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龙形图案的演变以及在服饰中的应用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r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中国人以“龙的传人”自称。在中国,龙的形象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氏族部落时期,龙形图案作为图腾出现。最初的部落多以动物作为部落的图腾,随着部落的合并,不同的动物图腾也开始合并,形成了最早的龙。第二阶段大约从商周开始,龙形图案开始频繁出现在器物中,此时的龙还未定型,形态各异、种类繁多。第三阶段则是清朝末期,也就是人们熟悉的集蛇身、鹿角、鸡爪于一体的龙。本文通过对龙形图案的起源、演变及文化内涵的研究,分析龙形图案在服饰中应用。
  一、龙形图案的产生及文化内涵
  (一)龙形图案的产生
  众所周知,龙是不存在的生物,它是由几种动物“拼凑”而成。关于龙的形成有不同的说法,人们普遍认同的是图腾合并说。在原始社会,部落多采用动物作为自己的图腾,部落兼并后就把图腾组合在一起成为新的图腾,以示两个部落的融合。龙形图案是融合了虎狮、鹿、牛、马、蛇、鹫、鹰等图腾,所以说,龙是多种动物特征的组合。据史料记载,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龙纹,距今有5000多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龙形象。
  (二)中国龙和西方龙的区别
  中国的龙与西方的龙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龙身体细长,犹如蛇形,西方的龙更像鸟禽类;中国的龙驾云而飞行,西方的龙长有一双巨大的翅膀,靠翅膀飞行。中国的龙是古代四大神兽之一,古人通过舞龙祈求龙的保佑,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西方的龙多出现在神话中,是力量的象征。
  (三)龙形图案的文化内涵
  1.祈福性
  龙在我国是神圣的象征,可以腾云驾雾、上天下海,拥有操控风雨的能力。古时候,人们通过向神龙贡献牛、羊、猪等动物,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龙除了拥有控制风雨的能力外,还具有保护人们的神奇力量。人们将龙的形象用在建筑物和服饰上,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2.象征性
  龙的形象在中国随处可见,是尊贵和权力的象征,被用于统治阶级。封建时期,皇帝以龙自称,其身体称作龙体,朝服上绣着龙形图案。现代的民族服饰中,龙的形象也被广泛运用,它不是权力的象征而是吉祥的象征。苗族的刺绣、蜡染、剪纸和银饰中,龙的形象随处可见。在苗族人眼里,龙是平等、有爱的神物,人们通过在刺绣、蜡染、剪纸和银饰上装饰龙形图案来祈祷子孙满堂、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而在西方文化中,龙拥有强大的战斗力,是战争的武器,如火龙。
  3.代表性
  龙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例如,人们常用巨龙盘踞比喻我国最著名的建筑之一——长城。我国还有许多与龙有关的活动,如舞龙、赛龙舟等。而西方的龙与中国的龙有很大的不同,这是因为中西方文化不同。
  二、龙形图案的演变
  龙形图案的演变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最初新石器时期的龙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当时的龙与现在的龙有很大的不同,形象更加简单,接近于四角蛇。商周时期的龙多出现在玉器和青铜器中,躯干上也有装饰,大多是盘踞的姿态。商周末期还出现了双头龙的形象。
  相对于商周末期的龙形象来说,周朝的龙身体更加细长,图案更加復杂、多样。在这一时期,由于纺织水平的限制,龙形图案并没有应用在服饰中。
  春秋战国时期的龙更加飘逸,多与云雾相组合,同时还会加入花蕾,体现龙腾云驾雾,且龙形图案开始出现在服饰中。战国时期,随着纺织技术的高速发展,龙的形象变得更加多样,开始出现在刺绣中,并且开始代表男性。龙与凤相组合代表婚姻美满。
  秦汉时期,龙有不同的种类,如青龙、苍龙、蛟龙等,每种龙都有不同的寓意。这时的龙与现代的龙基本相似,所以也可以说秦汉时期是龙形图案的初步形成时期。
  六国时期,龙的形象更加灵巧、飘逸,装饰性更强。当时战争四起,龙成了人们的精神寄托。
  隋朝时期社会稳定,龙形图案也随之发展成熟,与龙同时出现的有火焰珠、流云、水草、山石等图案,龙的形象基本成形。
  宋元时期,龙形图案开始进入艺术领域,龙的姿态也变得复杂多样,有行龙、飞龙、卧龙等。龙作为权力的象征,多用在皇室之中。元朝时期甚至出现了只能由皇帝使用的五爪金龙形象。辽金元时期的龙形图案彰显了我国典雅朴素的民族文化。到了明代,龙形图案基本成了皇室专用,龙的权力地位更加凸显。清代时期的龙形图案和现代龙形图案相似,龙的形象复杂,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
  三、龙形图案在服饰中的应用
  龙袍是大家熟知的龙形图案在服饰中的应用。龙袍上一般绣有九条龙,胸前、背后各一,左右两肩各一,前后膝盖处各二,还有一条绣在衣襟里面。龙形图案配上祥云、如意、山海等,更能彰显皇帝的权力和地位。古时候龙袍上的鳞、爪、须、角等刻画精细,龙身用金丝纺织而成,造价高,工作量大。龙形图案应用到现代服饰中,造价没有龙袍那么昂贵,纹理也没有龙袍那么复杂,但在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中,龙形图案的刻画稍显复杂,例如苗族服饰中的龙形图案区别于汉族服饰中的龙形图案。苗族的龙形象更加活泼喜人,样式也更加多样,有时会与蜈蚣、蝴蝶、狮子的形象相结合。如今,龙形图案不再是一种权力的象征,龙形图案可以出现在每个人的服饰中。现代的龙形图案大多代表吉祥。龙与凤的结合寓意婚姻美满、家庭幸福。
  四、结语
  龙形图案在我国的演变从抽象到复杂、从粗糙到精致,彰显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龙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图案之一,我国历代都有龙的身影,而且其造型、神态各不相同。龙是我国重要的精神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江西服装学院)
  作者简介:蓝高鹏(1999-),男,江西宜春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动画。
其他文献
