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雪鸥 有为有趣,方不枉人生

来源 :成都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z06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你常在东区音乐公园逛,也许会经常看见一个留着徐濠萦发型的女人,素面朝天,穿着天然质感的衣服,她就是拾得雨林实践中心总经理夏雪鸥。在夏雪鸥看来,理想的人生一定是要做有趣的事,一定是要过有意义的生活。对她而言,自己设计和裁制一件衣服是快乐,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帮助热带雨林的复苏也是快乐——这都是有意义的事。
  重庆·不参加高考的叛逆少女
  人这一辈子应该怎么度过?和绝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年少的时候,夏雪鸥并没有考虑这么多,她仅仅知道自己不要什么。那时候,她不要的是父亲给安排好的人生。
  夏雪鸥的父亲是在重庆很有名气的书法家,对于膝下的一儿一女要求非常严格。在夏雪鸥和弟弟很小的时候,父亲便给他们规划好了人生,安排他们一个学书法,一个学画画,甚至连大学志愿都帮女儿填好了,第一、二志愿都是四川大学,具体专业内容都与历史相关。在夏爸爸这种传统文人的心里,女孩儿一辈子跟历史和古典艺术打交道是件富有诗意的事情,但年少叛逆的夏雪鸥心里又是另外一幅画面:远景是数不尽的铺着红绸子的木框和玻璃,红绸子上放着一两件锈迹斑斑的青铜器。近景是穿博物馆制服的女工作人员坐在那些木框和玻璃前的凳子上打毛线,棒棒针戳过来戳过去,戳过去戳过来,青春就随着毛线往下淌啊淌,淌到地上就消失不见——每每想到这个画面,夏雪鸥就是一个激灵,她才不要自己的青春日复一日在平淡无奇的重复中不知不觉被消耗掉。她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虽然那时的她对于自己想做什么也并没有谱,“但一定要是有趣的,有意思的,有意义的。”
  于是,“叛逆少女”夏雪鸥心想,自己永远不会走上父亲想让她走的道路,既然无法阻止其帮自己选定志愿,至少可以做到不去高考——她真的就没有去考。那一年,夏雪鸥找妈妈要了500元钱,和朋友一起在解放碑附近开了一家小店。
  夏雪鸥选择了做衣服。她从小就喜欢画图和做点剪裁,老早就会把自己的裤子改装成流行的大喇叭裤管。凭着年轻人的一腔热情和爱好,夏雪鸥和朋友的店就是帮人做衣服也做出了小名气。她们自己跑朝天门批发市场买回布料,设计款式和裁剪,然后做成衣服。一段时间后,不仅越来越多的人专程找上门来要她们做衣服,连很多朝天门的服装批发店都来店里抄袭款式回去照着生产。那时候,她们每个月能赚到3000元之多,但年轻女孩儿天性贪玩,没常性也没计划,每天把当天所得一分为二后,就开开心心跑出去吃喝玩乐。做到后面,由于每天顾客盈门,两个人有做不完的活,累得半死还是做不完,干脆关门大吉。短短的一段开店经历也证明了夏雪鸥在“制衣”方面的天分,服装店关门后,夏雪鸥立刻去中国纺织大学(现在的东华大学)专门学习服装设计。
  毕业从上海回到重庆后,夏雪鸥又想到了要“逃离故乡”,“无趣是对青春的损耗和对生命的浪费。”这种人生理念从未改变。用夏雪鸥自己的话说:“我就是觉得,人这一辈子不能活得太碌碌无为,就应该走出去看一看,至于看什么,我也不知道。”那已经是1996年,弟弟在深圳读完大学,留在当地做广告公司,一心想离开重庆的夏雪鸥飞去了深圳投奔弟弟。
  深圳·无心插柳进军餐饮
  在深圳,夏雪鸥先是做了一段时间广告,在工作中认识了志同道合的恋人,两人一拍即合做起了服装公司。
  谈到在深圳的服装公司时,夏雪鸥的语气里充满了骄傲。这家公司里,从品牌设计、印染、剪裁、生产到销售,全是两人亲历亲为。顶着38℃的高温在室内染布的经历,至今想起来,仍是她生命里难得的经历。不过,由于设计的服装大多是自然色,材料也全部选用纯天然亲肤的棉麻,这种在七八年后成为主流的设计,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却是举步维艰,“因为太超前,不容易被大众接受。”
