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日益为广大语文教师所接受。老师们都想以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激活学生思维,收到喜人的效果。确实,当今的语文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积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迸发出了智慧火花,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然而,这种“气氛活跃,发言积极”,又让我们有的语文教师走入了另一个误区,一味地追求课堂“热闹”,片刻的“沉默”便视作“冷场”,从而认为课堂教学死板,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更有甚者,全盘否定其课堂教学质量。其实,适当的“冷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与“讨论”“争辩”同等重要,它的作用也毋庸置疑。
  “冷场”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强化,对所学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认知过程中的思维强化,理解的加深都与所受刺激的大小成正比,要让学生对所学东西真正有所悟,那么留给他们一定的思维时间是相当必要的。
  伟大诗人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中的思乡之情,不正是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分才有的?静静的夜晚,一轮孤月悬挂高空,无依无靠,这不正是自己此时的处境吗?一种凄清、孤独之感油然而生,那份浓烈的思乡之情便得到渲染;朱自清在那朦胧的月色中,独自漫步于荷塘,寻找到白天没有的那份宁静,满眼的荷塘被牛乳般的月雾笼罩着,田田的叶子就是舞女的裙,流露出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伤。他们的这种审美体验,不正是在那“独处的宁静”的“冷场”中得到的吗?
  我们的学生对任何一类文章内容的理解都必须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又局部到整体的心理过程,都必须经过阅读、分析、概括等思维方式,才能不断地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综合分析的过程,对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要想很快地作出正确判断应该是很困难的。而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学生能顺着自己的思路去思考,然后从他们那里很快地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可这要求太高了,我们在设计某个问题时,既把握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又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是精心安排了的。学生呢,脑里一片空白,你介绍了什么,他才有什么,思考能力也不及我们老师。那么,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后,教室里一片沉默,你先别急,把时间给够,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认真去思考,最后他们一定是有收获的。有老师上《家是什么》一文,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感悟课文中所表达的那份浓浓的亲情。老师让同学们想象热拉尔是如何辗转地冒着生命危险找自己的亲生骨肉的。思索片刻后,有不少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可是,在两位学生回答以后,课堂上的那一片“小树林”不见了,原来其他孩子的想法和两位发言的孩子相似。于是,这位老师又让学生继续读课文,课堂上学生们自由地读着书。约摸过了两分钟,居然还没有一只手举起来,课堂上出现了令人难堪的“冷场”。然而老师没有催促学生,还是让学生自由地读着,不久,只见一位女生高高地举起了手,但这位教师并没有马上抓住这根“救命稻草”,而是静静地等待着更多小手的举起。大约又过了一分钟,思维的火花从孩子们心中源源不断地盛开,回答问题是积极、踊跃,生怕自己给漏掉了。所以,我们可以适当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冷冷场”,让学生调动自己的思维去真正领悟所学内容。
  适当的“冷场”,可以激发、维持学习动机的最佳强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哲学上说“内因决定外因”,要学习就必须具有内部动力,即学习动机。学习效果要最佳,学习动机过弱和过强都是不行的。
  学习动机过弱,学习效果不是很佳,这倒是无可非议的,而学习动机过强,学习效果也不会很理想,这不免有些让人疑惑。稍有教学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同感,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极其活跃,回答问题时却答非所问,引起同学哄堂大笑。为了避免课堂教学一味活跃而出现“有口无心”的不良现象,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制造一些“冷场”,让每个学生都潜心阅读,认真思考。
  其实,学习动机过弱的,往往是缺乏自信心的同学。我们每个班的同学的层次都是不一样的,成绩好的同学他的自信心自然强,思考积极,作答也积极。成绩差的同学本身就对自己表示怀疑,即使他所想的与别人一样,也不敢马上确定,而更多时候是无法思考到那个层面上去,我们老师就得从不同角度去启发,把他们的思路往既定方向引,在课堂上反复地训练,并给予鼓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思维自然就敏捷,思考也就到位了。所以,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就不能疏忽对这种同学的教育,我们就不应该害怕课堂上适当的“冷场”,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再适时地启发、点拨,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只有这样,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寻找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到“我一点也不比别人差”,学习效果才会好,学习成绩才会提高。
  “动”与“静”本身是一对矛盾的概念,没有“静”就无所谓“动”,二者相互依存。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既注意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适当地让他们“沉默”,悉心思考每一个问题。长此以往,一定会收到极佳的成效。
其他文献
