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城市认知€L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l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群体所体现出的诸多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弊端之一。本文选取“电视媒介”和“与父母、亲友的沟通”对留守儿童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留守儿童的日记和命题作文资料,从“城市印象”、“对城市人看法”等方面研究留守儿童对城市的认知现状,以及其认知结果的形成过程与相关影响因素。
  关键词:留守儿童;城市;认知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2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对象
  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出现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热潮。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迁移人口规模不断攀升,但由于城乡户口的隔阂以及城市生活条件的诸多限制,迁移入城的农民们在谋求生计的同时无力为自己的孩子创造较农村更为稳定的生活环境而选择将儿女留在农村,并托付他人代为照护。伴随着农民工总数的成倍增长,这些留守在农村的孩子的规模也不断扩张,已经成为了一个为社会普遍关注的新群体。而“留守儿童”成为了这个新群体的代名词。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
  留守儿童因其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的特殊性,在与同龄人的个体发展对比中呈现出许多的差异点。留守儿童孤僻逆反心理的群体性表现引起了社会学、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留守儿童对于城市的认知问题,在留守儿童对于城市及城市人的观点中描绘这个特殊群体的信息接受和认知形成的具体情况,以求从一个新的侧面加深对留守儿童群体性问题的认识和研究。
  二、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基于对资料的初步研究,以及对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和社会背景的了解,笔者主要研究如下问题:留守儿童对城市人的印象是怎样的?这个印象是如何形成的?希望借此从一个侧面对留守儿童城市认知情况进行分析。
  (二)研究方法
  关于留守儿童的城市人印象解析,笔者决定主要从收集整理上来的100篇命题作文《我眼中的城市人》入手。
  本文对文章的修辞部分运用量化分析的方法:从留守儿童自己书写的文字中,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对于城市人的态度,以篇为单位,提取每篇文章对于城市人的相关修饰词语(形容词、副词、短语),比如“虚伪的,有文化的,冷漠的”等等。这些具有强烈修饰作用的形容词能够生动表达出留守儿童对于城市人的看法。将这些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关键词从文章里提取出来后,通过对100篇所有关键词的出现频率统计,并将之分成[正面]和[负面]感情色彩的两个部分进行出现频率从高到低排列,得出出现频率最高的两组关键词组,每组各有6个词语。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够很清楚简洁地勾勒出留守儿童对于城市人的最为基本、最为普遍的认识。
  三、研究结果
  (一)留守儿童眼中的城市
  城市,作为城市认知问题的基础,我们在讨论留守儿童对城市人的看法之前,不得不先将城市作为一个基调先行表述。在我国现今城乡差异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城乡间的隔阂为城市赋予了一个“框架”,这个“框架”对于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村孩子看来,代表着“富裕”、“文明”、“美好生活”。城市中的多数事物都是被构建在这个“框架”之中,作为“城市”这个概念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
  笔者通过对留守儿童的命题作文的考察和分析发现,面对“城市”这个概念,留守儿童绝大多数的反应都是“城市里耸立的高楼成林,高速公路蜿蜒盘旋,游乐场里欢声笑语”,“城市里的人们总是忙碌的,上下班仿佛成了家常便饭,大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车辆来来往往的穿行着”,“有更漂亮的房子,有好多好玩的东西”。这些对城市的描述,都是农村孩子对于物質生活丰富的城市生活最为普遍,最为基础的认识。
  除去上述最为基本的城市印象之外,这些孩子在与身边的大众媒介的日常接触中也产生出了一些新的想法。“从电视上、报纸上、书籍上……我了解到城市的生活没有那样的美好。近年来,由于城市里工厂“三废”的排放,汽车尾气的排放,空调的使用,使城市里气温升高、十分酷热,空气污染严重,天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的蓝,水也不再像从前那样的绿了。城里人的生活环境日益恶化,噪音污染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多也成为城里人的烦恼之一。众多的车辆所发出的噪音常常让人彻夜难眠,交通堵塞越来越让人们感到不便。”(留守儿童江伟)越来越多的孩子渐渐认识到城市环境的一些负面因素。一个个新鲜的,复杂的城市印象在与自己生活的农村环境的对比中不断地形成。“城市有城市的好,农村有农村的好”成为了现今时代背景下留守儿童对于城市全面性认知的雏形。
  (二)留守儿童眼中的城市人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身为生活在大山里的农村孩子,留守儿童们对于城市人的看法在城市人普遍比较富裕,享受着优越于农村的物质条件的基调之上,呈现出一种人格品质两极分化的形象构架。而其中对城市人形象的负面评价显然比正面要多。研究也发现有入城经历的孩子对城市人形象的评价更倾向于负面评价。
