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灵魂会闪光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ongyi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田寮”是日本京都大学一所与众不同的学生宿舍。有人说,它是全亚洲最破烂的学生宿舍。不过,他人眼里的“脏乱差”反而成为自由的绽放,吉田寮作为精神的乌托邦蜚声海内外。早自1913年开始,吉田寮就成为京都大学的指定学生宿舍,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这几幢日本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学生宿舍,至今仍住着100多名学生,在岁月的风雨中静静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京都大学创建以来就有独立自主办学的优良传统,建校时的文部大臣、京都大学首任校长木下广次特别强调京都大学一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至今已收获10次诺贝尔奖,享有“科学家摇篮”的美称。
  走进京大校门,迎面是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樟树,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挺拔。京都大学的建筑外观都很朴实无华,校园也不算大,漫步其中时看不到摩登的教学楼、大片的草坪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日本的大学教授普遍行事风格低调内敛,平时不太喜欢接受媒体采访,这次我们采访的经济学教授关口先生是个例外。一个多小时的访谈中,教授侃侃而谈,和我们聊得最多的是京大的自由思想,一再强烈建议我抽空去看看吉田寮,从另一个角度去体察什么是京大的自由。
  吉田寮距离京大的本部校园不远,紧挨着大马路,入口处是几幢新修建的学生宿舍,再往里面多走几步才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吉田寮,那就是另一番天地了。早已听说过这个大名鼎鼎的吉田寮,知道它“臭名远扬”,不过真正走进这里,再充分的思想准备都是不够的。首先是扑鼻而来一股特殊的味道,烂纸箱、脏衣服、旧家具、汗水和成堆香烟头的气味混杂在一起,真的是称之为“一百多年前的腐朽味”都不为过。
  昏黄暗淡的灯光,歪歪斜斜的家具,陈旧落灰的器皿,杂乱无章的告示牌,俯拾皆是的空瓶罐,墙上乱七八糟的涂鸦,满地的纸片塑料袋。要不是事先知道这是学生宿舍,你一定会以为走进了废弃的危房或者是垃圾回收站,很难想象这里还住着一帮个性十足的大学生。
  从厨房继续往里走,有个小乐队正在自得其乐地排练、创作。自公用厨房和会客室出来,我屏住呼吸,踮着脚尖,小心翼翼地穿过走廊,来到宿舍楼里的一个图书室。两个学生正在里面专心地读书,见我们这些外来的参观者挤在门口张望,他们一点也不感到吃惊,操着一口典型的日本腔英语和我们热情地交流,告诉我们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一个月只需付24元人民币的低廉房租让他们感到满足。更要紧的是,他们选择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且是一种我行我素的生活态度。
  吉田寮是京大学生自由思想的奔放表达,也是京大个性张扬的文化孕育地。有的同学在杂草丛生的小院里养鸡、羊、孔雀和鸵鸟;有的同学天天身着和服,以此来弘扬日本传统文化;也有同学醉心于流行文化,在食堂里不定期举办各种戏剧、音乐实况录音和小型电影节等文艺活动;甚至有同学在一只水桶里读书生活。这些自由不羁、富有创意的活动还吸引了很多京大学生以外的人。虽然不同于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嬉皮文化,但他们在这栋有10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里展示了几代日本人积累起来的特立独行的新个性,这种新与旧的碰撞本身就足够耐人寻味了。
