器,将斜面小车称为木板小车等;二是将类似的仪器混为一谈,如将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称为弹簧秤;三是方言和普通话夹杂使用,对仪器名称的读音不准。
  六、尽可能使演示实验方便学生观察
  在日常课堂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榜样,对他们的实验操作起着示范作用。教师应严格按实验基本规范,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演示实验要尽可能使实验现象清晰可辨、生动有趣。
  如验证唾液有消化作用时,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在两个放有淀粉糊的试管中,一个加入唾液,一个不加唾液;
  2.把两个试管都放在装着温水(约40摄氏度)的水槽里;
  3.几分钟后,把稀释的碘酒分别滴进两个试管。
  可以看到,没有唾液的试管里的淀粉糊不呈现蓝色,有唾液的试管里的淀粉糊呈现蓝色,这表明唾液能消化淀粉。这种现象立即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他们急于一探究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演示实验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加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如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
  如说明磁铁周围存在着磁场的实验,可以采用投影放大的方法。如果直接用底座不透明的小磁针,因其底座是不透明的,面积又比较大,遮住了磁针,影响学生观察。教师可在一块有机玻璃板上比照条形磁铁的大小,在其周围均匀固定上10根细针,同时将小磁针的两端分别涂上对比强烈的两种鲜明的颜色,便于区分南北极。使用时,将小磁针插在细针上即可进行投影演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学手段不断更新,多媒体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很多需要动态演示的教学,在常规情况下难以表现,而利用信息技术就能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能让实验操作过程、现象十分鲜明,方便学生观察。如我在引导学生认识月球和地球时,使用了信息技术手段,生动地呈现了月球和地球的运动情况,既形象生动,又简洁明了,直观真实,学生学习起来情趣盎然。
  河南省开封市果园小学(475000)
其他文献
电网线损是反映低压台区配电网输配电性能好坏的重要技术指标,针对低压台区线损计算不精确和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即基于改进K-Means聚类和正交最小二乘
考虑可再生能源出力、电力负荷和电价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了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渗透下的多虚拟电厂日内两阶段优化调度模型。该模型通过对多虚拟电厂中运行设备小时级时
郭训宇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横坑小学我就读于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横坑小学,我爱交朋友,爱看书,尤其热爱创客模型和发明创新。我担任过学校科技队队长,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本文应用Galerkin方法和紧致性方法讨论方程uttt-uxxt+autt=β「σ(ux)」x+ψ(u)x+ψ(ut)t的第一初边值问题,周期边值问题和初值问题的整体广义解和整体古典解的存在性、唯一性的正则性。
居然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我就读于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我的兴趣广泛,热爱科技创新,喜欢运动、音乐,尤其热爱大自然。我敢于挑战自我,不断探索,野外目击观察鸟类数量超过一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首先,小学科学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领域涉及范围广泛,学生的发展是有个性差异的,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深入探索。然而,怎样拓展个性化指导呢?其次,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为书籍、网络、媒体,如何让学生用发展的眼光主动探索知识,并且用知识服务于生活,拓展探索的空间呢?最后,
湘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是整套教材的起始册。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以认识周围常见现象、事物的特征或性质
本文利用单调算子及紧性原理,证明了一类具非线性主部的变型方程的初边值问题广义解的存在唯一性
小学科学课教学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充分考虑学生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等方面鼓励多样性
关门捉贼,本意是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在《三十六计》里所说的"贼",是指那些善于偷袭的小部队,其特点是行动诡秘,出没不定,行踪难测。它的数量不多,破坏性很大,常会乘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