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闺徒留胭脂味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zibook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日,春风拂过珠帘,惊起了轻碎声响。珠帘下的小女儿抬起一双清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父亲放在文案上的笔墨。她提起紫毫笔,在宣纸上拖出一道墨痕,似是喜欢那浅浅的墨香。她展颜一笑,满是灵气,望着帘外的双燕,轻轻吟咏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年纪虽小,却将一首《临江仙》记得一字不差。
  从幼时起,文墨对于萧瑟瑟而言,就有着难以言说的吸引力。她是辽国重臣的女儿,从小在富贵中成长。春日,深深庭院里开满了大簇繁花,萧瑟瑟最喜欢躲在蔷薇架下读诗。长大一些后,她就翻出父亲珍藏的书简,在西窗的桐荫里细细品读那些文字。起初萧父并不知情,以为她是贪恋花荫清凉,直到看见她无意间丢在蔷薇架下的诗作,才惊异于她的非凡才華。
  世间寻常女儿往往擅长抒写闺中情思,萧瑟瑟却总是为了家国之事而落笔。彼时,东北的女真族渐渐兴起,与辽国渐成分庭抗礼之势,萧瑟瑟虽然长在深闺,却能洞察时局。有时,窗外夜雨敲打着胡杨叶,檐铃轻响,红烛照耀下,她挥笔而书,写下的都是她对辽国百姓的殷殷关切。
  才情如斯,恰似一池碧荷清香醉人,渐渐流传四野,也传到了辽国帝王的耳中。一次,萧瑟瑟去看望长姐,却意外碰到了微服来访的辽君耶律延禧。她不慌不忙,从容行礼,这般清丽绝俗的女子,一如春水之中摇曳的杏花影,立刻引起了耶律延禧的注意。待到问清她的姓名,方知她就是久负盛名的才女萧瑟瑟。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见之难忘。两年后她被封为文妃,进入皇宫,备受耶律延禧的宠爱。从此朱墙深深,所见的都是被飞甍框住的四方天空,然而萧瑟瑟的心却从未与外界隔绝过。
  耶律延禧极喜欢她的性情,温婉里又带着几分刚劲儿,因此外出狩猎时常将萧瑟瑟带在身边。皇家围猎声势浩大,然而落入萧瑟瑟的眼中,总惹得她深深蹙眉。这一次次围猎规模宏大,不过是虚耗国力。萧瑟瑟自小在诗书间长大,养就温婉性情,却并非一介柔弱女儿,对于有损国力的围猎,她向来没有好感,也不愿去假意逢迎,只希望能早日劝醒辽君,挽回衰颓的国势。
  一次,耶律延禧不顾民间怨声载道,再度田猎游幸。彼时,萧瑟瑟正在西窗下读《离骚》,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映入眼帘。她沉吟片刻,借着一盏青灯,提笔写道:“勿嗟塞上兮畏夷人,不如塞奸邪之路兮,选取贤臣。直须卧薪尝胆兮,激壮士之捐身。可以朝清漠北兮,夕枕燕云……”一字一句都是那样大气从容,劝告辽君要驱除奸佞,提拔良臣。她的笔墨从来不同俗流,脱离了缠绵悱恻的寻常女子口吻,在历史上留下了一篇惊艳的传世之作。
  然而耶律延禧并非她期盼中的明君,两首诗作献上去,惹得他勃然大怒,因而冷落了萧瑟瑟。
  从此,碧瓦飞甍下,她的宫舍少了来来往往的衣香鬓影,多了一缕素淡的墨香。她似是回到了少女时,沉迷在书卷里。对着一盏新茶,她将以前读过的诗文又读出了新的味道。这样清雅闲适的生活,她很喜欢。只是读到“哀民生之多艰”时,还是会忍不住掩卷长叹。