学生写作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当前的写作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千篇一律,缺少个性,口号式语言泛滥,缺乏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下面谈谈一些看法。  一、从生活中提炼素材,说真话诉真情  曾有人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一篇好作文同样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快乐与烦恼、成功与失败……都是作文写作的源泉。
期刊
读书是件难事,也是一件乐事,有的人能感受到读书的快乐,有的人却感受不到,原因在于不同的人对为什么要读书和怎样读书人认识不同。我是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就说说我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读书总会有收获的  古人说“开卷有益”,也就是说只要读书就会有收获的。从宏观上来说,读书自然有功利的目的,但却不能太急功近利,每读一本书都首先要看对我现在有什么用,那就把阅读当作立竿见影的“速效药”了。有的时候读书马上
期刊
我与学生交流时,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学好文言文可以了解历史,传承中华文化,可以使自己变成非常有内涵的人。可是我不知道怎样学好?我告诉他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学习文言文要勤于张嘴,因为文言文是很讲究声韵和谐的,古人对文章的美感有特别的追求,表现出来就是押韵、平仄与节奏。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高低起伏,抑扬顿挫,随着文意当快则快,当慢则慢,充分感受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其次,学习文言文要常备一本《
期刊
不知不觉地,秋霜染白了青丝,皱纹爬上了额头。屈指一算,我在这三尺讲台上已站了三十多个寒暑。回首这漫漫的从教之路,几多酸甜苦辣,几多喜乐哀愁,恰似那一江春水,滚滚流过心头。真是故事多多,感慨多多。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丢失了许多,模糊了许多。但有些片段却如同昨日,仍历历在目。打开记忆的闸门,一些尘封的故事又鲜活呈现在眼前。演绎这些故事的主角是我和我的学生。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有我深刻的思考。思考
期刊
一、更新观念,树立语文学科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传统的语文教育是以“考试”为中心,考试考什么,就教什么,不考就不教,导致的结果是,一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缺乏个人的学习技能和创新能力,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对考试望而生畏,影响了他们进一步的学习。这样的人才本身就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言,更何谈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呢?为了避免传统的“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必须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思考:
期刊
文学作品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应该有效地把握好文学作品的精华,了解并吸取经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精髓。  从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部分是通过诗歌途径来传承的,诗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诗人们通过历史的长河向我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精神。  在“坎坎伐檀”声中,我们可以倾听到祖先对苦难生活的倾诉,对封建统治者盘剥百姓的愤慨;在
期刊
考试,尤其是中考永远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指挥棒。尽管人们总不满考试对教学的制约作用,不满考试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就考试尤其是中考,是用来检验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落实情况的最好办法这一点而言,我们不得不说教学还不得不围绕着考试而进行。一定时期内的考试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教学理念,因而考试命题的趋势也必然左右着教学努力的方向。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吻合中考语文的命题趋势,尽管我们的
期刊
在圣地西柏坡所处的平山县,在滹沱河与冶河交汇处的县城内,有一所年轻的完全中学——平山县外国语中学。学校始建于1995年,占地45亩,布局合理,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生活区划分明确,互不干扰。校园内花木掩映,各种设施齐全,共有教学班66个,学生4000余名,教师240余名,是平山县规模最大的完全中学。  学校在平山县委、县政府及教育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
期刊
现代社会口语交际的能力日益重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理念十分明确,这就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一、巧语过渡,应对意外  请看张老师在讲述屠格涅夫的《麻雀》一文时的片段:  师:坠地的小麻雀眼看就要葬身猎狗之口,生死关头,是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自己的孩子,这
期刊
聋生生理的特殊性使他们在语言水平、词汇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相对不足,表现在阅读方面往往不能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概括不出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体会不到文章的美感等等。阅读能力的不足让聋生的课外阅读无从下手,缺乏课外阅读兴趣,影响了聋生课堂语文知识的强化和语文水平的提高。影响聋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因素有哪些,怎样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谈一下原因和培养阅读兴趣的尝试。  一、影响聋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