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同时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可见,真实记录,自由表达是作文最起码的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不愿看到学生作文出现东拼西凑、胡编乱造现象,不愿看到无创造力的克隆文章,我们希望看到有创新、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作文的本质应是学生内心世界的剖白。鉴于此,我们参加了《初中语文日记随笔式写作训练探索与研究》的研究,从课题申报立项至今,近三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志同道合、求索创新,经历过研究的困惑、推进的努力、殷切的期待和成功的喜悦。我们培养了一批批拥有良好写作习惯、较高写作水平的学生,我们也不断迎来一批批新生,我们又重新面临一个难题——调动他们的写作的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下面我结合实践,谈一些自己的做法。
1.海量阅读,厚重积累
于漪老师说:“头脑里‘仓库’充实,写的文章才会材料厚实,质地好。‘仓库’靠坚持不懈的储存。一是生活素材的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诚然,学生书读得多了,脑子里积累的知识也就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想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一定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
1.1 读好课本。我们知道,在选入语文课本的一篇篇精美的文章中,有不少相当美妙的语句。这些佳句是提升学生们写作表达的天然宝藏,是他们学习、模仿、借鉴、创造的最佳蓝本。学生要读懂读透,去欣赏、品评诗词歌赋,去学习炼字造句的技巧和功力,久而久之学生们必定能够吸收其中的精妙,必定能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另外,学生手中的历史课本、思想品德课本,都会有一些名人故事或者其他的典故,也可引导学生关注、阅读。
1.2 读同龄人的文章。同龄人的文章思想境界多相通之处,语言表达多相近之处,所表现的生活是同一时代的生活,没有那种因时代的隔膜而造成的语境差异,因而更容易理解其优异之处,学习其表达上的长处。同龄人的文章,示范性强,可学易学,能够为学生写好作文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事实上,很多满分作文的作者,正是从阅读同龄人佳作起步的。所以,我经常引导学生读同学的优秀作文,读学校文学社的刊物《新芽粲然》,读《全国优秀作文选》,读《中学时代》等等。
1.3 读杂志报刊。随着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剧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同样是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上好材料。如《读者》、《意林》、《格言》、《小说选刊》、《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版)》、《语文报》、《语文周报》等,这些报刊杂志语言优美,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知识丰富。让学生多阅读,在培养语感、学写作文、塑造人格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如《读者》,文苑栏目的文章与课文范文相比较,毫不逊色,寓意较深,积极向上,又有文采。《格言》,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充满哲理,富于智慧和情趣,读者群定位为中学生,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素养,丰富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使作文丰满深刻,谈吐高雅有趣。《语文报》和《语文周报》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助手,针对性强,实效性强,阅读使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 读名家名作。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名著,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是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名家名篇,可以感受他们那个时代的生活内容,了解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审美感受和审美意境,阅读名家名作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谓“破万卷”,就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能达到“如有神”的效果。相信随着时间的累积,学生必能“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必能在海量的课内外阅读体验中丰富涵养,积累习作能力,具有源源不绝的写作题材和风格隽丽的表达方式。就像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的那样:“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
