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牧野:用心善待时代,才能真正改变中国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颁奖词


  赋予商业电影以现实主义批判性,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和深入思考,导演文牧野做到了。将现实主义题材做得商业化,让更多观众看到人性的光辉,感受到电影的力量,触动现实的改善,电影《我不是药神》做到了。
  “《我不是药神》拿了奖,获得那么多肯定,我肯定开心啊!”原本一脸正经接受采访的文牧野突然画风一变,瞪着眼睛咧着嘴,像海豹一样拍着手说:“好开心呀!”
  《南风窗》记者并没有对他的表现感到驚讶,只是哈哈一笑,毕竟他在几分钟前刚刚说过,生活中的他很幼稚。
  尽管《我不是药神》的编剧钟伟也举例证实了他的幼稚,但若不是亲眼所见,真的无法把“幼稚”这个词和出席任何场合都成熟稳重的青年导演文牧野联系在一起。
  文牧野的幼稚和成熟有个分界线,叫电影。
  一旦离开电影,他仿佛一个没长大的孩子。“他走路都会撞树上,然后额头上还带着一块儿树皮。”听见记者在电话这头笑出了声,钟伟却依旧是稀疏平常的口吻,“大家都会笑,我已经习惯了。”
  而只要和电影相关,无论是与人聊想法,还是实战创作,他都会全身心投入,并且条理清晰地展示出自己成熟、完整的电影观。
  所以,短暂的幼稚过后,文牧野继续冷静认真地回答问题。“但其实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并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好,它还有很多粗糙的地方。只是中国缺少这样的题材,作为第一部,大家的包容度会相对高一些。”

“文保保”


  30亿的票房,9.0的豆瓣评分,各类奖项拿到手软。《我不是药神》(以下简称《药神》)成绩如此耀眼,令多数国产电影难以望其项背,但并没有让文牧野感到很意外。
  每个做电影的人都会有野心去把自己的电影做好,而文牧野和团队做这个项目的初心就是要把这样一个好题材做好。
  怎样才算好?
  “让更多的观众看到。”文牧野的回答总是简单直白。坐在工作室的窗边,他一身休闲,诚恳中带点随性。
  在他看来,电影创作,特别是现实主义题材,就好比去弄破一个气球。要么用一根针,针越尖,气球越易爆;要么用一个钝器,只要面够大,向下压的力度够大,气球也会爆。
  《药神》要做一个钝器,就意味着要做成一个商业片。
  第一版的剧本是偏文艺片风格的,但文牧野坚持要走商业化路线。题材本身是有空间做商业化创作的,既然能够更加贴近大众的口味,为什么不做呢?于是,观众的一哭一笑都在导演的规划之中。
在他看来,电影创作,特别是现实主义题材,就好比去弄破一个气球。要么用一根针,针越尖,气球越易爆;要么用一个钝器,只要面够大,向下压的力度够大,气球也会爆。《药神》要做一个钝器,就意味着要做成一个商业片。

  “煽情”“升华”,这些被认为有些俗气的词,文牧野从不避讳。为什么不能煽情呢?他从不觉得煽情就是狗血,克制就是高级,毕竟电影只有让更多人看到,才实现了拍这电影的目的。
  “我一直认为哭和笑是电影的钥匙,你哭,你笑,你产生情感共鸣了,我讲的道理你就能听进去了。”让观众顺畅地从头看到尾,看到人性的光辉,感受到电影的力量,这是最重要的。
  而“商业”和“现实主义”之间并非是对立的,能否将两者巧妙结合,看的是导演的“手艺”,而“手艺”是需要时间打磨的。对此,文牧野很有耐心。
  从拿到剧本的第一稿开始,文牧野耗时两年,修改了三遍,才最终定稿开机。导演要比任何人都了解故事,比任何人都知道要怎样的表演,比任何人都知道要拍什么风格,这才是时机成熟了。
  “磨剧本的时候,我觉得钟伟可能都要烦死我了。”文牧野笑言,他每天都要给钟伟发50多条微信,或者干脆跑到他家去,一待就是一天。可事实上,钟伟很欣赏他的工作态度,并认为这是最好的合作状态—认真、高效。
  除此之外,他们俩还经常去长城脚下的农家乐里“闭关修炼剧本”。钟伟回忆说,有一次,他们一整天都在讨论那么两三句台词,“就是在吹毛求疵,但那个时候在文牧野脑中的不单是剧本,而是已经有了电影画面。”
  其实,在开机前,文牧野的脑中不仅有了几乎全部的电影画面,也有了各种人物的具体形象。他直言,拍摄现场会出现的问题都来自前期准备不充分。但如果剧本够好而电影拍得不好,便是导演的责任,“不都是导演喊的‘过’嘛!觉得不好就不要喊‘过’啊!”
  不轻易喊“过”的文牧野在剧组有个绰号—文保保,因为他在剧组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再保一条!主演徐峥非常配合,文牧野说拍多少条都服从,从而带动着整个剧组的工作氛围。
  整部电影拍的次数最多的一个镜头是:警察曹斌抽着烟翻案卷,一共拍了36条。“拍到后来,周一围抽烟抽得头都晕了。”文牧野无奈地一笑,有歉意,无悔意。“保一条”是因为他觉得还可以更好,事实证明,保的那一条确实更好。
  这场戏不是重点场,但文牧野依旧不放过。因为重点场演员情绪都很饱满,其实很容易过,反而是这种小镜头容易出现“车祸”。
尽管《我不是药神》批判了现实中的一些现象,但也并非是为了批判而批判