  吉田寮是学生自治宿舍,全部事务由学生自己管理,学校不会插手寮里的任何事。这里不仅聚集了一批京大最“穷”的学生,还是有名的“左派”学生集会场所。这些年轻人标榜民主自由,同時也设立等级森严的管理规矩,每周都要举行会议,有时候甚至要通宵达旦讨论寮里大小事宜。每学期结束时还要开一次全寮总会,选举议员组成最高决策机构,代表住宿生处理事务、应对危机。前不久,校方计划拆除吉田寮,认为百年木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但京大学生对吉田寮十分热爱,专门在校园里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以示反抗,最终保住了吉田寮。
  20世纪90年代,不少中国留学生在吉田寮住过。当时,吉田寮每月房租400日元,加上水、电、煤和洗热水澡等各项杂费也只需月付约2500日元,是整个京都大学最便宜的宿舍。虽然大家入住后都感到有点意外,但这段不平凡的经历帮助他们度过了最艰难的留学时光,也多了几份记忆的佐料。有留学生在网上回忆说,新入住的大一新生就像是小白兔,只能住30人一间的大通铺,晚上睡觉人挨人,翻个身都要酝酿好久。有时半夜起来上个厕所,回来就找不到自己的铺盖了。在大通铺熬上2个多月后,才有资格住进小屋子。虽然只是3个人挤在两间只有8张榻榻米大小的房间里,一间晚上睡觉,一间白天看书活动,相比之下也算是“豪华套间”了。
  由于条件的限制,吉田寮目前只能容纳150人。申请入寮十分困难,要求入住者首先需要向管理小组提出申请,通过面试、集体投票后才能加入,能如愿入住的都是“出类拔萃”的京大学生。每年10月份的校园开放日,吉田寮会把大家在后院养的各种动物拿出来展览,好不热闹。不过,有些动物并不是作为宠物在饲养,而是学生们赖以改善伙食的对象,院子里的鸵鸟也成了盘中餐,大家饫甘餍肥之后还啧啧称羡。
  在京都大学留年留级不毕业属于正常现象。学校会负责提醒,但不会整天督促,这和东京大学非常不同。京大规定本科生在入学后的8年之内毕业即可,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条条框框,墨守成规不是京都大学的行事作风。同学们也不关心毕业后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挣多少钱,世俗的功名利禄不是京大人的价值取向。有意思的是,这帮视金钱为粪土的家伙往往受到索尼等大公司的青睐,接到各大名企争相递来的橄榄枝,因为他们做事专心,与世无争。
  一直在京都大学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关口教授对我说,东京大学培养的综合性人才比较多,接受资讯也可能会比京都大学更加便捷。不过,京都大学的师生具有更客观、全面的分析能力,喜欢深入研究,孜孜不倦寻找问题答案的人比较多。有趣的灵魂、奇才和天才都聚集在这里,这是一帮个性分明、天马行空的家伙。
  京大秉持的教学理念是,重要的不在于学校为学生提供什么,而是学校从来不做无谓的干预。京都大学就像一片原始森林,没有所谓的核心教育方针,大家都在作感兴趣的研究,自由地参加活动,完全自主地学习和探索。另外,京都大学国际化程度很高,积极接受有不同教育背景的外国教授和留学生,多元化也是它们的特色之一。京都大学总长(即校长)山极寿一曾在新生入学式上说过:“自由不是轻易可以获取之物,必须在希冀与他人共存之中,通过相互了解而产生。”
  目前的日本已经拥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公民社会,各项制度趋于成熟,阶层流动日趋固化,大家过着安定平和的日子,很多人会觉得没有必要再去拼搏。创业失败后再就业的年轻人都会遇到歧视,导致做出不一样的人生选择的成本很高。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日本发展速度放缓,年轻人看不到太多近年来成功创业的先例,愈加缺乏寻求改变的勇气。现在,日本的年青一代变得越来越“佛系”。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京都大学的自由风气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显得尤为可贵。已故日本小说家梶井基次郎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赤崎勇等个性鲜明的名人就是从吉田寮走出来的。
  201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已经宣布,3位获奖者中又有一位京大学生,他就是京大1970届的毕业生吉野彰。更有意思的是,日本TBS电视台直播采访吉野彰的节目时,偷偷跑去采访了吉野彰年轻时经常光顾的夜店的妈妈桑,妈妈桑甜蜜地回忆说,早在二十几年前吉野彰就一直在说自己能获得诺尔贝尔奖,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京大学生的画风呀!