2.自由表达,独抒性灵
学生喜欢时间自由、环境宽松的作文训练方式。特级教师李镇西,每教一个班,都会向学生宣布:“作文无禁区!只要写的都是真情实感,只要说的是真话,李老师都非常欢迎!”兴之所至,想写就写,文体不限,表达手法多样,写多少算多少,随随便便,自由自在。这符合现代学生的个性,也符合写作的常态,如果作文能这样,相信我们教育者是不会再听到“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抱怨了。所以,要想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就要还作文的本质。而作文的本质就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剖白,真情真话是作文的灵魂,自由表达、独抒性灵是作文的本真。我最主要的做法是,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充分调动他们写作的兴趣。
2.1 允许学生写大题材。一般人认为,青少年思想不成熟,生活不丰富,见识比较肤浅,所以老师是不提倡写大题材大事件的,只需要写好自己和身边人即可。其实,人的思想认识是无止境的,不经过三番五次的磨炼不能有所提高。那种只让学生“读书”,不闻“天下事”的做法只能遏制学生的想象力,束缚学生的思维,泯灭学生的个性。因此,我努力给学生创造条件,给学生以向社会说话的机会。我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国际重大政治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倡导关心科学发展,人与自然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稷民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学生视野开阔了,观察深入了,思想自然有了深度,也从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责任。下面是我的学生写的随笔:
中国的“软实力”和俄罗斯的“硬实力”,中国一向注重“软实力”,看重谋略,崇尚三十六计,视“四两拨千斤”为最高境界,但俄罗斯则对四两拨千斤不屑一顾,只相信俄罗斯的一句俗语:“铁棍横扫,无招可挡,要想抵挡,铁棍加粗。” 现在流传这样一句话:“美国不说就做,俄罗斯说了就一定做,中国只说不做。”事实上,这句话讲得太对了,正是因为中国注重软实力,俄罗斯注重硬实力,才造成了当今这个局面。就拿领土争端来说吧,日本与俄罗斯有“北方四岛”之争,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俄罗斯领土虽然广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有了这句话,日本像吃了定心丸一样,老老实实地去俄罗斯谈判,说要和俄罗斯共同开发北方四岛,但不料,普京总统不吃这一套,他说:“领土问题只有战争,没有谈判。”当然普京总统也是有实际行动的,俄罗斯先是派两架图—95轰炸机围绕日本上空飞了一圈,又派“瓦良格”号巡洋舰等穿越宗谷海峡,日本这下子彻底失去了收复北方四岛的愿望。再看钓鱼岛,那日本可就不含糊了!先是右翼分子登岛,又是派自卫队舰船巡航,再是抓捕中国船员,而中国只会派外交部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中方对日方的挑衅表示强烈抗议……!”唉!我作为一个中学生都对此感到厌烦,那成年人呢?中方应拿出实际行动,来威慑日本,虽然我知道这样不可能,但我还是希望有朝一日中国用实际行动收复钓鱼岛。
2.允许学生写诗歌
长期以来,我们的中考、高考作文试题在文体上多是不限文体,但往往还要加上“除诗歌以外”。 其实,诗歌是使用了最最精华的语言来进行表达的,用最少的话表达了最深刻的情感。中国曾是一个诗的国度,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钟嵘也曾说:“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它以感情为生命,以想像为翅膀,它是作诗者内心想法的宣泄。一个人,在内心情感达到顶点的时候,是很想通过一个“抓手”来宣泄的,而诗歌就是那个“抓手”。所以,我允许学生在写日记或随笔的时候写诗歌。
侯春
张家祯
种子落土了,
沉入宁静。
桃花含苞了,
陷入努力。
动物醒松着,
挪动身体。
空中积云了,酝酿谷雨。
一切都准备着,
一切都等待着,
等待着,
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等候着活力的降临。
春风从东方吹来,
带来久违的清爽,
带来丰沛的活力。
生命感受到了,
大地感受到了,
万物都绷紧了神经,
迎接春的到来。
孩子们也在等春,
他们做好了纸鸢,
等候黑土地泛绿,
等候水流潺潺,
等候自然的活力。