  没有对手搭戏,演员的情感很难调动,就要靠细节来把控,翻档案翻到哪张、什么时候翻、动作到什么程度、抽烟是什么角度、镜头捕捉的画面到底对不对,这些细小的点,文牧野全都要恰到好处。
  这份偏执源于文牧野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在影片的导演特辑中可以看到,文牧野对于每一场戏的每一个点都有精准的设计,他可以清晰地指导演员“整个节奏再慢半个拍”“瘫软可以再夸张一点”。
  正如演员谭卓曾在采访中表示的,文牧野在拍戏前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他的脑子里想好了拍摄的所有细节,没人能把他问倒。

只有电影


  仅执导了一部长片,文牧野就达到了很多人一辈子都到不了的高度。用行话讲,文牧野已经“成了”。
故事最后的落点,充满了光明和希望。“这个落点非常重要,当我们看了一遍世态炎凉的时候,是不是还相信这个世界是好的。让观众走一圈之后,最终回到这个特别光明的点上,充满希望地走出影院。”

  顺么?比起其他的青年导演,真的太顺了!
  “顺么?”文牧野反问,紧接着,他又补充道:“我考了三年才考上电影学院的研究生。”记者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如果收获前积累了大量的付出,順或不顺就无法被定义了。
  可是对于自己的付出或是遇到过的艰难,他不多说,不是不愿说,而是他都忘了那些不愉快了。“我心比较大,从来不记那些不开心的事儿。”说话已没什么东北腔的他,此刻却俨然有一副东北汉子的豪爽。
  生活中的文牧野是个很乐观、很阳光的人,可能唯一记得住的烦心事儿是,小时候是个成绩不好的差生。“我特别知道烂人什么状态,我从小到大都是倒数第一,就是被老师拽在讲台上坐的那个孩子,要么就是被扔在最后一排。”说起这些,文牧野的语气听起来倒是挺无所谓的。
  他初中开始看电影,买的第一张碟片是《黑客帝国》,每周大概看五六部,当时就是纯粹的爱好。
  除了大量的买碟观影,文牧野还喜欢看漫画,家里有一面墙都是看过的漫画书。“反正上学那会儿,耳机往耳朵里一戴,头往桌子上一埋,就是看书。”文牧野轻描淡写地说,不过现在回想起来,漫画就是电影的分镜头嘛,看了那么多漫画书,也算是打了个基础。
  高考成绩290多,差点没学可上。最后去了个三本,因为对电影感兴趣,选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大一的时候用特别差的设备拍了个短片交作业,从来没被表扬过的文牧野,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夸他有天赋。
  “从那一刻起,我就立志一定要做电影。”那是文牧野人生中的一个高光时刻,“也是从那一刻起,我终于像个人似的。”
  慢慢地,文牧野发现,除了做电影他不知道还能做啥,好像也做不了别的。就拍电影这事儿做得还可以,能养活自己,能获得一些尊严。事实上,他的生活除了电影,也再没什么可聊的事了。
  “在生活方面他特别无聊。”钟伟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文牧野总声称自己有了新的爱好,但在钟伟看来那些都是“伪喜爱”。“比如,他和我说他喜欢打游戏,他也确实有好多游戏机,他还会向我介绍哪一种是他觉得比较好玩的。但是我从来没有见他玩过!”
  除了游戏机,文牧野还买了很贵的照相机、很贵的音响,然而这些“玩物”的命运都一样,闲置在家接灰用。钟伟略带“嘲讽”地说:“与其说他找到了新的爱好,不如说这个有收藏癖的人找到了新的让他感兴趣的收藏品。”
  这么说来,唯一能算得上是实打实的爱好的,也就是电影了。工作是电影,爱好是电影,习惯也是电影。除去电影,文牧野的生活还剩下什么呢?他歪着脑袋、斜着眼睛、皱着眉头、抿着嘴唇,非常用力地想了半天,也没能想出个答案。
  看他的样子,记者心里想着,算了算了,“放他一马”,还是聊回电影吧。