  (摘自新星出版社《穿越世界的教育寻访》   作者:周成刚)
其他文献
伴着亘古传唱的皈依颂文和草原民谣,草原风永不停歇地刮着。草原风刮过碧波荡漾的查干湖,刮过草浪翻滚的西大洼,刮过无边无际的塔头滩……除了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蒿草味,一路上还裹挟着苦嗖嗖的野花味和咸丝丝的汗腥味,有时还夹杂着温吞吞的马牛羊等食草动物粪便的柴腐味,或者是热乎乎的狼、狗、猫等食肉动物粪便的酸臭味,那是每个塔头滩人都熟悉的草原上特有的复合气味。那气味一点儿都不难闻,对于塔头滩人来说那是最让人心安
期刊
我们正处在一个阅读的好时代  一个阅读的好时代,至少要具备以下4个条件:第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崇尚阅读;第二,政府的政策鼓励阅读;第三,阅读文化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并且每个人都有宽松自由的阅读;第四,可供大众阅读的出版物空前繁荣。从这4个方面的条件来看,我们正处在一个阅读的好时代。  一个提出了全民阅读的时代,本身就应该是一个阅读的好时代。  “全民阅读”这一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文化界人士的
期刊
到达云南省昆明市,夜里再乘坐大巴,清晨就到达越南边境。夜晚的旅途中我欣赏着洒满月光的山脊和苍郁的山谷。到达越南边境检查所时,看到的越南女人戴着斗笠骑自行车的样子,我感觉非常自然,丝毫不像身在国外。  我的朋友中熟悉越南的大多生活在河内、西贡、顺化等知名城市,但他们不约而同地建议我一定要去邻近中国边境的越南北部山城萨帕。萨帕位于越南最高峰番西邦峰的半山腰,许多山区少数民族聚集在此。在萨帕停留的三四天
期刊
我们身边的书店正在发生变化。  就像是新店标配,咖啡空间纷纷开进了书店——当然有一个扯不清的问题是,你是否可以喝着咖啡看未结账的书;书店们更喜欢办活动了,从新书签售,到大大小小的主题活动,书店运营者们很愿意用这种方式让更多读者多一个走进书店的理由。  甚至服装、杂货等零售店,也将店铺内一定区域让给了书——它们并不在意书能带来多少收入,书籍能够为店铺清晰揭示目标族群。  看起来好像书店复苏?但也有太
期刊
某日,我因事去拜访一位开旧书店的同行。进门一看,柜台边没人。店主正在账房后一个大约六叠(约合9平方米)大的房间里整理书——几百本文库本书脊朝上地摆放在地上,占了半个房间,另一边则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文库本的外封。  我问他在做什么。他回答说,正在玩纸牌游戏“翻和尚”。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  他上门去收购旧书时,对方拿出一大摞全被剥掉外封的文库本,说:“平时上下班途中常在车上看书,嫌外封和腰封碍事,出
期刊
在整个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土耳其”是最受欢迎的地理称呼;但到了19世纪80年代,它的来日显然已屈指可数。19世纪时,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和黑山等国家相继崛起,列强则瓜分剩下的部分。1878年到1908年之间,欧洲外交会议屡次削减奥斯曼帝国的疆土,并将剩下的版图交给强权国家看管。西方的旅人、记者和宣传人士纷纷涌到这个区域,使“巴尔干”这个词大为流行,获得新的、更加广泛的使用。到
期刊
约翰·洛克菲勒(1839—1937),20世纪早期世界首富、石油大王及著名的慈善家。本文是洛克菲勒写给儿子小约翰的38封家书之一。他在信中,向儿子阐述了在生活中如何成为一个有修养,有智慧,有勇气的成功者。  亲爱的小约翰:  你一定记得斯科菲尔德船长,他因为打高尔夫输球气急败坏,把自己那根漂亮的高尔夫球杆扔飞了,所以我打算买一根新的球杆送给他。对于斯科菲尔德船长以求胜为人生目标的性格,我还是很欣赏
期刊
如今,建水城已经年华老去,与它同时代兴起的古城,大都焕然一新。而它却在20世纪的城市化、大拆迁的洪流中如顽石般幸存,以致今天在中国,人们要证实曾经存在过一个“雕栏玉砌”的诗意世界,找回那些传统的建筑样式、生活方式……只有去建水。建水成了古典生活世界的活化石。  在云南建水城外30公里的地方,有个村子叫贝贡。为了抵达这个地点,我们从昆明出发,在高速公路奔驰了一整个上午,又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
期刊
也许互联网是能让我们所有人变聪明的,但实际上它却让我们很多人变愚蠢了,因为互联网不仅是好奇者的吸铁石,还是轻信者的落水坑。互联网把每个人都变成了即时专家。你有学位?呵呵,我有谷歌!——[美]弗兰克·布鲁尼  史特金定律的回归  你问任何一个职业人士或专家,是什么导致专家之死,大多数人会立刻指向同一个罪魁祸首——互联网。过去人们需要咨询某个领域的专家的建议,现在只需要在浏览器输入关键词,几秒钟之内就
期刊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跋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企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