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语文的滋味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n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诵读,积淀语感,品味作品的语言特点
  如何打开语感教学大门,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本源呢?最根本的是从丰富课堂诵读形式做起。诵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是加强语文感知学习的前提,是语感形成的基础,它不但有助于提 高语感的直觉性,还有助于培养语感的情感性。只有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出文章的真味。通过各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进而触发语感,为更深一步地品味 语言、领悟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作铺垫。
  语文课应该“读”占鳌头,让学生反复朗读,通过体会语气、语调、抓住关键性语句,揣摩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情感性培养学生的语感。朱光潜老先生说:“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个字每一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的这段话便是朗读、揣摩的实质。
  二、细读,品析词句,读出作者的真实情感
  阅读教学字词理解是基础,句段感悟是核心。句段感离不开品读,包括朗读、默读、诵读。首先,要在读中想像情境,训练语感。让学生放声朗读优美句段,读中想像句中情境,使用权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其次,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谴词造句的准确。于漪老师认为:“语言、思维、情感同时发生,语言这个实际工具不仅仅是文化的载体,而且还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关键性词句作为文本的核心语言,内蕴丰富、深刻,往往是作者情感的集中点、燃烧点,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文字,沉浸涵泳,把关键词句作为读懂作者,升华阅读者情感的突破点。
  五年级《地震中的父与子》有这样一句话:“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请谈一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生:我注意到了“挖”字,父亲是用手在挖,从“挖”字我感受到父亲的劳累,挖掘得十分艰苦。
  生:从写时间的词语中,我知道父亲挖掘得时间还很长。
  師: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挖了36小时,而是要罗列时间?现在让我们试着从朗读中体会体会。请把描写时间的词语,读得语气一个比一个高。
  生:我觉到父亲挖得时间漫长。
  师:请把描写时间的词语,读得语气一个比一个弱,你仿佛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父亲?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疲惫不堪的父亲。
  生:我仿佛看到父亲满身伤痕可他依旧艰难地挖着。
  师:读书重在体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句话不一定只有一种读法,只要能够表达你的内心体验就好。朗读,也是理解文章的最根本的方法。
  这样引导学生变换不同的语气朗读句子,学生从读的比较之中很容易地体会到作者一一罗列时间的写法,不仅写出挖掘的时间之长,更表现出父亲挖掘过程的艰辛。
  课文中这样经过作者反复推敲、仔细琢磨才使用的语句有很多,我们应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比比、读读、想想、试试,促进学生语感的不断提升。
  三、美读,营造氛围,领悟文本的语感
  美读就是“读进去,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情读进去,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即让学生一边声情并茂地朗读,一边展开联想和想像,在头脑中“过电影”,使用权语言文字表述的人、事物、现象融合成完整、连续的生活画卷,在学生的头脑中活起来、动起来,这样,语感的训练出就落到实处了。如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中海鸥为老人“守灵”的片断时,我先配乐范读,让学生闭目静听,边听边想像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的动人情景以形成课文所需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在听读中受到语言的感染力。出于教师的口,入于学生的耳,了然于学生的心,增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情,激发了学生朗读课文的强烈欲望。“情动而辞发”,学生的朗读便能“陶醉于作品美好的内容与形式之中”。
  四、复读,引发想象,丰富文本的语感
  “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到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但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别林斯基这样说。在教师启发性的提示下,学生顺着文章的内容合理展开联想,凭借想象使具体事物在脑子里重现,使概括的东西变成具体形象的东西,触景生情,浮想联翩,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在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中感悟语言背后的深奥与美妙,进入一个摸得着、看得见、能闻到气味、能听到音响、能辨出色彩的世界。当教学《盘古开天地》时,在学生熟读、感知课文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
  师: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联系课文,想象一下他的身体还有哪些变化?
  生:他的牙齿,变成世上最明亮的珍珠。
  生:他的血肉,变成了肥沃的土地。
  生:他的骨骼,变成了深藏地底的矿藏。
  师:是啊,盘古身体的一切都成为了地球上宝贵的资源,他为人类的生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启迪想象,引导学生走进课文,使他们体验到了盘古的献身精神,明白了盘古无私奉献的伟大。
  语言文字是一种信息,它提供给我们的是一个非现实的对象世界,心灵活动的原始材料。感受语言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课文中有些句子看似平淡,实则凝练。对一篇文本,我们应该提倡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解读,也要从文本内容、表达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让文本要传达的信息落到实处。《最后一头战象》一文中“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石上亲了又亲,许久,以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嗷——嗷——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一段话阐述了战象凭吊战场时的感人情景,句子展示了宽阔的意境,给学生留下了想像的空间。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想像二十六年前的战斗场面,及江面和龟石与战象之间可能发生的关系,通过这些想像,学生就会切身感受到战象当时的情感,把文中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具体化,增强他们对语言文字敏锐感知和迅速感悟的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之下,我们做老师的应把个性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行为,使学生在快乐、自觉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
其他文献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的第一要旨就是加强德育,培养学生人格”,然而,当今社会,由于教育的缺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着一大批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胸无大志、自私自利、逆反、胆怯、意志薄弱等不良心理大有人在。为了追求升学率,各校、各位老师把德育的发展放在了智育之后。因此,课堂教学特别是语文教学应凭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抢占语文教学思想教育主阵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掌声》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29课。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
期刊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获得知识信息的速度和方式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也与时俱进;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思想也应运而生。便捷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正能量的同时也带来负面的影响,学生中间形成了眼高手低、盲目自大、敷衍老师、追求享乐的不良现象。这些对教师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提出了挑战,教书如何通过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呢?  一、明确
期刊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涵义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育教学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通过采取生活化教学模式、策略、方法、内容等,提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在生活化教学理论基础上拓展开来,通过选取适当且充满生活化意味的知识,以实施小学语文基础教育,并成功将小学语文教育从传统的书本教学解脱出来,转而实现向生活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当前,由于小学生普遍缺乏对生活的了解,缺少生活的阅历和体验,造成
期刊
一、利用信息技术,培养阅读兴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兴趣是要靠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去引导、启动和培养起来。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对刺激学生感官有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电教平台,可以实现多种信息渠道的
期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从小学开始,我们的语文教师都会向学生提出课前预习课文的要求,这已经成为一项常规的作业了。可是,当我们老师们还乐此不疲地坚信预习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学生的课前预习虽然每天都在进行着,但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是“伪预习”。这
期刊
如今各地的学校教育教学正朝着小班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由于我们的学校学生数一般都在20—40人之间,都不是很多,这样地班级有利于我们开展小班化教学,因此我们学校申报了小班化教育研究的课题,同时,也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进行小班化教学?在过去的半年里,我在进行小班化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行学生实践的培养,把学
期刊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让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  语文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不只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注意语文课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基础教育语文学习的质量关系到整个知识领域的教育质量,而且对学生以后如何做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抓住良好契机,实现德育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求知中健康成长。例如,在教学中,善
期刊
一、创设情境,让数学课题充满生活化  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教师能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学生便会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数学知识产生亲近感,感到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蕴含在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就在生活
期刊
一、“抛砖引玉”,打破课堂僵局  在上课前播放周润发主演的《孔子》和刘德华主演的《墨攻》这两部电影的片断。选取周润版的《孔子》和刘德华版的《墨攻》是因为同学们对这两位演员并不陌生,有的同学还非常喜欢他们,这样一来很多同学就因喜欢两位演员而喜欢看这两部影片了,只有喜欢才会投入,只有投入才能看懂。看完后将几个问题抛出。  1.周润发版《孔子》曾引发热议:“周润发没有读过《论语》、江湖气太重……”但当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