  那时,窗下烛光摇曳,窗外月光清浅,她仍会忍不住写下一首首忧国忧民的诗,似是写下了轻而薄的梦境。她的诗随写随弃,并不指望流传千古,虚名从来不是她的所求。有时儿女来看望她,会忍不住抱怨父皇的无情,为她的凄凉处境而落泪。而萧瑟瑟只是淡然一笑,转而抱紧了一双儿女,教他们念三两首杜诗,墨香在清淡的空气里缓缓散开。
  许是她的才华如星河流转,太过招人羡妒,抑或是才女逃不开慧极必伤的命运,纵然深居宫苑,无欲无求,过着闲听花落的生活,还是有人对她虎视眈眈。她的才名太高,她的儿子耶律敖卢斡亦被她教导得宽厚谦恭、极得人心,这般灼灼逼人的光彩终是引来了旁人觊觎。保大元年,北苑枢密使萧奉谦诬告萧瑟瑟的姐夫有谋反之心,而萧瑟瑟也与他合谋。耶律延禧听到这个消息当即大怒,并未细察真相,就下旨赐死萧瑟瑟。
  她别无怨言,从容赴死,未曾留下只言片语。她的诗笔只为家国大事而落笔,从来不为自己的断肠情而题写。她是这般淡雅素洁的女子,纵是赴死,也显得安静从容,不流露出哀伤的神色来,只是在回首望见那一卷《离骚》时,轻轻落下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惜。
  那天晚上,月光清淡,檐角的风铃随风轻响。西窗下一卷《离骚》被夜风翻了又翻,终是翻不到那一句“哀民生之多艰”。一室清冷,残余的墨香渐渐散入风里,渺然去无痕。
  一卷青史,记下的唯有她的春风辞章,而她淡雅如菊的一颦一笑,却再也寻不到。只记得,那年春风掀起珠帘,双燕归来,她循着一缕书香走去,尝试着握住紫毫笔,在纸上画出细细的墨痕。似乎这一生,她就是为了赴诗书之约而来。
  只可惜,最后只剩下檐铃轻响,却再听不到她的吟诗声。曲终人散,笔墨微凉。
其他文献
居大不易:尤袤《全唐诗话》卷二:“乐天未冠,以文谒顾况。况睹姓名,熟视曰:‘米价方贵,居大不易。’乃披卷读其《芳草》诗,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叹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前言戏之耳。’”盖以白名为戏,后常用来比喻在大都市里生活不易。  —《辞海》  初到长安那年,他还不是名满诗坛的才子白居易,也不是久经宦海的翰林学士,而是和天下大多数文人一般,心怀远志,还有几分年少轻狂。  少年郎牵
期刊
一  四月暮春时节,承英殿旁的古桃树异象频生,本应谢尽的桃红仍艳如云霞,宫中流言四起,承英殿的侍女寻琴换过一回香,轻声对容君之说道:“已经惊动了陛下呢。”  容君之尾指微微勾起,穩住了琴曲的最后一音,微风拂过,花落弦静。桃花红得太过明艳,花影投在容君之的白衣上,红得有些不祥。  容君之拈起一瓣落红,不动声色地拭去落在琴身上的血迹,蹙眉问她:“父皇要管这件事?”  寻琴轻叹一声:“这次闹得实在太大。
期刊
九月是司酒上仙座下的一名小童,虽说仙阶不高,地位却不低。父神创世之初酿了一坛酒,供养于天宫中神力最为丰沛之地,在龙神玉帝过寿时,才被解开封印。当年的酒历经万年,酒香溢出,化而为仙,便成了九月。玉帝视为祥瑞之兆,便当众点化了灵识,授予她仙班。  这原是大喜之事,只是九月虽是酒香化仙,却因如今天界大不如往昔父神时代,神力不够纯净,只能借酒吸灵,以助修为。奈何她本就是世间难寻的美酒,再难遇上更为醇香的上
期刊
