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7日至5月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次高规格的访问最受瞩目的看点之一是日美签署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也就是说两国军事同盟得到了升级。但如果就此认为安倍铁定把日本绑在美国的“战车”上,甘当美国东亚军事布局的急先锋,那显然是对安倍外交战略的误读。这次访问的另一关注点是,日美两国并未就TPP谈判达成妥协。虽然最终达成妥协只是时间问题,但日美围绕TPP谈判的攻防,也折射了日美关系正在出现的变化。
日本通过日美同盟成长为经济大国,如今也在借这一同盟成长为政治大国。在对美外交上,日本的“配合”与“不配合”,都有必要从日本对日美同盟的选择性利用角度去理解。
如何看待安倍访美
无论在象征意义还是实质意义上,安倍对美国的访问在日美关系中都算得上具有历史意义。从象征意义来看,安倍是9年来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日本首相。当然,更具象征意义的是,他还是首位在美国国会对参众两院议员发表演讲的日本首相。从个人关系层面看,访问期间在语言乃至肢体语言上安倍与奥巴马也是尽显“和谐”。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学者斯科特·斯奈德,就认为安倍访美是一个“非常好”的访问。他特别提到,“重要的是,没有出现他(安倍)寻求向美国、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传递模糊信息和形象的失言”。斯奈德指的显然是去年4月奥巴马访日期间,在联合记者会上安倍当场为参拜靖国神社辩解,导致奥巴马当时面露愠色的事。
实质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份文件上,即《日美愿景联合声明》和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以下简称《指针》)。这两份文件都凸显了日美合作将提升到新水平。用在《指针》中出现且安倍本人多次使用的词汇,叫“无缝合作”。斯奈德认为,《指针》有助于同盟的现代化,强化威慑力,更好地为两国应对新的安全挑战做准备。与1997年旧版《指针》相比,新《指针》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突出日美同盟的全球性,即两国安全合作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日本及其周边。在美国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学者杰弗里·霍侬看来,《指针》预示着美日安全同盟的转型,“它们(美日)不再仅仅聚焦于防卫日本”,“日本明确了在自我防卫以外‘做更多’的意愿”。
不过,两份文件的签署只是为日美同盟的升级打开了方便之门,同盟升级到何种程度事实上取决于两国今后的互动。与1951年的《日美安保条约》不同,《指针》没有走议会程序,也就是说本质上对两国政府都不具备法律约束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者尤安·格雷厄姆认为,“虽然《指针》为同盟制定了指导性框架,但并不具有约束性,其实施关键取决于日本的政治承诺”。从这个意义上说,日美同盟还没有升级到北约的水平。比如,北约有相关条约规定国防支出不低于GDP的 2%(尽管多数成员国未履行),这就涉及成员国内部议会、预算、行政等方面的问题,但《指针》中并没有类似规定。
日美没有就TPP达成妥协,是安倍访美另一受关注的焦点。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东亚问题专家米雷娅·索利斯此前曾撰文称:“我们需要的是两国领导人简单但有力的声明,即美日已在贸易问题上克服了过去的分歧。如果我们在首脑峰会期间看不到这样的声明,这场峰会至多只能算是部分成功。”安倍就历史问题的表态是另一看点,他在国会的英文演讲中,用的是“repentance”(忏悔) 而不是更直白的“apology”(道歉)。尽管包括斯奈德在内的某些美国学者,解读出这两个表述之间的相似性,但杰弗里·霍侬认为,安倍的问题,不在于没有为日本的侵略行为道歉或没有坚持以前的道歉,而在于包括他本人在内的日本领导人发出模糊的信息。
同盟升级的背后
安倍的修正主义倾向不仅体现在历史问题上,日美关系也是他的“修正”对象。英国华威大学日本问题专家克里斯托弗·休斯,在最新出版的《安倍主义下的日本外交和安全政策》一书中写道:尽管有观点认为安倍本质上是务实的,但很明显的是,他的世界观一直以来都以强烈的修正主义意识形态为支撑,现在已完全体现为日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主要驱动因素。解禁集体自卫权、强化日美安全合作,意在升级日美同盟。但同盟升级的另一面是日本在日美同盟中地位的提升,这也是安倍推动日美同盟升级的真实用意。美国进步中心学者格兰·夫库什马(Glen Fukushima)认为,在日本国内外,很多人都相信,安倍政府正在从事的这些变革,更多的是为了日本自己的目的,而不是为了与美国的合作。
如果把安倍对美外交放在其整体外交布局中分析,其“修正”日美关系的意图更明显。安倍在就任第一年访问了49个国家,打破了日本首相的外访纪录。他也是首位在就任第一年就遍访东盟十国的日本首相。更为关键的是,安倍在推动对美安全合作的同时,也着力强化与澳大利亚和印度之间的双边关系。也就是说,安倍在推动构建独立于美国、属于日本的伙伴关系网,而且尤其重视带有战略支点意义的国家。用安倍自己的话说,叫“拓展战略视野”。悉尼大学亚太安全问题学者托马斯·维金斯,称安倍的外交为“织网战略”,“日本通过编织一张国际支持网络,以巩固其外交、经济甚至安全地位”。可以想见,一个拥有更多战略依托的日本,也会是更有底气争取更平等日美关系的日本。
美国华盛顿大学日本问题学者肯尼斯·派爾曾表示,日本的外交正经历“巨变”,发生“静悄悄的革命”。他指出,日美同盟的不平等性质很长时间都困扰着日本保守派,现在也困扰着安倍。“总体上,日本的各领导人都想建立更加平等的(日美)同盟关系,使日本在外交决策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变化并非始于安倍。日本南山大学教授戴维·M·波特曾把日本民主党时期的对美外交目标概括为“紧密但平等”,认为民主党希望日本能在同盟的责任分担中扮演积极角色。从安倍对美外交实践来看,“紧密但平等”何尝不是他的政策目标?美国亚太事务分析师彼特·恩尼斯在其文章中透露,接近白宫的人士表示,安倍曾对于美国对日本缺乏尊重很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