2.3 允许学生模仿。平时,一说到写作文,有些学生总觉得不知如何下笔,有的甚至为了完成任务,胡诌瞎编,语句七拼八凑,内容混乱。这时,如果过多地给他们讲解写作技巧,会让他们更加产生“畏难”心理。于是,我就放宽要求,允许模仿曾经读到过的优秀篇章去写。学生读过的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名家名篇都可以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当然,模仿不是目的,只是一种促进手段。作为老师,我还会及时地引导学生不为范文所拘,从灵活模仿中得到启发,借以唤起自己的文思,发挥独创精神。学生在大量阅读的情况下,充分汲取优秀篇章的精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而写成一篇篇美文,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加了写作的自信心。
下面是学生的两个优秀片段
单是树林里,就有无限趣味,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的谈论着夏天的迷人景色,树上的蝉也在弹奏着动听的乐曲,搬开一块砖头,你会发现体型臃肿的西瓜虫一家,小的晶莹剔透,大的就不如小的可爱了。在树林里看天空,不同季节也是不同的。春天时,仰望天空,你会看见湛蓝的一片,你会感到大自然的博大;夏天时,树木郁郁葱葱,仰望天空只能透过树叶之间的缝隙看到几束耀眼的阳光。
隆冬已悄然过去,又是一个开始,又是一个转折点。虽说本地的山水不多,但是也各有一美。来到了树林,地上的草绿得晶莹,低低的、细细的,好像见到新事物便害羞得遮遮掩掩,花儿亦复如是,杨柳一个个翩翩地摆着自己的秀发,在风的伴奏下自在起舞。
2.4 允许学生表达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指不悦的的情绪。如忧郁、抱怨、妒嫉、虚荣、无奈等,这些负面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生不可缺的一部分。但是,在大多数老师那里,只允许学生表达愉悦、歌颂真善美,却因为作文考试中的“积极、健康、向上”而不允许学生表达负面情绪。我们都知道,写作即生活,尤其是日记、随笔,更应该是真实生活和真实心态的反映。如果我们禁止对负面情绪的表达,岂不是既违背了人性,又违背了作文的本真?文学即人学呀!当然,我们要从学生的真实表达中发现问题,找到教育的契机,然后对负面情绪加以正确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日记随笔的写作本身就是自由的,他们本应是学生内心情感的真实反映,如果我们老师人为地加上一些限制条件,那还叫什么“日记”“随笔”呢?还学生写作表达的自由,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持之以恒的写作。
如果说学生好的文笔是茂盛的参天大树,那么兴趣就是阳光,阅读就是根须,自由表达就是枝枝叶叶。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取得成效的,需要长期不断地训练才能有所提高。只有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不断地鼓励学生海量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1.海量阅读,厚重积累
于漪老师说:“头脑里‘仓库’充实,写的文章才会材料厚实,质地好。‘仓库’靠坚持不懈的储存。一是生活素材的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诚然,学生书读得多了,脑子里积累的知识也就多了,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想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一定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
1.1 读好课本。我们知道,在选入语文课本的一篇篇精美的文章中,有不少相当美妙的语句。这些佳句是提升学生们写作表达的天然宝藏,是他们学习、模仿、借鉴、创造的最佳蓝本。学生要读懂读透,去欣赏、品评诗词歌赋,去学习炼字造句的技巧和功力,久而久之学生们必定能够吸收其中的精妙,必定能够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另外,学生手中的历史课本、思想品德课本,都会有一些名人故事或者其他的典故,也可引导学生关注、阅读。
1.2 读同龄人的文章。同龄人的文章思想境界多相通之处,语言表达多相近之处,所表现的生活是同一时代的生活,没有那种因时代的隔膜而造成的语境差异,因而更容易理解其优异之处,学习其表达上的长处。同龄人的文章,示范性强,可学易学,能够为学生写好作文提供切实可行的借鉴。事实上,很多满分作文的作者,正是从阅读同龄人佳作起步的。所以,我经常引导学生读同学的优秀作文,读学校文学社的刊物《新芽粲然》,读《全国优秀作文选》,读《中学时代》等等。