本土英雄


  在北京电影学院念硕士时,文牧野师从田壮壮。有一次,田壮壮让他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喜欢拍东西这个过程,还是拍完以后得到的结果?
  这是一个挺尖锐的问题,简单如文牧野也是思来想去才确定了答案:他享受拍东西的过程。
“想要被时代善待,就要用心去善待时代。感恩、乐观、尽量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不要抱怨、消化负能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中国,让中国越来越好。”

  所以,尽管《药神》批判了现实中的一些现象,但也并非是为了批判而批判。文牧野创作的初心很简单,就是讲好这个“中国英雄”的故事,传达出“善念”。
  故事最后的落点,充满了光明和希望。“这个落点非常重要,当我们看了一遍世态炎凉的时候,是不是还相信这个世界是好的。让观众走一圈之后,最终回到这个特别光明的点上,充满希望地走出影院。”
  电影是大众文化,电影和电影导演的文化责任非常重要。文牧野一直以来的创作原则是:用真诚的态度,做动人的电影,让观众看完电影以后充满希望地走出电影院去面对生活的困难。
  电影可以影响人,但却难以凭一己之力改变国家或改变社会,他也没有这样的野心。“电影一定是顺应时代、反映时代的,它可以提出问题,但不要寄希望于一部电影就可以改变世界。”文牧野的电影观很通透。
  从在学校拍摄作业短片开始,文牧野就在做现实主义题材。贾樟柯导演曾说,世界上只有一种主义,就是现实主义。他十分赞同。做现实题材,就要取材于现实。文牧野的手机上安装了近乎所有的新闻App,每天他都会把每一个App的社会板块看一遍。
  而在实操时,平衡现实与创作,最重要的是要将娱乐性、社会性、灵魂性,三性统一。
  娱乐性是指观众是否觉得好看,能否跟住剧情的发展,娱乐性越饱满,越能一直走到最后。但是观众不可能只诉求娱乐性,还要诉求社会性和灵魂性。
  社会性是指观众看完电影以后是否会去和别人讨论电影的内容,电影能否引起公共性议题。灵魂性指的就是人的救赎,灵魂性上是否有共鸣,也决定了观众是否会一看再看。
  三者之间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的,关键看如何平衡。“其实好的电影也不是非要三个全满,关键在于如何平衡和取舍。很多人是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电影做得不好看。”文牧野很清楚自己要什么,所以他对《药神》的定位很明确,娱乐性和社会性要尽力追求满分,灵魂性则可稍放一些。
  让观众们相信中国是有英雄的,并且愿意相信中国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文牧野认为这是《药神》最大的现实意义。他对“褒奖段落”的运用,也体现了他对塑造“中国英雄”的渴望。
  “褒奖段落”是所有“英雄电影”必须有的升华,“说俗一点,我当个‘英雄’你得给我一个出口,让我觉得没白干这事儿。”其实这种手法国外已经用烂了,但是国内还没有人用“。褒奖段落”这个词,是文牧野研究过所有相关东西以后自己给起的名字。