  笔者通过对日记和作文资料分析,发现留守儿童对城市人的印象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着入城经历的孩子,城市人在他们的回忆里总是以一种具象化的人物形态被加以诠释,笔者总结后描绘出四种留守儿童心目中占主流地位的典型城市人形象如下:
  1、西装革履,神情冷漠的大老板
  留守儿童在与父母、身边的亲戚朋友的沟通中,以及从电视的新闻报道中常常会听到一些农村人在城市中做打工仔的经历。而其中多半内容都是关于打工仔们所遇到的不公正、不平等待遇的描述,如“我的叔伯到城里去打工,城里人欺负我叔伯老实,老板经常苛扣他的工资,工人们也欺负他,说他是傻子,重活累活全让他干,而他们只做轻的工作,但工资却比我叔伯的多一半”(留守儿童杨玲);“那是我9岁时的一年夏天,我记得自己正在小憩,听说表姑父打工回家了,便飞也似地狂奔到了他家,第一次看见一向开朗的表姑父那般痛苦的神情,我呆住了,只见表姑父的腿被裹上了一层厚厚的石膏。后来听大人们议论说是在做工时,从脚手架上摔了下来,骨头都碎了,黑心的老板却只付了500元钱草草了事……我的心仿佛被什么抽打了一下,留下了一份失望,还有一丝伤感,第一次觉得原来城市很肮脏!”(留守儿童谢小娟)。在这些描述性的话语中,自私自利、傲慢冷漠的大老板作为农村打工仔悲惨命运的源头,也成为了丑恶城市人的一个代表。
  2、干净漂亮,神态倨傲,面带嘲讽的都市阿姨
  “我和姐姐进屋后就坐在了沙发上,谁知屁股还没捂热,阿姨马上叫我们站起来,然后用消毒水在沙发上使劲的抹了半天,才不冷不热的甩下一句话‘外面有板凳,到外面坐’,那时我就开始恨阿姨了。由于舅舅不在家,阿姨不让我们进屋,我和姐姐抱着蜷在了一起。”(留守儿童杨玲)
  “有着丑恶嘴脸的阿姨”只是诸多歧视农村人的城市人现象的一个具象表现,是现阶段城乡巨大差异存在状况下,给留守儿童入城经历留下阴影和不好回忆的各种不平等待遇的一个缩影。物质生活条件的不平等,使城市人将自己与农村人放在一起作对比时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为每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农村人添加了一份沉重的心理负担。“城市人自以为高人一等”也成为了农村人对于城市人最为普遍的评价。
  3、有好有坏的房东,和蔼可亲的邻居
  住宿是农村人到城市打工最没有保障的物质条件。高额的房租,让农民工不得不选择城市的边缘角落勉强生活。要想在房价日益见涨的中国都市里生存下去,买不起房的农民工们往往只有选择从自己的微薄收入中划出很大一部分来支付昂贵的房租。每次缴纳房租都是农民工肉疼心疼的时刻,也是最直接造成农民工与房东之间矛盾的原因。遇到和气的房东,好话好说地还能处得不错,而遇到脾气不好,又瞧不起农村人的房东,往往让农民工兄弟们把气往肚子里咽。随着父母进城生活一段時间的留守儿童们与父母感同身受,房东和周围的邻居也成为他们心目中城市人印象的一部分。
  4、为抗震救灾、希望工程捐钱捐物的好心人
  “城里人也有好人,他们捐钱捐衣,帮助难民重整家园,因为他们生活在城里,交通便利,所以他们在第一时间走到了救灾现场,帮助救灾,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他们的双手被碎石瓦砾扎得千疮百孔,血流不止,但他们没有退缩,仍然坚持着,因为他们是在救人,这是刻不容缓的事啊!当我从电视上现场直播那些本来娇生惯养的城里人在灾难后赶去救援,浑身上下脏乱不堪,那一刻,我感动的泪水都流下来了,那一句话说得好啊!“地震无情,人间有情,中国人民在一起。”是啊,人间有情!人间也有爱啊!城里人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般无情无义,其实他们与我们只是有那么一层薄雾遮着,让我们看不清城里人的真正模样,便妄下了断定,现在雾散了,太阳也出来了,一切都明白了。”
  关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新闻报道将整个中国的心揪在了一起,在汶川,玉树人民需要帮助的时候,全国各地的人民都向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留守儿童们通过电视,报纸媒介了解到爱心行动的存在,而这种正面积极的新闻报道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留守儿童心目中以往自私自利的城市人形象,让记忆中冰冷的水泥森林也多出一片暖意。
  透过研究发现,没有入城经历的留守儿童对城市人的认知行为主要基于从电视媒介和与周围人的沟通上获取信息,而这些信息在被传播出来之前,就已经被赋予了诸如“好与坏,爱与憎”等明显的感情色彩。留守儿童们将这些经过“把关人”重新组织的信息提取到脑海之中用以构架自己对于城市人的印象,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印象不断被好与坏的标准界定开来,形成了两个少有交集的概念范围,也就是“好人就是好,坏人就是坏”这种棱角分明的概念划分,由此而达到一种认知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因为其对于城市人好坏的概念划分过于明确,而往往显得比较短暂和脆弱,一旦留守儿童受到某些强烈的信息刺激,比如入城生活中遇到某些不好的经历,或者亲身看到抗震救灾的爱心活动,这种认知上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亲身经验作为认知的一种途径,要比其他的途径更为强烈,更为贴切、也更为持久,极易使他们的认知结果发生一边倒的颠覆,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着入城经历的留守儿童容易在遇到一些不好的遭遇过后骤然地对于城市人的看法充斥了全篇幅的负面感情,到后来回到农村生活的他们对于城市的负面认知变得更加牢固,因此就有了我们在日记和作文资料中看到的那种以偏概全的厌恶或者推崇。
  四、本文的不足之处
  在样本资料的选择上,因为人力物力有限,样本的选择没有能很好的达到广泛性和丰富性的要求。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得本文在内容分析法针对文字资料研究存在单一性和一定的主观性,如果有访谈,问卷的资料加入,相信能够更加透彻地阐释留守儿童对于城市的认知过程。
  
  参考文献:
  [1]段成荣,周福林.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5,(1).
