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认同调查分析

来源 :职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ffrey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要加强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并充分渗透到教学和实训的各个环节。本文根据四川省多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和认可的调研数据,进行梳理、分析和探讨,从而为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调查分析
  课 题:本文系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2016年立项重点课题:打造工匠精神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路径研究(编号:ZG201636)研究成果。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人们热议。
  一、背景
  从古至今,工匠精神在我国都是源远流长,从庄子“技进乎道”到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上述文中提到的“技”,指的就是工匠精神,它体现在产品“从99%提高到99.99%”的过程中,工匠精神是认真、执著、精细、完美的代名词。正如《大国工匠》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没有上过名牌高中也没进过知名大学,但是却技艺精湛: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精雕细琢打造出“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他们仅凭着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一个个领域内不可或缺的人才,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
  然而,在我国当今社会更多的人愿意成为“科学家”“发明家”“白领”,对从事与技术打交道的蓝领工作反而心有不甘。根据上海市的一項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仅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与之相关的另一个现实是“高级技工万金难求”。国人在海外排队抢购奶粉、马桶盖,各种海外代购类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似乎“美国制造”“日本制造”更象征着精致、可靠,更能赢得大家欢心。“日本制造”是从二战废墟中后来居上的,“美国制造”长年保持在全球工业创意、产品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最前沿,他们的成功不可一概而论。但在这些国家,以敬业专注、求精求新为核心的“工匠精神”都获得了极大推崇、得到了充分释放,是他们工业进阶、产业升级征途上的精神指引和关键支撑。“与全球领先的装备制造业相比,中国企业不缺技术,而是缺少一种工匠精神,如果不唤起‘工匠精神’中国就谈不上成为世界制造强国”,李克强总理在有关钢铁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的座谈会中曾举例说到,“时至今日我国圆珠笔上面的圆珠都需要进口,这正是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也是为何要提出工匠精神的缘由”。正如万钢所言;“工匠精神实际上是一种敬业精神,就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和实践,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锲而不舍,工匠精神的培养,要从教育抓起,从职业教育抓起”。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工作在生产、管理、建设、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使命,如何有效地培养和塑造高职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将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并外化为从业人员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现实命题和重要历史任务。基于此,文章梳理并分析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和认同的现状,并进一步对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材料与研究方法
  1.数据来源
  结合国内主流媒体关于工匠精神的报道,在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并与多位专家讨论后形成了高职教育工匠精神认同及培养路径调查问卷。问卷总体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接受调查的四川省高职院校大学生人口结构特征,问题回答以客观选择题方式出现,第二部分是高职教育工匠精神现状及培养路径调查,共设计16个问项。其中客观选择题单选11项,多项选择5项。问卷调查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16年8月下旬,对问卷进行预调研,在预调研的基础上对问卷问项进行调整与重新设计;第二阶段是2016年9~10月通过问卷星生成链接,借助通讯工具、网络、邮箱发放正式问卷链接,截止到2016年10月30日共收到有效问卷1279份。
  2.样本描述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是指对所获得的样本基本信息及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操作,以频次、百分比等形式来反映样本的结构分布和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
  从表1可以看出,调查问卷中女生969人,占总体问卷数量的75.76%。由于被调查高职院校多为文科类院校和医卫类院校,女生多于男生,问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两类院校男女比例失衡的问题;在校大一、大二学生居多的占总人数的94.21%,学生文理分科差别不大,曾经或者现在担任学生干部与不担任学生干部的比例相当;政治面貌方面,共青团员占绝大多数比例,入党积极分子和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次之。总体而言,样本结构合理,分布科学,有效地避免了单一化,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研究数据的可靠性与研究结论的真实性。
  三、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中的现状和问题
  1.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度不高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对工匠精神是否对其具有指导意义”“是否知道工匠精神”的交叉分析可以得知,其中持赞成态度的大学生占98.75%(见表2)。由此可知,大家都比较认可工匠精神对当代大学的指导意义,但是从赞成的人员中我们可以看到只有37.37%的学生知道工匠精神,而有46.08%的学生听说过但是不清楚,有16.55%的学生是不知道或甚至没听说过工匠精神。因此,我们可知当代大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知度还不够。
  2.高校在教育教学中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融入