1.3 读杂志报刊。随着时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剧增,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化快餐”式的优秀报刊,同样是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上好材料。如《读者》、《意林》、《格言》、《小说选刊》、《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版)》、《语文报》、《语文周报》等,这些报刊杂志语言优美,形式多样,内容健康,知识丰富。让学生多阅读,在培养语感、学写作文、塑造人格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如《读者》,文苑栏目的文章与课文范文相比较,毫不逊色,寓意较深,积极向上,又有文采。《格言》,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充满哲理,富于智慧和情趣,读者群定位为中学生,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素材,提高语言素养,丰富表达能力,在潜移默化中使作文丰满深刻,谈吐高雅有趣。《语文报》和《语文周报》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好助手,针对性强,实效性强,阅读使用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 读名家名作。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髓,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名著,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是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时代通过阅读大量的名著,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阅读名家名篇,可以感受他们那个时代的生活内容,了解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审美感受和审美意境,阅读名家名作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谓“破万卷”,就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能达到“如有神”的效果。相信随着时间的累积,学生必能“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必能在海量的课内外阅读体验中丰富涵养,积累习作能力,具有源源不绝的写作题材和风格隽丽的表达方式。就像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的那样:“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
2.自由表达,独抒性灵
学生喜欢时间自由、环境宽松的作文训练方式。特级教师李镇西,每教一个班,都会向学生宣布:“作文无禁区!只要写的都是真情实感,只要说的是真话,李老师都非常欢迎!”兴之所至,想写就写,文体不限,表达手法多样,写多少算多少,随随便便,自由自在。这符合现代学生的个性,也符合写作的常态,如果作文能这样,相信我们教育者是不会再听到“作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抱怨了。所以,要想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就要还作文的本质。而作文的本质就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剖白,真情真话是作文的灵魂,自由表达、独抒性灵是作文的本真。我最主要的做法是,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充分调动他们写作的兴趣。
2.1 允许学生写大题材。一般人认为,青少年思想不成熟,生活不丰富,见识比较肤浅,所以老师是不提倡写大题材大事件的,只需要写好自己和身边人即可。其实,人的思想认识是无止境的,不经过三番五次的磨炼不能有所提高。那种只让学生“读书”,不闻“天下事”的做法只能遏制学生的想象力,束缚学生的思维,泯灭学生的个性。因此,我努力给学生创造条件,给学生以向社会说话的机会。我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国际重大政治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倡导关心科学发展,人与自然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稷民生,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学生视野开阔了,观察深入了,思想自然有了深度,也从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中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和责任。下面是我的学生写的随笔:
中国的“软实力”和俄罗斯的“硬实力”,中国一向注重“软实力”,看重谋略,崇尚三十六计,视“四两拨千斤”为最高境界,但俄罗斯则对四两拨千斤不屑一顾,只相信俄罗斯的一句俗语:“铁棍横扫,无招可挡,要想抵挡,铁棍加粗。” 现在流传这样一句话:“美国不说就做,俄罗斯说了就一定做,中国只说不做。”事实上,这句话讲得太对了,正是因为中国注重软实力,俄罗斯注重硬实力,才造成了当今这个局面。就拿领土争端来说吧,日本与俄罗斯有“北方四岛”之争,俄罗斯总统普京说:“俄罗斯领土虽然广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有了这句话,日本像吃了定心丸一样,老老实实地去俄罗斯谈判,说要和俄罗斯共同开发北方四岛,但不料,普京总统不吃这一套,他说:“领土问题只有战争,没有谈判。”当然普京总统也是有实际行动的,俄罗斯先是派两架图—95轰炸机围绕日本上空飞了一圈,又派“瓦良格”号巡洋舰等穿越宗谷海峡,日本这下子彻底失去了收复北方四岛的愿望。再看钓鱼岛,那日本可就不含糊了!先是右翼分子登岛,又是派自卫队舰船巡航,再是抓捕中国船员,而中国只会派外交部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中方对日方的挑衅表示强烈抗议……!”唉!我作为一个中学生都对此感到厌烦,那成年人呢?中方应拿出实际行动,来威慑日本,虽然我知道这样不可能,但我还是希望有朝一日中国用实际行动收复钓鱼岛。
2.允许学生写诗歌
长期以来,我们的中考、高考作文试题在文体上多是不限文体,但往往还要加上“除诗歌以外”。 其实,诗歌是使用了最最精华的语言来进行表达的,用最少的话表达了最深刻的情感。中国曾是一个诗的国度,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钟嵘也曾说:“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它以感情为生命,以想像为翅膀,它是作诗者内心想法的宣泄。一个人,在内心情感达到顶点的时候,是很想通过一个“抓手”来宣泄的,而诗歌就是那个“抓手”。所以,我允许学生在写日记或随笔的时候写诗歌。
侯春
张家祯
种子落土了,
沉入宁静。
桃花含苞了,
陷入努力。
动物醒松着,
挪动身体。
空中积云了,酝酿谷雨。
一切都准备着,
一切都等待着,
等待着,
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等候着活力的降临。
春风从东方吹来,
带来久违的清爽,
带来丰沛的活力。
生命感受到了,
大地感受到了,
万物都绷紧了神经,
迎接春的到来。
孩子们也在等春,
他们做好了纸鸢,
等候黑土地泛绿,
等候水流潺潺,
等候自然的活力。
2.3 允许学生模仿。平时,一说到写作文,有些学生总觉得不知如何下笔,有的甚至为了完成任务,胡诌瞎编,语句七拼八凑,内容混乱。这时,如果过多地给他们讲解写作技巧,会让他们更加产生“畏难”心理。于是,我就放宽要求,允许模仿曾经读到过的优秀篇章去写。学生读过的同龄人的优秀习作、名家名篇都可以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当然,模仿不是目的,只是一种促进手段。作为老师,我还会及时地引导学生不为范文所拘,从灵活模仿中得到启发,借以唤起自己的文思,发挥独创精神。学生在大量阅读的情况下,充分汲取优秀篇章的精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从而写成一篇篇美文,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加了写作的自信心。
下面是学生的两个优秀片段
单是树林里,就有无限趣味,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的谈论着夏天的迷人景色,树上的蝉也在弹奏着动听的乐曲,搬开一块砖头,你会发现体型臃肿的西瓜虫一家,小的晶莹剔透,大的就不如小的可爱了。在树林里看天空,不同季节也是不同的。春天时,仰望天空,你会看见湛蓝的一片,你会感到大自然的博大;夏天时,树木郁郁葱葱,仰望天空只能透过树叶之间的缝隙看到几束耀眼的阳光。
隆冬已悄然过去,又是一个开始,又是一个转折点。虽说本地的山水不多,但是也各有一美。来到了树林,地上的草绿得晶莹,低低的、细细的,好像见到新事物便害羞得遮遮掩掩,花儿亦复如是,杨柳一个个翩翩地摆着自己的秀发,在风的伴奏下自在起舞。
2.4 允许学生表达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指不悦的的情绪。如忧郁、抱怨、妒嫉、虚荣、无奈等,这些负面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生不可缺的一部分。但是,在大多数老师那里,只允许学生表达愉悦、歌颂真善美,却因为作文考试中的“积极、健康、向上”而不允许学生表达负面情绪。我们都知道,写作即生活,尤其是日记、随笔,更应该是真实生活和真实心态的反映。如果我们禁止对负面情绪的表达,岂不是既违背了人性,又违背了作文的本真?文学即人学呀!当然,我们要从学生的真实表达中发现问题,找到教育的契机,然后对负面情绪加以正确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日记随笔的写作本身就是自由的,他们本应是学生内心情感的真实反映,如果我们老师人为地加上一些限制条件,那还叫什么“日记”“随笔”呢?还学生写作表达的自由,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持之以恒的写作。
如果说学生好的文笔是茂盛的参天大树,那么兴趣就是阳光,阅读就是根须,自由表达就是枝枝叶叶。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取得成效的,需要长期不断地训练才能有所提高。只有激发他们的兴趣,树立写好作文的信心,不断地鼓励学生海量阅读,鼓励他们自由表达,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