其他文献
摘要:座位的空间位置差异给学生所带来的心理暗示作用不容忽视,座位排得是否科学、合理,关系到学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否与其教学环境获得最佳匹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效果。笔者认为,安排学生座位,除了要遵循按照个头前矮后高、视力前差后好等学生、家长、老师都能够接受的原则外,还需注意以下六个“搭配”。  关键词:搭配;座位安排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
期刊
摘要: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领导者,任务艰巨。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作为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担当起师长与朋友的双重角色。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势下,班主任务必关注自身的“以德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章律人、以志激人”五种行为,力求全方位、多渠道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班主任;行为;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
期刊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创新氛围,激发学生们的创新热情,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激活他们的创新“契机”显得尤其重要。“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给学生一片广阔、自由的创新活动空间,去任意翱翔。  关键词:作文;教学;利与弊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    课改,是机遇,是挑战。面对课改,我们要敢于创新,并在创新中积极反思其利
期刊
摘要:图形符号的运用及发展,是企业视觉形象设计的一部分,代表着企业形象的浓缩,是能与核心要素进行最有效搭配作用的图形。在企业视觉系统设计和实际运用中,有效的配合了核心要素的拓广和运用。在强化品牌个性、视觉和内涵延伸、优化企业形象美感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更是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与理念识别系统的“联络官”,是我们探讨如何克服市场经济中企业形象同质化现象的重点。  关键词:象征性图形符号;企业形象;作用;同
期刊
摘要:本文从学生视角,结合亲身读研和工作体会,阐述了新闻硕士人才培养中出现的盲目扩招、闭门造车、评价标准偏离实践等三个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应该理性发展新闻专业点、强化硕士教育与新闻业界的联系、丰富评价体系等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新闻人才;培养;高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显示出前所
期刊
摘要: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传统广告的效果已大不如前,而影视植入式广告有效避免了传统广告的一些弱点,以较低的成本、较好的传播效果吸引了很多广告主的注意。本文对影视植入式广告的效果进行简单分析,探究影响影视植入式广告效果的因素,并对如何提高影视植入式广告的传播效果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植入式广告;影响因素;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
期刊
摘要: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开展边防公安的新闻报道工作,一方面可以给关平提供学习交流的媒介,另一方面,可以搭建军民互动平台。在新闻报道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规范报道内容,达到高效性、真实性、典型性;另一方面,要拓宽报道形式,做到新闻网站与论坛的结合、文字、图片、影音等的结合。  关键词:网络平台;规范;结合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 
期刊
摘要:本文对甘肃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2    一、基本调查情况  (一)榆中县农村人口  按国际惯例,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占一个地区总人口比重超过10%,就标志着这个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榆中县社保局的
期刊
摘要:中国的脸谱艺术设计又袭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种文化元素不仅表现在丰富的精神层面,更多表现为京剧脸谱传统文化元素的现代设计沉淀物。本文对京剧脸谱元素与平面设计的融合传承做一探讨。如何做好京剧脸谱元素与设计的结合,开创本民族元素设计应用新潮流,流露出京剧脸谱元素对设计中运用的影响。  关键词:京剧脸谱元素;造型艺术;现代设计;民族元素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
期刊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以记诵为基本操作,强调意会、感悟和积累,更多地依赖直觉思维,缺乏可操作性,语文教育是我们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之一,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1    语文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重要工具,是人类大脑思维的工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