  根据调查高校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渠道”这一多项选择题分析,从表3可以得出,“学校课堂”这一途径只占44.64%,“学校环境文化”占34.95%,反之“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途径居然高居榜首,分别占据68.88%以及63.49%的比例。众所周知,大学生都是高考竞争的优胜者,但是他们理论知识多,动手能力较弱,纸上谈兵、高分低能的比比皆是,从学校升学的入口来说,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学生在校期间,“课堂”和“学校文化环境”伴随了学生90%以上成长时间,但是如此重要的教育途径,工匠精神的融入度反而不高,50%的比例都未达到。现在的大学校园很热闹,有的热衷创新创业教育、有的热衷办证考证,甚至有的片面追求和“绑架”技能大赛,掩卷深思很少有学校能静下心来营造工匠精神氛围的。如此一来便会造成工匠精神的认知度缺乏,进而演变成工匠精神的认同度不高的局面,从而失去了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的第一阵地,更不要谈现在部分高职学生既不愿意动脑也不肯动手,只求毕业糊口营生,不求学习技术之精髓的问题了。这往往造成现在企业缺人又不愿意招聘刚毕业学生而陷入用工难、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困难的“两难”局面。   表3 高职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渠道
  3.实践中缺少对工匠精神理念的传承
  实践是联系理论与现实的基石,也是将书本中的文字运用于实际的最好途径,要把“小伙子”或者“大姑娘”精雕细刻成大国“工匠”里的匠人或者是具有基本的“工匠精神气质”的人才,那么课堂之外的企业或实训室里的实践教学也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从调查中可以看到,从企业见习这一途径了解到工匠精神的学生只有11.49%的比例。由此可知,本应该是最容易直接了解或者是体会到工匠精神的一个环节,反而成为最少能够感知“工匠艺术”和“工匠魅力”的地方。
  4.细分高效、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体系缺失
  我国现在的职业教育多是以通识教育为主,初级入门居多,即只有基础和一点理论知识,在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还有所缺失。纵观历史,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工匠精神:四大发明享誉世界;故宫、圆明园、苏州园林等建筑巧夺天工,木器、玉器、瓷器也是个个精雕细琢、无玉不美;无器不精,得到世界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展览。然而,如今不少高职院校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缺乏对工序、工种、工艺的细分和差异化教学,而是简单的无差别化、流水线式培养,只是期望做到“合格”,而并未追求卓越。部分高职院校在校企深度合作方面还缺乏整体的规划和有效实施。问卷显示,在“你的学校是否实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工匠精神”这一选项中,有24.39%的学生选择“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仍有一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缺乏对学生实践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有机契合。
  四、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思考
  1.多途径融入工匠精神,使其贯穿于高职教育全过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既要有一流的科学家、教授、政治家等,更要有高素质的工人、厨师、飞机驾驶员等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的不断提升,现如今“互联网 ”已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因此,多途径、多渠道、多种方式,例如,通过网络、视频、校园广播、学校刊物、优秀毕业生回校讲座等载体传播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工匠精神事例,使其更加生动、形象,融入于学生的思想里,内化为自身的一种职业意识。
  2.拓展教育范畴,校企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发现,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工匠精神很多都是通过师傅传徒弟、师傅影响徒弟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在德国,技术工人的培训时间至少3年;在培训3年毕业后,再当3~5年的学徒,直至通过资格考试,才能获得技师证书。而只有获得技师证书的人,才有资格开自己的工厂。在校的短短几年时间,如何使学生能够不仅仅掌握基本入门的基础技能,而是深入掌握一门真正的技艺,实现“德艺双馨”,成为大国工匠,这需要与技能大师们合作。“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劳动模范”中联重科高级技师技能大师龙卫国已于2016年5月成为湖南工业职院的兼职教师。自此,这位拥有丰富一线经验的技能大师将在该学院手把手带徒,传承工匠精神。技能大师与在校老师互相结成对子、共同培养职业人才。与此同时可以邀请相关企业技能大师参与学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人才标准的制定,无疑是对“现代学徒制”的全新探索,高职院校应该在这方面多做思考和实践,让更多的技能大師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拓展我们的教育范畴,开启新的校企合作模式,带出一批理论和技能兼备的能工巧匠,传承工匠精神。
  3.细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双提升
  关于制造业技术工人,有的人可能会认为只是枯燥的流水线工作而已,没有技术含量和创造力。然而并非如此,真正的工匠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是耐心、专注、精雕细琢,是深入钻研、在某个领域有很高的造诣,而不仅仅是一个流水线上的操作工。因此就要求将现在的专业培养过程中细分、细化,针对特别的工序、工种、工艺进行培训研究,如茶艺专业,学校教授的更多的是理论及识茶、品茶,而不是带学生去茶园种茶、养茶、摘茶、炒茶等,学生只知道成品,而对其来源制作工艺一概不知,就如同“饮水而不知其源”。高职院校只有做到重视工匠细分工序的培训、对工匠学科知识的积累,去研究记录,完善工匠基础知识体系的建设,才能培养出具有迁移能力的大国工匠。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工匠精神文化氛围
  我国教学中,学者、研究性的教育者占多数,而鲁班、茅以升、王选这样的大师级工匠教师占少数,大部分的教育者都是从“高校—高校”的模式,而非“高校—企业或(实际经营)—高校”模式,有一线实战经验的教育者更加少之又少。因此,一要培养具有“双师型”人才,使大部分教师持“双证”上岗,使教师人才多元化;二要使教师来源多元化。“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以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切入点,通过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文化氛围,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
  参考文献:
  [1]肖群忠,刘永春.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湖南社会科学,2015(6).