  服装品牌做得不顺,夫妇俩偃旗息鼓,开了一家小面馆。随着面馆运营起来,夏雪鸥发现,在深圳的重庆老乡们对家乡菜的思念,完全不能靠一碗麻辣小面慰藉。应顾客的需求,夫妻俩索性正儿八经做起了川菜,取名“巴蜀风”。从小面馆发展到川菜馆,从一家店发展到8家店,夫妻俩无心插柳地进军餐饮行业,没想短短几年便绿柳成荫。
  夏雪鸥的先生是成都人,是她口中典型的成都好男人,谦和、幽默、低调,有着慢条斯理的性子,对于家人非常包容。由于思乡心切,他一直希望回成都发展,从前几年开始,两人逐渐把餐饮事业从深圳做回了成都,开设了墨宴会所、八九十火锅、假寐素食馆、粉彩等店。随着生意重心转移,再加上儿子的教育问题,家里老人不愿意远行沿海……综合方方面面考虑,一家人决定回成都定居。
  云南·遇见以善养善的美事
  2010年,夏雪鸥和丈夫携儿子回成都定居。儿子已经八九岁,大多是家里老人在带,夏雪鸥开始考虑做一点自己的事情。
  很多年以前,夏雪鸥就已经从弟弟和朋友的口中知道了德国生态学专家马悠(Josef Margraf)博士和妻子李昱果的故事,也去过云南,他们献身热带雨林的修复再造的实践让她震撼不已。
  马悠博士扎根云南13年,一直在西双版纳从事热带雨林的修复和再造工作。他告诉当地百姓:“如果保持森林自身的机理和态势,也是有收益的,不需要被橡胶产量所牵制。”他没有想到,心脏病会在复苏热带雨林大业未尽时夺走了自己的生命,留下妻子带着两个幼小的女儿艰难支撑。
  据说,马悠博士生前每天都要去雨林里找寻从枯树上跌落下来的兰花,把它们运回实验室里栽培,两年后再一个个地绑回到雨林的树上。兰花是雨林中娇嫩的公主,但条件允许的话,其甚至能活上100年。马悠博士悉心栽培出来的大花万代兰后来成为了法国娇兰公司旗下“御亭兰花”系列的主要原材料,剩余的珍稀兰花系列晒干做成的金兰茶,还有当地纯正的有机普洱、绝对有机土地上种植出的云南小粒咖啡豆,也都是无比珍贵的食材和饮品。“如果在西南地区的城市里有一个直接销售的平台,不是一桩‘以善养善’,自给自足的美事吗?”
  夏雪鸥姐弟俩和几个朋友一直想为复苏雨林事业做一点什么,深谙餐饮门道的夏雪鸥最后决定以餐饮会所的形式,在成都为此打开一扇商业窗口,“传播尊重食材、尊重自然、尊重人的公益理念。”于是,就有了今天位于东区音乐公园的拾得雨林实践中心。   成都·1%的坚持
  在拾得雨林实践中心,摆放着纯木色甚至没有上漆的原木桌椅,桌子上铺的是麻质的纯色桌布,古朴的陶罐被放置在“应该出现的位置”,所有的设计相得益彰地衬托着主角——各种大盆小盆的绿色植物。夏雪鸥说,他们甚至想过将店内所有的植物都从西双版纳空运过来,实践之后却发现不现实。“由于成都的气候跟西双版纳有巨大差异,热带植物空运过来太难养活,所以只能改从本地引进植物。”夏雪鸥的弟弟也打趣地透露,去年年底筹备开业那会儿,夏雪鸥天天蹲在门口看他们种下去的草籽什么时候能长出绿来,“好像亲自看看就能取代打农药的作用。”
  如今,拾得雨林实践中心白色的宣传册上最显眼的,是一个绿色的阿拉伯数字:1%。下面有两排小字阐释:“每消费100元,就会有1元用于热带雨林再生或失落文明抢救项目上。也许,这个世界会重新充满绿色。Be nature。”没有再多华丽的言辞,也没有更为浮夸的数据,简简单单,一目了然,就如同夏雪鸥给人的感觉。
  她做的餐饮看起来也是如此朴素,但拾得雨林不仅仅是吃饭、品茶或者卖产品的地方,他们做得更多的是对公益的展示和理念的传播。之所以把这里称为拾得雨林实践中心,夏雪鸥称这就像朋友们常常挂在口头的那一句“实践一下”,实践一下未必会成功,但若不去实践,肯定连一点成功的可能性都没有。团队也并没有豪言壮语以公益来标榜和宣传,只是轻描淡写地承诺1%。但明眼人都知道,作为热带雨林修复和再生事业在成都的唯一平台和窗口,“拾得雨林”所承载的责任和贡献的力度绝不可能仅仅1%那么一点。
