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悖于英汉差异原则的译文效果分析——以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为例

来源 :散文百家(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汉对比差异研究对翻译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者可以通过了解两种语言的不同表达习惯,在翻译的过程中对译本的行文习惯进行调整,从而使译文更加符合输入语的特点。但英汉差异研究的作用并不是生搬硬套,也并不是所有符合英汉差异特征的翻译都是高质量的翻译,在有些特殊情况下,有悖于英汉的差异特征和习惯,译文可读性却更强。本文根据几项经典的英汉语言的差异原则为指导,以林语堂《生活的艺术》为原文本,以越裔译本和自译本为两个对比对象,分析是否遵循英汉差异的就为“好的译本”。事实并非如此,因此,我们要跳出理论的怪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以民国时期书籍封面的都市现代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解析了这些女性形象的视觉表现特征,以及这些特征所体现的民国女性生活的变化与进步。首先,阐述了民国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背景,以及女性特别是都市女性的生活状况;其次,从服饰妆容、休闲娱乐和社交生活三个方面分析了民国书籍封面都市女性形象的特征及其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内涵。
民国是中国服饰发展史上社会变革最为跌宕起伏、文化冲突最为剧烈的时期,也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过渡阶段。以价值向度的预设、研究范式的转换为导向,在问题意识下对民国服饰史研究的学术特征、历史情境、本质问题、方法边界、文献解读等问题进行反思性探讨,是拓展民国服饰史研究的一种新进路,也是科学书写中国近代服饰史的需要。
继我国民法典的顺利颁布实施之后,行政法法典化又一次被提上学术舞台。国家治理现代化以及建设法治政府的战略定位同样需要行政法的内核统一,我国30多年的行政法立法以及学理研究为行政法法典化打下基础并提供保障。但同时需要注意,作为治理术的法典化发展需要一个过程,追求行政法法典化后有更好的社会治理效果,故本研究认为应当将行政法法典化路径分步进行,保障现有行政法法律体系向行政法法典平稳过渡。
生动的立法实践及法典化的发展态势业已表明,行政法法典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新时代行政法的法典化要以行政实践需求为导向,基本旨趣应在于完善和发展行政法制度及理论体系,并立足于行政实践为行政充分授权,以促进行政权高效运行,促使行政对社会关切问题及时作出回应,进而深化改革,优化管理和服务,充分调动行政活力、社会活力、市场活力。但传统以规范主义和控权论为基础所建构的行政法理论体系,陷入了将行政法及行政程序等
东北烈士纪念馆是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建立的第一家革命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为宣传近代以来东北地区的革命和建设历史,弘扬革命先烈精神,继承革命优秀传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东北烈士纪念馆作为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阵地,在革命文物的征集与保护、革命历史和英烈人物的调查与研究、陈列展览的宣传与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为东北地域文化的构建与传播作出了突
在近代中西方审美的融合进程中,《良友》报刊推动了现代化审美的萌芽与发展,为女性的服饰审美认知指引了方向。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分析了1926年-1930年间《良友》报刊中女性服装与流行服装款式的变化,从服装心理学、社会学、图像学等角度剖析服装的外廓形变化和服饰结构的细节创新,解释了现代化服饰文化审美的发展,探讨了女性建立现代化审美的过程,以期为当代服饰文化研究提供实用型理论借鉴。
林语堂是20世纪的文坛巨匠,其英文写作与翻译作品享誉世界,独特的译写结合的创作理念源自中国古代文章学传统。从文章翻译学的视角进行解读,林语堂的典籍翻译作品与原文的修辞风格高度契合,具体体现为对中国文化典籍的核心修辞特点"韵、对、言、声"进行综合考量,并用地道的英语修辞手段进行整体重构,从而使译作形神兼备,气韵生动。林语堂的成功范例有力印证了文章翻译学对于典籍翻译实践的主张,即"译文三合义体气",其
西方国家对于行政法学的研究要早于我国,虽然在20世纪初期我国已经出现了与之相关的文献、规章,但由于时局动荡,没有形成有效的体系与规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的行政法才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制化进程在逐步加快。因此,相关的研究与完善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到20世纪90年代,各项行政法学的研究教材及课题也是层出不穷,大家都在为了实现法治国家这一目标而努力,而要达到这一目
《生活的艺术》中林语堂向我们展示了豁达的人生观以及他对中国人所具有的闲适哲学观的推崇。林语堂虽为中国人,但他对英文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信手拈来,本文基于林语堂《生活的艺术》原文以及越裔、黄嘉德译本,以语言风格为主题进行研究,从原作风格与译者风格、风格的可译性与困难、风格系统和翻译原则几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增进对林语堂的行文风格以及译文的了解,感受到大师的风采。
清代文学家沈复所著《浮生六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林语堂先生曾在1936年将其译文英文出版,为《浮生六记》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做出极大贡献。从林语堂的译本中,可以发现贯穿着林先生提出的三项翻译的标准:忠实、通顺、美。本文将详细分析林版译文是如何以这三个标准为指导,成就一个不论是在内容表达、文学内涵和跨文化交流方面都十分杰出的英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