在暮色里读乐府诗,读到《陌上桑》,忍不住掩卷笑起来。外面高楼和树木的轮廓越来越模糊,眼前分明是另一幅画面,连那个女子轻快而清脆的声音都听得见。  她是秦罗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勤劳贤惠,每日里采桑养蚕。晨起的太阳明媚地照过来,罗敷轻盈地下了楼。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
期刊
上元花灯夜,少年慕杉拉着白渊,穿过人潮去看自己心仪的姑娘。慕杉和白渊是一起长大的知己,连情窦初开的心事也忍不住拉他参谋。及见那位姑娘,白渊傻了眼,竟是他暗恋许久的雪儿......  那夜,白渊喝了很多酒,揪着慕杉的衣领,反复说着“你要对她好”之类的话,惹得慕杉摇头苦笑。那是白渊第一次醉酒,以往他总吹嘘自己千杯不倒。  白渊还未萌芽的初恋,便在这场酩酊大醉里悄然翻过。算来慕杉还是白渊的恩人,闹饥荒时
期刊
玄机娘娘将《秦时明月》推向世界之后,不专心填坑,居然又挖了一个巨坑——《天行九歌》。身为多年秦迷,看在玄机娘娘贡献了大批美色的分儿上,就去贡献一下收视率,结果一眼入坑,再看沦陷,彻底爬不出来了。此剧美人无数,本攻把持不住,小的们快扶我起来,我还能么么哒!  【韩非】  传说中的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令李斯妒其才的韩非子,居然没有一张刻板严肃的夫子脸,而是长着桃花眼、悬胆鼻、花瓣嘴的腹黑美少年?论建模,
期刊
听歌需要恰逢其时的心境。之前听五色石南叶的《客从远方来》,并未有太多感触,而今与这首歌重逢,心弦莫名被触动。歌声好似蘸饱墨汁的软毫挥灑于纸,一笔一画都婉转且润泽,末了果断收笔,余韵悠长。  当我凝神细听,又从中听到一丝不足为外人道的乡愁。于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故乡如中天皓月,可歌可咏,却无法触及。  我幼时顽劣,十分厌恶小山城的逼仄。而今离家万里,那里的青山秀水却让我魂牵梦萦。于是,在余寒未消的夜
期刊
闲来玩儿十字绣,坐在暖和的太阳下穿针引线,心静得像沉到水底的石子。时间也慢了下来,像那只漫不经心的老猫。  理得顺顺的绣线,葱绿,桃红,湖蓝,雪白……每一样都讨人喜欢。女子天生钟情色彩,喜欢把好看的颜色裁成衣裳,绾成发带,研成胭脂……生命会因此少些苍白吧。  看沈寿的《观音像》《柳燕图》《八仙上寿》,画面细薄匀净,针脚绵密逶迤,颜色也转折得极为细腻灵巧,看得人满心静气。她在《雪宦绣谱》中反复强调绣
期刊
桃木梳,檀木梳,棠梨梳,沉香梳……一串木质的名字念下来,唇齿间也浸染了草木的清香。  木梳原是截树枝,或长着绿的叶,或开着白的花,或在云影铺就的宣纸上回旋着寒瘦清崛的笔意。它们在高高的风里浅饮霜露,年岁流转,它们的纹理绵延得细腻如诗,芳香酝酿得清醇如酒。  有一日,它们成了木梳。精致小巧,恰盈一握,让人疑心手里的木梳就是大树结出的果实,都是那种沉甸甸的气味和色泽,都有成熟和陈年的意味,叫人感到心安
期刊
那是金末元初的扬州,十里春风裹挟着秦楼的娇声软语拂人心尖。忽必烈的铁蹄踏平了南宋政权,天下大定,扬州并没有因战乱而萧条,反而愈发繁荣起来。勾栏瓦肆在华灯十里的不夜天中如雨后春笋般纷涌而现,一折折新曲从失意的文人墨客心间倾泻,一如唐诗宋词走过了瑰丽的巅峰,元曲也在婉转传唱里开启了属于它的时代。  扬州最大的乐棚人满为患,王孙公子们豪掷千金,只为一睹传闻中那女子的风采。在无数人殷切的目光中,朱帘秀翩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