  作为城市里越来越多的公益理念传播者之一,拾得雨林实践中心热衷于组织和承办有意义的活动:周云蓬和西藏盲童的公益演出、先锋诗歌讲座、植物科普讲座、接待外国友好城市市长,这些表面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活动跟夏雪鸥的个人理念不谋而合,“都是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而有趣和有意义,恰好是夏雪鸥对于人生的追求。
  她现在大多数时间都在实践中心里,虽然目前亏损,但坚信在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再坚持坚持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局面。“把拾得雨林做好是我目前人生阶段最大的目标。”而再以后,夏雪鸥说可能会创一个自己的品牌,以简洁的方式传递传统东方元素。毕竟,服装设计和首饰设计依然是她挥之不去的梦想和心头好。
  对话夏雪鸥
  一块布,剪个洞套头也是衣服
  Q=《成都女报》 A=夏雪鸥
  Q:作为前服装设计师,一般穿什么风格的服装?
  A:我现在比较注重舒适性,喜欢简单舒适的服装,不像年轻时对设计感的要求那么高。再往后发展,估计一块布剪个洞套头就往身上一套最好。
  Q:平时会化妆吗?
  A:平时从来不化妆,只是注意面部的清洁和保护。
  Q:除了服装设计和首饰设计,还有一些什么别的爱好吗?
  A:喜欢跟人聊天,喜欢看好玩的书,喜欢收集老玉。
  Q:为什么会选择在成都这座城市做拾得雨林实践中心呢?
  A:这种事情感觉还只能在成都这样一个城市做,深圳、重庆的节奏太快了,成都慢一点,能够沉下来。我们希望以成都这个城市为中心,把影响逐渐辐射到整个西南,甚至更远。
  Q: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有什么规划?
  A:希望他快乐就好。有一天儿子很郑重地宣布,长大了不做老板。我们问他为什么呀,他理直气壮地回答:“做老板还要拿钱给别人,打工的话是别人发钱给我。”我们都乐了,说随便你呀,你想做什么都可以。
  Q:喜欢现在的生活状态吗?
  A:喜欢。家庭和美,又有自己的事做,即使这个事情暂时亏损,但我知道坚持下去是有意义的,这样的生活状态正是我所喜欢的。
  夏雪鸥小讲堂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心态
  外婆98岁了,她从90岁那一年开始练书法,天天都不间断。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肯定不会事事如意,遗憾和挫折随时都有可能遇到,也有可能你一开始的选择是错的,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最重要的是心态。对自我要有点要求,像我外婆那样,一定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什么时候开始都胜过一直碌碌无为。
其他文献
从碎碎念到幸福唠叨,从罗小姐到何太太,似乎我给了她很多,其实我能给她的,只有一个名分而已。  1  在我与罗志芸结婚一周年的纪念日,我失业了。面对志芸精心准备的一桌菜,我连挤个笑容都困难。草草结束晚饭,借口喝了点酒,我扑在床上倒头大睡。  志芸很失望,她新做了头发,还化了淡妆,也许她盼望一个温馨浪漫的纪念日之夜,盼望了一整天。倒在床上,却很久没能睡着。耳朵里听得志芸坐在窗前,在电脑上轻轻地敲字。志
期刊
说起瑜伽,几乎没有哪个女人不知道。成都大大小小的健身房里,大多都设有瑜伽课程。孙权在20年前就远赴泰国學习瑜伽。现在,他要重新介绍一次,他所理解的瑜伽。  武侠少年的瑜伽情结  孙权说,自己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会成为一位瑜伽老师。  最早接触到瑜伽时,他还是一名中學生。那是80年代的中国,没有健身房,更没有瑜伽课。那时,一部电影《少林寺》红遍了中国内地,和很多男孩一样,因为这部电影,孙权迷上了
期刊