  [2]重莲.中联重科:唤起“工匠精神”强健中国制造业[J].中国品牌,2015(4).
  [3]杨生文.技工院校贯彻落实工匠精神要把握好六个结合[J].职业,2016(9).
  [4]成海涛.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J].职教论坛,2016(22).
  [5]刘双双.湖南探索“现代学徒制”技能大师将工匠精神送进学校[EB/OL].http://www.chinanews.com/df/2016/05-14.
  (作者单位: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内涵建设是一所学校提升综合实力的精华所在。“学校内涵建设的根本是提高师生的素质,中心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目标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宿迁技师学院院长李瑞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此,学校主导“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理念,创新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实行“6S”管理模式,形成独具特色的德育模式,并立足当地经济,与企业共同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  德育为先,多措育“良才”  李瑞华讲述着她的环境育人理念:每个人都在
摘 要:本文结合东莞理工学校的有益尝试,就校企深度融合实践进行探索与总结。东莞理工学校在校企深度融合实践过程中,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如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与企业合作共推“互联网 ”教学模式,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引入品牌公司实训模式,数控加工技术专业创新生产性实训模式上均取得了积极成果。  关键词:东莞理工学校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教学模式  一、计算机技术应用专业与企业合作,共推“互联网 ”教学模式  东
伴随着国民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近日,河北省委、省政府“两办”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和有条件的县都要规划建设职教园区,此举对促进就业创业和支撑产业发展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职业教育园区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是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集约发展的一种形式,大多规划在中心城市或次中心城市的郊区边缘,靠近产业的小城镇而建。先有镇后有区或先有区后有镇皆有之
摘 要:技师学院通过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拥有高超技能,以使学生成为制造业的中坚力量。但是,目前学生在创新能力上存在明显的短板,这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及中国制造业的未来。本文分析了造成技师学院学生创新意识缺失的成因,提出以打造创新氛围、转变教学模式、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的解决方案,以大力培养技师学院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其成长为“工匠”打下良好的基石。  关键词: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必须建设适应新时代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师资队伍,增强应用研发和社会服务能力,进而提升农业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但欠发达地区高职涉农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主要面临师资队伍建设内部力量薄弱、师资队伍培养原动力不足、高层次师资队伍发展不可持续等三方面问题。为此,阳江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环境工程系几个涉农专业通过反复探索实践,创建了学政产研“四维协同”、社会服务和应用研发“两
摘 要:学历教育和培训工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一体两翼”,国家赋予了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和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职业院校必须在做好学历教育的同时,把培训工作当成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做大做强培训工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关键词:培训 法定职责 校企合作 资源利用 绩效工资  学历教育和培训工作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一体两翼”,《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要落实职业院校实
摘 要: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电子专业的兴趣呢?在教学过程中,究竟什么东西才能真正吸引到学生呢?经过慎重考虑,笔者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专业教具的创新。传统教学的“做中学”教学模式是模仿式,而通过自制的“可视、通用、可替”教学用具可以完成电子线路课程中的实验。研发自制教具是以探索为主,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实现理论实践相融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激励学生持续学习,实现“学、做、用”相融合的新课改理念。 
摘 要:如果把一个班级比喻为公司,那么班主任就应该是董事长,因为班主任是整个班级的核心,要协调班级内外的各种事情,发挥关键作用。本文就中职学校班主任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班干部  笔者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条件都不太好,而且社会关系也复杂。以笔者班级为例:班里45名女生,来自单亲家庭的5人;父母离异的12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跟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一起
摘 要: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注重劳动教育,即注重社会实践,而学校的社会实践除了安排劳动周之外,就是社团活动。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打造精品社团,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学生社团建设实践的效果显著。  关键词:精品社团 社团建设 实践效果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第四期教改课题《新时代中职学校社团建设实践研究——以南通市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社团为例》(课题批准号: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于近日在昆明理工大学举行。作为首家参加该项赛事的技工院校,同时也是本次唯一一所参赛的技工院校,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一举夺得19个奖项,成绩喜人。  全国大学生先进成图技术与产品信息建模创新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图学学会制图技术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图学学会产品信息建模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比赛分为机械类、道桥类、水利类、土木与建筑类