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练结合 景趣共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_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师: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吉林雾凇、桂林山水,被称为我国四大自然景观。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吉林的松花江畔,欣赏那奇特的自然景观——雾凇。(板书课题:雾凇)
  
  二、交流展示,反馈自学情况
  
  1.课前,老师已经让同学们查询了有关资料,课始即让学生交流吉林雾凇的有关情况,共享劳动成果。
  2.检查朗读情况。
  (1)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知同学们在预习的时候将课文读了几遍?
  (此举意在激发学生初读课文的欲望。)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听读同学随机对是否读准生字新词进行评点。
  (把课文读通、读顺,扫除生字词的障碍,不煮夹生饭,是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语言情境的基础)
  (3)随机出示长句:
  A: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B:这蒸腾的雾气,……
  C: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
  (指导学生读好长句,是在读准生字新词基础上的提高训练,使朗读的指导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读通课文)
  
  三、范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雾凇哪些方面的内容?
  (强化刚获得的认知,总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范读课文。
  2.交流: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教师随机板书关键词:美 形成)
  
  四、图文并茂,体会雾凇美丽
  
  1.课件出示雾凇美景图,感受雾凇的美。
  (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推出的雾凇美景图使学生深受吸引,动景、静景的交替,远景、近景的变换,使学生被雾凇这奇特的景观所感染。)
  2.同学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描述你所看到的雾凇美景?
  预设:
  生:洁白晶莹 美丽动人 银光闪烁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学生的思维从这跳出了课文的局限,语文的学习就是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
  3.请同学们自读第一、三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的,画出文中描写雾凇美景的词语。
  4.学生交流,随机重点理解“晶莹”、“千姿百态”。
  (这一环节的先后顺序,随学生交流情况而定)
  (1)理解“晶莹”。
  A:随机板书:晶莹
  B:你可以用其他的词来换一换这个词吗?(降低学生词语理解的难度)
  C: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晶莹的景和物还有哪些?
  预设:
  生:晶莹的钻石、晶莹的玻璃、晶莹的泪珠……
  D:课件再次出示一幅雾凇图。
  师:看,这就是晶莹的雾凇。
  (2)理解“千姿百态”。
  A:“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
  B:发挥想象,补充句子。
  出示:这千姿百态的雾凇,有的像_____,有的像____,有的像______……
  (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思维在想象中迸发出火花,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此环节也成为本课的最亮点)
  5.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雾凇的美,美在它的颜色,美在它的光泽,美在它的形态。观赏雾凇的人们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随机出示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指名学生读古诗。
  师问:诗句中的梨花指的是什么?(雪花)
  (3)请大家回到课文,将这句诗静心地念三遍。
  你觉得它妙吗?觉得它有一点点妙的请站起来。
  再读两遍,觉得它很妙的也请站起来。
  (4)指名回答,你觉得它妙在何处?有相同观点的同学请坐下。
  (以学生感性的思维代替教师笼统的讲解,使学生对雪之多,雪之白,雪之美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更能让学生体会古诗涵盖内容的宽泛以及语言的凝练)
  (5)齐读这句话。
  6.感情朗读一、三两个自然段。
  (1)导语:雾凇的美景,在同学们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朗读将我们的所思、所感、所悟表现出来呢?
  学生自练。
  (2)指名读,学生评价。
  (用学生的互评代替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使学生在同伴的朗读、评价中获得朗读的技巧、方法,从而使这一环节的设计由开课初的读通到开课中的读懂,直到这一步读好,层层推进,环环相扣)
  (3)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齐读这段文字。
  (学生的感情再一次得到升华,因为有对语言的深刻理解,学生的朗读情趣高,课堂的情感升华到沸点)
  
  五、学生小结,回馈学习效果
  
  (不以教师的陈述代替学生的思维,时刻注意给学生提供说的时间和空间)
  