  虽然很多平民英雄—像电影的“原型”程勇,是“被逼出来的”,但是我们依然需要这种信念般的存在,它使我们可以拥有强烈的情感共鸣。电影跟观众最紧密的共鸣,不来自品位、批判精神,甚至不在于价值观,而是情感。只有产生了巨大的情感共鸣,这个电影才能真正抵达心灵深处。
  “想要被时代善待,就要用心去善待时代。感恩、乐观、尽量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不要抱怨、消化负能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改变中国,让中国越来越好。”外形有点儿痞又有点儿萌的文牧野,内心全是阳光。
  导演的价值取向,深深潜藏在电影的基调里。拍有温度的电影,塑造中国自己的英雄,文牧野认为这是他作为导演应该要做的事儿。
  文牧野
  出生于1985年,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学历。2018年,执导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我不是药神》,凭借该片获得第55届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最佳原著剧本奖等多个奖项。该片获得澳大利亚影视艺术学院奖最佳亚洲电影奖,是中国首次获得该奖项的电影。
其他文献
很久以来,我对身边的“吃货”朋友都抱着嗤之以鼻的态度,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愿意花那么多时间在吃饭上,有这些精力做点什么不好呢?食物嘛,别太难吃,吃饱了不就行了。  但我也渐渐意识到,吃正在变成一件越来越重要的事情,甚至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核心。“民以食为天”的确是一种社会风潮,“吃货”们在研究美食、烹饪美食、享用美食的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味蕾的满足。当美食作为一种生活态度而存在,它早已超出了“果
在金融业严重“虚拟化”,不断追逐资产泡沫的时代,广州的改革和创新实践,无疑提供了金融业重新“嵌入”实体经济的一条可行之路。  到2015年年末,中国的经济货币化率(广义货币M2和GDP的比值)再次达到了新高,达到了两倍。在这一比值上,中国长期超过美国,位居主要经济体第一位。尽管国别统计口径有一定差异,但中国金融业的“虚拟化”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对中国这样的制造业大国来说,金融业应该更加趋于“
李少威副主编  云联惠终于倒掉了。  4年,祸延全国,数百万人受害。媒体报道说“投资人欲哭无泪”,不过如果他们真的是投资人,那无疑是武大郎娶了个潘金莲,倒霉是迟早的事。  我家旁边的汽车销售中心已经停业接受调查。一位交了钱买车而车还没到手的车主告诉我:“反正已经报案了,警察会把钱追回来。”他可真是乐观啊,摔了一跟头还不知道是被什么绊倒的—恭喜这位先生,下次离他不远。  查尔斯·庞兹100年前玩这一
广东茂名博贺港。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发祥地。  可能是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全球战略的“一带一路”战略,从对外提出构想到出台国家规划,不过短短一年半时间。对于一个预期管用8~10年的中期对外大战略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对比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若干大交通项目的漫长周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丝”)的建设虽然也有梯度推进的必要,但海洋无远弗届的特征让经略“海丝”可以蛙跳式前进,择优“登陆”,从
4月27日至5月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次高规格的访问最受瞩目的看点之一是日美签署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也就是说两国军事同盟得到了升级。但如果就此认为安倍铁定把日本绑在美国的“战车”上,甘当美国东亚军事布局的急先锋,那显然是对安倍外交战略的误读。这次访问的另一关注点是,日美两国并未就TPP谈判达成妥协。虽然最终达成妥协只是时间问题,但日美围绕TPP谈判的攻防,也折射了日美
中印关系正趋于缓和  英《经济学人》4月28日  龙和大象这两种动物一般用来隐喻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中印两国之间的关系比起合作,更倾向于竞争关系。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于4月27日至28日赴华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非正式会晤。这是两国的国家领导人在四年来中印局势紧张升級以后举行的首次会晤,同时也是在更友好的基础上重启两国关系的历史性机遇。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表示,对于中印
百变梅艳芳  我做过许多许多梦,最长的梦与香港有关,自童年萌芽,于少年展叶,在青年开花。悠长的青葱岁月,因有香港流行文化相伴,而如梦似幻。  但曾经的香港梦,如今是梦醒,还是梦碎?  今年的香港文坛,噩耗接二连三。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香港文学泰斗刘以鬯先生和香江才女林燕妮女士,都在上半年先后辞世。在文坛巨星日渐陨落的后现代,业已四面楚歌的香港文化究竟何去何从?彼时香港  梦开始的地方,是港台登陆第
1915年,一战西线战场,德军士兵站在侦察热气球下方。  20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已满一个世纪。在巴黎凯旋门前举行的纪念仪式上,唱主角的是来自英、法、德等西欧参战国家的领导人和英联邦成员国的代表。美俄两国总统缺席了步行前往凯旋门的集体活动:在 1919年那次商讨战后世界秩序的和会上,他们所代表的国家就曾遭受冷落。  同样是在这一天,效力于英超的北爱尔兰球员麦克莱恩和塞尔维亚球员马
在一些小资的咖啡馆,或者民宿,可以看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黑白电视机。  曾經,那是比“Windows”更重要的文化窗口,它让人们在劳作之余,不乏味。  而现在,它已经以古董的姿态出现,用来纪念过去的精彩。它从一个曾被无数惊奇和渴望的目光注视的窗口,变成了一个呆滞的盒子。  我们并不像古人那样认为什么都是过去的好。只是想到了今天,电视机已经从一个立方体变成了一块平板,更大视野,更清晰,更多的技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