闽东诗群是以闽东作家与诗评家为主形成的地域性诗歌团体,创办了中国十大诗歌民刊之一——《丑石》。20世纪80年代,一批立足乡土文化同时又有着独立地域思考的闽东诗人涌现了出来。诗人来自各年龄阶层,形成多元的年龄梯队。山海交汇的独特地域环境为闽东诗人营造了良好的文学氛围、提供了创作源泉。诗人将精神与物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审美上的愉悦。在“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的指引下,闽东诗人以独
期刊
说起虹影,相信在很多人的眼里,她就是叛逆大胆、嚣张狂放的代名词,她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小说家。虽虹影本人认可自己的诗甚于小说,但是在国内,更多的人是因为虹影的小说而认识她。其代表作《饥饿的女儿》曾获台湾1997年《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K——英国情人》被英国独立报评为2002年Books of the Year十大好书之一,众多作品被译为二十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国出版,但是在获得荣耀的同时,质疑批
期刊
电影《红高粱》中涉及到的模态主要有视觉模态和听觉模态两种:视觉模态包括电影字幕、画面和色彩等;声音模态包括背景音乐和歌曲。想要全面分析和解读影视作品,不能只针对语言学层面的话语进行分析,要结合多模态话语分析。除了语义系统和语言结构本身,多模态话语分析还注重图像、声音、色彩等其他的表达方式。从单一到多元化,多模态话语分析克服了传统话语分析的局限性。  《红高粱》是一部极具艺术价值的经典电影,在国内外
期刊
《红海行动》根据2015年的也门撤侨事件改编而成,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突击队兵分两路进行救援,在粉碎叛军武装首领的惊天阴谋中惨胜的故事。影片中的枪林弹雨声不仅是夺取性命的声音,更是战士保家卫国的声音。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红海行动》可以引起观众的深思,同时也让观众看到中国的强大,为祖国感到骄傲。本文将从真实事件改编、人物形象特征及声音方面分析影片《红海行动》的艺术价
期刊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的国产动画电影。2019年10月10日,该影片以49.7亿元的票房成绩在总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二,仅次于《战狼2》。这部影片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票房成就,关键在于主题、剧情、人物塑造、台词等方面的创新,符合当今时代大众的审美心理。影片牢牢把握当今时代的审美情趣,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引发观众的共鸣,是传统动画创新的成功范本。  一、电影主题  电影的主题是
期刊
古代诗歌中的自然灾害书写深刻显示出古代文人对自然灾害下社会与个人的深刻体悟。明清两代的自然灾害种类繁多,灾害现象严重。傅山的自然灾害诗是这一时期自然灾害的实录,根据对《陈批霜红龛集》的统计,傅山创作的自然灾害题材诗歌共14首,内容主要涉及水灾、雪灾两类,并有少数对旱灾、风灾的描写。  一、水灾  (一)黄河水患  明清两代水灾频发,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也是山西省内最大的河流,水患灾害严重。《明史
期刊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迅速发展,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电影市场的理性回归让电影的社会价值突显。如何在迅速发展的电影市场和不断变化的观众审美中寻找平衡,是电影创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慢慢变得成熟化。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中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创作出优秀的电影作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成为当代电影人的机遇与挑战。  一、市场需求:电影社会价值的突显  随着科学技
期刊
戏曲界所祀之神叫梨园神,又称老郎神。此神或指唐玄宗,或指后唐庄宗,或指耿梦,而最流行的是唐玄宗说。认为梨园神为唐玄宗的理由为:一是明皇始兴梨园;二是唐玄宗称三郎,其义近于老郎。实际上,这两个理由都不成立。关于第一个理由,词曲理论家任半塘指出:“终唐之世,串演戏剧一事,实与‘梨园’二字无涉。”梨园既与戏剧无关,供奉唐玄宗为戏剧祖师就属于无稽之谈。关于第二个理由,相对于大郎、二郎而言,三郎固然可以称作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各民族精神和文明的延续,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的意义重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因为地域以及传承人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阐述了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意义,分析当前保护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以期为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提供参考。  一、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一)弘扬传统文化  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
期刊
庄子具有世俗无法容忍的性格,他抨击礼节和道德规范,力图回归朴实。面对死亡,他具有“鼓盆而歌”的超俗精神,这反映了他对生命的“生死一体”态度。庄子把生死视为同观,即生即死观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的解释,他珍惜生命的存在,而不是悲伤地接受死亡的到来。  一、超俗的庄子  庄子一生都生活在贫困中,但精神却与世超脱。庄子是战国中后期的著名哲学家,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大师。金圣叹称赞庄子是“天下第一才子”,这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