  反思
  这是本人执教的一节校级公开课,反思这节课,觉得它的成功之处有:
  1.疏密合理的课时划分。从整体感知,到初读检查,到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既不显吃力,也不显松弛。
  2.突出重点的教学安排。课文的重点有两点:第一,雾凇的美;第二,雾凇的形成。本节课重点解决和落实雾凇的美的问题。这么美的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带着这个问题走进第二课时的学习,学生自然会学得有味,从而使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的教学一脉相承。
  3.突破难点的教学手段。本课的难点是:对雾凇美景的感知与热爱。苏北的孩子从没见过雾凇景象,怎样建构学生对雾凇的认知影像,使学生从认知的无到有,从认知的有到感性的趣,从感性的趣到表达的欲,雾凇美景的课件展示,是打开这一问题链的钥匙。课件的展示,同时为很好地理解“晶莹”、“千姿百态”、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词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使学生从文字的表面走进了文字的内涵。
  4.彰显主体的教学训练。学生在这一节课思维和语言都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中,学生在课堂上说得充分,读得到位。
其他文献
议论性课文如何教,是一个牵涉多学科的学术问题。研究并合理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跳出问题本身,具有更广阔的理论视野。新兴的语用学对于某些议论性课文的教学具有参考价值。一方面,议论文对作者而言,或者要说服人,提出一个观点;或者要说服人,驳倒一个观点,相较于其他文体具有更为强烈的对象意识、时间意识与情境意识。尤其是驳论性文章,本身因某一论点而发,意欲驳倒对方论点,其针对性、时效性更强,读者要准确理解这类文章
(接上期)  三、曹操性格的内在矛盾  曹操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其内心特点比之历史上的曹操要丰富得多。他的个性的核心,就是多疑。罗贯中的深刻就在于把曹操的个性在矛盾中展开,将其多疑和不疑构成对立的统一。最明显的是,曹操对刘备就不疑。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备是他身边最大的定时炸弹。刘备一直依附军阀,五易其主,四失妻子,甚至严峻的时候连肝胆兄弟关羽都被俘虏,最后投靠曹操。曹操知道他是个人物,所以养着他。刘备
唐代的诗歌堪称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高峰,其卓越的思想性、艺术性,题材的广泛性,风格的多元化,以及名家和精品的数量,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唐诗能够千古流传、深入人心,除了其在思想上、艺术上的成就,还有一个不容小觑的原因——空前广泛的题材和多元的风格。无论是边塞诗、田园诗,还是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抑或是不同风格的交叉融合,唐代的诗人用诗句记录并展现着真实而辽阔的生活:有的揭露社会黑暗,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
教学目标    1、赏析童诗,初步感知童诗的趣味及基本形式。  2、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的基本特征展开想象,并尝试用联想、设问的方法写童诗。  3、引导学生在写诗、改诗的过程中体验想象之美、语言之美,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语言修养。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喜得贵子,欣喜之余,他拍了一个片子送给我,今天我把它带到了课堂。想和我一起分享吗?请看大屏幕:  诗配画《我要哭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用两节课的时间,以《中国石拱桥》为例,共同探讨一下初中阶段的说明文应怎么读。同学们请看老师在课前给大家布置的5 个任务。  1. 如果题目改成《石拱桥》或《赵州桥与卢沟桥》好不好?为什么?  80%的同学答得都非常好,因此这个问题我们不用解决了。  2. 结合积累拓展五,你能说说记叙文与说明文有什么不同吗?  80%的同学答得都不好。这个不怨大家,因为你们没有这样的经历。这个
一、情境识字(激趣)    (一大早,有个小姑娘就来到了海边领略美好的自然风光,让我们也去看看吧!)  1.请学生来到大海边,说说看到了什么。  2.大屏幕出示背景图大海边及词语(沙滩、海鸥、军舰、帆船),请学生自由说,字音要读准。  3.交流:在海边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想说些什么?  4.猜猜海边的小女孩在说什么?她的心情是怎样的?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代替这个小女孩美美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聚焦两个特定的场景,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讲述了作者的一段童年生活。对于这样的一篇课文,我们需要教什么?基于散文这种文体,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作者个性化的言语形式走进“我”的心灵世界,体会作者对这段童年生活的情感。此外,这类回忆性散文,作者在叙述的时候采用的是“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基于这一特点,我们必须让学生体会这种视角运用的妙处。 
关注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选择性问题………………詹丹1/4  立足课标,推进“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以《红楼梦》阅读为例………………………吴欣歆1/8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要点与难点…………杨伟1/12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建议及方法…………吴泓1/16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考试内容改革设计……………………………………………倪文尖 张开2/4  高考评价体系的实践路径与要点……
设计理念    “和谐教学”是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在“和谐教学”观的指导下,本节课的设计力求创设语言环境和情感渲染,运用适度的媒体(音乐、图片等)资源,引导学生从对语言的感悟上升到对人间大爱的认识。在教学设计中,力求达到教学中多因素的和谐
如何在个性张扬、异彩纷呈的生成性语文课堂过程中,引领学生虚心涵咏,体验语文学习的一路花香?毋庸置疑,优化课前预设是促进有效生成的襁褓。下面就课前预设的优化策略谈谈笔者在课题实验中的的几点思考。    —、预设须“精心”  “一盎司的预防可以达到一磅的效果。”未雨绸缪,超前对话是促成生成性课堂的有力保障。学生的学习始于课前自学,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师生有备而来避免临渴掘井的尴尬。现代阅读教学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