如果问十个做代购的人,为什么做代购?一半以上的人都会告诉你,她们不是为了钱。有人一开始是想帮国内的朋友买东西,有人是为了满足自己购物时的刹那快感,有人從代购的商品中看见了女人理想中的生活景象。与其说她们是在代购商品,不如说她们在替女人带来幸福感,她们做代购的原因,便是女人心目中理想国的片段式呈现。  代购之与众不同  没有支付宝,代购凭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动不动就囤积海量货物既卖猫粮又卖相
期刊
“一个好的单位给员工开三份工资,一份工资是养家糊口的人民币;一份工资是情感,有尊重在里头;还有一份是精神支柱,因为事业是有信仰的。”李蓓珩说她很喜欢白岩松的这段话。当一名金融企业的高管不易,身为女人,李蓓珩做到了,在办公室格子间之间,在数字之间,工作与生活之间,她以自身独有的柔软将一切连结得紧密而牢固。  心有热度,方能赠人阳光  如果有人到光大银行办事,一定会发现热情的柜员与别家银行不同。他们总
期刊
自我如木子美者,也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渐渐呈现出豁达的姿态。  自从出了这本新书,木子美老师就开始在微博上不停地刷屏卖书,截至截稿前,在足足刷了近6页!于是终于有粉丝开始抗议:“木老师目标是多少本才能停止刷屏卖书?!@不加V”而木老师回复:“精尽人亡。”不过,据说就是仅凭这样单纯的营销方式,和木老师微博的22万多粉丝,就让这本书卖断了货。哦,忘了给一些可能还不太了解情况的人介绍,“不加V”,就是
期刊
无论是T台上的斗转星移,还是各大颁奖红毯上的争奇斗艳,有这么一群智慧的女人,深知美丽驾驭不了优雅,优雅却可以涵盖美丽的道理,于是选择将此作为自己生活状态的沉淀与升华。她们摒弃庸俗、拒绝炫耀,光华流转后优雅丝毫不减,特别是在这个燥热难挡的仲夏,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领略4位风格迥异的女人上演的优雅四重奏。  甜美端庄  林志玲刚出道时,凭借天生甜而不腻的“娃娃音”加上无与伦比的美貌与智慧被大众称为甜美
期刊
通勤手袋  大容量的日常通勤手袋,逐渐成为潮流趋势之一,大一点、再大一点,哪怕大到和身材不成比例的程度。实用主义、率性而为,怎么解读都可以,关键字就是流行。挑选一款集美观和实用价值于一身的大容量手袋吧,用轻盈的材质、简约的轮廓、迷人的光泽使伊雅因子淋漓绽放!  晚宴包  这个夏天,闪耀眼球的金色成为晚宴手包的必备色。无论是漆皮、亮片或者绸缎,因为金色的稍许点缀而瞬间完美诠释奢华的优雅。金属质感的铆
期刊
如果说丽质容颜是上天的眷顾与恩赐,那优雅则是智慧的积淀与表达。一个优雅的女人绝不需要夸张炫耀、弹眼落睛的浓妆重彩来表现自己,只需在妆容上用一点点小心思,就能散发从容而高贵的女神气质,仿若是朵优雅之花,绽放出世间永恒。  气质小心思:珍珠雪纺肌  示范女星:徐静蕾  优雅是一种和谐的美丽,简洁自然且不做作的风格才能彰显成熟的魅力。今季的各大时尚舞台依然以“通透、自然、简洁”作为关键词,乐此不疲地展现
期刊
你有任何关于护肤和彩妆的问题,都可以编写问题在新浪微博@果不其言,也许就会在下期《成都女报》上找到你想知道的答案,我们的美丽智囊团会为你解答各种美容疑问。  ●内调外养  小腻腻(知名博主,http://blog.sina.com.cn/nini1128066):“要想有好的皮肤和气色,一定要内调外养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最好效果。”  市面上各种营养补充剂很多,女性们尤其钟爱这些标榜了具有帮助身体健康
期刊
我想有间房,拎包就去住——你说的是酒店么?不是,是精装房。呵呵,你真是太天真了。就在今年夏天,太多的实践证明,花钱买省心,有时真的行不通。  一家之言  样板房是天堂  成品房是“命案现场”  受访人:王青青 28岁 办公室文员  王青青很佩服她的一位同事:“多瘦弱的一个小女娃儿,大热天的每天中午抽时间跑建材市场,自己扛着地板砖到工地。周末也耗在房子头,晒成个黑娃儿还满足得不得了。”王青青的朋友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